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91|回复: 1

姚树洁:高考枪手怪像与文化缺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1 09: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大学,本来是为了学知识,而学知识,本来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与人类。然而,在出现大量高考替考的现象面前,什么高尚的理想,什么知识,都成了文化人的笑柄。在这些人面前,理想就是狗血,知识就是玩笑,服务社会就等于想办法坑害他人。

  我是36年前的第一批高考生,那时候考试,确实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命运,然而,更大的理想,是为了学到真正的本事,以便为家庭、为国家做点贡献。

  没有想到,30多年过去了,高考制度依然存在,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精英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悲的是,在这个主流是好的高考面前,却出现了许多令人费解的社会怪像。高考,居然可以代考。听到这样的新闻,我还以为是在做梦。可是,这并不是梦,而是现实,并且数量惊人。

  能够出得起代考高费用的家长,非贵即富,而代考的枪手,却是我们指望他们今后能够成为社会精英的名牌大学的学生,而组织者,竟然是著名高校的老师。配合作弊的教育局官员、高考地点的门卫、监考的老师,都是一伙的。这些人,真的是人吗?为神马在金钱和权贵面前,都变成了畜生呢?

  当官的、发财的、已经考上大学的、当大学老师的,看上去都是社会的精英。这些被代考的学生,他们想不好好读书,就能上好的大学,进了大学的校门,就是大学生。由于成绩是假出来的,进了大学以后,就会去贿赂老师,不用考试就能毕业;或者请同学代考,随便混个文凭就行。反正,家里的老子有的是办法,毕业以后的工作一定比那些学习成绩好,但是没有“好爸爸”的同学强。

  可以想象,一旦从高考的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出现一连串的问题。这个国家,如果靠这些人来主宰未来,还有什么前途?

  今年,仅河南一省,就已经查出127名代考的学生。由于技术进步,今年,每个考生都必须验证中指的指纹才能进考场。那些专业的代考组织者,居然能够破解指纹的关口,用朔胶指纹套在枪手的中指,只要把右手的中指放在验证手纹的机器里,就可以瞒天过海。

  今年,有一位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的枪手女学生,在进入河南某考场的时候,错把食指插进手纹机,引起手纹机发出多次的警报声。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女枪手还是顺利进入考场,这是因为整个考场的监考官和门卫都被枪手的组织者给买通的缘故。

  监考人员被俘虏了,大学生被俘虏了,大学老师被俘虏了。其实,整个链条非常复杂,要顺利代考成功,必然有一连串的人,都被俘虏了。

  让人没有想到的,当今社会,那些当官的、发财的人,用几万块钱,就能够把这么多人的良心都给买了,而且,每年屡试不爽。难道,人的良心就那么不值钱了吗?

  这是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在物质文明有巨大进步的同时,我们的社会精神文明为什么会如此每况愈下呢?

  代考的枪手,所得只有5千到1万元。组织者,可以得到2-3万元,再用3-5万元打通监考官和考场的门卫,一个家长为了一个成绩不好的小孩能够上好的大学,大约要花10万元。

  高考,成了一个利益链条。神圣的考试,成了那些权贵们玩家家的第二个娱乐场所。对这些家长,买个文凭,就是为了面子,在面子的背后,其孩子们,必将成为社会渣滓。家长溺爱孩子,达到了不顾法律尊严,不顾孩子道德和未来的地步,这样的社会文化,难道不可怕吗?

  高考容易,上好大学难,学到真本事更难。于是,且学且欺骗。一方面,是社会的竞争压力所致;另方面,是国家过度把大学分为三六九等所致。

  官办的企事业单位在雇用人才时,刻意强调大学的出生,而不是着重学生的真正本事。所以,一个人进入了清华,今后不读什么书,就有了一个必然的敲门砖。而如果一个学生读了一个小地方的大学,不管其今后有多大的本事,总是不能得到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同等待遇。

