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10|回复: 0

大树乡长:清朝收成越差,铁杆庄稼越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9 21: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康熙清算完鳌拜及其党羽后,并没实行摊丁入亩(征收一种按面积计量的税)的消息,反而先加了八旗的俸禄。

  在此之前,常有“削减铁杆庄稼”的消息传出,有些地方甚至要借钱发俸禄(《追债不狠,朝廷不稳》)。百姓都认为年景不好时,八旗与民共苦,担忧荒年的心里有些安慰。

  可之后收成并没多少改善,却先加了铁杆庄稼。人们才反应过来:

  过去几年削减铁杆庄稼,是因为鳌拜的人还有遗存,如今康熙已经清算完鳌拜集团,声明了权威,该广布恩典团结人心了。

  鳌拜集团是皇太极(康熙的前前个清朝皇帝)留下的班底,在武将和工匠中有较大影响力,在负责制造撒手锏红衣大炮的乌真超哈中也有他的人。

  鳌拜集团在拥立康熙时里出了力,并不像流言中说的有意谋逆勾结西洋。

  他们被处理主要是康熙立威的考虑。和三国时蜀汉的魏延类似(《刘禅为什么清算魏延集团》)。

  单从权谋的角度,过去鳌拜的人还在用事时,削减铁杆庄稼是不鼓励为他们办事的旗丁,也是让他们把怨气算在鳌拜的人身上。

  后面八旗加俸,是因为康熙确信旗丁们知道该感激谁了。

  这个逻辑很多百姓难以接受。因为俸禄来自赋税,年景不好民生艰难,不该共克时艰吗?

  结果铁杆庄稼上涨,免服徭的年龄也上涨。

  但现实不是公案的话本,并不遵守这种善良理想的思路。

  现实的逻辑是,清朝收成越差,越要涨铁杆庄稼。

  收成不好可能会有危机,这时候更需要旗籍内保持团结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加俸禄就是增进八旗团结的方法。

  清朝能以小族临大国,以少临多,靠的就是八旗具有强大的组织度。以铁杆庄稼为代表的特权是维持旗籍内认同、增强凝聚力的方法。

  很多人以为旗籍内的好处只是铁杆庄稼,但在荒年寒冬中,组织度才是最重要的待遇。“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组织度就是无形的枪。

  以有组织对无组织,犹如持枪对空手,无往不利。所以清朝一边强化旗籍内组织度,另一边打散宗族等自组织,这是无形的“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可能有人会说清朝曾有在荒年把工匠开除旗籍的做法。但财富的制造者并不是财富的掌控者。埋头技术的工匠的可弃置性远大于维持权力运转的吏,《利剑铸成,遣散工匠》。

  就算终于顶不住困难要遣散出旗了,优先考虑的也是离权力更远的私塾先生。

  但给旗丁加俸不能说全是权谋,清朝也有改变发展方式的考虑。

  过去,清朝依靠向西洋出口丝绸陶瓷等手工业品换取美洲的白银。可之后西洋新国王见不得白银外流,喊着要断清朝的海贸。

  要减少海贸被断的影响,清朝就要想办法让国内能买下自己生产的手工业品。

  所以给旗丁加俸,一是增强朝廷调控经济的能力,二也是让他们消费刺激经济——救民先救官嘛。

  收成不好,于公于私,清朝都有加铁杆庄稼的理由。

  只希望年景尽快好起来,让百姓也能分享到这份恩典。要不然预备应对危机的一时之策,可能反而埋下旗民矛盾加剧的隐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6:18 , Processed in 0.1406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