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95|回复: 0

[时事视点] 东方-时事视点【第2024-49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19 16: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若参照透过中俄签署联合声明俄罗斯下决心开始正式调整阿富汗政策

  今天西方也下了准备“孤注一掷,战略冒险”的决心!

  【据媒体报道】5月27日,据德媒报道,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警告”德国,如果乌克兰局势因盟国不愿向基辅提供武器而明显恶化,他们可能会向乌派兵。波罗的海国家政治家警告说,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不会等待俄罗斯在他们边境部署军队,他们自己将向乌克兰派兵。”

  ●早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初的2022年3月,我们强烈建议俄罗斯务必要做的“首先两件事”中的“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已被北约“反弹了琵琶”

  【时事视点】在展开本期讨论之前,我们不妨一起回顾三组观点。

  第一组观点,摘自《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简评》第35期(2022年12月25日),原文如下:

  …

  结合“乌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表示,预计俄罗斯将在2023年的最初几个月里对基辅发动新的攻击”这条新闻报道与上面这段内容的回顾,东方时事解读想要额外强调的是:

  第一、《东方时事解读·时事视点》第“2022-319期”(2022年3月8日)中的这段评估是东方时事解读在大约9个多月前,在俄乌战争刚刚爆发的阶段做出的,从今天俄乌战争的走向和现状来看,绝大部分评估已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比如,“西方或已经在盘算如何再次反手将乌克兰打造成拖死、耗死俄罗斯的‘战略陷阱’”;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期时事视点中,东方时事解读已经提出了后续归纳总结中所经常提及的“首先两件事”——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与全面挂靠CIPS,以及“其次两件事”——全面切断对欧盟主要国家的能源供应与擒贼擒王、推翻泽连斯基政权;

  第三,正因为俄罗斯至今没有在“首先两件事”与“其次两件事”层面上做任何行动,最终导致“西方或已经在盘算如何再次反手将乌克兰打造成拖死、耗死俄罗斯的‘战略陷阱’”基本成为现实,也就有了文章开始时的“痛定思痛”——被动防御是不行的,无论是在战略层面,亦或是在为扎波罗热核电站乏燃料干式贮存库安装防护墙这种战术层面;

  第四,在前三点的基础上,我们再去观察“乌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表示,预计俄罗斯将在2023年的最初几个月里对基辅发动新的攻击”这条新闻报道,显然,这至少意味着俄罗斯开始考虑“其次两件事”中的擒贼擒王、推翻泽连斯基政权这件事。对此,东方时事解读不禁要问一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第五,在 “第四”的基础上,在时隔9个月后,在俄罗斯为这段时间付出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巨大代价后,尽管我们对俄方终于有此认识感到一丝欣慰,但毕竟9个月过去了,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比如:俄军围困基辅、推翻泽连斯基政权的最佳战机已经不复存在,所谓“不复存在”,具象化举例:当初在乌克兰内部的那些亲俄人士,反对泽连斯基政权的有识之士,早已在这9个月的时间里,在俄罗斯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在俄罗斯与西方交易的讨价还价声中、在俄方的一次次食言一次次妥协与退让中,早被西方清理得七七八八了,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梅德韦丘克;

  第六、鉴于俄罗斯至今没有对其阿富汗政策做出任何实质性调整,在我们看来,对于俄军可能重新进攻基辅的传闻在军事层面是合理的,但能否最终落实,我们仍信心不足。当然,俄方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所以我们不完全排除上述可能。近日,佩斯科夫有关“默克尔就明斯克协议发表言论后,俄罗斯可能不再信任欧洲”的言论就是最好的例证。

  第二组观点:摘自“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第890期(2024年3月2日),原文如下:

  在上一期讨论中,我们着重点评了德国“黑森”号护卫舰在红海地区误击美国无人机事件。这一事件给“老欧洲”敲响一记警钟:在“2.14事件背景下”,美帝瞄着乌克兰方向,在欧洲国家,尤其是“前线北约国家”与俄罗斯(俄白联盟)之间“打黑枪”,并通过这一极端战略冒险手段,将俄乌战争向全面升级、外溢的方向刻意引导,进而为其中东脱困,乃至全球战略扭转极端被动的现状,强行挤压操作时间与操作空间的动机愈发强烈。

