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YR4的尺寸估计在40至90米之间,潜在影响范围横跨东太平洋、南美洲北部、大西洋和非洲等。虽然与6600万年前毁灭恐龙的10千米宽的小行星相比,2024 YR4还不足以造成全球性灾难,但若撞击地球,很可能导致空中爆炸,其冲击力将相当于500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造成重大破坏。目前,科学家正在考虑多种防御措施,包括NASA已证明有效的DART(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通过撞击小行星来改变其轨道。此外,还有激光推力和核爆炸等应急方案。即便如此,科学家提醒公众不要过度恐慌,因为随着更多数据的收集,撞击概率也许还会变化。目前的重点是继续监测和研究,以确保届时能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法新社)
· 量子计算 ·
微软推出世界首款拓扑架构量子芯片
量子比特极易受环境干扰,这是量子芯片赠大规模最大的阻碍之一。近日,微软在《自然》(Nature)宣布了一项里程碑进展:他们在实验中发现马约拉纳零模(Majorana zero mode)的相关证据,并基于这种拓扑准粒子开发出新型量子处理器Majorana 1,其稳定性远超传统方案。这项研究不仅验证了理论物理学家90年前的预言,更可能彻底改变量子计算机的设计逻辑。
自20世纪以来,公共卫生和医学发展稳步提高着欧洲人的预期寿命。但是,自2011年以来,欧洲国家预期寿命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为探究其中的原因,最近一项发表于《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的研究比较了1990-2011年、2011-2019年和2019-2021年欧洲各国的预期寿命、死亡原因及健康风险因素的变化。
通过分析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的《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中16个欧洲国家的数据,发现1990-2011年,由于医学发展,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减少,使预期寿命继续提高。但2011年之后,心血管疾病成为导致预期寿命增长放缓的主因,同时,肥胖、高血压和过量饮酒等风险因素在多数国家中增加或持平,而新冠疫情更是火上浇油。值得注意的是,多个国家老年人的预期寿命仍在提高,表明年轻人死亡率增加是总体寿命减少的原因。北欧有多个国家通过有效的政策降低了肥胖、不良饮食、少运动等风险因素,维持了较高的预期寿命,而英国许多地区的应对能力和表现却较差。这项研究呼吁相关政府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来减少健康风险,以继续提高预期寿命。(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ISTA团队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材料的接触次数。研究人员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成了透明的块状物,发现新制备的PDMS块接触时电荷交换随机,但同一材料经过约200次接触后,电荷交换会变得可预测:接触次数更多的样品总是带负电。进一步分析表明,反复接触会改变材料表面的纳米级粗糙度。尽管具体机制尚未明确,但接触次数越多,材料表面的微小凸起会被“磨平”,导致电荷转移方向趋于稳定。该研究不仅为工业静电控制提供了新思路,更首次在看似无序的现象中找到了确定性规律。(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STRIA)
· 人工智能 ·
大语言模型数据处理方式类似人脑语义枢纽
近年来,大型语言模型(LLM)已从仅能处理文本的“聊天机器人”,发展成可理解图像、音频、数学公式甚至编程代码的多面手。但科学家一直困惑:这些模型如何整合类型迥异的数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项新研究发现,LLM的运作机制与人脑的“语义枢纽”高度相似。这项研究即将在《国际学习表征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 ICLR)发表,为优化多模态AI模型提供了新思路,论文已经在预印本网站上公开。
人类大脑的“语义枢纽”位于前颞叶,它能整合来自视觉、触觉等不同感官的信息。MIT团队发现,LLM的中间层也扮演着类似角色:当输入文本、图像或代码时,模型首先在浅层处理不同形式的数据,随后在深层将这些信息转换为与信息形式无关的抽象语义表达。研究显示,大语言模型在处理不同语言表达的相同内容时,中间层中的表达是相似的,例如中文句子与其英文翻译在模型内部的数学表达几乎一致。这种设计看似违反直觉,实则是高效处理海量数据的“捷径”——共享跨语言的常识性知识,避免重复学习。该发现有助于解决多语言模型的“语言干扰”问题(如学习新语言时英语能力下降),但同时也提示:文化特有知识可能需要独立的处理路径。(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