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49|回复: 0

小二胖:谁能想到,曾经爱因斯坦的助手,一代物理学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7 08: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成功引爆。

  与此同时,青岛医学院的一位老人独自在角落里紧握扫把,随后是一段长时间的哽咽,既开心,又有遗憾。

  一位同事打趣:“怎么束老师,今天不扫厕所啦?”

  这位被称为“束老师”的老人究竟是何许人也?

  全名:束星北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究开拓者之一程开甲,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的吴健雄,都是束星北的学生,束星北还是爱因斯坦的助手。

  李政道在获得诺奖之后,在他的书中写到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次机遇,其中之一便是"束星北老师的启蒙"。

  1907年10月,束星北出生在江苏邗江,那时候还是清光绪帝在位,束家家境富裕,6岁入学私塾读书。

  1919年考入泰州明德中学,192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杭州之江大学,第二年转入济南齐鲁大学。

  1926年4月,18岁的束星北自费赴美留学,进入堪萨斯州拜克大学物理系三年级。

  1927年7月,束星北因慕名爱因斯坦,辗转来到柏林,拜访爱因斯坦,他也如愿以偿,留在德国威廉大帝物理研究所工作,担任爱因斯坦的助手。

  1929年,束星北离开柏林继续求学,进入英国爱丁堡大学,21岁时,他凭借论文《论数学物理的基础》获得爱丁堡大学硕士学位。

  之后,在物理学家惠特克推荐下,他又师从剑桥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博士。

  爱丁顿博士也很牛,他在1919年5月29日通过观测日食的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1930年8月,束星北被爱丁顿推荐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研究生和数学助教,师从著名的数学家斯特洛克教授。

  1931年5月,束星北以《超复数系统及其在几何中应用的初步研究》获麻省理工学院的理学硕士学位。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期间,束星北完成的两篇文章——《引力与电磁合论》、《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的非静力场解》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在地球的另一端,25岁的束星北收到了母亲从故乡寄来的一封家书,辞去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助教职位回国。

  此一回国,他此生再也没有走出去。

  回国后,经在国民党蓝衣社任社长的大舅哥凯悌介绍,束星北来到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物理教官。

  因为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束星北当面炮轰蒋,让其下不来台,蒋留下一句“你太年轻,不懂政治”便愤然拂袖而去。

  随后不久,束星北辞去了物理教官的职位,受聘于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

  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尔应邀来到中国,与束星北、王淦昌相识,三人就许多物理研究问题进行探讨,可谓是相见恨晚。

  玻尔回国后,有中国学生来信请教玻尔物理相关的问题时,玻尔的回答:"中国有束星北、王淦昌这么好的物理学家,你们为什么还要跑到外边去学习物理?"

  那个时期的浙江大学,可谓是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竺可桢任校长,汇聚了如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物理学家王淦昌、束星北、卢鹤柭、王谟显、何增禄,生物学家贝时璋、罗宗洛、张其楷等一大批顶尖的专家学者。

  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浙江大学被迫迁往遵义以避战乱,束星北随学校四处漂泊。

  1944年,束星北才在重庆军方的恳求之下,担任了一年军令部技术室技术顾问,1945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雷达。

  抗战结束后,他坚定地拒绝了国民党的入党要挟,让学生将已安装好的雷达拆卸,结果被囚禁。

  1946年,束星北重新回到大学任教。

  1949年,新中国成立。

  他在浙江大学任教19年,教过理论力学、理论物理、量子力学、热力学、电磁学、无线电、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物理讨论乙(与王淦昌合开)等课程。

  在1950年浙江大学的思想改造运动中,苏步青教授遭受不公对待,束星北因不满此情,愤然前往与干部进行理论。

  苏步青得以解脱,然而束星北却因涉嫌攻击革命干部、反对运动,成为浙江大学斗争批判的对象。

  这也为其后来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1952年院系调整时,好友王淦昌请他一起到中科院去搞研究的邀请,束星北他认为中科院都是些“政治学者”,让他看不惯。

  束星北拒绝后,执意去了山东大学物理系。

  这种棱角分明的性格,是无法适应那个时代的洪流,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里,束星北一步步陷入泥沼,受尽了磨难。

