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83|回复: 0

环球科学:NASA据传将裁员10%,白宫在最后一刻宣布暂停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9 19: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遗传学 ·

  人类特有基因改变小鼠的语言

  近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一项关于人类基因与语言能力关系的研究。科学家发现,NOVA1基因的一种突变可能与人类语言能力的形成有关。该基因突变存在于几乎所有现代人类中,但在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等已灭绝的古人类中并不存在。

  研究团队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将现代人版本的NOVA1基因植入小鼠体内,发现这些小鼠的叫声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例如,新生小鼠在与母鼠分离时发出的痛苦叫声以及雄鼠在求偶时的叫声都变得更加复杂。这表明NOVA1基因突变可能影响了大脑中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了语言能力的发展。研究者表示,NOVA1基因的突变可能是促成人类语言能力的诸多因素之一,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对大脑细胞的具体影响。此外,研究还引发了关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是否也具备类似语言能力的讨论。(Nature news)

  · 材料学 ·

  常压下实现镍氧化物高温超导电性

  据澎湃新闻报道,继铜基、铁基材料之后,镍基材料成为了第三类在常压下突破40K“麦克米兰极限”的高温超导材料体系。相关论文由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发表于《自然》(Nature)。

  近年来,许多研究都在关注镍基超导材料的可能性,但如何摆脱高压限制仍需解决。研究团队自主研发了“强氧化原子逐层外延”技术,可以在氧化能力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依然实现原子层的逐层生长,并精确控制化学配比,构建出结构复杂、热力学亚稳、但晶体质量趋于完美的氧化物薄膜。研究团队随后将这项技术应用于镍基超导材料的开发之中。具体来说,就是在原子级平滑的基片之上,精确排列镍、氧等原子,构建出厚度仅几纳米的超薄膜。特别是,研究团队在极强的氧化环境下,通过界面工程,实现了“原子铆钉术”,固定住了原本需要极高压环境下才能稳定存在的原子结构。最终,研究团队在常压环境下实现了镍氧化物材料的高温超导电性,超导起始转变温度突破40开尔文,相当于零下233摄氏度,观测到“零电阻”和“抗磁性”的双重特征。(澎湃新闻)

  · 海外学界 ·

  NASA据传将裁员10%,白宫在最后一刻宣布暂停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包括总部和10个航天中心在内,共有近18000名员工,但这个机构可能正面临巨大的额外削减。据Ars Technica报道,特朗普政府计划在当地时间2月18日前令NASA裁员约10%,包括延迟辞职计划涉及的约750名员工,以及1000多名在过去一两年内新入职或新升职的“试用期”员工。而据一些相关人士透露,NASA曾被告知要为未来几个月的“重大”裁员做好准备。

  不过,据当地时间2月19日Ars Technica的消息,截至2月18日,NASA原计划被裁的1000多位“试用期”员工,并没有像其他联邦机构一样被解雇。当天下午,几个NASA中心的主管收到白宫暂停裁员的通知。此前NASA曾为这些员工申请过豁免,但目前还无法确认这次宽限是否适用于所有10个航天中心。而此次暂缓裁员,也不一定意味着NASA能避免未来几个月内的大幅削减。

  与此同时,据space.com消息,波音公司也正准备解雇200多位在NASA太空发射系统(SLS)工作的员工,其中SLS是NASA阿尔忒弥斯计划的核心火箭。促成这项决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NASA与波音签订的合同在今年3月结束后很可能不再续签。而据路透社此前的报道,有六位航空行业代表曾向特朗普和马斯克建议,取消或在几年内淘汰耗资240亿美元的SLS,这也会导致SLS项目可能被大幅裁员。(Ars Technica,space.com,路透社)

  · 脑机接口 ·

  仅需少量训练即可在不同个体上通用的大脑解码器

  脑机接口技术结合AI算法,将脑信号解码为文本,为语言障碍群体带来了希望。然而,传统的脑信号解码算法在收集数据和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参与者长时间佩戴/进入仪器以记录信号,且训练后的模型过于个性化,通用性不高。对于失语症等语言理解能力受限的患者来说,传统方法尤其面临挑战。不过,近日据一项《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的研究,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新算法,仅需少量数据训练即可广泛应用于解码。

  科学家将参与者分为了参照组与目标组,首先收集了少数参照组参与者收听10小时广播故事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以传统方式训练解码器。然后收集了两组参与者收听70分钟广播故事,和观看70分钟默片时的fMRI数据,分别用于训练两个不同的转换算法。通过功能配准技术,研究团队绘制了参照组和目标组参与者对广播或默片中相同刺激的大脑反应图,并利用这些信息训练解码器与目标组参与者的大脑协同工作。接着,他们让参与者收听新的故事,对使用转换算法的解码器效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尽管准确度略低于用参与者收听10小时广播数据训练出的传统算法,新的解码算法输出的文本与故事情节高度相关。这表明语言和视觉叙事在大脑中的表征存在重叠。这项新研究本质上在尝试将用特定个体数据构建的大脑解码器迁移至其他个体,算法所需训练数据远低于从前,且能直接关联故事“含义”,为失语症患者带来了希望。

  · 生态学 ·

  调查深海生态系统

  这些在沉积物中分岔延伸的小洞被称为痕迹化石Pilichnus。某些双壳类动物也会形成类似的洞穴。(视频来源:原论文)

  海洋中水深超过6千米的区域被称为超深渊带(Hadal Zone),这里往往位于一些狭长海沟的最深处,是海洋最深的部分,也是我们对相关环境生态系统了解最少的区域。最近,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一项分析检测了水下7.5千米深处沉积物的生物痕迹,揭示出深海生物如何改造自己的环境。

  研究团队分析了日本海沟全新世沉积物中7.5千米深度的20个沉积物岩芯。他们使用X射线扫描沉积物结构,并结合了沉积物本身的地质化学和粒度数据。通过这些岩芯,作者能够证明沉积物是由重力流沉积的——指沉积物和其他物质由海沟边缘上方沉积到海底。作者展示了这些沉积物起初如何被生物利用和扰动,这些生物利用了富含营养和氧的海底沉积物。早期的开拓者可能包括海参。作者认为,随着有机物分解,海底沉积物变得缺氧。生物定居的最终阶段特征是出现利用微生物群的无脊椎动物物种。作者总结说,记录和描述这些深海沉积物中的痕迹,对揭示这个鲜为人知的生态系统非常重要。(Nature)

  撰写:马一瑗、不周、二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20:29 , Processed in 0.1094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