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90|回复: 0

风声君:中国靠什么突破经济封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0 22: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2015年1月26日,美国白宫的安全人员巡逻时发现一架白色的无人机静静躺在白宫草坪上。

  总统奥巴马闻讯后表示:安保严密的白宫就这么毫无防备地被一架民用无人机侵入,实在令人震惊,下令彻查此事。

  经美国特勤局调查,确认这只是一位政府官员因酒后操控无人机失误而造成的偶发事件而已。

  但此事还是上了全球热搜。

  毕竟,无人机这么敏感的飞行器在一名醉汉操控下,悄悄飞入白宫却没人察觉,实在是打脸白宫的安保系统。

  深感丢人的白宫想“低调”处理此事,因此面对外界对无人机型号的质疑一直含含糊糊。

  可媒体很快就挖出,这架无人机的品牌其实当天就被安全人员确定了,白底红字的“Dji”证明这是一架来自中国大疆制造的四轴无人飞行器“幻影”。

  结果,此事给这款大疆无人机做了一次绝佳的广告,在整个北美掀起一波热潮,销量最好的当属这款只有数百美金,勇闯白宫的“幻影”。

  但是,大疆方面并没有回应此事,毫无波澜。

  不过,此事之后,大疆公司的创始人,35岁的汪滔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

  这位曾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的杭州小伙,极具创意,却又有些孤傲。即便世人顶礼膜拜的乔布斯,在他眼里也只是“还不错”。

  这一年,坐落在深圳的大疆已在全球销售了超过40万台无人机,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

  大疆因商品价格不菲,选择了总部同在深圳的顺丰快递合作,因为“快递分两种,一种叫顺丰快递,一种是其他快递”。

  这一年,顺丰快递以481亿的营收碾压着营收只有121亿元和77亿元的圆通和申通,是快递行业无可争议的龙头企业。

  44岁的顺丰创始人王卫在这年总算同意上市,让员工和一众券商窃喜不已。

  虽然顺丰早就具备上市的条件,无数券商登门苦口婆心劝说,可“佛系”的王卫一直不置可否。

  据说为了劝说顺丰上市,券商前赴后继想当面找王卫聊聊,甚至开出50万元悬赏,只为能和王卫共进一顿晚餐。

  花旗银行还曾公开宣布,只要有人能撮合他们注资顺丰的交易,就能拿到1000万美元的佣金。

  说起上市,大疆与顺丰面对其它企业趋之若鹜的上市计划,都显得有些“漫不经心”。

  原因就六个字:效益好,不差钱。

  两位年龄相差近十岁的创始人在历史的车轮下,成为中国企业的筋骨。

  2

  1971年,王卫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俄语翻译,母亲是一所大学的老师。

  7岁的时候,王卫随家人迁居到了灯红酒绿的香港,没想到,曾经富足的生活一落千丈。

  由于此时香港不承认内地文凭,王卫的父母只得放弃体面人的念头,老老实实靠做小工养家糊口。

  作为外来户的王卫,也因为不会广东话备受歧视。

  1980年,快十岁的王卫在家人多方努力下,终于进入到一所愿意接收迁港子弟的社区小学读书。

  这一年,汪滔在浙江杭州出生,和王卫一样,他的家庭也相当不错,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一位教师。

  或许因为家庭和生活习惯,王卫在香港读书时成绩一般,中学一毕业,二十岁不到的王卫就出来打工,进入到服装辅料行业。

  在90年代,伴随邓公的南巡讲话,市场逐渐繁荣,不少香港的加工业开始转移到内地。

  此时,王卫公司的印染业务放在顺德,每次都需要把样品寄到香港确认,可交接实在是漫长又繁琐。

  为了方便客户,有些“水客”就在香港和广东各个关口做起了“人肉快递”业务,手提肩抗,一遍遍往返两地。

  因为有香港居民身份,王卫在尝试做了几次“人肉快递”业务后,觉得收入颇丰,可毕竟是不合法的业务,便想做个专门往返两地的物流公司。

  王卫看得很清楚:香港有超过五万家的制造工厂设在广东,每天需要运送的货品与信件堆积如山,商机无限。

  1993年,22岁的王卫揣着从家里借来的十万元悄悄在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实体店则开在了香港砵兰街一处只有十几平的店内。