  1954年,束星北因为公开反对时任校长华岗的“马列主义第一”,被学校列为重点批斗对象。

  1955年,束星北因为过去在国民党中任职的经历,接受了政审调查。

  虽然调查结果证明束星北没有违背革命的行为,但其也被迫离开了物理系,在当时的环境下,没有哪个院系敢接收他。

  此时,中央气象局在山东大学设立了气象研究室,请束星北负责该室的研究工作。在他主持下的气象研究室,从开始只有几个人,迅速发展成为20多人的研究室。

  短短两年(1953~1954),写出气象研究论著近10篇,从物理学角度对大气动力学作了理论探讨,轰动气象学界。

  但好景不长,那个时候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

  在接下来山东大学的“肃反”运动中,束星北被定为反革命分子并遭受抄家,被迫停止了刚刚有了良好开端的事业。

  尽管他在自己的家门上写了“请勿进门。公民住宅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70条”的字样。

  书生意气,尽管他手持宪法晃动,仍无济于事。

  1957年的“大鸣大放”的运动中,束星北做了一篇题为《用生命维护宪法的尊严》的报告,主张推进法治。

  时至今时今日,“法治”依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但这却成了他“反革命”的证据,束星北因此被戴上了“极右分子”的帽子。

  1958年10月,束星北被定为反革命分子,剥夺职务,判处三年管制劳动的处罚。他被编入劳改大军到青岛月子口修水库。

  在经历两年半的劳动改造之后,他终于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意识到自己错了。

  1960年。束星北被调到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担任教员并继续接受改造,每天都要负责打扫教学楼卫生,打扫厕所是他的工作之一。

  1962年,束星北的管制劳动结束,开始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1965年,束星北完成了中文版的《狭义相对论》书稿,对中国物理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过,却迟到了30年,该书在1995年12月才由青岛出版社正式出版,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先生,为此书写下了序言。

  不久之后,青岛医学院再起波澜,束星北又变回了保洁员,继续打扫卫生。

  1971年1月,女儿束美新去探望他,远远看见父亲在学院门口扫雪,长长的路两旁的雪地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数学公式和演算符号。

  直到1972年李政道访华时出现转机,总理希望李政道介绍一些海外有才学之人,到中国来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时。

  李政道直言不讳的说:"中国不乏解决'断层'问题的人才和教师,只是他们没有得到使用。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先生。"

  1974年,束星北被摘掉“极右派”和“反革命分子”帽子。

  1978年,被调到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任教授,束星北也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实验室。

  1979年,国家航天部首次试验一枚洲际导弹, 需要严密的计算相关的数据,但是我国并无相关的专家,而这项任务又是绝顶机密的任务,一筹莫展之时,有人推荐了束星北。

  此时的束星北已经72岁了,接到这项任务的他仅仅凭借了一支笔、一个本,便通过计算器精准无比的完成了计算数据。

  这一次他终于能够弥补当年没能参与原子弹研究的遗憾了。

  1979年12月,束星北得到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从1958年判刑至1979年平反, 二十年间,他的学生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好友王淦昌成为了两弹元勋… …

  而他自己,束星北,一代物理学大师,宝贵的时光被浪费在了蹉跎岁月里。

  1980年春,束星北在海洋研究所组建了由他领导的海洋内波研究组进行内波理论的探索研究和现场观察。

  1981年,他带领研究组在黄海进行了内波测量试验… …

  他拼命地想把自己丢失的时间补回来,可此时的他,已然是一个垂暮老人。

  1983年10月30日,束星北逝世。

  直至他在去世前都还想着为祖国贡献点什么,他把自己的遗体捐给青岛医学院,以作医学研究之用。

  但此时,正值青岛医学院换班子,无人顾及此事。等到半年之后有人想起来时,尸体早已腐烂。

  于是,一代物理学大师束星北的遗体,就被两个学生草草埋葬在学校篮球场边的双杠下面。

  他去世后的第二年,1984年,他所创建的内波研究组成功研制第二代热敏电阻测温链,并用于海洋内波的正式现场测量。

  1985年,由他的学生执笔,发表了以他为第一作者的两篇有关海洋内波的论文,这也是中国海洋学界公开发表的有关海洋内波的最早的研究论文。

  束星北先生千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6:10 , Processed in 0.0781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