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79|回复: 0

后沙:笑死,日本搞个国际会议,现场爆发斗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29 05: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环球网》、《北非邮报》等媒体报道,8月23日,在东京举行的第九届“日本-非洲开发会议”(TICAD)筹备会上,爆发了一场激烈的肢体冲突。

  斗殴双方分别是摩洛哥代表与阿尔及利亚代表,起因是桌上一张铭牌。

  两名外交官从争吵到斗殴,再到地上肉搏,令现场其他代表看得目瞪口呆。

  最尴尬的莫过于东道主日本外务省,一场象征“日本--非洲”紧密合作的会议,结果变成了一场鸡飞狗跳的闹剧。

  虽然说两国代表斗殴影响恶劣,但主办方也要负主要责任。

  铭牌上写着“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这是一个历史遗留的争端。

  通常的国际会议不会出现这个“民主共和国”的席位,因为它并没有得到联合国承认。

  摩洛哥对这件事极为敏感,而阿尔及利亚则是“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的主要支持者。

  这种情况,各国都知道,如果有什么国际会议,主办方就会事先跟双方沟通,以避免冲突产生。

  如果沟通失败,结局也无非是其中有一个国家拒绝出席会议。

  所以说,日本人外务省得蠢到什么程度,才会令会场爆发斗殴事件。

  事件发生后,一些非洲国家也对日本产生了不满,它们怀疑是日本人在故意搞事,想破坏非洲团结。

  日本只能赶紧灭火,一边澄清自己一贯立场;一边促成部长级会议能成功召开。

  日本为什么对非洲如此上心?

  因为它想抵御中国在非洲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日本手段就是撒钱。

  在2022年突尼斯举办的“第八届日本-非洲开发会议”(TICAD)上,岸田文雄就承诺在未来三年为非洲发展提供300亿美元。50亿美元用于帮助“恢复财政健康”,40亿美元用于解决粮食危机,以及国与国之间的援助。

  但问题是日本除了撒钱之外,就没有别的本事,更别说处理非洲国家错综复杂的恩恩怨怨。

  日本还得看美国的脸色行事。如果一个非洲国家与美国关系不好,那么,日本对这个国家的援助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问题日本也不是不了解,它是非洲的一个长期争端。

  当年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都是法国的殖民地。

  而红圈左边的西撒哈拉地区则是西班牙殖民地,1975年,西班牙统治者佛朗哥在临终前,觉得自己已经守不住这块地方。

  于是,佛朗哥找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协商”,签署了《马德里协议》,西班牙大笔一挥就把西撒哈拉分给了这两个国家。

  摩洛哥的代价是承认西班牙占领的休达和梅利利亚的合法性,就是红圈里地中海沿岸这两座城市,现在是西班牙的海外自治市。

  三国私下交易,大家当然都满意,1976年开始分割该地区。

  于是,西班牙拍拍屁股走了,它实现了自己的利益,牺牲品只是已经无法守住的老地盘。

  接着,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就开打了,谁都想多占一些。

  而西撒哈拉武装则建立了解放阵线进行武装抵抗,乱成了一锅粥。

  毛里塔尼亚跟摩洛哥打了几年之后,实在打不过,干脆宣布退出争议地区。

  因此,摩洛哥占领了西撒哈拉四分之三的土地,西撒哈拉人则被赶到了内陆沙漠地区。

  西撒哈拉解放阵线继续坚持与摩洛哥斗争。

  从原则上来说,这一地区是被摩洛哥武力侵占的领土,跟巴勒斯坦有点相似,以前没有建国,“共和国”也没有得到联合国席位。 阻力主要来自于西班牙、法国等西方前殖民者,它们不想失去自己在非洲的利益。

  阿尔及利亚自独立以来就跟邻居摩洛哥存在着极大争端。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阿尔及利亚一直支持西撒哈拉解放阵线,承认“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凡是愿意与该“共和国”建交的国家,阿尔及利亚都给予回报,比如在1980年,瑙鲁就承认了该国,每年得到阿尔及利亚1000万美元援助(2000年结束)

  但一般国家都不愿卷入这趟浑水,1991年在联合国调停下,摩洛哥与“解放阵线”实现停火,但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靠维和部队确保停火。

  安理会五大善人意见并不统一,特别是法国倾向于摩洛哥。

  今年7月30日,马克龙致信摩洛哥国王,称法国支持摩洛哥提出的西撒哈拉自治计划,摩洛哥政府表示欢迎,这等于是法国在默认摩洛哥对该地区拥有主权。

  阿尔及利亚随即宣布召回驻法国大使,并称“摩洛哥和法国为新老殖民主义者”。

  中美英俄的态度也存在微妙差异,中国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

  美国原先主张由联合国主持 “公投”解决。但在特朗普时期改为了交易:美国承认摩洛哥对这里的主权;摩洛哥作为一个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

  非洲联盟在80年代初就承认西撒哈拉的独立地位,导致摩洛哥当时宣布退出非盟。

  因此,西撒哈拉问题极为复杂,再加上这里的磷矿资源占全球储量约75%左右,又涉及到了更多的利益攸关方。

  摩洛哥与“西撒哈拉解放阵线”(阿尔及利亚)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日本起初并不插手此事,TICAD于1993年成立,功能是一个联系平台。

  后来为了谋取自身在非洲利益以及配合美国在非洲对抗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援助平台,资金池由日本提供。

  2017年在第六届TICAD会议上,安倍晋三就拨给了资金池300亿美元,为期三年。

  岸田追加的300亿美元援助就是在延续安倍政策。

  但让日本痛苦的是,非洲人把日本援助当成是中国援助。

  在2017年会议上,肯尼亚总统胡鲁。肯雅塔就当面对安倍说“感谢中国”,安倍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失言的肯雅塔只能解释为“口误”。

  此事也表明,中国在非洲是有多么的深入人心。

  反过来,日本又是有多么的忌恨中国。

  到了岸田时期,日本开始露出真面目,2022年,当时的日本外相林芳正就在突尼斯会议上公然宣称:日本将与非洲共同发展,与中国的做法不同,日本的援助不是“债务陷阱”。

  说白了,日本人玩的就是“二桃杀三士” 的套路,谁都可以来资金池申请援助,但有的国家可以通过,有的国家就不行。

  日本的标准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

  这样只会导致非洲的团结遭到破坏,非洲国家甚至担心会影响本国与中国的关系。

  TICAD其实已经成了鸡肋式的东西,日本人舍不得扔,毕竟存在了30多年。但想以它拉拢非洲国家,又很难做到,而且资金会越来越多,因为安倍起的调子太高了。

  这次斗殴事件一出,日本就很难跟非洲国家解释。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代表能到会场,签证是日本外务省给的(以阿尔及利亚代表团名义)

  铭牌不是日本工作人员放的,而是“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代表自己携带到会场的。

  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阿尔及利亚代表团向日本提出过口头照会,说明代表团里有西撒哈拉的人。

  二、日本从未承认“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为什么要在明知此事的情况下发出签证,并允许他们来到会场。

  因此,一些非洲国家质疑日本是有意挑事并非没有道理。

  但无论是日本外务省太蠢或是太精,还是组织能力太差,这场斗殴事件都会令日本在非洲失分。

  归根结底来说,日本作为非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去卷入了非洲争端,是自不量力的行为。

  结果就是吃力不讨好,在非洲失去了诚信。

  可以用一句中国古话来形容日本人: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日本人镇不住场子,又想当大哥,不闹笑话才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21 08:30 , Processed in 0.2344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