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81|回复: 0

[时事视点] 东方-时事视点【第2024-49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14 10: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是“铠甲效应”?

  【据媒体报道】6月14日,英国首相苏纳克在G7峰会记者会上发表了一番令人震惊的言论,他妄称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使用的零件中,约有80%来自中国企业。

  【时事视点】熟悉国际时事的朋友们也许还记得,大约一个月之前的5月22日,英国国防大臣沙普斯就曾无端指责中国“正在提供或者准备”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性武器援助。结果,就在当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针对沙普斯有关言论进行了驳斥,并为中国“洗地”称“华盛顿没有观察到中国直接向俄罗斯提供武器”。

  沙利文为什么会“好心”为中国“洗地”?难道沙利文打算标榜一下美国的公平与诚实?恐怕这个理由全世界没人相信。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这首先涉及一个很重要的心理效应——铠甲效应。

  有一部美国电影叫做《紧急44分钟》,这部电影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这个事件是一起银行抢劫事件,银行抢劫犯当时就身穿重型防弹衣,依靠重型武器与警方对峙接近一个小时。警察手中的武器不能击穿重型防弹衣,而抢劫犯手中的武器却能导致警察严重的死伤。在此事件中,匪徒之所以如此猖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身穿重型防弹衣,普通警察对之束手无策。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美国各州先后出台了对重型防弹衣的管制政策。大多数国家的警察虽然配备武器,但是大都为手枪或者步枪等轻武器,杀伤力有限。所以,尽管关于防弹衣美国的各个州规定不一样,尽管对于轻型防弹背心没有严格限制,但是,在没有经过美国联邦政府的允许下,对于与警察、军士使用的防弹衣或有之有相似防御能力的重型防弹衣有严格限制,违反者将会被定以重罪。

  无独有偶,在中国古代,也有对私藏盔甲定有重罪,甚至死罪的说法。

  《史记》记载:“条侯子(周亚夫的儿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可以被葬者。”讲述的是汉朝名将周亚夫因为500套盔甲活活被气死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私藏盔甲的这种行为被视为等同谋反。不只是汉朝,在我国大多数封建王朝对于盔甲都有非常严格的禁令,比如,在唐朝以后,各朝朝廷都以正规的法律形式对铠甲进行管控。唐朝更是明令,如果私下藏匿三具以上的铠甲便可以判处死刑。有趣的是,各朝各代对于兵器却并不那么严格,可谓禁甲不禁兵。这与美国禁重型防弹衣但不禁枪有异曲同工之妙。

  之所以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美国对于盔甲和重型防弹衣如此忌惮,原因很简单,装备盔甲,尤其是装备精良重装铠甲的兵士和装备重型防弹衣的武装人员,对没有防具的对手来说具有强烈的心理震慑效应——你杀不死对方,但对方可以杀死你。如果我们把这一道理拷贝到当前的国际关系中,在国际社会强有力战略加持下,俄罗斯如同穿着重型铠甲一样,西方发现,穷尽手段都杀不死俄罗斯,最多就是与之对耗下去,这种震慑效应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铠甲效应”,以至于现任英国首相苏纳克已经准备借“选遁”(苏纳克在竞选期间,罕见地宣布,若其当选,将恢复英国义务兵役制。此举被外界视为苏纳克故意放弃选举,借故逃避。)跑路了。

  可想而知,美国如果不为中国“洗地”,等于变相证实俄罗斯的确穿着“中国版”重型铠甲!再加上美国航母“艾森豪威尔”号在红海地区被胡塞武装攻击这件事。无论其后续没消息也好,有传闻也罢,都让方方面面严重怀疑美国军事霸权的有效性,而俄罗斯核潜艇神不知鬼不觉潜入美国东海岸一事更进一步强化了大家的这种猜疑。

  中俄经济高度互补,这对双方来说都大有好处。而无论是中俄的进一步靠近,还是越来越激进、身披重甲、手持锐器的俄罗斯,都已经让越来越多的西方政客感觉绝望。讽刺的是,一手促成今天这一局面的,就是西方自己。

  欧洲内部发展很不均匀,西方内部发展更不均匀。对于欧盟叫嚣对中国产电动车增加关税一事,我们想要强调的是:其一,中国仅用农产品限制就可以让欧盟内部纷争不断,中国也正好借此机会“腾笼换鸟”,也就是将欧美日的传统燃油车逐步踢出中国市场,将其市场份额留给中国自己的电动车企业;其二,至于欧洲的农产品,中国完全既可以通过和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加强合作进行弥补,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这种能力对西方邪恶势力也构成了“铠甲效应”;其三,如此闹哄哄的西方,乱哄哄的欧盟连一个俄罗斯都对付不了,何谈对付中国?

  我们注意到,克宫发布有关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 6月18到6月19日对朝鲜进行友好国事访问,然后将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的新闻报道。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新闻报道出现是在俄罗斯总统普京成功访华后,是俄罗斯总统普京20多年以来再次访问朝鲜。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发表联合声明后,国际社会对俄罗斯提供了某种“重要战略策应”。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所谓“重要战略策应”,其介乎于“力所能及的战略策应”与“实质性战略策应”之间。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围绕俄罗斯总统普京成功访华与中俄发表联合声明,俄罗斯在实质性调整阿富汗政策问题上再度向前迈出一大步,相应地,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战略策应水平也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俄罗斯实质性调整阿富汗政策仍需时间,尤其是仍未达到“不可逆”的程度,所以,尽管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战略策应水平也大幅提高,但仍未达到“实质性战略策应”的水准。具体来说,举个例子,有媒体报道称,俄方从相关国家获得了大量二手数控机床和电渣重熔设备,这对于大幅提升俄罗斯火炮身管生产效率有很大帮助。显然,这种“重要战略策应”也构成了对西方“铠甲效应”的一部分。

  6月18日,根据白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的消息,中国军人已经抵达白俄罗斯,准备参加在明斯克举行的白俄罗斯独立日阅兵式。

  不难看出,中国在更加积极地介入乌克兰问题,且不怒自威!仅仅是中国因素出现在乌克兰方向,就足以让西方邪恶势力胆寒。北约最怕的就是“铠甲效应”,以至于闹出了北约秘书长竟威胁中国再支持俄罗斯就要付出“经济代价”的笑话!有一点可以肯定,一旦北约内部达成有关中国明确介入乌克兰问题,且公开战略援助俄罗斯之共识后,那么距离北约“分家”恐怕也就为期不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1-13 22:45 , Processed in 0.0777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