  3月2日,乌克兰方向出现的两起事件值得大家注意,一件瞄着芬兰湾,另一件瞄着苏瓦乌基走廊。在我们看来,这两点都是西方邪恶势力就上述歹毒企图“做文章”的好地方。

  前者不仅冲着俄罗斯重要北方城市圣彼得堡,更是冲着俄罗斯刚刚成立的列宁格勒军区。随着整个俄芬关系日渐紧张,更没人知道漫长的1300多公里的俄芬边境线上究竟会发生什么;后者一边牵着对“老欧洲”,如德国,有诸多显性利益的波罗的海三国(被德国视为与俄罗斯之间的“安全缓冲区”之一),一边牵着白俄罗斯(俄白联盟的核心国家),一边牵着波兰、捷克等(所谓“北约前线国家”,更是欧洲国家)。更有西方媒体将其与二战引爆之“导火索”——旦泽走廊相提并论。以上这些令人不安的消息和动向让法国驻美大使口中“与俄接壤北约国家‘可能发生真正战争’”的警告空前清晰起来——前有美国“扇阴风”,后有英国“点暗火”,芬兰湾(包括俄芬边境)、苏瓦乌基走廊和红海的最新形势变化足以令“老欧洲”,比如,德国真切感受到“新一次欧战”随时爆发的窒息气氛。

  第三组观点:摘自“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第935期(2024年4月24日),原文如下:

  ●今天,“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似乎被北约“反弹了琵琶”

  熟悉东方时事解读的朋友们应该记得,我们曾经给俄罗斯决策层提出过“首先两件事”的建议。也就是,在传统安全层面“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在非传统安全层面“全面挂靠CIPS”。两个建议的核心,都指向俄罗斯不可逆的放弃阿富汗政策小九九。

  此前,在波兰方面宣布接受美核武部署后,我们在第一时间就已明确指出,北约已经着手封杀可能的俄罗斯“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之操作空间。需要强调的是,“战略佯攻波兰”与“战术主攻立陶宛”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割裂。“战略佯攻”的本质在于,在可能的俄罗斯(包括通过“瓦格纳集团”)对立陶宛采取军事行动的时候,以不惜与北约发生直接军事冲突之决心对敢于干涉的北约进行战略威慑。然而,今天,“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似乎被北约“反弹了琵琶”,颇有“战略佯攻俄罗斯,战术主攻白俄罗斯”的味道。

  ●北约可能对白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的时候,以不惜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军事冲突之决心对敢于干涉的俄罗斯进行直接战略威慑

  也就是说,在北约(主要通过立陶宛、波兰等国家)可能对白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的时候,以不惜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军事冲突之决心对敢于干涉的俄罗斯进行直接战略威慑:

  第一,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解决白俄罗斯”或已经被提上了北约的相关日程上。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北约对俄罗斯“最后施压”的一部分。首先瞄着的是实质性解除俄罗斯核威慑的有效性;

  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以美国通过新一批对乌克兰军援为标志,结合军事演习、资金筹集、武器调运、舆论宣传,基于“抵御俄罗斯人人有责”,从而对俄罗斯至少在心理上营造一种全面的、从里到外的压倒性氛围;

  第三,在“第二”的基础上,在“以不惜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军事冲突之决心对敢于干涉北约‘解决白俄罗斯’的俄罗斯进行直接战略威慑”的问题上,除了继续在乌克兰战场上拖住俄罗斯之外,北约早已在1300公里漫长的俄芬边境上集结了10万军队;

  第四,在“第三”的基础上,北约将俄罗斯海外飞地加里宁格勒作为“人质”这一方案直接摔在俄罗斯面前,进一步强化“不惜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对敢于干涉北约‘解决白俄罗斯’的俄罗斯进行直接战略威慑”之决心。

  ●俄罗斯想要维持下去显得十分艰难,硬扛下去,俄罗斯怕是要“累吐血,出内伤”的

  鉴于发动“战略佯攻波兰”的客观条件已经不再具备,我们建议俄罗斯决策层,此时不要在“战术主攻立陶宛”的问题上轻举妄动。在我们看来,一旦俄罗斯鲁莽行事,极可能中了北约“刻意让开波罗的海三国、借机对西方世界全面动员”的圈套。尤其是欧盟,很大程度上将出于“俄罗斯或吞并整个欧洲”的现实威胁,不得不更加紧密地与美国一道和俄罗斯死磕到底。

  值得强调的是,在“刻意让开波罗的海三国、借机对西方世界全面动员”的问题上,西方也在对俄罗斯进行某种战略测试,即:如果俄罗斯连“拿下”波罗的海三国的决心都没有的话,北约这次在“解决白俄罗斯”的问题上就彻底赌赢了。但是,在我们看来,即便是俄罗斯“拿下”波罗的海三国,面对北约的“全面动员”,俄罗斯能做到的充其量是勉强保住白俄罗斯,而面对到处都是“断点”且漫长的战线,俄罗斯想要维持下去显得十分艰难,硬扛下去,俄罗斯怕是要“累吐血,出内伤”的。

