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93|回复: 0

环球科学:2024拉斯克奖揭晓:华人科学家第6次摘得生物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0 15: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奖项 ·

  2024拉斯克奖揭晓!陈志坚教授等获奖

  当地时间9月19日,2024拉斯克奖(The Lasker Awards)正式揭晓。2024年的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授予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陈志坚(Zhijian Chen)博士,表彰他发现可感知外来和自身DNA的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STING信号通路,解开了DNA如何刺激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谜团。cGAS 是哺乳动物对抗微生物入侵者的主要机制的基础,且可以增强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但在某些生理环境中,不恰当的cGAS活性也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种酶可以作为多种人类疾病的药物靶标,它产生的信号分子有望用于对抗传染病和癌症。

  2024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了麻省总医院的Joel Habener博士、洛克菲勒大学的Svetlana Mojsov博士,以及诺和诺德的Lotte Bjerre Knudsen博士,以表彰他们发现和开发了GLP-1类药物,彻底改变了肥胖治疗。

  公共服务奖则授予了CAPRISA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的Quarraisha Abdool Karim博士与Salim Abdool Karim博士,以表彰他们阐明了异性恋HIV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引入了预防和治疗HIV的方法。

  据澎湃新闻消息,陈志坚是第6位获得拉斯克奖的华人科学家,此前5位分别是:李卓皓(1962年基础医学奖)、李敏求(1972年临床医学奖)、简悦威(1991年临床医学奖)、屠呦呦(2011年临床医学奖)、卢煜明(2022年临床医学奖)。(拉斯克基金会、澎湃新闻)

  · 量子物理 ·

  物理学家首次观测到夸克间的量子纠缠

  近日,物理学家利用位于瑞士日内瓦附近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通过其 ATLAS 探测器,成功地在高能量环境下捕捉到顶夸克与反顶夸克之间的量子纠缠。尽管量子纠缠已在电子和光子等低能量环境中被验证多年,但在高能粒子碰撞的复杂环境中实现这一观测,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次研究中,物理学家分析了大约一百万对顶夸克与反顶夸克,这些基本粒子在质子碰撞后短暂存在(约10-25秒),并随后迅速衰变为其他更稳定的粒子。顶夸克的这一极短寿命特性成为了研究的关键,因为它允许科学家在夸克混合形成强子(如质子和中子)之前,捕获并测量其自旋等量子属性。通过精细的实验测量与理论预测的比较,研究团队证实了顶夸克与反夸克之间确实存在量子纠缠,其纠缠程度显著超过了判定标准。

  这一发现不仅是对量子纠缠理论在高能环境下的一次重要验证,也为未来在更高能量条件下探索量子信息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工具。科学家表示,这一突破可能会推动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更深入理解,并可能启发新的研究方向,如利用其他高能粒子(如希格斯玻色子)进行更严格的量子纠缠测试。此外,该实验的成功也展示了在高能粒子碰撞环境中探索量子现象的潜力,并推动量子信息学和粒子物理学的交叉发展。相关论文 9 月 18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Nature News)

  · 气候 ·

  思韦茨冰川坍塌时间可能会推迟

  南极洲的思韦茨冰川是西南极冰盖中最为脆弱的部分,如果这块冰盖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可能会上升65厘米;而思韦茨冰川的消失又会破坏西南极冰盖的稳定性,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数米。因此,科学界成立了国际思韦茨冰川合作组织(ITGC),以研究并预测这块“末日冰川”坍塌的时间,但思韦茨冰川和冰架复杂的环境让预测变得非常困难。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消息,在最近于英国剑桥举行的英国南极调查局(BAS)会议上,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思韦茨冰川前部崩解的最坏情况在本世纪不太可能发生。

  ITGC的一个建模研究组的初步结果表明,在未来几十年内,思韦茨冰川依然会稳步融化后退,但不会崩溃,预计到本世纪末将导致海平面上升6厘米。而最近在《地球的未来》(Earth’s Futur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预计,在最糟糕的碳排放情景下,思韦茨及其支撑的冰盖可能会在2300年前崩塌,导致海平面上升超过4米。在上月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思韦茨退到基岩的接地区域,也不会出现不稳定现象。但在这些“好消息”之外,两个ITGC古气候项目表明,思韦茨冰川有着不可预测和快速变化的历史。数年前在思韦茨冰架上发现的多条裂缝也让科学家担心,冰架破裂导致的冰川消退可能比融化导致的消退更早发生。(Science news)

  · 医学 ·

  独特的细菌菌株组合可治疗耐药性肠道感染

  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潜在的致病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并在肠道内持续定植,可能会导致免疫失调和组织损伤等。其中肠杆菌科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尤其容易造成上述的情况。9月18日,在一项发表于《自然》(Nature)的研究中,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美国博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从健康捐赠者的粪便中分离出了18种细菌,发现它们可以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有害细菌竞争葡萄糖酸,防止这些有害菌在肠道内生活和长期定植,并减轻肠道炎症。

  研究人员从5名健康捐赠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约40株细菌,并通过菌群移植,用它们来治疗感染大肠杆菌或克雷伯氏菌的小鼠。他们测试了不同的菌株组合,鉴定出由18种菌株构成的组合,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抑制效果最强。研究人员还发现,患有持续炎症的儿科患者肠道样本显示,肠道中较高水平的葡萄糖酸与更多的肠杆菌科细菌有关。研究表明,肠杆菌科细菌会将葡萄糖酸作为一种关键营养物质加以利用。而当肠道微生物组包含上述18种有益菌株时,它们可能会与肠杆菌科竞争葡萄糖酸和其他营养来源,从而限制有害细菌的增殖,且不会影响其他健康细菌的生长。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疗法可用于调整肠道生态,并抑制有害细菌感染,而还需要更多研究来阐明不同细菌相互竞争的准确机制。(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

  · 健康 ·

  富含类黄酮的食物和饮料能将患痴呆症的风险降低28%

  预计到2050年,全球患有痴呆症的人数将增加近两倍,达到1.53亿,这对全球健康和社会护理系统构成了威胁。与患痴呆症有关的最主要的两个风险因素是年龄和遗传,但科学家表示,几乎一半的痴呆症病例都可以预防或延迟,而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饮食可能会增加患这种疾病的风险。据卫报(the guardian)报道,一项最近发表于《JAMA网络公开》(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表明,食用更多富含类黄酮的食物和饮料,如浆果、茶和红酒,可使患痴呆症的风险降低四分之一以上。

  此前的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具有一系列健康益处,包括抗氧化、抗炎和抗癌特性,它们还与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风险以及改善认知功能有关。这项研究的作者分析了英国生物银行超过12万名年龄在40~70岁之间的成年人的饮食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多吃6份富含类黄酮的食物(如浆果、茶等),可使患痴呆症风险降低28%,这项结果在具有高遗传风险的个体以及表现出抑郁症状的个体中最为明显。这项研究表明,只需采取简单的步骤,增加每日摄入的富含类黄酮的食物,或许就能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the guardian)

  撰写:不周、clef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10-10 04:09 , Processed in 0.0937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