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89|回复: 0

井底望天:如何创造更有价值的财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11 07: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看到我的一个小群里面有人谈到财富从国内流失出去这种说法,其实觉得大部分人,因为你不是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放水,也不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创造货币,也不是政府,可以发国债搞财政货币化,所以

  会很容易混淆货币和资产的概念。

  货币相对应于资产,只是代表非常小的一个流动性的价值,而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社区,所代表的价值,以及通过较为充裕的流动性体现的价值,远远不是货币可以完全取代的。

  所以一个国家或者城市或者社区,并不会出现啥大规模的财富流失,而是出现按照市场定价的价值重估。比如我在的旧金山这里的市中心商业区,就会因为一个新的商业大厦以之前的1/10的价格转手,这样就基本上会把整个区域的估值给拉下来。

  那么影响会不会很大,当然会。因为首先影响的就是当地政府的税收,税收少了,公共服务支出就要缩减,缩减的结果,就是整个区域的状态变差,犯罪率上升,无家可归者和吸毒人士占领当地,然后就螺旋式下降。

  因此全世界最大的财富摧毁方式,主要是战争、颜色革命和各种内乱。

  大家知道,你看房屋价格,先看当地的犯罪率。你可以从程度不同,由单一的偶发的个别犯罪事件,到小规模和大规模的类似美国零元购和英国反移民的集团事件,直到整个社区、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陷入混乱的无政府状态,这些才是消灭财富的最大手段。

  另一个可以谈到的话题,就是如何创造财富,或者给财富加码。比如最近热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就是在吴承恩创造的公共资产上面二次创造出新的财富,其中包括给山西文物古迹的低估资产赋值,包括给陕北说唱的艺术价值增加商业价值等等。

  这些也要靠当初投资游戏科学团队的投资人们的4亿货币的投入的支持。那么不是每种货币的投入都会有价值或者社会的正面循环效应,比如社会游资追逐房地产,可能短期增加估值,但是对社会发展并不有利。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因为房地产和金融的过于蓬勃,使得香港错过了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机会,没有出现类似荷兰瑞士,以及上海新加坡这样的产业结构。

  另外一些的游资行为就更加恶劣,比如炒高石油、电价这些,啥向钱葱、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等,就是直接割大家小民了。

  总之现在鼓吹中国大放水的舆论,基本上别当回事。

  央行这里放水,大概可能出现两个情况,一个就是人民币出现类似日元这种,成为低利息无利息贷款,然后换算成美元等其他货币,去海外追逐利差的套利交易的基础货币。另一个就是出不去的钱,去追逐财政部的长期国债。

  而真正的正确的做法,可能就是需要用货币赋能,创造出更加有价值的财富估值。

  不过说起来简单,但是现实中的挑战一点都不容易。

  家庭和个人的资产负债表,如何可以有效提高大家的财富水平,以前靠房地产一条路走到黑,已经碰得头破血流了。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是通过股市或者债市,还是通过新科技的发展?

  比如比特币这种新的资产类型,还是主要依赖劳动和工作收入(改变过于内卷而无法提升薪酬的情况),还是向西方学习,通过搞苹果手机特斯拉电动车瑞士手表LV手袋这种,通过提升价值来发展,而不是拼多多这种,直接往下杀的方式。

  说起拼多多,最近股票大跌,其实是一个好事,毕竟你如果把价格杀到低点,连国内的厂商都无法消化的地步,也就没有人给你供货,更没有人来买你的东西,因为毕竟就是美国的Dollar商店,或者更新的日系Dollar商店,穷人也是要买可以用的东西的。

  你买回来,不管多便宜,用几天就要扔掉,或者送货过来就是损害品,人家穷人也没有时间浪费在陪你玩的。

  对了,Temu每天又在发信息给我,说有300美元的免费礼物没取呢!

