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10|回复: 0

北风:龙门血战,流的是“夺门”未干的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12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80后到00后,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看过徐克导演的武侠经典《新龙门客栈》。

  张曼玉的艳丽老板娘金镶玉,梁家辉的“儒侠”周淮安,林青霞的男装师妹邱莫言,甑子单的东厂厂公曹少钦,都是能让人铭记几十年的影史经典形象。

  就连老戏骨刘洵饰演的东厂档头贾廷,都因为与主角团的对决中张力尽显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新龙门客栈》的剧情故事,是非善恶是极其鲜明的,主角团护卫的是忠良之后,东厂阉党就是祸乱朝纲的纯反派。

  不过这个武侠故事的历史背景,却是改变大明王朝,甚至汉家天下的“夺门之变”,这段“任人打扮”的历史,是非善恶却是模糊而争议的。

  当年《新龙门客栈》的开头,就是甑子单饰演的东厂厂公曹少钦,在刑场要处决兵部尚书杨宇轩。

  杨宇轩痛骂奸臣曹少钦祸乱朝纲,东厂厂公“现场写圣旨”的霸气侧露,也是三十年后短视频一直传播的素材。

  刑场处决剧情后,就进入了江湖义士护卫杨宇轩遗孤出逃塞外,东厂曹少钦命令四大档头一路追杀,然后风云际会龙门客栈的主剧情。

  在龙门客栈内,保护遗孤的周淮安邱莫言师兄妹,东厂追杀的大档头贾廷一行杀手,风骚迷人平衡八方的老板娘金镶玉与鞑靼厨师刁不应,龙门边关的边军千户这四股势力在狭小客栈空间合纵连横、斗智斗勇,成为开创武侠与动作电影新流派的经典架构。

  最终主角团在打败贾廷一行东厂恶犬之后,最终与甑子单饰演的厂公曹少钦在沙漠决战。

  主角团轮番血战,却最终不敌,最后反而是边缘角色厨师刁不应用杀猪刀法,将厂公曹少钦砍成白骨,堪称出人意料的经典结局。

  或许是张曼玉、林青霞、梁家辉、甑子单的演绎太过深入人心,这么经典而有流量的故事,三十多年来,却无人敢在大荧幕翻拍。

  直到最近几天,靠综艺成功破圈的越剧一姐陈丽君才在大荧幕带来越剧版《新龙门客栈》。

  在这部《新龙门客栈》里,陈丽君的多年情侣搭档李云霄出演风姿迷人的老板娘金镶玉,陈丽君扮演的却并不是传统男主“儒侠”周淮安,反而是出演反派东厂公公,厂公干儿子贾廷,也就是原版电影刘洵老爷子的角色。

  这部《新龙门客栈》以越剧的全新形式,从另一个视角再现龙门客栈的生死搏杀,忠君与恩义的生死对决。

  当然,这部越剧电影上映后,有些极端的粉丝评价“除了陈丽君,其他人表现一无是处”。

  北风倒是认为,观众会有这样的观感,不全是演员实力的锅,而是剧本角色的“人物弧光”问题。

  通俗的说,越有多面性和矛盾纠结的角色,越有发挥空间。

  其实邱莫言、周淮安、金镶玉三个角色都是有人物弧光的。

  邱莫言只想和师兄远游江湖,做武林侠侣,却因为师兄,义无反顾投入朝廷党争。

  周淮安淡泊名利,却逃不脱心中的恩义,落得朝廷通缉的下场。

  金镶玉表面艳名四播,有欲无情,可一旦真动情,又是世间第一奇女子。

  这些角色都有矛盾与纠结,只可惜他们的深度和弧光,都被林青霞,梁家辉、金镶玉演绎到了极致,让观众几十年还忘不了。

  与之相比,刘洵饰演的贾廷,虽然足够阴狠狡诈,但人物只有狠这一个层次。

  今年的越剧《新龙门客栈》,则将所有的突破和创新解读么,都放在这个角色身上。

  在今年的新版里,陈丽君饰演的东厂档头贾廷,一方面奉以父之命一定要杀杨宇轩遗孤。

  但同时,因为周淮安曾经对他有过“两剑”救命之恩,所以他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又要保全恩人的性命,这就让这个人物的层次加深许多。

  我这里重点提陈丽君的贾廷,是因为这个角色在新版里,至少三四次提到“当年不分立场,一同守卫京师。”

