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10|回复: 0

花猫哥哥:从《哪吒2》到DeepSeek,贸易战外的贸易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6 21: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5日,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加征10%关税。中美贸易战2.0彻底打响。

  相比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磨磨唧唧,中国这边的反制迅速且严厉,连续出了好几招:

  1.对美国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对美国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10%关税。

  2.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3.将美国PVH集团和因美纳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4.对谷歌开展调查。

  看起来,美国出了一招,中国出了四招,是中国赢了。

  但是,事情并不能这么看。

  中国的反制措施仍然是比较克制的,对美国的报复远远没有美国人那样狠辣。

  从两方面就能看出来:

  ——美国这次是对中国所有商品加关税,而中国只是对美国部分商品加关税。

  ——美国是在以前已经三轮加关税的基础上,再加10%的关税,综合税率都差不多要35%了。

  中国呢?

  只是在过去没有加关税的基础上加了关税,加完之后,关税也不超过15%。

  很多人一看就不开心了。

  现在中国可比2018年的时候强大太多了,怎么越来越怂了?怎么不狠狠出手教训美国?

  其实吧,中国这次更强烈的反制措施,已经开始了。

  只不过,是体现在在本轮贸易战之外:

  在服贸领域,中国已经给了美国重重一击。

  1 美国贸易逆差的真相

  首先,我们需要戳破特朗普的一个巨大的谎言:

  贸易逆差。

  我们都知道,特朗普有个逆差PTSD,看到逆差就浑身不舒服。

  2018年之所以要求中国买美国LNG天然气和农产品,就是为了平衡逆差。

  这次呢?

  特朗普嚷嚷对中国、墨西哥、加拿大加关税的理由,也是贸易逆差。

  就在前不久的达沃斯论坛上,特朗普还在猛烈抨击前任总统拜登,指责其任期内的政策导致贸易逆差破万亿美元之巨,是在毁掉美国。

  所以,特朗普提出要加关税,以构建“公平的经济关系”。

  但问题在于,特朗普渲染的贸易逆差,其实是个伪命题罢了。

  特朗普“贸易逆差是吃大亏”的观点,其实回避了3个基本事实。

  1.在美国掌握了铸币权和交易手段的情况下,美元只是随便印的纸。

  也就是说,贸易逆差越多,美国用纸从其他国家换来的商品和服务越多。

  拿纸换实物,这能叫吃亏么?

  而且,在当前汇率下,美国的进口产品的价格远低于美国国内自己生产的价格。

  也就是说美国逆差越多,占的便宜越多。

  所以对美国来说,贸易逆差并不是坏事。

  贸易逆差反而可以实现美国国内商品的丰富,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

  2.虽然美国商品贸易对华是逆差,但美国的服务贸易对华却是巨额顺差。

  我们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手机生产国。

  假设中美之间的贸易只有手机,那么中国从美国买来芯片,然后生产出手机卖到美国。

  因为手机价格肯定要比芯片价格高,所以呈现的就是中国对美出口额,要大于对美进口额,也就是顺差。

  但是问题来了,中国可不仅仅是在买芯片的时候,要给美国付钱啊!

  比如,装安卓操作系统,那就需要谷歌来给你提供授权安装服务。

  当然,这种服务是要收费的。

  以安卓机为例,一台授权费就要40美元!

  这就是服务贸易。

  还有,中国生产某些零部件,使用了美国的专利,也要交专利费,这也是服务贸易。

  这样一来,在脱离实物的“虚拟层面”,美国相当于啥也不干,就能白白从中国拿走一大笔钱。

  中国呢?

  很少能有向美国提供服务贸易的项目。

  所以在服务贸易领域,美国对华是巨大的顺差,顺差额在800亿美元左右。

  事实上,美国的服务贸易远远不止这些。

  比如,中国人去电影院看美国大片,这就属于服务贸易。

  中国人去迪士尼和环球影城玩,也是服务贸易。

  中国人看NBA,还是服务贸易。

  中国人聘请美国英语老师、美国球员、美国咨询师、美国会计等等,更是服务贸易。

  问题来了,到底是中国人看美国电影多,还是美国人看中国电影多?

  到底是中国人去美国乐园多,还是美国人去中国乐园多?

  到底是美国人看美国比赛多,还是美国人看中国比赛多?