  2024-08-04

  大家都在问中国的经济走势,其实就是:

  按照之前既定的方向走,采取战术平衡。

  首先就是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中间的比重过大,之前说的2018年占大概24-25%。这个系统性风险,你不主动消除,就要将来被动消除。但是因为中国这个架构形成的时间比较长,因此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慢慢解决。

  前几年搞房住不炒,确实有点过于激进,想快刀斩乱麻,目前看已经吸取了这个教训,开始用慢药。大概目标,就是在2030年的时候,将房地产相关行业占整个经济的比重下降到16%的水平,而这个水平,也是美国房地产行业占总体经济比重的水平。

  那么这部分形成的空缺,最理想的方向,就是靠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高新科技行业,再加上目前流行全球的新三样,来填补。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中国发展要实现的两个进程:

  一个是进入制造业强国和科技强国行列,

  一个是国民收入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等收入国家。

  但是在这个转型中,有两大问题也是需要关注和解决。

  第一个关键,居民财富沉淀在房地产价值里面的问题。

  如果房价下跌速度过快,对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过大,尤其是工薪阶层和中产者,再加上工作前景不稳定,薪资出现下降压力,会直接影响全社会消费,以及社会稳定。

  第二个关键,地方政府依赖土地的财政,必须找到新的出路。

  开辟新的税源,落实合理的举债模式,并且改革央地税法,让地方减少事权的财政负担,依赖财政转移支付甚至直接买单的方式为地方财政减压。

  地方财政模式,可以简称为香港模式,就是对企业和个人轻税收,形成比较友好的经商环境,然后用土地财政搞钱,然后用高薪养廉的名义发钱给官员们,当然在中国内地这里,就多了对公营事业比如水啊电啊交通费啊等等的补贴。

  现在搞钱的管道不灵光了,那么就开始比较认真(或者说过于认真)去追收企业的税了,有些公营的价格要调整了,地方小官吏的腐败小黄史也被网暴了,等等。

  比较好的一些转折,比如河南郑州这里的苹果代工又要回流了,这种就是靠工作岗位和薪资收入来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办法,当然是比较好的。不过我一直批评的,各种网红吹嘘的,啥行业都搞成白菜价这种搞法,是无法支持中国人平均收入的提升的。

  最近看汽车行业,貌似方向比较对头,就是海外汽车售价是国内价格的2-3倍,这样才有搞头是不是。就比如之前在美国热火的三蹦子,考虑到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你国内卖3千人民币,美国这里最低也要卖3千美元是不是。

  沿海中国和内陆中国的不同发展模式

  最近看海外各种网红到中国旅游打卡,有不少是去了三线的小城市,比如江西的上饶这类地方,看到各种消费的生活成本其实还是很便宜的。

  生活成本的便宜,加上不光是发展中经济体,甚至是发达国家,都没办法比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网络等等,就奠定了这些内陆中国的经济竞争力,是全球比较强的。

  而沿海中国,可以走的模式,应该类似于欧洲的荷兰瑞士,以及意大利的伦巴第地区这样的模式。而内陆中国,主要还是人力资源的投入,除了提高普通居民的专业培训和教育,对基层官员的管理水平的培训也非常重要。

  观察全球经济的发展,目前实现现代化工业水平的国家主要是两大类:

  一个是欧洲和北美的白人国家,

  一个是东亚的儒家文化国家。

  中国、日本和韩国这些算是核心儒家文化国家,越南和东南亚国家里面的华裔和半华裔人口算是边缘儒家文化国家。观察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的状况,可以从边缘儒家文化国家的发展看到边界。

  其他文化国家,比如印度和中东这些,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个先例,可以继续观察。所以从中国目前的发展来看,大方向和主流脉搏已经确定,需要的就是暂时性的战术策略的微调。

  面多了加点水,水多了加点面,基本上维持一个5%的增长率,然后就在大家的一片抱怨之声中慢慢前行。

  美国之前对中国的新关税措施,本来8月1日就要实行,现在在美国各界的一片抱怨中被推迟了。现在北美和欧洲也出现了产业工人队伍的缺失,目前看最好的产业工人都是东亚这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9 22:41 , Processed in 0.3439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