  周淮安就是在“京师守卫战”里两次替贾廷挡剑,所以贾廷这次完成义父命令同时,还要报恩。

  徐克的《新龙门客栈》翻拍的是上世纪60年代的《龙门客栈》,当年的创作团队就言明故事背景就是明朝“夺门之变”后,朝廷冤杀兵部尚书于谦,江湖义士保护于谦遗孤的故事。

  今年的越剧版本多次提及“京师守卫战”,是将历史背景给名牌了。

  要说清楚在一百多年明史中极为重要的“夺门之变”,我们先要从靖难之役和土木堡之变说起。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皇长孙朱允炆即位初年,就在大量儒生劝谏下,力推削藩。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不甘坐以待毙,愤而发动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获胜后,燕王朱棣攻入当时的京城金陵城(南京),成为永乐皇帝。

  永乐皇帝在南京当了十几年皇帝,却一直力推“迁都北京”,迁都理由,不同的史书和学者有诸多理由。

  有些鬼神之说:比如说南京城龙运不好,历史定都南京的王朝,国祚都不长久;还有说朱棣形同谋反,在南京会梦到朱元璋和朱允炆冤魂索命。

  在政治上共识最多的理由是:南京城都被建文旧臣盘踞,朱棣的施政与改革难以展开,所以要回到北京靖难功臣的基本盘。

  另外一些从人身体的角度解读的缘由:说是朱棣自小就驻守北平多年,适应北方干冷气候,在南京因为湿冷,经常筋骨酸痛,难以入眠,所以皇帝要选一个让自己舒心的地方当国都。

  虽然民间野史和各路专家对朱棣迁都北京有诸多解读,但是永乐大帝找到了全天下政治层面,最符合家国大义的理由:“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永乐大帝朱棣一生五征漠北,基本扫除了蒙古对汉族王朝的威胁,在他去世后,患有肥胖症的儿子朱高炽只当了一年皇帝,皇位就传给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也只当了十余年皇帝,然后便是明英宗朱祁镇即位。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夺门之变只与“土木堡之变”有关,根本没必要往前追溯到靖难之役和永乐迁都。

  可我认为恰恰是永乐迁都给了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和“夺门之变”的法理基础。

  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期间,前朝蒙古已经分裂为鞑靼和瓦剌。瓦剌国师也先率军南下入侵明朝边境。

  绝大多数史学家,以及有上帝视角的我们,都批判明英宗“御驾亲征”是国家衰败的祸乱根源。

  可这在当时根本说不通。因为永乐大帝定都北京的国策就是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永乐皇帝五征漠北,明宣宗朱瞻基也曾经御驾亲征。

  所以少年天子朱祁镇,遇到外敌入侵的时候,坚持“天子守国门”,不在皇宫享清福,这在法理上是无可辩驳的。

  所以明英宗御驾亲征,决战也先不仅不算错,甚至在史书上可以被解读为“由皇帝的勇气和担当”。

  朱祁镇御驾亲征没有错,他错在“人菜还有瘾”。以当时明朝和瓦剌入侵军队的实力对比,明朝占据碾压优势,所以朱祁镇这一仗打赢了,历史评价就会完全反过来,他会成为“比肩父祖”的有为君主。

  只可惜朱祁镇错信宦官王振,兵败土木堡,将明朝初年传承下来的几十万精兵全部葬送了。历史公认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土木堡葬送明军主力之后,也先活捉了明英宗朱祁镇,一路带着他杀到北京城下。

  这时候,皇帝被俘,塞外精兵杀到京城之下,局面几乎比北宋的靖康耻还未及。

  这时候大明朝廷里,以徐有贞为代表的投降派,就主张“迁都南京”,模仿南宋送出北方半壁江山。

  在汉家王朝又一次存亡之际,兵部尚书于谦站了起来,他和太皇太后协作,先是确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新皇帝,同时坚定驻守北京城。

  这就是历史有名,也在《新龙门客栈》中作为背景多次提及的“北京保卫战”。

  最终定年号为“景泰”的朱祁钰,全力信任兵部尚书于谦,君臣合力,朝廷不分文臣武将,阉党儒家,众志成城守住了京城。

  瓦剌太师也先见到攻不下北京城,于是又生毒计,提出让大明朝廷出巨资赎回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的弟弟在京城存亡之际不愿意当皇帝,被后宫和文武大臣强硬推上帝位,可是当上皇帝了,掌握天下了,还打赢了改变国运的“京城保卫战”,他怎么愿意赎回“前皇帝”,自己退位?