  到底是中国聘请美国人多,还是美国聘请中国人多?

  不言而喻。

  所以,你不能只看实物贸易逆差有多少,还要看通过服务贸易顺差有多少啊!

  近年来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

  美国商品贸易逆差的确高达1万亿美元,但服务贸易顺差却一直稳定在2800亿美元左右!

  特朗普对服务贸易方面的2800亿美元顺差避而不谈,相反却一直拿着那1万亿的商品顺差做文章。

  无非就是给自己的加关税找理由罢了。

  3.服务贸易的利润,要远远高于商品贸易的利润。

  商品贸易的成本,那可太复杂了。

  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生产过程中还有设备、人力、场地等一系列成本。

  生产出来后,运输又是一大笔开支,要经过陆运、海运等各种方式,中间还可能涉及仓储、保险费用。

  而且,一旦商品滞销,积压的库存就是个大麻烦,占用资金不说,还可能面临贬值风险。

  反观服务贸易,就轻松多了。

  像金融服务、技术咨询、软件服务这些,主要成本就是人力成本。

  一个专业的金融顾问或者软件工程师,就能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供服务,根本不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也没有复杂的运输环节。

  虽然人力成本高,但创造的利润也高啊!而且很多利润都是一次投入,终身使用!

  我们仍然以手机举例子。

  小米手机,公开宣称自己的利润率控制在5%左右。

  那么一个1000元的手机,小米的利润也就50块钱。

  但手机的知识产权成本中,给美国的操作系统授权费、高通5G专利费、ARM专利费等等,就起码要400块钱!

  如果照这个比例粗略地算,中国商品顺差1万亿美元,可能利润也就500亿美元。

  美国2800亿服贸顺差,利润就高达1120亿美元!

  更关键的是,高利润率不仅体现在手机领域,其他领域也是美国赚钱的“秘密通道”。

  比如,漫威系列电影在中国制造了相当大的粉丝群体,那么钢铁侠的玩偶授权,要不要给美国钱?

  相关漫威英雄的绘本出版,要不要给美国钱?

  中国孩子去环球影城玩,要不要给美国钱?

  这些经济活动,美国人不需要干一点工作,全程都是中国人在干,美国人躺着收钱就行。

  这时候特朗普怎么不说不公平了?

  有媒体统计,漫威电影在中国每收获1美元票房,就能通过衍生品授权、流媒体订阅和主题乐园收割7美元。

  当年复联电影火爆后,仅钢铁侠头盔模型就卖出230万套,每套79美元的售价中,中国代工厂仅分得1.2美元加工费!

  这真是文化挣钱的典范啊!

  迪士尼2023年的财报也揭示,其在中国市场的IP授权收入达42亿美元。

  “迪士尼+”服务在中国大陆虽未正式落地,但通过香港节点已吸纳580万中国付费用户,每年吸血2.3亿美元。

  还有苹果,苹果App Store对中国开发者收取的30%"苹果税",每年抽成超74亿美元。

  这相当于中国所有手游公司净利润总和的21%。

  这种价值链的残酷分层。

  恰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巴里·艾肯格林所言:

  "当中国工厂在为每部iPhone贡献4%的组装价值时,库比蒂诺的设计师们正用iOS系统收割58%的利润。"

  更隐秘的是美国的知识产权税。

  过去40年,美国一直凭借其技术垄断地位,长期向全球征收“知识税”。

  从微软的Windows、苹果的iOS、高通的通信专利,到Oracle的数据库、Adobe的设计软件、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统……

  全球企业每生产一台设备、开发一款软件,甚至使用一个算法,都要向美国支付高昂的专利费和授权费。

  中国曾是最大“纳税者”之一。

  比如微软Windows系统和office软件每年从中国收取的授权费高达30亿美元。

  高通公司2019-2023年间从中国收取的5G专利费达137亿美元,这相当于同期中国5G基站建设总投资的12%。

  更触目惊心的是工业软件领域。

  摄图网_400693269_banner_工业科技(企业商用)。jpg

  2020年前,达索系统的CAD软件每年从中国制造业抽血8.7亿美元,国产替代软件中望CAD仅占有0.4亿美元市场。

  就是这种"科技霸权"的统治力,才能让美国能在制造业外流的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全球价值链顶端的吸血能力。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所言:

  "当发展中国家在集装箱里搬运货物时,美国在光纤里运输霸权。"

  2 反制措施之外的反击

  有人可能觉得,为啥中国的反制措施,只围绕着商品贸易,不从服务贸易入手呢?

