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分析了3600多名56岁及以上参与者的血样,通过血样中的表观遗传变化(DNA甲基化模式)估算生物学年龄,并分析了从血液采样日至6年前(2010年至2016年间)他们所生活地区的高温天数和酷热指数。其中,酷热指数(结合气温和湿度的体感温度)按27~32℃,32~39℃,39~51℃被划分为“警告”“特别警告”“危险”级别,“特别警告”及以上被定义为炎热。研究发现,生活在每年有一半都是炎热天气地区的参与者,相比生活在炎热天气少于10天地区的同龄人,在生物学年龄上老了14个月。 另外,短期(7天)和中期(30-60天)暴露于炎热中,也会导致表观遗传的变化,表明高温的影响可能发展迅速,并可以累积。科学家呼吁采取措施,如在城市规划中增加遮阳设施、种植更多树木,以应对温室效应和老龄化的挑战。(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