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31|回复: 0

叶檀:中小板成立十年带来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0 08: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4年6月25日,中小板新八股上市,至今已有十年。

  中小板规模与融资功能上升迅速。截至2014年4月30日,中小企业板共有719家上市公司,是2004年的19倍,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融资规模达到7305亿元,是2004年全年融资额的80倍,其中IPO融资规模4864亿元,再融资规模2441亿元,资源配置功能得到发挥,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股票总市值是2004年股票市值的91倍。

  大举再融资在近几年表现得非常明显。从2006年开始再融资,2007年有17家公司再融资,到2011年有80家再融资,在暂停新股发行的2013年,有115家企业再融资。从2011年以后,当年再融资金额占据了IPO金额的一半以上,说明从此时开始上市公司资金饥渴症加剧,经营状况开始恶化。

  包括中小板在内,境内上市公司的公众性大都不够。从2004年至2013年的10年间,中小板公司合计分红1546.98亿元,占累计实现净利润合计额的32%。看上去是个很喜人的数据,其实不然。按照新修《证券法》,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份要达到公司总股份的25%以上,上市公司公众持股比例参照其他国际市场,不算太低。不过以公众持股25%计,公众股东386.745亿元红利,其他红利回到了控股股东自己手里。当然,这只是估测数据,不争的事实是,中小板是造富板,有1127位高管靠持股身家过亿元;A股十大富豪中,有7位来自中小板。

  中小板与创业板大股东是套现的生力军。根据Wind数据,2013年两市所有的高管减持行为共有4262次,其中有84%来自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和去年同期相比,以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数据为计,今年以来的减持行为是去年的2.26倍,而涉及金额是去年的3.45倍。截至2013年12月12日,今年两市所有高管由本人亲自减持的减持行为共有4262次,这4262次减持金额约为331亿元。这些减持行为中,来自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的共有3596次,涉及金额约为317亿元。2012年同样如此,两市由高管本人亲自完成的减持共发生1875次,涉及金额约为105亿元;而来自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减持行为共有1589次,涉及金额约92亿元。

  中小板与创业板某些上市公司高管套现如此肆无忌惮,一些套现理由比如为孩子教育等等显得荒唐可笑。就像一个流浪汉骤见大餐,另一个理由是了解上市公司内幕的高管最了解公司的准确定价。所谓中小板因为上市门槛高,所以提前透支了公司实力,这个说法讲不通,创业板上市门槛不高,套现者照样争先恐后,只能说限时免费午餐,不吃白不吃。

  造富板如此与优良的业绩与诚实的公司文化结合,是一件大好事,问题是,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业绩到底如何?

  似乎赢利能力很高。过去10年,中小板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从2004年的0.4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4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5.56%,截至2013年累计实现净利润4895.51亿元,平均每年有69%的公司业绩同比增长,其中有30%的公司业绩同比增长30%以上,体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但能量似乎耗尽。从净利润看,Wind资讯的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全部A股同比增长了7.95%,上证A股增长了7.89%,创业板增长了17.58%,而中小板却反而同比降低了0.96%。据去年年报,全部A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4.01%,上证A股增长了13.51%,中小板增长了6.27%,创业板增长了9.94%。反映增长质量的净资产收益率,全部A股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3.59%,基本上与往年持平,上证A股为14.57%,中小板为9.3%,创业板的净资产收益率(整体法)仅为8.07%。

  中小板的净资产收益率、风险、创新力与主板相比,没有太大区隔。高新技术企业的大帽子并不能印证企业有创新能力,2010年8月1日,《新世纪》杂志报道,为了税收优惠、政府补贴,通过中介运作高新技术企业者层出不穷,有科技部官员直言不讳,“至少有五成已通过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不合乎条件,是靠虚假材料‘操作’上去的。”

  监管层了解中小板地位尴尬,据《理财周报》报道,目前在证监会新发的10只新股名单中,联明股份等三家公司的上市地点从深交所转移到上交所。据称,目前已有92家企业从深圳中小板转至上交所主板。沪市主板出现了发行3000万股以下的拟上市公司,深市创业板则出现了发行1亿股以上的拟上市公司,愿意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少。中小板很有可能最终与主板合并,事实上,目前疆界已经模糊。

  未来提及股市成就,最好少说些融资规模,少说些套现,这是在投资者伤口上撒盐。只要上市公司有信用,高管与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具有成长性,就是好公司。从这个角度说,中小板也培育出了不少行业具有龙头的大型企业。这才是中小板为数不多却异常醒目的亮点。


  2014/6/20叶檀市场:

  新闻1:随着各国尤其是美国相关法规的日趋严厉,近年来各大银行对某些容易引起监管部门注意的业务逐渐缩减。《经济学人》报道,关系银行业务首当其冲,使得跨境汇款转帐成本日益上升。银行间新近流行“去除风险”(derisking)一词以形容目前状况。
  点评:监管加强,世界趋势,资金进入管道,中国尤盛。银行业的好日子已经过去。

  新闻2:地方债发行,广东省头啖汤,获3A评级
  点评:信用评级报告,是广东财政的复述,对投资去向不详,此前政府信用也无叙述,让人担忧。

  新闻3:从今年7月开始,美联储将每月购买150亿美元MBS(此前为20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美国长期国债(此前为250亿美元)。
  点评:美元指数并未上升,反而下行,美联储虽然提升短息利率上升预期,但长期利率承压。滚动购债,保证债市流动性,以及社会用作抵押所需。整体而言,是温水煮凳青蛙。

  祝朋友们周末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5 12:36 , Processed in 0.07818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