  其实吧,不是不做,而是不能。

  一方面,服务贸易这玩意千丝万缕,很难通过一道禁令进行禁止。

  你要是把美国大片掐了,又会有公知蛐蛐你什么不自信啊,自我封闭啊,不让中国人接触世界优秀文化啊之类的。

  另一方面,在中国对美服务贸易还有巨大依赖的时候,贸然切断服务贸易,反而可能影响自己。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你把微软的windows禁了,全国有多少软件要重新适配国产操作系统?

  各行各业可能都要瘫痪一阵子。

  所以,打击美国服务贸易,要徐徐图之,而且最好不是官方出手,而是民间出手。

  这不,当特朗普的目光还死盯着从义乌小商品城寄往美国的免税邮包时,中国民间已经从三个围堵针对美国服贸行业发起了超限战。

  第一,文化产业的逆袭。

  今年的春节档,最火爆、最有话题性的电影,莫过于《哪吒之魔童闹海》了。

  截至发稿时,电影票房已经突破了100亿元。

  根据猫眼预测,哪吒2的最终票房,可能会突破150亿元。

  这太夸张了。

  要知道,战狼2当年那么火爆,三个月票房也不过50多亿人民币,而且连续霸榜了5年之久,现在呢?

  哪吒2只用了16天时间,就达到战狼2的一倍票房!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打开中国票房排行榜,就会发现,前十名中,9部都是国产电影,美国电影只有1部,而且排名第九。

  这其实恰恰反映了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落幕。

  想当年2000年代初的时候,美国电影票房一度占到中国电影票房60%以上。

  中国电影只能挤到国产电影保护月里面苟延残喘。

  可是现在呢?

  中国电影不仅能和好莱坞电影正面PK,而且还能战而胜之!

  我们看看2024年,迪士尼漫威《死侍与金刚狼》、环球《神偷奶爸4》、华纳传奇《沙丘2》在中国票房都未超5亿。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小丑2:双重妄想》、《绝地战警:生死与共》连1亿票房都没达到。

  中国人对好莱坞电影的冷淡,一方面是因为好莱坞电影制作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也衬托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

  毕竟,自家有肉可吃,谁还去啃外国的干面包片啊!

  2024年,中国所有进口影片的市场份额已不足15%。

  其中好莱坞电影的份额更是仅占12%,票房只有18%左右。

  中国人都不看好莱坞电影了,美国还怎么赚钱?

  中国年轻人更喜欢中国IP了,迪士尼漫威还怎么靠授权费从中国赚暴利?

  更关键的在于,随着《哪吒》《流浪地球2》等国产特效大片崛起带动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崛起,中国电影开始把美国电影的根挖了。

  说个冷知识,差不多10年前,全球电影特效王者,是拍了星球大战的卢卡斯创办的?工业光魔(ILM)。

  ILM以其卓越的技术和创新精神在行业内占据绝对垄断地位。?

  这么说吧,无论哪个国家想拍视效大片,都必须要找工业光魔。

  但是呢?

  特效制作非常贵,可能投资的一半都要砸进去,变成美国的服务贸易收入。

  结果,拍流浪地球的时候,制作团队太穷了,找不起ILM,不得已找了一家国内特效公司421工作室。

  因为预算太少,中途这家公司还给干倒闭了。

  后来经过重组,变成了现在的中国业界巨头MDI工作室。

  硬扛着扛了下来,最终保证了流浪地球1的一炮走红。

  至此,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春天才彻底到来。

  MORE VFX、?天工异彩、?追光动画等公司乘着这股东风强势崛起,彻底把中国电影特效技术生意抢了回来。

  中国特效公司不仅夺回了中国电影制作市场,而且还积极向外出口。

  比如《流浪地球2》的MOREVFX工作室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渲染引擎",将特效制作效率提升300%,开始接外国电影的制作订单。

  中国动画公司原力数字开发的"AI分镜系统",正在被好莱坞六大制片厂采购,每套系统年服务费达200万美元。

  还有中影基地自主研发的"虚拟拍摄系统",将好莱坞动辄百万美元的虚拟制片成本压缩到23万美元,成功出口到了宝莱坞。

  与此同时,美国特效公司Digital Domain则黯然关闭了其在上海的后期制作中心。

  Digital Domain可不是无名之辈,《变形金刚》就是他们做的!