  王卫既是老板又是快递员,顺丰创业初期算上他自己也才六个人,做起了专门往返香港的“水客佬”。

  不过,能看到香港往返广东各地快递业务前景的不止王卫一人,在他创业的同时,各种快递公司也应运而生,和顺丰争夺市场。

  就连DHL这样的国际快递公司也从香港逐步涉足内地业务,顺丰压力山大。

  面对竞争,王卫采取了屡试不爽的降价策略,别人一单收80,顺丰就收40,时效不变,很快吸引了许多中小商家。

  为了比其他家更有时效,王卫和同事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开着货车不停穿梭在香港的大街小巷接单送货,名号也迅速火遍整个香港,几乎承包了此时香港往返内地一半以上的快递。

  此时,香港钵兰街上最耀眼的仔不是“古惑仔”,而是几乎占满整条街的顺丰货车和工作人员。

  为了便于联系,每个顺丰的工作人员都配备了当时价值不菲的“CALL”机,只要屏幕跳出代表“十万火急”的119代码,无论人在哪,都得赶紧找电话给公司回话,报告位置。

  无论“CALL” 机,还是后来价值万元的PDA手持终端,顺丰在科技设备的投入一直站在同行前列,这也是顺丰业务领先同行的关键所在。

  在香港立足后,王卫开始进军内地,他以珠三角城市群为目标,采取门店加盟的形式迅速占领了几十座城市。

  如此快速且密集的布局,让很多同行不爽,暗讽顺丰是“老鼠会”。

  1997年,创立四年的顺丰基本垄断了所有通港快件,风头无二。

  3

  香港回归后,往返内地的业务量迅速激增,赶上了好时候的顺丰,一路顺畅,营收很快过亿。

  26岁的王卫赚得盆满钵满,再也不是当初谁也看不起的“外来户”“水客佬”。

  哥们总算熬出来了!感觉到达人生巅峰的王卫恨不得告诉所有人:哥有钱了!

  带着太太出入各种高级场所,每天豪车美酒相伴,想打球就打球,想爬山就爬山,再也不为生计和事业发愁,这种感觉让王卫很爽。

  而就在与香港相隔数千公里外,17岁的汪滔还在杭州外国语学校读书。

  因为一次考了高分,父母奖励了他一台梦寐以求的遥控直升机。结果玩的时候,手上不小心被直升机的螺旋桨划了道深深的口子,至今留着疤痕。

  家里人吓得赶紧把航模直升机收了起来,对他提出要求:必须考上大学再碰这些玩意。

  考就考吧,在杭外,汪滔的成绩不算最拔尖,可考个普通大学还是没啥问题。

  此时,正在享受人生的王卫忽然察觉到顺丰的运营有点不对劲,越来越多的投诉让他警惕了起来。

  问题就出在早期为扩大网点采取的加盟模式上,虽然加盟能让顺丰迅速增长,可总部在管理上根本把控不了这些“地方诸侯”。

  顺丰在运营中屡屡出现货运中夹带私货、违禁物品,甚至同时揽收其它公司快递等问题,不仅被相关管理部门点名,其时效和服务质量也因此受到极大影响,用户投诉不断。

  1999年,王卫痛定思痛,最终狠心决定“清理门户”。

  王卫拿出大批资金准备收回所有顺丰的加盟权,改为直营模式,想留下的,产权由顺丰出资回购;不愿意的,要么走人,要么打官司。

  可顺丰在业内已算个“金字招牌”,效益丰厚让很多加盟商根本不想交权,一拖再拖。

  许多香港的加盟店负责人本身就是社团成员,眼见饭碗要被端了,直接上门威胁、恐吓,让王卫不得不配了四个保镖。

  虽然整顿的过程“腥风血雨”,各种危机不断,可王卫毫不手软,坚持无论花多大代价,必须完成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2003年,顺丰终于完成从加盟到直营模式的改革,理清了顺丰的架构和各分公司的产权, 32岁的王卫成为企业说一不二的扛把子。

  在这一年,23岁的汪滔已在华师大电子工程系读到大三。

  考大学对他果然不算什么难事,但谁也想不到,人家居然觉得之前读了三年的专业没意思,主动办理了退学手续。

  这肯定让华师大很郁闷,但更胸闷是他的父母。幸好他们了解自己儿子,对他的选择表示尊重。

  汪滔的退学也不是心血来潮,香港科技大学已经给他发了录取通知书。

  这一年,全国爆发“非典”,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可转型后的顺丰却因祸得福,而契机,便是王卫力排众议,把顺丰快递“送上了天”。