  在以上回顾的基础上,我们再去看德国某知名媒体报道的有关波罗的海三国与波兰对德国这一欧洲主要国家、欧盟“两面政治旗手”之一、“老欧洲”的典型代表发出的警告,东方时事解读想要着重强调的是:

  第一,如果我们在2024年4月24日,就“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似被北约“反弹了琵琶”这已经问题上还有所不确定的话,在时间来到一个月后的今天,在国际局势的具体演化进入5月明显更加风高浪急的背景下,我们现在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早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初的2022年3月,我们强烈建议俄罗斯务必要做的“首先两件事”中的“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已经被北约“反弹了琵琶”;

  ●如果进一步将其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那就是准备豪赌一把,揪住俄罗斯的“衣领子”单练!

  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从2022年3月我们提出“首先两件事”之相关建议到2024年3月西方邪恶势力不断怂恿波兰、捷克、波罗的海三国疯狂挑衅俄罗斯(俄白联盟),再到2024年4月,我们敦促俄罗斯决策层务必提防不要中了北约“刻意让开波罗的海三国、借机对西方世界全面动员”,尤其是欧盟,很大程度上将出于“俄罗斯或吞并整个欧洲”的现实威胁,不得不更加紧密地与美国一道和俄罗斯死磕到底的圈套,可以说,这一系列的敦促和建议的逻辑发展是清晰的,且在今天空前具象化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第三,在“第二”的基础上,在俄乌战争从2022年2月24日爆发到2024年5月27日,持续了整整2年3个月,且仍未结束的情况下;在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至今随时可能因以色列全面军事入侵拉法迅速升级、恶化的情况下;在俄罗斯终于通过与中国发表联合声明,在实质性调整阿富汗政策(对华政策)迈出第一步的情况下;在方方面面都在密切关注伊朗总统莱希直升机事故遇难事件后续如何定性、发展的情况下;在美帝仍然深陷中东困局无法脱身的情况下;在西方内部,欧美之间,美以之间,美国内部,以色列内部各类矛盾因俄乌战争延宕、巴以问题恶化被全面激化的情况下,美帝国主义,或者说西方邪恶势力表现出一种“再不采取必要措施,我们就全完了”的空前焦虑,甚至是恐惧;

  第四,在“第三”的基础上,美帝国主义,或者说西方邪恶势力表现出一种“再不采取必要措施,我们就完全了”的空前焦虑,甚至是恐惧,如果进一步将其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那就是准备豪赌一把,揪住俄罗斯的“衣领子”单练!

  第五,美帝国主义,或者说西方邪恶势力表现出一种“再不采取必要措施,我们就完全了”的空前焦虑,甚至是恐惧的主要压力来源,莫过于在全球战略上,围绕乌克兰局势、中东局势和西太局势这“三点”,其中任意一点“崩掉”必然导致其全球战略“全线崩掉”达到了空前紧绷的程度。如果我们参照透过中俄签署联合声明,俄罗斯下决心开始正式调整阿富汗政策(对华政策),今天的西方邪恶势力也下了准备“孤注一掷,战略冒险”的决心!

  在继续展开讨论前,我们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据媒体报道】5月26日,美中情局前情报人员拉里·约翰逊表示,基辅政权有可能会出于绝望做出打击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决定。拉里·约翰逊称:“他们很绝望,当他们处于惊恐并且感到他们的生命处于威胁时,他们会做出绝望的事情。这就是我们现在在乌克兰看到的一切。”

  ●达到“不可逆”需要一个过程。这一点,对西方邪恶势力当然也看在眼里

  【时事视点】我们提出“首先两件事”之“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的原理就源自以“洞朗事件”为代表的中国应对此类事件的心得与体会,其核心就是单拎着一手策划“洞朗事件”的幕后黑手——美帝国主义的“衣领子”单练,绝不给其坐收渔利的可乘之机!

  今天,我们仍然站在俄罗斯利益的角度,再次敦促俄罗斯决策层,不要在乌克兰问题上和西方继续纠缠。其本质仍然是俄罗斯实质性放弃阿富汗政策小九九而且“不可逆”。

  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尽管中俄签署联合声明,俄罗斯开始正式调整阿富汗政策,但我们仍再次强调,达到“不可逆”需要一个过程。这一点,对西方邪恶势力当然也看在眼里,这是他们“突然”感到空前危机,认为“再不采取必要措施,我们就全完了”的主要原因所在。

  需要再次强调的四个,只要俄罗斯在实质性放弃阿富汗政策小九九的问题上一天做不到“不可逆”,西方对俄罗斯的极限战略讹诈,尤其是核讹诈就会如附骨之蛆,如影随形,且随着国际局势的复杂快速演化,只有“更极端”没有“最极端”!