  最终皇帝,大臣,太后都不愿意赎回明英宗,还是明英宗的皇后钱氏,用自己的嫁妆和后宫赏赐,凑足了赎金。

  要景泰帝出钱把兄长赎回来当皇帝,他是不肯的,但是嫂子倾尽家财把哥哥赎回来了,他也阻止不了。

  明英宗朱祁镇被赎回来之后,景泰帝安排他和钱皇后住在“南宫”,并且为了避免他勾结外臣,连南宫的树木都给砍光了。

  朱祁钰作为前皇帝的弟弟,藩王即位,虽然有扭转国运的京城守卫战背书,可他依旧有“名不正言不顺”的担忧。

  根据明朝的礼法,尽管朱祁镇葬送了五十万精锐,可是他儿子的太子之位依旧是法统,朱祁钰无论打赢了京城保卫战,还是后来成为多么有为的君主,皇位都只能传给侄子,自己的儿子没份。

  根据清朝人编撰的明史,给朱祁镇后来的“夺门之变”提供了两个正当性。

  一个是景泰帝对兄长明英宗极为苛待,不说前皇帝的待遇,简直和幽禁的囚犯一样惨。明英宗夫妻的生活,需要靠曾经的皇后钱氏熬瞎眼睛制作绣品委托驻守锦衣卫转卖,才能维系。

  对兄长如此“残害”,在史书上给了景泰帝“刻薄寡恩”,心胸狭窄的恶名。

  另一个记载是景泰帝希望废掉兄长明英宗儿子的太子之位,让自己的儿子能够登上太子之位,将法统从叔侄相传变为父子相传。

  可是明朝的士大夫们在这个问题上却格外顽强,尽管景泰帝有“救国之君”的名分,也不能把皇位传承从侄子改成儿子。

  最后史书记载景泰帝向多位大臣送礼,皇帝行贿大臣,最终才成功推动“太子从侄子传到儿子头上”。皇帝向大臣行贿,也成为千年史书的一大污点。

  虽然这两段记载都出自清朝人编的明史,可能有“污名化前朝”的嫌疑,但我们从“人之常情”的角度,景泰帝的做法似乎符合人性。

  景泰帝身上,有宋朝宋太宗赵光义和南宋高宗赵构两个人的影子。

  南宋赵构阻止岳飞北伐,内心深层原因就是不希望迎回徽钦二宗,有许多人批判“赵构多虑”,就算金国放回徽钦二宗,对赵构也没威胁。

  对比一下明英宗朱祁镇和夺门之变,徽钦二宗回到南宋,对赵构真的没有威胁么?

  所以赵构为了避免徽钦二宗回朝,宁愿杀光北伐派,偏安一隅,放弃北方半壁江山。

  景泰帝有赵构类似的遭遇,但他没有抉择南迁,而是守护北京城,延续汉家王朝,这方面他做的比赵构好。

  另外在侄子继位改为儿子继位的问题上,景泰帝的“正当性”比宋太宗赵光义正当多了。

  北宋江山是赵匡胤打下来的,赵光义兄终弟及本就有“斧声烛影”的传闻,为了去除自身嫌疑,赵光义更应该将皇位传给侄子赵德昭。

  可是赵光义却逼死赵德昭和弟弟赵廷美,将皇位传到自己的儿子头上。

  景泰帝,看着哥哥挥霍掉五十万国家精锐,相当于败光所有家产,强盗还冲入家里,即将家破人亡。

  最后是自己信任名臣,相当于赶跑强盗,重振家业,可是这家业却无法传给自己的儿子,而要传给败家兄长的儿子,换做是你,你能甘愿么?

  所以最终,顶着明朝礼教大臣“于理不合”的痛骂,景泰帝将太子之位从大哥儿子,转到自己儿子头上。

  可这时候,历史又诡异的“转了个弯”,刚接受太子之位不久,景泰帝唯一的儿子却莫名其妙夭折了。

  并且天下儒生就此鼓动,传出“强改天命,无福消受”的言论。也就是说,当时的普遍观点,是景泰帝强行改变天命,触怒上天,他儿子没有皇帝命,所以遭受神罚,夭折了。

  这等同于是说,景泰帝如果不是强行扶儿子坐太子之位,儿子也不会因为“无福消受而死”,等于说是景泰帝强行逆天害死了儿子。

  这样的传言大范围传播,最后丧子之痛的景泰帝病倒了。

  在景泰帝重病,而且无子的背景下,少数重臣心思就活络了。

  放眼历史,不世之功第一等,就是谋朝篡位或者黄袍加身,自己当皇帝。

  这种功劳大,富贵大,但是风险大过天。

  不世之功第二等,就是“从龙之功”,拥戴之功。这种功劳的大小,和被拥戴之人前期境遇有关。

  如果被拥戴之人早就掌控天下大半军权财权人事权,只差一个名分,那么这个从龙之功只算锦上添花,换一点虚名爵位而已。

  可如果被拥戴之人,是被幽禁等死的状态,那么将这样一个人推上帝位,从龙之功有多大?