  4

  疫情期间,整个经济一片萧条,窝在家中的人们对快递的需求量猛增。

  只不过,此时的“快递”基本都是“慢递”,由于都是陆路运输,快递从北京到上海差不多3-4天,更远点的地方普遍超过一周。

  天下武功,为快不破。

  一直想以时效性打败竞争者的王卫再次找到航空公司洽谈业务,想用飞机来运输快递。

  其实,王卫早就想用飞机来运输了,只不过航空物流成本实在巨大,航空公司也不愁业务,一直对他爱搭不理。

  再者说,此时国内起码还有一半人都没坐过飞机,拿飞机运快递,开什么玩笑!

  可“非典”袭来,别说小型航空公司,东航、国航等大公司日子也不好过。没有业务,一架架飞机只能趴在机场每天干耗着巨大的养护费。

  王卫找到一家名为扬子江快运的航空公司,对方正为没有生意发愁,眼见找上门的顺丰,彼此相谈甚欢,顺丰一口气签了五架飞机的包机协议。

  因为疫情,包机的费用比过去便宜了不少,可顺丰内部还是觉得很不安。

  按照测算,一个飞行小时1.7万元,可顺丰的业务量此时还不到2吨,相比便宜许多的陆运,这明显亏本的买卖,让所有人都觉得王卫疯了。

  面对无数质疑,王卫就一个字:“飞!”。

  插上翅膀后的顺丰推出的“隔天到”业务,市场震动,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往往人还没到,可顺丰快递早到了。

