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08|回复: 0

毛豆:这个年,公知过得很憋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4 18: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eepSeek的横空出世,给我们献上了一份新年大礼包。我在试用后,对比GPT,基本可以确定两者是同一水平线的,可能互有千秋,总体两者之间没有拉开差距,但恰恰是这样,令许多公知殖人的天,塌了。

  这个年,他们过得相当憋屈。

  我们知道,人工智能是这两年,美国着力打造的新叙事,GPT的爆火,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国运级机会,有可能复制战胜苏联的历史。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刻理解,美国为什么能在80年代,彻底拉开与苏联的差距,绝不仅仅是半导体产业革命那么简单。

  苏联自诞生之日起,就有一个巨大的缺陷--生产力落后于西方。

  这使得苏联的经济发展,相当依赖西方的技术输入,苏联历史上,一共出现了2.5次生产力革命,第一次是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这十多年时间里,又分为两个前后两个阶段,前段是1929年前。

  这一时期,苏联的技术输入,主要来自德国,因为德国战败了,很多军工技术,就被禁止发展,于是德国就想办法,本土不能发展,那我就和苏联合作,在苏联试验,斯大林呢?自然也不反对。作为回报,苏联获得了相当一部分德国的军工技术,生产力有了不小的进步;

  但第一次生产力革命,真正的高潮在1929年后,由于大萧条,西方尤其是美国,许多公司没有生意,苏联这个大客户适时出现,许多美国公司为了抢生意,大打价格战,使得苏联以白菜价,买到了一大堆技术。比如苏联第一个现代化汽车厂,就是这一时期,和通用合作的产物。

  借助“大萧条”,苏联的生产力实现了大飞跃。

  第二次生产力革命,则是二战后。在二战中,苏联虽然伤亡惨重,但也收获巨大,不仅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了西欧,组建了华约集团,还从德国得到了大批技术和技术人员,比如导弹技术,最精华的研发人员,被钱学森带着美军拿到了,苏联退而求次,找到了三四千名相关的技术工人。

  正是凭借在德国的大量缴获,苏联在二战后,再次实现生产力的飞跃。而第三次生产力飞跃,出现在50年代,实际上只是飞跃了一半,其底子还是从德国缴获而来的技术,比如喷气式战斗机、各种导弹。苏联自身发展出来的也有,包括卫星、载人航天、原子能发电站,只是规模不够大,数量也不多。

  而且客观地说,这一次的生产力进步,没有给苏联带来太大的变化,更多只是军事上的加强,到60年代中期,便戛然而止了,因而只算半次。这2.5次生产力革命,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是的,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技术源于西方。换句话说,没有西方的技术输入,苏联寸步难行。

  正是看清了这一点,美国加大对苏联的技术封锁,70年代开始,苏联便不再能得到多少技术,而西方阵营,却进入了半导体革命,一边是停滞,一边是革命,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到80年代已经无可挽回。

  有这种成功经验,美国自然而然想在中国身上复制,而且确有希望,毕竟中国在过去四十年的生产力进步,除了小部分是我们原创,大部分确实是来源于西方。

  那么在理论上,只要美国像对待苏联那样,对我们进行严格的技术封锁,自己再进行Ai革命,就可以再次上演冷战胜利的场景,所谓“小院高墙”,就是如此,很多公知期待的,也是这一点。

  只是,他们忘记了一点:中国,不是苏联。

  无论苏联还是其他国家,之所以被西方封锁一段时间,就会落后,根源在于两点,一是他们的市场规模太小,不足以支持创新。我们要知道一个基本常识,生产力发展,本质上是为了对应市场需求。有需求,才会有发展的积极性,而西方在组建了“大西洋联盟”后,有了一个统一大市场。

  这个大市场的GDP,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世界比重过半,在利益的诱惑下,西方企业更舍得砸钱,生产力突破就更有希望。反之,大多数国家的市场小,企业舍不得砸钱,国家虽然可以补贴一些项目,却不可能补贴所有,就算单一项目,也不可能无限期补贴,导致生产力突破的可能性就低。

  二是存在体制僵化的问题,苏联的计划经济就是典型,僵化的体制,必然不利于创新,不利于发展出内生动力。而西方的经济自由度,在很长时间里相对更高,不那么僵化,能够吸纳大量人才,进而推动创新。

  无论苏联还是日本,都无法突破这两个问题,苏联的市场不算小,体制却很僵化,日本体制倒是不僵化,但市场又太小。

  然而以上两个问题,在中国身上都不存在,中国的市场规模是世界最大,天然有利于刺激创新,中国也不存在体制僵化的问题,很多蠢货会喷中国的创业环境不好,但实际上,我们远强于日本。

  比如,就风投环境而言,中国尽管和美国还有差距,却足以吊打欧洲和日本。以风投金额为例,中国初创企业在2024年,共获得了超过4300亿融资,这个数字和美国差不多,而日本还不到300亿,可见中国的风投之活跃。

  所以,试图用对付苏联那一套,来对付中国,注定是徒劳的,只是美国习惯了路径依赖,总觉得中国不靠美国技术,就不能发展,结果很快被打脸,不管六代机还是DeepSeek,都是对美国的狠狠打脸。

  “小院高墙”,就是自取其辱。从今往后,“小院高墙”再无意义,我们打开了自己的一片天。

  当然,美国很多人是无法接受的,比如山姆奥特曼,竟然直接破防了,抹黑DeepSeek是复制的。身为世界顶级企业的CEO,这点肚量未免太小了,真是个笑话。

  而奥特曼的举动,也是美国的缩影。许多美国人认定,中国不可能发展出新技术,如果有,一定是抄袭了我们美国的。包括很多公知殖人,也是这个调调,他们没有勇气面对现实,继续掩耳盗铃也挺好的其实。

  毕竟,公知的本质就是中间商,只有美国继续强大,美国继续作为世界的引领者,他们这些中间商才有饭吃,一旦中国有了内生动力,就不需要这些中间商了,所以中国必须是落后的、无知的,需要他们去拯救、去启蒙的。

  其实,六代机首飞的时候,美国人也是这个调子,我翻了很多美国网民的评论,90%都觉得中国在抄袭美国,问题来了,美国都没六代机,如何被我们抄袭呢?

  美国网民的意思是,波音和洛马早就展示过六代机的设计图了,就是大三角翼和兰姆达翼,现在,中国两个六代机,一个是大三角翼(成飞),一个兰姆达翼(沈飞),还说不是抄袭?

  如果抄袭PPT也算抄袭的话,我只能说,由他们去吧,对于一群自以为是的傻子,我们不应该试图说服,因为你不可能说服,应该做的是赞同他们的一切观点,把他们变成大傻。

  人家想当傻子,你是无法阻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6:28 , Processed in 0.0781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