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65|回复: 0

安民:小行业的天花板就是大行业的地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4 07: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在大行业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郁亮是1000多万的年薪,对地产行业来讲,这并不算高。恒大的老总夏海钧,2021年年薪2.02亿。

  郁亮2024年每月能拿到税前1万,对他来说,那很低。但对多数普通人来说,能拿到1万的,比例有限。还有,他持有不少的万科股票,以前好的年份,分红就足够他们吃多少年的,后面万科一旦好转,一样会分红。

  不讲他们了,讲讲另一个行业吧。我们先看一家公司的数据:

  2015年,收入8.81亿;2016年,收入8.53亿;2017年,收入9.44亿;2018年,收入9.26亿;2019年,收入9.25亿;2020年,收入8.76亿;2021年,收入9.22亿;2022年,收入9.38亿;2023年,收入9.01亿。根据2024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判断该公司收入可能只有9亿左右。也就是前10年,它的销售收入基本在9亿左右晃荡,区间在8.5亿到9.5亿之间。而昨天讲万科,从3亿到106亿,只花了9年时间。

  上面这家公司是民企,是做媒体业务的。我因为在出版业呆的时间长,因此就知道,民企能够做到9亿左右的销售收入,那是做得很好的。不信看看中信出版,是头部的出版公司,一年的收入基本上也就在十八九亿上晃荡。

  甚至有些非常有名的出版公司,还不及民企的规模。比如下面这家的数据:

  2013年,8.72亿;2014年,7.59亿;2015年,8.25亿;2016年,7.51亿;2017年,8.31亿;2018年,7.61亿;2019年,9.72亿;2020年,10.84亿;2021年,12.22亿;2022年,12.92亿;2023年,12.95亿。这个数据看起来在增长,但如果我们把公司往深处看,就像我前面的文章中所讲,掰开了揉碎了看,会是个什么结果呢?

  比如2021年达到12.22亿,头年只有10.84亿,那我们就看看2022年的数据到底是怎么构成的:2022年,公司全部业务收入108382.32万,成本87725.68万,毛利20656.64万。

  它是怎么构成的呢?

  教材教辅,收入28647.73万,成本21436.77万,毛利7210.96万。

  期刊,收入15860.32万,成本8190.24万,毛利7670.08万。

  一般图书,收入13003.64万,成本10475.57万,毛利2528.07万。

  广告,收入920.58万,成本14.5万,毛利906.08万。

  电子产品,收入2118.89万,成本1771.21万,毛利347.68万。

  其他主业,收入2441.21万,成本1567.93万,毛利873.28万。

  相互抵消,就是有些产品自己销售,在生产环节算一次收入,销售环节也算一次,那就要扣掉销售环节从自己公司进货的那部分重合的。收入-816.97万,成本-705.16万,毛利也要减掉,为-111.81万。

  这些加在一起,收入只有62175.38万,成本42751.06万,毛利19424.32万。

  看看这里只有6.22亿,但公司收入不是10.84亿吗?其他的是什么?继续追。结果如下:

  其他业务,收入46206.94万,成本44974.63万,毛利1232.31万。公司年报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没有披露这4.62亿是干什么的,甚至只字未提。4.62亿只字不提,那广告收入920.58万也还披露了呢。那这部分业务到底是干什么的?公司为什么对它讳莫如深呢?打死也不说?为啥不披露?

  我们看看它的毛利率。结果是,毛利率只有2.667%。所以,这部分业务是贸易。它与前面的主营业务不同。主营业务是6.22亿收入,1.94亿毛利,毛利率是31.24%,这个非主营业务毛利率只有2.667%,因此,它的目的不是做毛利,而是做收入的。也即主营业务是高利润业务,这部分业务是高风险业务。所以,公司就不披露它的情况。就不提它。对吧。能明白吗?

  那公司为什么不披露它的情况呢?因为一旦披露,就会肉没吃着惹一身臊。所以就一句话也不提。

  那公司为什么要做这种高风险的业务呢?为了报表好看嘛。你看收入在增长对吧。收入不是6亿,而是10多亿对吧?但这种增长,毛利并没有同步增长。如果毛利也达到30%,那4.62亿怎么也有1.386亿毛利对吧。

  那为什么公司要做这种业务,要这么做报表呢?因为不这么做,报表实在不好增长,实在增长不了。多年没有增长,就不好看。我前面讲过,中信出版,行业龙头,N多年都在十八九亿晃荡。民营的头部书商呢,N多年都在9亿左右晃荡。

  这是小行业,纯市场。行业的天花板到了,因此,在这个天花板的压制下,行业里的大企业,好公司也难有增长,小的也增长困难。也即这个行业里的不少公司,都是多年都难以有增长。

  所以,我们投资要尽量找大行业,然后要尽量找天花板高的行业,找天花板高的公司。别投资那些小行业,天花板低的行业的公司。

  补充一句,上面的那家有贸易生意的公司,它曾经是中国最有名的期刊公司。他们的期刊产品,曾经在中国霸榜很多年。

  正是缘于这一点,我的外甥、侄子他们当初要进入这个行业时,我都否决了。我儿子也没有进入这个行业。然后我是在2015年时买的第二套房,而我侄子买第二套房是2024年。他是1990年的,34岁买人生的第二套房,用的公积金贷款。他就在一个大行业工作,显见的好处是,公积金比较高。这是大行业和小行业的差别,只是很多人意识不到。找工作,还有做投资,跟这个有什么关系,跟行业有什么关系。其实关系大着呢。

  大行业,它一直可以增长。像美的,2019年2793.81亿收入,2024年4090.84亿,增长了快1300亿。美的1968年创办,都成长56年了。所以这样的投资就有前途。

  有读者问,为什么您反复讲大行业。我说这么讲吧,从个人来讲,有些人的天花板就是人家的地板,公司也是,小行业公司的天花板是大行业公司的地板。比如万科的郁亮,它是编内刊出身的,编的是《万科周刊》,美的董事长方洪波,他是编《美的报》出身的。就编辑能力而言,我相信自己是不会输给他们的,因为我1999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3年获得中国政府奖,这是行业最高的两个奖,我在30多岁时都拿了。第三大奖是出版协会的奖励,带民间色彩,因此要弱些。但我的天花板就是他们两位的地板,能明白吗?郁亮在万科,2018年年薪1253万,我靠工资一辈子也拿不到那么多钱,对不对?方洪波持股美的116990492股,2024年一股派9毛,这部分他拿到的分红就有10529.14万,还有,他的薪酬是1378万。这就是大行业和小行业的差别,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差别。

  像上面讲的那家著名杂志社的编辑,我相信这些年中,至少有几个是全国一流的对吧?但他们和我一样。他们的天花板就是美的方洪波、万科郁亮的地板。公司也一样。

  现在的这个差别,主要还是行业选择带来的。

  而我们4月份分析的公司,本身处在芯片这个数万亿级别的大行业,然后近期产品又进入了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这个十万亿级的大行业,还进入机器人这个十万亿级的大行业,还进入了飞行汽车这个万亿级别的行业、海洋装备这个万亿级别的行业,而且是这些行业必需品。

  那你说这样的行业值不值得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1:45 , Processed in 0.20321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