  这种以学校的名称定格人才的封建官僚习惯,不仅导致许多人才的浪费和社会的不公,更是让整个社会的人都为了进入名牌大学而一辈子纠结。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不停的追求名牌学校,而不是不停的追求学习真正的本事。当中国的家长累,当中国的孩子更苦,这是目前中国教育体系无法绕开的怪圈。

  于是,有钱人把孩子送到国外了,因为,那里不把能否上名牌大学当成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因为,那里能够让学生自由的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和激发他们学习真本领的活力。家里没有那么多钱的人,就请人当枪手,先把孩子送进好大学了再说。

  大学的教育质量却非常糟糕。学生在中学阶段,太苦了,就是为了进名牌大学。而一旦进了名牌大学,就有了就业的保障。因为,许多雇主都是“猪脑袋”,他们不懂什么是好人才,只知道好学校出来的,就是好人才,而差学校出来的,跟他们一样,都是“猪”一样的笨。

  没有正确的人才观,学生一旦进入名牌大学,就不用努力了。而进了差的大学,那就更不用努力了。前者不努力的理由简单,因为有了名牌大学的文凭就可以通吃天下;后者不努力的理由更简单,那就是,没有名牌大学的毕业证,怎么努力也没用,好单位根本就不会招收低于“211”以下的大学毕业生。

  高考枪手现象非常可恶,对国家的文明进步,危害极大。可是,为什麽有那么多的人为了一点钱,就能干出如此缺德和违法的事情呢?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教育当局的深思。在重拳打击高考代考的同时,人们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整个社会的人才观念和教育方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17: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老先生当年这口号不知蒙了多少人。如今再看特色中国的教育,学校改成了学店,跟酒店、旅店一个样,甚至跟东莞太子大酒店一个样。见不到知识、人才、成果,只见到金钱、权力、色情。
特色教育是邓小平推行的,特色教育一塌糊涂,罪魁祸首当然是邓小平。80年邓小平刚上台,为了挖掉社会主义的根、复辟资本主义,为特色事业准备廉价劳动力,不管自己那初中生水平能不能指导教育,迫不及待的废除了毛主席“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强制推行邓氏的“三个面向”。三个面向,“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听起来冠冕堂皇,其实你要知道,在邓小平心中,世界就是美国,现代化就是美国化,未来就是美式资本主义,所以,他嘴上喊“三个面向”,实际上他心里只有一个面向:面向美国!具体落实到行动,首屈一指的就是一条:学英语,(实际是学美语!),于是在邓小平强权推动下,全国各行业、各阶层的英语崇拜拉开大幕。一时间从三岁儿童到八十老太,个个陷入英语高烧之中,人人以会两个英语单词为荣;扫大街的清洁工时不时来几句“哈罗”“欧克”,领导人出访,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学,争先恐后说英语,老江甚至到美国当众用英语大段背诵林肯演说;在校大中小学学生作为主力,更是不分日夜,在课堂上、操场边、被窝里,拿出大半时间背英语、记单词。典型的还有李阳的疯狂英语,他直接承认自己是疯狂的。你不妨回忆一下疯狂英语的癫狂岁月,那种李阳台上狂呼、台下万人跟随、山呼海啸、地动山摇的场景,与李大师的轮子功、某教主的呼喊派有何区别?一天的时间就那24小时,这么疯狂地学英语,谁还有时间学专业、搞研究?数理化生史地几门课的学习时间加起来,比不上英语一门的学习时间多,这学法能学出什么水平,能出什么成果?没成果出什么大师?三十多年的英语崇拜,误了几代人的学业,误了中国三十年的科技进步,扼杀了所有潜在的大师。所以说,三十多年不出大师的原因在于英语崇拜,英语崇拜的根子是邓小平,是邓氏蛮干浅薄无知的三个面向。中国科技要想站起来,必须清除邓小平余毒,摆脱邓小平那一套学英语、拼分数的简单化、形式化的可笑行为,回到自尊自主、艰苦奋斗的毛氏传统中去,认认真真做学问,踏踏实实搞研究,这样干三十年,中国教育科技必能重现两弹一星那样的辉煌,不愁不出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16:54 , Processed in 0.1877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