  连他们都赚不到钱了,可见中国影视产业已经强大到何等地步了。

  第二,AI领域的掀桌子。

  自从2023年ChatGPT诞生之后,AI就一直是资本的风口。

  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雄心勃勃地退出了自己的“星际之门”计划,要投资5000亿美元,推动美国的AI产业。

  特朗普可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人,能让他答应投这么多钱,显然是“星际之门”真的能帮助美国伟大。

  按照原计划,星际之门可以造就真的能思考、能推理的AGI。

  然后就相当于一个超级大脑,服务于各行各业,比如手机、汽车、计算机、生物医药、工程等等。

  到时候,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要找美国这个超级大脑申请使用API。

  美国光卖API key,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你看,还是那个搞技术垄断之后卖服务的路子。

  但是万万没想到,星际之门还没开始搞,就被DeepSeek釜底抽薪了!

  DeepSeek 是一个开源的大语言模型,他的性能其实也不比OpenAI的o1强多少。

  但问题在于,它是用o1二十分之一的成本训练出来的!

  在过去,大模型训练是标准的“一分钱一分货”。

  想搞出更优性能的产品必须支付更高昂的费用,以覆盖整个模型训练过程中更高算力成本的支出。

  现在呢?

  DeepSeek成功用算法证明:低成本也能搞高性能大模型!

  那你投那5000亿美元算啥?这不是骗钱么?

  恐怕最近OpenAI的CEO奥特曼正在被各路投资人质问,头都要炸了。

  更关键的是,DeepSeek是开源的!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稍微有点钱的人,都能花几万块钱买块显卡,运行DeepSeek R1!

  就算你没钱,租DeepSeek的API,也相当相当便宜!

  原本这些服务,都是要找OpenAI来买的!

  其收入,也都要算进美国服务贸易顺差里面的。

  现在呢?有开源的DeepSeek用了,谁还用OpenAI?

  这不相当于美国还没把饭做出来,中国提前把美国的碗给砸了吗?

  不要低估DeepSeek给美国带来的震动,有了便宜的AI,AI在应用中的落地必将迅速加速。

  目前,国投智能的“星盾”平台和“Qiko”平台通过接入DeepSeek,实现了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智能化决策与自动化响应。

  恒瑞医药全面开展DeepSeek应用,将药物发现周期从十年缩短至两年,并在肿瘤标志物挖掘和新药研发加速方面取得突破。

  还有东莞的智能手机工厂,DeepSeek的工业视觉系统将检测效率提升400%,误判率从0.7%降至0.02%。

  更可怕的是其知识蒸馏技术。

  将300亿参数的大模型压缩到能在机床工控机运行的小模型,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正如《经济学人》所言:"当美国在限制芯片出口时,中国正在将算法灌入每台机床。"

  显然,美国的AI,是没法从中国赚钱了。

  更关键的在于,虽然美国恼羞成怒地要求封禁DeepSeek,全世界各个国家都不傻啊。

  有免费的AI服务用,谁还用你们收费的啊!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开始使用 DeepSeek,美国服务贸易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必然会受到挤压。

  中国一招开源,就彻底断送了美国未来靠星际之门赚千亿美元乃至万亿美元的路!

  第三,知识产权的争夺战。

  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美国的封锁,其实用惯了美国知识产权产品的中国,也没那么强的欲望去突围。

  可是呢?

  美国的芯片断供、实体清单、技术封锁,意外激活了中国科技的“自主求生”本能。

  三条战线同步突破:

  1. 操作系统。

  过去手机市场,只有安卓和iOS两种操作系统。

  可是现在呢?

  华为的鸿蒙横空出世,?截至2024年10月22日,鸿蒙设备装机数量已突破10亿台!

  这10亿台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智能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汽车座舱等多种类型。

  这些共同构成了鸿蒙生态系统,覆盖了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如汽车、教育、旅游住宿、金融理财、商务办公等18大垂直领域。

  鸿蒙装机10亿台,这不就意味着谷歌的安卓少装机10亿台么?

  最起码,每年能少向谷歌支付40亿美元的授权费啊!

