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23|回复: 0

安民:家政和餐饮服务需求非常顽强,它根植于人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9 02: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日见一朋友,聊了很多,消费降级、可选消费与必需品消费、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和消费习惯,这让我想起去年春天的一件事。

  去年春天有个周末,我和一哥们儿去参加一个活动,他顺道要去他儿子家,捎点东西过去。那天我开车,他跟我一道。他儿子刚结婚不久,小两口跟他们不住一起。小夫妻都在光谷那边上班,为方便上班,房子就买在光谷那边。

  车到楼下,我在下面等,他就上楼了。大约一刻钟后回来。我问他送个东西为啥要这么久?他抱怨说,不只是想送东西,就是想看看过得咱样。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说脏吧?他说家里像狗窝,哪有家的样子?本来他给儿子买房时,我就建议买在他家附近,这样老两口对小两口就有个照应。他说他老伴儿身体不好,他也不想老的再为小的当牛做马。他家里人我都熟悉,因此我说那就先打个预防针,到时恐怕小两口家里卫生甚至连吃饭都会成问题,你别到时接受不了。

  结果不幸又被我这个乌鸦嘴说中。

  我们这一代,家里孩子多,每家生活都艰难,因此所有的孩子从小都要参加劳动,力所能及地帮家里做事情。像我小时候受到家里特别优待,一者因为我小,二者我喜欢看书,所以我做的都是些轻松的活儿。比如打柴、晒谷晒麦时照鸡(就是照看着粮食别让鸡和鸟儿吃了)、打猪草、放猪、放牛、扯秧、拾谷穗拾麦穗、掏花生、掏红苕等等。

  有年夏天我妈骂我哥和我,说谁谁谁每天帮家里煮午饭,谁谁谁每天帮家里做什么,就我俩懒,啥也不做,只会玩儿。于是有一天我俩决定做好孩子,那天中午就给家里煮稀饭。农家的升子三斤一升,我家的升子上沿缺块木头,装满两斤半,我哥就铲了一升米,我一看就说那太少了,碗多大呀?全家9个人每人吃两碗得多少呀?于是我自作主张又加了两升,合起来七斤半米煮稀饭,加水满满一锅。

  那天刚好火房里没柴禾,好在早稻刚打下不久,门口水塘的塘埂上、中塆稻场里到处都是稻草。于是哥俩密切配合,我烧火,我哥拿着扒子去扒稻草,再一抱抱地抱回家。稀饭总算煮熟了,那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稠的稀饭。我妈回家,一听说我铲了三升米,立马就把我哥和我骂了一顿,搞得我俩灰头土脸的。我父亲回家,一听说小哥俩煮稀饭,铲了三升米,他笑了笑,然后啥也不说。那天他脸上一直笑咪咪地看着我们哥俩。

  那年我5岁,我哥8岁。

  八零后到零零后的农村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家里都当宝贝似地,农活和家务活基本都不让干。我们小时候是叫干的不干,不让干的偏干。像我妈织布,织花带,这事儿她老盯着我们,生怕我们上手了。结果只要她一不注意,我俩就坐上织布机,拿起梭子就织,直到把线弄断了,下了织布机就跑不见了。回家一看老妈的脸色不对,立马就怂了,拿起笤帚扫地,或者拿起戳瓢铲糠喂猪去。

  八零后零零后的农村孩子,尽管不劳动,但在城里安了家,他们还是会做家务的。农村孩子起点低,他们知道除了自己一双手,别的啥也靠不上。城里的孩子则基本不干家务,也不烧饭菜,婚后又不跟公婆住一起,因此婚一结,家务和吃饭都是大问题。热乎劲一过,小夫妻见天扯皮,都是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的甚至弄得一地鸡毛。

  因此我那哥们儿一唠叨完,就跟他老父母的家政工打电话,让她再接一家,每周过去给他儿子做两次清洁。家政工说她的工作已排得满满的,接不了,他就问有没有合适的人推荐一下,钱好商量。结果对方就推荐了一个她的好姐妹,说她要先跟好姐妹通通气再说。她说她姐妹前面做的一家,老两口都到南京去了。小孩子在南京工作,也结婚了,他们退休后就搬去了南京,这刚好可以再接一家的活儿。

  后来再次见面时,我们又聊到了这事,结果搞定了。那时刚好出现鸭脖事件,然后他又发表感慨,骂商家没良心,又讲到儿子和儿媳吃饭有问题,说你以前的判断又应验了。然后想听听我的看法。

  我说很简单呀。这事要么你们两个老的或女方父母辛苦点,继续照顾他俩;要么找人每天给他们烧一餐晚饭,要么他们自己学,要么点外卖或者在外面混,或者买预制菜。就这么几个选择,总要选一种。

  他说他们点外卖多,在外面小吃店吃饭也多。我说点这都是最次的选择。他问原因,我讲了两点:第一点,作料口味重。之所以作料多口味重,一是年轻人喜欢吃口味重的,二是口味重的可以掩盖卫生不足和原料的低质。中国那么多的地沟油你知道流向了哪里?很多都是小餐馆对吧。这个问题社会解决不了。况且从长远来看,口味重恰恰对身体不好对吧,你问任何医生,都让吃清淡点对吧。

  第二点,我们自己买菜做饭时,什么都挑好的买,买菜时要挑挑拣拣,这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小餐馆买这些,不少是送货上门,那时没得挑。自己买时是一买买一堆,挑、拣、洗、摘、切等等,好多都是过得去就行。餐馆有成本的问题,他们一旦省成本,那食品材质、新鲜度就只会一般般。

  然后他问我最后的解决办法是什么?我说是预制菜。

  预制菜风波当时正在风头,他听后直摇头。我说你甭摇头,事情总会解决。要解决预制菜的问题,一定是推出国家标准,然后严加监管。我说其实就这事来说,供货商越大越好监管,越小越不好监管,比如街头巷尾那么多餐馆,你怎么监管,即使有监管也等于零。但只要有国标了,大的预制菜供货商好监管,安足够的摄像头搞个监管平台就可以监管好。他说大家这么反感预制菜,你恰恰认为这办法可行?不对呀。我说预制菜事件是因为缺乏国标和监管不到位造成的,一旦这两个到位了,它就恰恰是行业发展的契机。因为社会需求一直都在。这个才是问题的根本。然后今年初,预制菜国家标准已经报上去了。

  他问为什么社会需求一直都在?我说,预制菜能够在社会上这么迅速地推广开来,就是基于人性。他说不至于吧,还人性?

  我说,我们这代人有预制菜吗,没有。因为我们很多家务都自己动手,还想省钱,所以我们不要预制菜。但我们和我父母那一代有什么差别?我父母那代农村人,他们穿的衣服,都是我母亲纺的线织的布,我们现在用得着纺线吗?不用。为什么?因为我们不会纺线,也不会织布,所以我们不用,是我们只能不用,因为我们没有选择。我父母他们会纺线,会织布,因此他们穿粗布衣服。我们现在会做家务,因此不用预制菜,可80后到零零后,他们不会做家务,也不会做菜,因此他们现在要么点外卖,要么吃小馆子,未来只能用预制菜解决。他们从小被父母照顾得特别好,现在特别需要这方面的服务。

  他说,他儿子儿媳现在以点外卖为主。我说外卖恰恰是最不安全的。关键是80后到零零后怕死,因此再晚些年,当他们住院需要解决身体问题时,到时他们就会明白,预制菜才是唯一的出路。因为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

  这些,正是基于人性,基于社会发展的现实。从小在富裕社会长大的孩子,他们天然需要更多更好的社会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0 04:06 , Processed in 0.1407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