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01|回复: 0

罗天昊:1亿人去哪了?中国劳动力人口之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0 02: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场舞大妈,有力无处花。

  半大学生娃,还不能养家。

  当下,关于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巨大痛点。

  中国总人口为14.09亿。

  出生仅902万,死亡超1100万。

  生不如死。老少悬殊。

  此前,七普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相比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了4000万。而且是多年连续下降。从2020年至今继续下降,2023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只有8.6亿人,十几年来,下降了数千万。数量惊人。

  而且,可能未来数十年内,都难以再改变这一趋势了。

  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意味着未来中国的抚养比将下降,养老压力沉重。青年劳动力不足。

  事实上,中国的劳动力危机,比想象的更严重。

  虽然中国的劳动适龄人口8.6亿,但是,2023年,中国登记的失业人口达到1070.1万,还有未登记的。

  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应该比劳动年龄人口,差1个亿左右。

  这1亿左右的人都去哪了?

  事实上,在劳动年龄人口系列中,没有成为劳动力人口的,除了失业人员外,主要有两个群体。

  一个是16岁以上的学生,一个是没有到法定退休年龄而内退的人口,尤其是我们所熟悉的“广场舞大妈”。

  概言之:

  半大学生娃。

  广场舞大妈。

  在减去这两个群体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真实的劳动力状况,更为严峻。

  虽然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以16岁为起点,但是,中国的社会时势,最近几年发生了巨大改变。改革初期,中国多数青年初中毕业,就走向了社会,成为劳动力。而时至2023年,随着中国大学的迅猛扩招,中国的大学升学率,都达到了80%。导致最后的结果,是16岁至22岁左右的高中生和大学生,普遍成为非经济活动人口,没有参与就业。

  这个群体的人数,比较容易估算。16岁正好是高中或者中专、以及其它职业教育的入学年龄,所以,高中在校生,加上中专在校生,大学在校本科和研究生,即是这个群体的总数。

  2020年,中国普通高中生在校生人数,为2803.6万。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山东济南找蓝翔”。这虽是一个流行的调侃之语,但是,似蓝翔这类中专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人数1298.5万。

  普通全日制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校生人数为4763.2万;

  总计,十六岁至二十多岁关在校门内的半吊子劳动年龄人口,高达8865.3万。

  另外一个以“广场舞大妈”为代表的群体,虽在劳动年龄人口内,但是却不参加劳动。这个群体,以中老年女性为主体,中老年男性也有部分。预计55岁以下的女性(女公务员55岁,女工50岁退休),以及60岁以下的男性,内退和实际上没有就业的人数,至少有几千万。

  虽然近年开始推行延迟退休,但格局目前基本没变。

  满16岁但没有就业的学生 + 不到年龄内退的人。

  合计1亿人左右。

  从劳动年龄人口到劳动力人口中间的1亿,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含金量不足,而这种状况,将使本来就严重偏低的劳动抚养比,更加雪上加霜,未来中国的养老压力,更为沉重。

  更为严峻的是,劳动人口是一个动态的数据。

  近年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每年减少数百万甚至接近千万,而根据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预测,总计到2050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5亿,按照劳动参与率推算,中国未来减少的劳动力人口,将在2亿左右。

  当下,中国经济已经连续几年增幅下滑,而经济增幅下滑,正好与劳动年龄人口下滑的趋势一致,需要引起相当警觉。日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停滞的时代”,正与是其人口的萎缩相伴。未来,随着全国最深重的老龄化时代到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将迅猛飙升,经济前景堪忧。

  而青年人口的萎缩,亦将重创中国的民族活力。我们所寄望的依靠创新实现转型的战略目标,将因为青年人的缺少,而大打折扣,甚至流产。

  虽然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仍有8.6亿,但是,如果再细分的话,我们会发现,在16至34岁,这个人类最富有创造力,体力也最好的的年龄段,人口不到4亿。35至60岁的中老年人,则有5亿左右。而且十年之后,青年劳动年龄人口还将下降1亿左右,而中老年劳动力年龄人口,将增加5000万至1亿左右。

  也就是说,中国虽然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仍然可观,但是,真正的精锐劳动年龄人口,却非常少,十年后将不足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算劳动力人口,这3亿多人口,还要再减少几千万不参与劳动的半大学生娃,中国最精锐劳动力人口(大学毕业至35岁之前),将更是远远少于3亿。

  这将是一个可怕的景象。中国不仅经济增速下滑,所寄望的创新转型,也因为人口活力的丧失,青年人口的不足而受到困扰。

  缓解中国人口危机的出路,在于两头,一头是青少年,通过开放生育,应对未来严峻挑战。这是上策,一头在于延迟退休,这是下策,当下很多“内退”人员,纵使仍保留劳动,其劳动效率,也相对青年劳动力相差太远。广场舞大妈大叔跳舞行,干活还是比不上青壮年小伙。而且延迟退休,会使官僚阶层借机变相实现职位终身制,贪占过多社会财富和资源。

  开放生育,其实并非容易的事情。纵使既得利益阶层愿意开放,大众的生育意愿,也被沉重的生活负担所压抑,同时,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生育率下降,也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未来需要出台系列奖励生育的政策,推动生育率回升。

  很不幸的是,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青年人口的不足,导致尚未完成产业升级的中国,青年劳动力未来即将奇缺。

  人口的生产不同于商品,不是一出生就成为劳动力,而是要等20年左右。

  2010年,罗天昊曾提出,中国应废除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并开放女性移民进入中国,是中国最早提出开放国外女性移民的战略研究者。罗天昊被不少单身青年称为中国的“光棍救星”,但也造成了很多争议。

  此后,罗天昊陆续提出奖励生育,2012年开始,罗天昊关于“生二胎,奖十万”的提议为无数有远见的中国家庭赞同并力行。曾有重庆婆婆就给自己儿媳奖励十万元。未来国家也应给与生育多胎者奖励。

  废止计生+奖励生育+开放女性移民,罗天昊提倡的三大策略组合,对于缓解中国人口和性别危机,或能有所借鉴。

  此外,中国预先打下了两个基础。

  高铁+高校。

  高铁时代:

  以时间重新统一中国的疆域。更便捷的交通。更快的社会节奏。有效延缓了老龄化时代的压力。

  (参见:罗天昊:用高铁统一中国的时间疆域)

  高校扩张:

  十几年前的高校扩张,当初虽有争议,现在回头看,大学教育的普及,极大提高了青年一代的整体素养。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连续10年以上全球第一。靠的就是青年,未来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革命,也看新一代青年。

  更聪明的国民,更快的社会节奏。延缓国家老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 13:05 , Processed in 0.1875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