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47|回复: 0

大闲人老李:被驯化的精英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9 16: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阶层固化比中国严重得多,而且普遍不相信读书会改变人生。

  圈子的分野是显性的。在一个圈子里面,大家会相互介绍机会,生态位也都能传承下去。因此相比于逼孩子用功读书,大家更在意圈子的维护。

  读书好更适合当打工仔、专家和公务员,这是西方精英阶级的共识。

  领导者不是学院培养出来的,因为领导者需要广泛的视野和敏锐的创新能力。

  社会需要专家,但如果只依赖专家型领导人,将导致决策的僵化和创新的缺乏。因此精英阶层更在意子女品格的历练和阅历的积累。

  美国名校有两类人,一种是读书成绩好、天资极聪明的学生,比如说当年的克林顿;另一种是靠家里给学校捐钱的学生,比如小布什。

  捐钱上名校的也分炫富的新贵和低调的老钱。新贵干啥都贪图虚荣,甚至显得粗俗;而老钱则看起来很平和,喜欢参与慈善,但家族传统这种东西水更深,而且圈层意识更强。

  美国有本吐槽精英教育的书,是耶鲁教授写的,英文翻译过来叫《杰出的绵羊》,其实就相当于我们之前说名校学生的“精致利己主义”,戳穿光环下的各种不堪。

  《杰出的绵羊》

  被名校录取的学生普遍练就取悦老师和家长的高超手段,别人对他们有什么期待,他们就做什么。

  而层层过关的选拔制度让学生们都是习惯性成功者,而一旦失败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由于名校学费越来越贵,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根本没时间管生活以外的事情,做事情只想拿经验值,根本不打算对任何事物做特别深入的了解。

  其实说到底,名校本来就是精英阶层自己玩的东西,是确保他们保持统治地位的手段。而且他们本身就是私立大学,根本没义务讲“公平”,也有动力维持阶层固化。

  办学固然有理念,但凡是组织要运行下去都需要有模式。对名校来说,运营模式最大的动力是校友捐款和科研经费,这两个可都是更高的阶层才能带来的。

  至于站在外围的我们,看清那个光环,承认那个光环,也要反思那个光环。

  名校会给你一套教科书,社会也会给你一套教科书。而成熟的人,会自己找或自己书写教科书,然后勇敢的走出自己的路。

  先做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17:40 , Processed in 0.17193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