  在时间优势下,选择顺丰航空件的顾客越来越多,几个月不到,货运包机甚至当天需来回飞两次才能把所有件运完。

  就这样,顺丰在快递行业树立起“快品牌”的形象,业务量急速增长。

  隔年起,顺丰的业务几乎每年以50%的速度提升。

  在这一基础上,顺丰站点也顺势大规模进驻全国市场,完成了华东和华北200多个网点的布局。

  一年之后,坐在深圳总部办公室的王卫一边看着包机后激增的业务数据,一边决定自己买飞机。

  面对顺丰每年数百亿的营收增长和激增的客户需求,这已成必然之势。

  就在顺丰终于“展翅高飞”时,在香港科大读书的汪滔也在整天琢磨着飞行的事情。

  2005年,25岁的汪滔将“飞控”作为毕业设计题目,方向很明确:让航模能够自由稳定地悬停。

  这个今天已经通过飞行器陀螺平衡系统解决的课题,在当时却难住了许多人。

  但是,在汇报的时候,这架倾注了汪滔无数心血的样机飞着飞着“咣当”坠落下来,场面十分尴尬。

  实验失败后,汪滔很不甘心,继续直升机的飞行操控研究,终于在2006年1月做出了合格的成品。

  在一次香港的航模展上,汪滔把自己组装设计的航模样品带去参展,原本只是想去交流,结果有人当场看中他的设计高价付款买下。

  这让汪滔茅塞顿开,原来自己研究的玩意也是个可以卖的商品啊,那感情好,一边卖一边研发,科研经费的问题就解决了。

  于是,汪滔和几个同学商量着开家公司,专门售卖这种可以自由悬停的直升机。

  2006年开春不久,汪滔筹资数十万港币在深圳一间居民楼里创立了大疆创新科技公司,专注飞行器飞控系统的研发和生产。

  此时,这款设备到底是玩具还是科技新产品,恐怕汪滔自己也说不清楚。

  5

  初创时期的大疆,就租在深圳莲花村的一间小仓库内,每次电话聊好的人到了公司,一打量作坊般的工作环境,扭头就走。

  更麻烦的是,留下创业的四个人,只有汪滔懂技术。他要手把手教,细致到要亲自告诉他们每个螺丝要拧多少圈,大概拧到什么样的手感。

  要教技术,还要一刻不停盯着公司研发进度和运营,汪滔内心也很烦躁。

  此时,产品研发还遥遥无期,公司毫无盈利能力,甚至初代的样机产品还在试验过程无端掉落,差点砸伤行人。

  就在公司资金捉襟见肘时,有家做工业巡检无人机的公司找到汪滔,要以15万购买大疆的技术。可汪滔嫌钱太少,挥挥手赶走了人家。

  如此一来,公司内部开始涣散,员工要么想出各种办法拒接他的电话,要么偷偷将技术资料贩卖给竞争对手,甚至还有人偷了公司的财物挂在网上变卖。

  没等产品研发出来,十来个人的公司几乎走了个干净,让汪滔欲哭无泪,怀疑当初创业是不是个错误的决定。

  汪滔曾形容这段时间是“黎明前的黑暗”,而照亮黑暗的那束曙光是他的恩师李泽湘。

  2008年,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突然出现在了汪滔面前:“干吧,我全力支持你!”

  李泽湘一直关注着这个内地来的小伙,觉得他有想法有能力,在汪滔创业时已经无偿资助了他几十万的启动资金。

  眼见爱徒创业受挫,他终于出手,带着数百万的投资和旗下的学生加盟了大疆。

  2009年,大疆终于推出了第一款较为成熟的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XP3.1,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此时,汪滔在海外著名的3D Robotics论坛上,受到有人提出的四旋翼飞行控制启发,设计制造出大疆“精灵”,一款多旋翼无人机。

  有人看中大疆的高科技背景,提出以20万元订购样机,专门用来给领导做技术演示,还表示此类产品有多少要多少。

  虽然钱来得容易,汪滔觉得这样的模式纯属骗钱,认为这样的钱“赚得没意思”,转身做起消费级产品。

  这一年,酝酿已久的顺丰航空正式拿到了民航总局的牌照,顺丰一次性买下两架飞机,成为民营快递企业首家拥有自己飞机的公司。

  此后数年,顺丰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买几架飞机,选顺丰快递等于默认航空件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不得不说,买飞机的大手笔加上顺丰特有的直营模式,奠定了顺丰在快递业的江湖地位。

  因为既快又安全,即便顺丰比其他快递公司高出不少的快递费也少有人吐槽。

  不过,就在此时,王卫一直看不上眼的“四通一达”业务量呼呼上扬,每天都有数百万单,对顺丰快递业务体系形成巨大冲击。

  这背后的推手正是王卫曾经避而不见的马云和他旗下的淘宝网。

  2009年,淘宝网发展到每天快递件数超过500万单,要知道,此时“四通一达”中的老大申通,每天的快件数还不到100万单。

  海量的快递业务让选择与淘宝合作的“四通一达”喜不自禁,为了竞争,相互间频频打起价格战,快递市场浓烟滚滚。

  冷眼旁观的王卫摇摇头,得亏当初没同意合作,就知道这么低的价格肯定会闹成这样!

