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27|回复: 0

史客郎:今天,我们的大国运,突然就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4 08: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都知道,今天发生了一件大事:当地时间4月2号下午4点,我们这里今天凌晨,特朗普宣布美国将实施“对等关税计划”,瞄准了约185个国家或地区,关税税率从10%至50%不等,将于4月9日生效。

  在白宫玫瑰园的,他一边进行吹牛式演讲,一边还展示了他的“对等关税”表牌。

  对各国是这样征税的:

  英国10%;

  巴西10%;

  欧盟20%;

  日本24%;

  韩国25%;

  印度26%;

  瑞士31%;

  蛙岛32%……

  在这表牌中,还夹杂着相当多的搞笑彩蛋,至少有两件:

  一件是:这中间有个叫“赫德和麦克唐纳群岛”的地方。

  这个群岛是澳大利亚在南极洲外海的一块领地,绝大部分被冰川和积雪覆盖,是个无人岛,当地主要“居民”是海豹和企鹅。

  换句话说:特朗普这是打算,向海豹和企鹅征税啊!

  企鹅和海豹,这次也成了特朗普的征税对象。

  如果这件事,还能扯上美国人地理差,但另一件事特朗普就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了:美国在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不少人应该知道的。

  这个岛上,全是美国大兵,根本没其他居民。

  特朗普大笔一挥,还是照样,加了10%的税……

  美国总统是美军的总司令,总司令居然在加税时,连自家军事基地都没放过。这种事后面有没有来者不敢说,但至少前无古人,特朗普肯定是做到了。

  光从这两件事,就能看出特朗普加税这件事,究竟有多荒谬了。

  但特朗普对全世界宣战,彻底筑起小院高墙这件事,不管是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件笑话,还是相信特朗普的话,觉得它是场豪赌,说不定像他说的那样,能让美国制造业起死回生,从此焕发第二春,都只看到了表象。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久远一点,说不定能看到更多。

  这里要讲一下四个人的故事:

  两个是美国人;

  两个是英国人。

  还有两个故事:一个故事发生在160多年前;一个发生在80多年前。

  先从第一个故事讲起。

  英国方面的主角挺有名:亚当·斯密,著名经济学家,《国富论》作者。

  美国方面的主角,很多人可能没听过他的名字:亨利·凯里。

  1850年左右,两人打了N年的嘴炮。

  这嘴炮,是怎么打起来的呢?

  大致是这么一回事:大约从1820年开始,美国也开始搞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开始搞起了制造业,英国人觉得不爽。

  亚当·斯密串通美国国内的公知,对美国搞舆论战,“规劝”它说:为了美国经济更好地发展,经济更富裕,所以你最好不要搞制造业!

  他是这么说的:美国如果能够把所有的资本都投在农业上……那里才能很迅速地实现富强。

  为什么呢?

  亚当·斯密说:假使美洲人联合起来,或用其他激烈手段阻止欧洲制造品输入,使能制造同种物品的本地人有独占的机会,进而使本地大部分资本都转投到制造业上来,结果恐怕不但不能加速他们年产物价值的增加,还会造成阻碍,不但不能使其国家日臻富强,还会造成妨害。

  亚当·斯密

  这段话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的?

  简单来说,就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不光常大队长时,甚至前些年,还有些经济学家,也是到处这么宣扬的。

  这事怎么说呢?

  太阳底下没新鲜事:时代变了,国家变了,先进国家哄骗暂时落后国家的说辞,却一直没怎么变,始终是那老方一贴!

  当年的美国人,上当没呢?

  答案是:没有。

  因为上面讲的这位亨利·凯里,冲了出来,和大拿亚当·斯密对干起来。

  他说:如果美国不进口外国的工业制成品,农业依靠国内工业和城市化为其提供的国内市场,那么,在这些部门之间将取得平衡的增长,但如果让英国产品,畅通无阻地进美国来,那美国农业因为受制于人,最终也必将受害!