  此外,在我们看来,俄罗斯实质性放弃阿富汗政策小九九而且“不可逆”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俄罗斯一定要吸取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的惨痛教训!尽管俄军目前在哈尔科夫方向攻势如虹,但在这2年多的惨烈战争中,俄罗斯的损失是如此巨大,可谓“打得骨头中都渗出了血”!如果说美国中情局前情报人员所谓乌军在绝望中打击扎波罗热核电站仅仅是“脏弹”层面的“核污染”,那么随着俄罗斯总统普京前往白俄罗斯并与卢卡申科深谈到凌晨3点,以及波兰引入美国核武器等消息的出现,欧洲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核战争又有多远呢?

  在展开下面的讨论前,我们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据媒体报道】5月24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透露,普京总统已收到对朝鲜进行正式访问的有效邀请,访问在筹备中。

  ●在我们看来,俄罗斯总统普京准备访问朝鲜这一外事活动“大有可为”!

  【时事视点】值得注意的是,5月17日,朝鲜刚刚对采用“新版自主导航系统”的战术弹道导弹进行成功实验(朝鲜东部海域)。在我们看来,这一消息的背后传递出的强烈政治信号内容十分丰富:

  其一,朝鲜进行导弹实验所在的5月17日前后的几天时间里,国际局势可谓风高浪急,其中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伊朗总统莱希因直升机事故遇难等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

  其二,在前不久,朝鲜代表团在美帝叫嚣再次制裁伊朗石油出口的背景下,刚刚成功访问伊朗;

  其三,不排除朝鲜“新版自主导航系统”内嵌“某大国”全球定位导航系统且被朝鲜输送到中东地区的可能性!

  其四,不排除因同样遭受美国制裁而最终导致伊朗和朝鲜“走到一起”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美国真的再次制裁伊朗石油出口,伊朗和朝鲜或就此正式开启某种“联动模式”;

  其五,如果“其四”最终演变为现实,这无疑是中俄实质性联手,先稳定中亚、安定南亚,后借伊朗这一“支点”,从各自的“内线”打到“外线”,将与西方邪恶势力较量的“锋线”锁定在中东地区进一步明晰化的具体表现!至于朝鲜和伊朗会采取或达到怎样的“联动模式”,在我们看来,“两核联动”,西太与中东“联动”,甚至整个远东地区和中东“联动”都有可能!

  在以上五点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再去观察俄罗斯方面宣布总统普京正在筹备访问朝鲜的新闻报道,在我们看来,这一外事活动堪称“大有可为”!

  ●如果最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朝鲜顺利成行并取得成功,首先意味俄罗斯在实质性调整阿富汗政策的问题上更进一步靠向“不可逆”

  一旦中俄实质性联手,先稳定中亚、安定南亚,后借伊朗这一“支点”,从各自的“内线”打到“外线”,将与西方邪恶势力较量的“锋线”锁定在中东地区成为现实,伊朗处理自己这枚“靴子”的难度就下降了很多。如果伊朗真的将总统莱希直升机事故遇难后续调查锁定在“人为因素造成”并将矛头直指以色列,借助国际社会的强有力的战略策应直接对以色列进行战略威慑,本就已经因巴以问题对内塔尼亚胡政府感到非常愤怒的国际舆论,届时又会站在谁的一边呢?

  熟悉东方时事解读的朋友们应该记得“半渡”和“半渡而击”这两个词语,这是我们观察国际局势演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某种意义上说,随着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随着俄罗斯正式开始对阿富汗政策(对华政策)进行调整,局势已然发展至正式触及“半渡”,一旦经国际社会“动态评估”且判定为“不可逆”,比如,俄罗斯就阿富汗政策(对华政策)进行调整至“不可逆”程度,国际社会旋即“半渡而击”!这也是上一期讨论中,我们强调,一旦俄罗斯就阿富汗政策(对华政策)进行调整至“不可逆”程度,国际社会绝不会畏首畏尾的主要原因所在。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俄罗斯与西方这两个“标的”而言,无论哪一方率先触及“半渡”,那么另一方也随之触及“半渡”,这或是英国防大臣对整个西方用一种近乎哭诉的方式发出敦促和动员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最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朝鲜顺利成行并取得成功,首先意味俄罗斯在实质性调整阿富汗政策的问题上更进一步靠向“不可逆”。至于什么时候,什么标准可以判断为“不可逆”,需要国际社会经“动态评估”进行最终确认,一旦确认,国际社会就会立刻“半渡而击”,可能性之一就包括瞄着中东方向进行“半渡而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20:50 , Processed in 0.0781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