  其实淘宝刚发展没多久,马云就托人联系王卫,想找口碑甚好的顺丰合作快递业务。

  可王卫一听合作价格还不到原价的一半,赶紧婉言谢绝,钱太少,玩不了。

  6

  可面对越来越火热的互联网电商,王卫也忍不住心动,盘算着自己有这么强的“群众基础”,要是也做电商估计效果也不会比什么淘宝、京东差。

  从2009年到2012年,顺丰先后推出了“顺丰e商圈”“顺丰优选”等电商项目。

  可惜隔行如隔山,缺乏互联网运营经验的顺丰在这些项目上并没有什么突出成绩。

  郁闷不行的王卫还是不甘心,觉得线上不行就转线下吧。

  2014年5月18日,这个喻意“我要发”的日子,顺丰“嘿客”社区便利店正式启动,短短数月凭借遍及各地的顺丰站点,在全国很快开设了近2000多家。

  顺丰“嘿客”是把“顺丰速运+顺丰优选+顺丰移动端+金融+社区O2O服务平台+农村物流”全线整合的集团项目,看上去很炫酷。

  也是在这一年,“大疆精灵”正式推出,凭借着操控简单,开箱即飞,坠落不解体的优势迅速火遍市场,销售数据逐年翻倍增加。

  随着精灵系列不断推出,大疆的技术实力在国内无人机市场上可谓“东方不败”,开始进军北美市场。

  甚至凭借大疆无人机,汪峰在2015年终于抢到了头条的位置。

  他用一台悬挂着9.15克拉钻戒的大疆“精灵”,从天而降在章子怡面前求婚,迅速让大疆从专业爱好者“破圈”到了普通老百姓的面前。

  汪滔的大疆无人机终于顺利飞上了天,可王卫的“嘿客”却频频被人吐槽:功能不少的“嘿客”看上去挺美,实际有些鸡肋。

  看着这些吐槽有些头大的王卫也很无奈,因为超前的投资,原本不差钱的顺丰也有些“钱紧”,不得不悄悄启动了上市的步伐。

  老实说,顺丰也不是一直都不缺钱,可王卫情愿九次通过资产抵押获取贷款,也不愿意上市。因为他觉得上市后的企业就是个赚钱机器,对企业管理很不利。

  火热的资本市场让野心勃勃的王卫实在没法拒绝,于是在2013年以出让不超过25%的股份且不得干扰顺丰经营战略为前提,接纳了几家券商的股权融资。

  这是顺丰有史以来第一次进行融资。

  但问题是,此时的民营快递企业纷纷寻求资本的力量快速扩张,一个个伸长脖子恨不得早点上市,狠狠收割一把红利的同时也谋求给竞争对手致命打击。

  一直横眉冷对的淘宝早就联合了资本集团以及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布局了“菜鸟物流”,生生从顺丰手上夺走了快递业半壁江山。

  环顾一圈,圆通、申通、中通、韵达均已上市,发展得红红火火,顺丰这里悄无声息。

  7

  2016年,一直低调的王卫上了国内热搜,因为旗下一位快递小哥无故被人殴打,身为一哥的他主动发声表示要为员工讨回公道。

  就在世人为这位仗义的老板叫好时,有人艳羡地贴出顺丰普通员工工资均已过万,有专门的食宿,穿专门定制的工作服,福利不是一般的好。

  自然,这些福利和待遇都是要花钱的,顺丰要么坚持不上市“死磕”,要么就借助资本的力量重整旗鼓,好好和竞争对手拼一把。

  2017年2月24日,终于想明白的顺丰在企业成立24年后正式上市,股价一路飙升,市值达到了2100亿。

  这个数字大致相当圆通+申通+中通的市值总和,46岁的王卫以1354亿元的身价成为快递业的首富,直逼马云和马化腾。

  也是这年,财大气粗的顺丰突然和淘宝开撕,宣布“封杀”菜鸟物流,后台数据不再提供给淘宝平台,让淘宝方面很懵逼。

  虽然后来经有关部门协调,顺丰算是和淘宝握手言和,可这么些年下来,彼此间一直交手不断,相爱相杀至今。

  不用说,都是背后资本闹的。

  上市后的顺丰不仅继续聚焦快递业务,还顺手做起LP(投资商),一边和快递巨头UPS各出资50%开发国际快递业务,一边顺手投资了一个名叫“拼多多”的电商网站。

  也是这一年,37岁的汪滔又火了一把,起因是美军宣布要彻底封杀大疆,认为大疆产品窃取了军事机密。

  但滑稽的是,很快就有人爆料,美空军特种部队已悄悄采购了35架大疆无人机,理由是大疆无人机“功能强大、价格优秀、美国本土没有替代品”。

  紧接着又有人揭发:别急,还有海军呢,他们也买了一批。

  很快,世界各地的军队也纷纷举手表示:没啥,还有我们呢。以色列、芬兰、伊拉克……美国的小伙伴们欢乐地举着手里的大疆,表示“真香”。

  眼见军方被“啪啪”打脸,美国政府只好出来找面子,宣布对大疆加征关税。

  大疆这边也很硬气,加税是吧?来而不往非礼也,那我宣布涨价吧。

  大疆在美的销售产品直接涨价了百分之四十以上,如大疆旗下的Mavica2Pro、MavicaAir,专业级的inspire无人机和工业级的matrice600Pro无人机,涨价幅度高达40%-47%。