  然后亨利·凯里说:只有通过高关税保护,使美国经济与英国经济脱钩,冀希望于国内市场而非着眼于海外市场,美国才有可能摆脱对英国的依附型地位,实现国民经济独立自主的发展。

  他总体观点,是啥意思呢?

  那就是:我们美国的工业,还是太孱弱,没啥竞争力,所以要搞贸易保护主义,要通过高关税的“小院高墙”,来为美国的工业保驾护航!

  结果怎么样呢?

  当时的美国人,没听亚当·斯密的话,而是听了亨利·凯里的话,不断筑高关税之墙:

  1789年,美国当时的总体平均税率,大约是8.5%。

  1861年《莫里尔关税法》,将平均税率提升到32%。

  1890年《麦金莱关税法》,再把它推高到了49.5%。

  在高关税的保护下,美国国内市场成为了本国工业的 “避风港”,美国企业可以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激烈竞争,疯狂内卷,就像养蛊一样,之后再出去大杀四方!

  今年1月20号,特朗普在发表就职演说时,还专门提到了这段历史,还专门感慨说:正因为当年美国的“小院高墙”,才使美国有了今天的地位。

  但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工业化过程,可是不怎么赚钱,老百姓日子过得不怎么样哦!怎么比得上现在印钞票,挥挥手就能搞到大笔钱呢?

  特朗普演讲时,觉得很牛叉的“麦金莱时代”,其实有大批饥肠辘辘、衣衫褴褛的童工。

  这里顺便说一下:其中纵观人类工业发展史,除英国外,这种类似的经历,其它的工业大国差不多都有过。

  甚至连日本,也是这样。

  我曾经介绍过日本在二战后,是怎么崛起的:很多人都以为它是靠着“贸易立国”,靠着不断发展外贸,才起来的。

  其实大错特错!

  日本在战后之所以能发展起来,也是靠着高关税的保护!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体量太大,所以觉得日本很小!

  其实呢?

  放在全世界,日本一点都不小!

  1970年代前,它人口排名世界第五,排在中国、印度、美国、苏联之后,后来才被巴西超过!

  人口够,市场容量就大!

  所以1950到1960年代的日本,走的路子其实和美国当年,是一样的!

  它的外贸进出口,占经济总量的份额,其实并不高!

  但这种经验,仅限于大国,如果人口少的小国呢?

  反而会因为保护过度,形不成有效竞争,结果造成“中等收入陷阱”。阿根廷早年的经济政策,其实和日本很像,但它人口规模不够,结果两国就相差很大。

  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为啥特朗普2.0之后,他嘴里就一直嚷嚷着,不断说“关税”、“关税”了!

  小院高墙,可是美国当年之所以能成功的经验!

  接下来,我们再来讲第二对英国人和美国人的故事。

  还是和前面那个故事差不多。

  英国方面的,还是个顶级大拿: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

  美国这边的人呢?

  是它的财政部助理部长,没啥名气,叫哈里·怀特。

  两人间的“江湖地位”,究竟差到什么程度呢?

  我们都知道:现在不少经济学界的大拿,到处坐着飞机,这里演讲,那里演讲,后面还跟着一堆记者,专门报道他讲什么。

  最早这么干的经济学家,是谁呢?

  这位凯恩斯。

  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730名代表,其中包括凯恩斯和怀特,都去了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在布雷顿森林小镇的华盛顿山饭店开会,讨论战后金融秩序。

  这个会议,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

  当时的美国记者,听说大名鼎鼎的凯恩斯居然屈尊,来美国开会,纷纷急匆匆地,从各地赶来“追星”,将他会上的一言一行,当作大新闻来报道。

  凯恩斯

  至于怀特,没啥人关注!

  但这只是表面的光鲜,会议一开,凯恩斯就明白:自己所代表的英国,在会议上其实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只能拼命靠自己的能力来补救!

  因为当时的英国,从表面上看,还有一大堆殖民地,大英帝国余威犹存,但实际上因为二战,它欠了一屁股债,是它GDP的260%!

  虽说怀特看到大名鼎鼎的凯恩斯,心里其实挺发毛的,但一想起美国的绝对实力,劲头就顿时起来了,也有了和凯恩斯叫板的勇气。

  怎么叫板呢?