  于是当时因投降派立场和于谦结下大仇的徐有贞、武将排名靠前的石亨,宦官司礼监第一人曹吉祥,串联几个锦衣卫基层小官,在景泰帝深宫病重的时候,撞破南宫围墙,一个小轿就将“前皇帝”朱祁镇抬了出来。

  就这么几个权臣和锦衣卫小校,抬着朱祁镇要从东华门入宫。东华门的守军立刻前来阻挡。

  朱祁镇多年被幽禁,心中郁结难平,因此一声暴喝,威势居然震得守门侍卫不敢阻挡,因此“宫门被夺”。

  第二天文武大臣上殿参加早朝的时候,见到龙椅上变成了“前皇帝”朱祁镇,然后文臣徐有贞,武将石亨,内臣曹吉祥都拥戴“前皇帝”,这些久经风雨得到高位的大臣立刻明白“宫变”了。

  从病中迷迷糊糊醒来的景泰帝,知道兄长重新做了皇帝,也没有太多的挣扎,只是两人从此在皇帝和被幽禁的角色上互换了。

  史书虽然说景泰帝幽禁“兄长”多年,刻薄寡恩,可是他终究让一个被“敌酋俘虏多年,威望尽失”的兄长活了下来,后来还当了皇帝。

  可是朱祁镇重新当上皇帝一个多月,“景泰帝”就暴疾而亡了,所以到底谁更狠?

  夺门之变之所以成为史书浓墨重彩的一笔,除了因为这是历史少有的“先帝复位”,还因为他的巧合性,故事性,以及少数人决定天下大势的惊悚感。

  我们从旁观角度分析,在夺门之变中,最有能力扭转局面的,只有当时朝廷第一重臣,力主打赢京城保卫战的千古名臣于谦。

  于谦在夺门之变中的应对,像极了岳飞,也就注定了他岳飞一般的悲剧宿命。

  朱祁镇重新夺回皇位,要树立“夺门之变”的正当性,那么景泰朝的君臣都得是“反派”。

  所以虽然史书上将冤杀于谦的罪行,扣在奸臣徐有贞和奸宦曹吉祥身上,可实际上,必须杀于谦的,是明英宗朱祁镇。

  只有给于谦扣上“有意拥立藩王”行废立之事的谋逆大罪,明英宗重新夺回帝位才是正当的。

  于谦的历史地位,一直是“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许多不同流派的史学家,都称他为千古帝一名臣。

  于谦不仅气节不亏,作为天下第一权臣历经近十载,到被判谋反抄家时,家中居然没有余财,如此有气节,还清廉,续汉家百年国运的大英雄,他的陨落,自然值得后人同情。

  在历史上,于谦被冤杀后,儿子于冕被判塞外充军,而朝廷里于谦的政敌们意欲赶尽杀绝,断子绝孙,而于谦的生前旧部,受过恩惠的一些官吏和义士,让于冕最终活着出关。

  几个版本的《龙门客栈》,都是围绕夺门之变后,于谦被冤杀,保护于家后人活着出关的这段历史改编的。

  在故事中的厂公曹少钦,就是历史上司礼监大太监,提督东厂的曹吉祥。只是影视作品的奸臣害人,良姜护主,放在历史上,却有他们各自的解读。

  景泰帝重病,唯一子嗣早夭,帝系回到英宗一脉已是必然。差别只是时间早晚,谁刷从龙之功而已。

  所以尽管景泰帝是挽狂澜于既倒,拯救汉家天下的皇帝,明英宗是葬送五十万大军,让明朝由盛转衰的罪人,但他名分还在,儿子还在,所以大臣们都拥戴明英宗,抛弃了景泰帝。

  站在历史千年的视角,于谦是和岳飞并列的千古名臣,诸多史书评价甚至高于岳飞,可是在夺门之变后,他与明英宗的关系,放在那个历史阶段,是无法共存的关系,于是有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所以,曹吉祥要于谦死,不是“伪造圣旨”,而是“忠君听令”,一路追杀到关外的东厂番子,也不是“佞臣私仇”,而是“为君分忧”。

  提到于谦,多少人会想起课本上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一生,宁折不弯,最终所求的,不过“清白”二字。可是在帝系迁徙的漩涡中,皇帝得位要正,于谦就连最后的“清白”都保不住。

  只有等到帝系稳固,继任天子要刷宽厚名声,清白才能重来,唯一的血脉才能从塞外回到故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10-10 03:50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