  采取如此强硬的方式,来自大疆对北美市场占有率的底气。

  2018年,美国行业分析机构“天空逻辑”发布数据称,北美79%以及全球74%的民用无人机市场统统被大疆所占据。

  在这一年,大疆宣布启动融资,并且出人意料地采用了“竞价”这种超乎寻常的方式。也就是说,投资机构出价,价高者才可以获得投资大疆的资格。

  好家伙,别人哭着喊着恳请投资商来投资,可大疆摆出一副想“投资我,还要看你本事”的高冷模样。

  不仅融资方式与众不同,孤傲的汪滔在媒体采访中甚至发出“除了自己之外,只有任正非算是聪明人”“这个世界太笨,笨得不可思议”等狂言。

  狂归狂,大疆拿热脸贴冷屁股的“融资”模式还是获得了投资者追捧,最终认购金额超出计划融资额的30倍。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理解”:没办法,大疆在无人机领域实在太“凶残”了。

  这一年,大疆估值为1600亿元人民币,38岁的汪滔以300亿的身家排名胡润百富榜第46位,相比之前两年,跃升了20多位。

  8

  2020年疫情,王卫自掏腰包给近56万的顺丰员工每人发了888元的大红包,算下来红包总金额达到了5亿。

  王卫表示,这只是他为了感谢疫情中冒着风险,坚守岗位的同事。

  消息一出,顺丰股价应声涨停,市值一度突破4000亿元,王卫的身价也达到了2000亿,这个“大红包”给的太值了!

  发红包的举动并不是王卫故意做秀,顺丰员工待遇远高于同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况且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发红包,顺丰上市时,就有员工最高拿到过6000多元的红包。

  这一年,国家邮政局发布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顺丰满意度高居第一。

  也是这一年,王卫陆续卸任了四家顺丰系企业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职位,隐身幕后,继续保持低调。

  此时,有人悄悄贴出王卫在一年前发过的一则朋友圈内容:朋友养的鱼死了,悲伤不已。他不想给鱼土葬,说想给它火葬,然后再把鱼的骨灰撒回大海,好让它再回到母亲的怀抱。谁知道那玩意儿越烤越香,后来就买了两瓶啤酒……很多事情,人们走着走着,就忘了初心。

  这段话曾在许多人的朋友圈出现过,但是王卫的转发,却掀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是啊,企业的发展自然不能忽视效益,可最初的愿望不都是为社会谋福祉,为员工创福利,为什么走着走着,有的人就忘了呢?

  这一年,49岁的王卫入选“深圳经济特区40年40人”。

  还是这一年,大疆凭借旗下不断推出的航拍无人机产品,几乎垄断了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有媒体评述说“大疆不是第一个做航拍无人机的公司,但不可否认大疆是航拍无人机中做得最好的一家。”

  2020年,大疆自2015年举办的Robomaster机甲大师比赛因疫情停办,40岁的汪滔给所有报名团队发去安慰信,表示只要疫情稳定,大赛将正常举办。

  Robomaster机甲大师是个面向全世界大学生群体的高科技产品竞赛,培养出了众多科技爱好者和创业者。

  之前有资本曾找到汪滔,表示愿意资助大疆做任何系列的产品开发。

  可汪滔说:自己想办个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机器人比赛,你们愿意吗?对方一愣,不明白汪滔的意思。

  汪滔笑了笑,自顾自说:“我们就希望在这个现实世界中,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做一些新的东西,期待通过比赛能产生像乔布斯这样受人尊敬的发明家和企业家。”

  资本当然没有搭理与投资南辕北辙的“机器人大赛”,还是大疆最后资助筹办了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事至今。

  今天,Robomaster机甲大师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团队大多成为大疆的技术工程师,有些产品也成为大疆新的产品,如机甲大师S1和S2已是旗下最受欢迎的教育机器人。

  2020年,世界投资评估机构给出了大疆两年后的预测,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大疆的估值会超过1000亿美元。

  不过,这些数字对汪滔来说,可能没什么意义了,他的梦想正一步步实现,这比再多的钱都重要。

  时间倒回到2017年,大疆公司收到了美国相关部门对其的制裁通知,当汪滔知晓后,愤而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一段话:“文化、价值观、产品的二等公民我做腻了,期待我们的产品也可以早日让美利坚五体投地!”

  《华尔街日报》曾说:“大疆是首个在全球主要科技消费产品领域成为先锋者的中国企业。”

  今天看来,大疆正朝着这个“初心”步步前进。

  在日渐诡谲的国际关系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企业?

  大疆和顺丰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立足于内,御风于外。

  他们,是中国突围的真正勇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6:23 , Processed in 0.0937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