  凯恩斯心里很清楚,英国已经混到这地步了,英镑的货币霸权是不可能存在了,所以他想出一个办法:我们要搞个超国家的“银行币”,不能让一国货币独大!

  后来他这办法,其实算是实现了:欧元。

  怀特针锋相对,提出了“怀特计划”,大致意思就是:我们美国的美元,今后要一家独大;作为交换条件,我们美国市场,会对其它国家开放。

  结果就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技巧都是浮云。

  “凯恩斯计划”被否决,“怀特计划”被采纳,布雷顿森林体系因此建立。

  对这事,凯恩斯气得要命,后来他写文章时,连住在他顶上一层的住客都骂了,说对方根本不顾楼下还有人,半夜里还叮咚叮咚地,吵个不停,弄得他根本睡不好觉!

  从这件事,就想见他当时啥心情了。

  当然怀特的水平,可能不怎么行,他犯了个很致命的错误,大致是:美元今后如果要一家独大,美国就只能不断逆差,否则别的国家手里就没美元;但根据怀特的计划,美元又是跟黄金挂钩的,美国不断贸易逆差,会导致黄金外流,最后又会让美元不可能一家独大。

  这个矛盾,叫“特里芬困境”。

  结果后来的事,果然如此:1950年代之后,美国始终保持着贸易逆差,黄金储备开始不断减少。

  撑到1970年代,美国深陷越战泥潭,赤字巨大,入不敷出,爆发了好几次美元危机,当时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沃尔克见势不妙,跑去找尼克松,跟他讲:黄金不够,布雷顿森林体系没法再撑下去了。

  尼克松此人,也是说干就干,马上就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引发了1970到80年代的大滞胀,美国经济差点因此挂掉。

  美国当年,是怎么摆脱危机的呢?

  里根上台之后,一方面支持当时已经美联储主席的沃尔克,把联邦储备利率,一口起加到将近20%;一方面推动美国去工业化,让众多国家为了几张薄薄绿纸,为美国污染环境,工人流血流汗,干死干活!

  靠自己散去功力,先破后立,熬到苏联解体!

  到这里,我们从这两对英国人和美国人的事,差不多能看出:当一个国家,还在苦苦努力,追求发展时,它搞“小院高墙”,确实是种很有效的办法;但如果这个国家,已经到了霸主地位,它如果再回过头去,大搞高关税,重筑“小院高墙”,等于自己放弃金融霸权!

  到这里,我们就明白特朗普这次宣布“对等关税”计划,它的本质是什么了!

  美国人自己,包括特朗普自己,可能还没意识到!

  但它说起的实质效果,是美国已放弃了金融霸权!

  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不妨来看看中美贸易的结构,美国每年从我们进口5000多亿美元,其中2500多亿是是各种配件,材料,用于它的制造业。

  加关税会增加成本,让最后的产品价格大涨!

  甚至有些产品,我们要是反制,对它搞禁运,会让它整个行业瘫痪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氮化镓。

  1亿美元的F-35隐形战斗机,因为少了10万美元的氮化镓,造不出来。

  很可能的结果是:它通胀大增,梦想中的制造业回归,反而更搞不成!

  如果美国人的运气,实在是好,被特朗普蒙对了,结果会怎么样?

  看早年一步纪录片:《美国工厂》。

  看过之后,就会发现:美国如果放弃金融霸权,重走制造业之路,它因为很长时间不干这活了,它工人的效率是很低下的!

  有金融霸权在,它人均GDP是8万多美元。

  要是走制造业之路,月薪人民币3000块,GDP一下子萎缩到中国的四、五分之一,重回发展中国家,美国人恐怕不愿意吧?

  这还是它运气实在好到爆棚,才会出现的场景。

  如果运气不佳呢?

  说不定直接崩了。

  到这里,是不是有人要快要笑了:特朗普今天这手,简直是妥妥地,自己撩起裤子,自己往火坑里跳啊?我们这次,岂不是要躺赢?