  2. 智能驾驶。

  曾几何时,特斯拉的Autopilot一度是智驾领域“教科书”。

  英伟达的Orin智驾方案,一度也在中国占有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

  但是呢?

  中国企业近些年,成功用“数据迭代+场景深耕”实现弯道超车。

  目前,华为ADS 2.0、小鹏XNGP在复杂路况下的接管率已低于特斯拉FSD。

  中国的智驾系统甚至开始向丰田、大众、奥迪等国际车企输出技术。

  这意味未来某天,柏林街头的宝马汽车可能跑着中国设计的操作系统内核。

  这些传统的外国企业需要向中国支付专利费了!

  那美国智驾方案卖给谁去?

  3. 软件领域。

  软件曾经是美国拿捏世界各国的利器。

  但现在呢?

  中望CAD用"云授权+订阅制"的创新模式,将三维建模软件价格从Autodesk的8000美元/套打落到299美元/年。

  目前,中望已拿下全球12%的CAD市场份额,迫使达索系统不得不降价50%以求生路。

  其实不仅有中望CAD挑战AutoCAD,还有用友BIP、金蝶云苍穹替代SAP和Oracle,华为MetaERP填补空白。

  更有WPS Office在全球移动端42%的市场份额,这直接导致微软Office中国区收入三年下降28%。

  目前,中国软件市场国产化率从2018年的不足10%提升至2024年的40%。

  以上这些,带来的结果是中国少交、美国少赚,必将引起万亿级市场的权力重构。

  波士顿咨询预测:

  到2030年,中国知识产权贸易逆差将缩减至50亿美元以内。

  美国再也不能躺着向中国崛起超过千亿美元的利润了!

  3 贸易战之外的贸易战

  当特朗普把支持者群体定位为底层红脖子的时候,其政策也必然会聚焦在制造业领域。

  特朗普所谓的加关税措施,说白了,其战略核心仍停留在20世纪的“工厂争夺战”而已。

  然而,中国早已悄然开启了一场更高维度的竞争——服务贸易战。

  猫哥前几天的文章《GDP背后的深层次思考》指出了一个中国在攀爬制造业升级之路上,利润率不断减少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服务贸易就是一个完美的方案。

  毕竟一部手机,纯硬件成本仅占售价的30%,剩余70%的利润来自设计、专利、品牌等“软性服务”。

  若将这一逻辑放大至国家层面,为什么中国不能把这70%的利润也装进自己口袋呢?

  服务贸易,必将成为中国的新利润增长点。

  这也是一个制造业国家爬到制造业顶端的时候,为了保持增长而必须走的一条路。

  2024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增速达14.4%,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增长10.4%。

  反观美国,其服务贸易顺差长期依赖文化产品、金融、知识产权输出。

  但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正以每年5个百分点的速度压缩美国的服务贸易优势。

  美国的眼睛,习惯于路径依赖地盯着商品贸易,就算服务贸易,也只盯着美元、专利、好莱坞等等。

  殊不知,中国正在凭借“增量创新”(数字基建、文化IP、技术标准等)改写规则。

  目前,中国正在在东南亚铺设5G基站、在非洲搭建移动支付网络、在欧洲推广智慧城市方案,把拼多多以及中国影视剧IP推向全球。

  其本质,是将基于科技和文化的“服务贸易”嵌入全球治理。

  此时,美国仍然沉迷于加关税和封锁芯片,显得可笑至极。

  当东南亚、非洲、中东、南美人民用着安装鸿蒙系统的手机、刷中国短视频短剧和电影、用支付宝网购、用微信聊天,用小红书种草,用美团点外卖,带孩子去中国神话乐园玩的时候,美国终将发现——

  加关税易,断服务难啊!

  中国要做的,就是一边打好传统商品贸易战,另一边以服务贸易为矛,击穿美国已经称霸几十年的服务贸易体系,打赢这场新领域的贸易战。

  如果美国还只执著于商品那点逆差,可能到到最后,自己服务贸易的拿点顺差也被干掉了。

  这就是鸿蒙、哪吒2、DeepSeek横空出世之外,更大价值和意义。

  为什么美英两国会拒绝签署《巴黎人工智能宣言》?本该是“其乐融融”的全球AI技术合作大会,为啥会变成了一场大国博弈的角力场?欢迎阅读今日星球文章“巴黎AI峰会的“众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20:25 , Processed in 0.0937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