  前半段话,是对的。

  特朗普这次,确实是自己跳火坑,自己实质上把金融霸权给放弃了。

  但人类社会的竞争,却从来不是靠“躺赢”,就真能赢的。

  现在的情形,只是“秦失其鹿”,还需要“天下共逐之”。要是不小心,这只鹿被美国人,又抓回去,还是有可能的。

  所以该怎么办呢?

  这里就得从“货币”两个字讲起了:我之前讲过,现在的世界格局,是美国手头有“币”,我们手头有“货”。

  特朗普搞了“对等关税”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这就得从很多人都注意到的一个点讲起:美国人搞的这个“对等关税”,它税率的确定,其实挺有意思的:它是拿这个国家对美贸易顺差,除以对美出口总额,之后再除以2,得出来的。

  像特朗普今天说对越南加征46%的关税,就是2024年美国从越南进口1196亿美元,出口仅130亿美元,之后美国人用逆差1066亿美元,除以总额1196亿,之后得出90%,再除以2。

  这意味着什么呢?

  当美国这个政策实行后,很多国家为了能拿到10%的最低税率,会自己严格控制出口,把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控制在20%,因为按照美国人公布的算法,只有顺差20%,除以2之后,才能得到10%嘛!

  这一限制后,美国人能拿到“货”的渠道,不是变宽,而将变得非常窄!

  因为很多国家,会自动控制产品出口,没达到一定标准,没一定利润率,根本就不会让它出口,免得总额上去,又被美国人加税!

  于是会产生什么一种现象呢?

  美国人之前手里有“币”,虽说没“货”,但靠着之前余威,还能买到“货”,但现在特朗普这么搞了之后,美国制造业能不能起来不知道,但很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就算它手里有“币”,也拿不到“货”。

  众所周知,买不到“货”的“币”,就是废纸一张。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乘机打击美元!

  摧毁它在世界结算货币的地位!

  降低它在世界各国的外储储备!

  这事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看到这么一个现实:2024年全球贸易总额是33万亿美元,而我们进出口总额是6.2万亿美元,占比高达18.8%。

  这实力,该怎么来评价呢?

  如果用刚猛的办法,要求和我们做贸易的,都用人民币结算,这18.6%的份额是不够的,而且会引起不利于我们的震荡,甚至扰乱了贸易秩序。

  但如果用利诱的办法,这份额就够了。

  怎么利诱呢?

  比如说,我们可以当贸易商用美元结汇时,多加个0.5%,甚至1%的结汇手续费。

  如果人家付的是人民币,那当然就能直接存进银行,不存在手续费的问题了。

  这种时候,我们的外贸商会怎么办?

  肯定会主动劝对方用人民币,甚至说不定,宁可让给对方一点利润,比如说0.25到0.5%什么。

  人都是追逐利益的嘛!

  对方理性的做法,就是在外汇市场抛美元,换人民币。

  但这会导致人民币升值,那点甜头就不够了,怎么办?

  就得在同时,增加人民币的供应,比如说根据人民币结算的规模,增加和世界上有些国家的货币互换规模;还可以鼓动对方财政部门,发行熊猫债,增加人民币的供给什么的。

  总之就是:借此机会,把美元的国际支付比例,给大规模地挤压掉。

  一旦这种挤压效应产生,美元会被抛售,人民币作为各国外汇储备,则会大量增加,只要这块我们多一分,美国所收到铸币税,就实实在在地少一分。

  但光这样,就算了吗?

  没有。

  我们还要反其道而行之,美国重搞“小院高墙”,我们反而要利用世界最大市场的优势,对其它国家更加开放市场,毕竟开了之后,人家也可以多一个更多赚人民币的机会嘛!

  总之就是:既然美国人自己犯傻,不要这金融霸权了,硬不想回到1944年当世界金融霸主的时代,却想回到1890年苦哈哈,靠制造业赚钱的时代,那我们不妨成全它。

  而且这可是美国人自己要的,那我们给你便是。

  总之就是:今天,我们的大国运真的就这么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11:00 , Processed in 0.2032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