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93|回复: 0

邋遢道人:马列主义认识资本主义有局限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6 21: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2007年发在强国论坛深水区的文章,现在读起来似乎不过时。不过还是很长,一万多字。建议还是听着好。

  马列主义认识资本主义有局限性?

  [ 邋遢道人 ] 于2007-09-01 16:31:34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看了林昙的帖子,质疑:“数学”现在宣传“最危险的还是金融资本家”的目的是什么呢?林说:是让我们消灭自己的“金融资本家”,还是号召美国消灭他的“金融资本家”?他举了一大堆例子说金融在今天发了“大财”的例子。其实这恰好是数学认为要出问题分例子。

  贫道佩服数学,不在于他引用了多少可信的数据以及能讲清楚西方话语体系的多少术语,而在于数学就事论事,说得让人心服口服。贫道本来对马克思主义不敢说什么造次的话,看了几个什么批判马克思的几个人的帖子,更觉得寒心。因为这几个人就算读了点书,也基本不学系统理论或者不愿意面对事实。从概念到概念,什么也没说。看了数学的帖子,觉得有什么说点什么没问题。说实话,贫道也觉得马克思的道理有些问题,但与右派想的不一样。不过这个意思在2004年的帖子已经写了出来。既然这里对马列主义可以批,请版主给放行。这个帖子的基本意思在2004年已经贴出来了。

  教科书里关于资本主义的论述,一直停留马克思和列宁的有关论述上。贫道从小就知道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如牛马一样生活,资本家靠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取财富。资本主义要经常发生经济危机,好好的牛奶倒进海里。资本主义发展到后来成为帝国主义,他们为争夺殖民地不断打世界大战,等等。

  改革开放了,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大家突然发现眼前的资本主义与教科书里描绘的相差太远:西方无论蓝领还是白领收入都不低,贫富差距甚至比我们还小。资本主义通过高税收以及转移支付手段解决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在50年代后就很少发生,经济增长的快慢与生产过剩几乎一点关系也扯不上了。同时,西方国家之间再也没有打仗的迹象,团结得一个人似的。倒是第三世界的穷人国家无论内部还是穷国之间,仗打个不停。况且上世纪中期以后,殖民地都先后独立了,西方国家就算打仗也扯不上是争夺殖民地了。还提倡民主自由,为了大家的福祉建立世界自由贸易体系。资本主义似乎换了个样:又人道,又民主,又和善,又富裕。尤其是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始终世界第一。到了上世纪末,还连续10年经济高速增长。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多数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反水”,全球化的趋势日渐明显,似乎资本主义要成为世界唯一的选择模式。

  于是,包括贫道在内的很多人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都比较迷茫:资本主义一点也没有显现出“腐朽”的痕迹,而是生气勃勃地在发展。倒是社会主义国家似乎到了穷途末路,要么羞羞答答,要么干脆利落地走向资本主义,要么苦苦挣扎着半死不活。于是,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在中国知识界风行起来,崇尚西方,尤其崇尚美国。“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明天”的想法,几乎就像四五十年代“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一样,弥漫于中国甚至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知识界。

  贫道发现,事情远不是那么简单。因为除了在冷战时期吃了东西方对抗残羹剩饭而发达起来的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外,多数按照西方经济理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拉美国家、亚洲国家以及反了水的前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显示出哪怕“快要”进入西方国家的样子,倒是都步履艰难,没有出路。

  这使贫道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改变了,还是马列主义没有描绘清楚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了的资本主义究竟有什么特点,它的本质特征是否改变了,这个阶段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等。贫道有一个毛病,就是发现不断出现自己原来的认识论无法解释的“例外”时,会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总要找到新的逻辑概括这些事实才舒服。前一阵贫道在说到美国捉住萨达姆后世界形势的帖子中,提到资本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觉得似乎逻辑清晰了一些。但是贫道无论仙务俗务都很多,专业也不搞这些,自然说不十分清楚,顶多描绘一个框架。下面贫道再将这个想法展开说一下,让左右派网友挑一些毛病。当然,如果有心之士觉得这个逻辑有些价值,愿意深入研究,贫道一点也不觉得是剽窃,算是做个好事。

  马列主义认识的资本主义有局限性

  贫道认为,按照马列主义认识论看,马克思和列宁只能局限在他们所观察的对象和所处的条件下认识资本主义。这不仅是说马克思、列宁没有看到今天的资本主义,而且还包含这样的意思:首先,他们是西方知识分子,会按照西方人的思维习惯研究世界;其次,他们都不是殖民地的人,视点决定他们更多地将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国家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第三,他们将19世纪的资本主义的规则认为是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全部规则,比如他们错误的描绘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运行机理。

  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学说,是对19世纪西方单一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经济活动的研究成果。马克思关于市场、劳动、价值、交换、剩余价值、资本家、工人、消费者的关系,都是一个排除了其他因素,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中间构架的经济关系。

  这种研究对19世纪的西方大致是准确的。马克思所论述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大致符合这个阶段资本主义的实际情况。即:资本家通过最大限度攫取本国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取财富。这种压榨是残酷的,因此引起本国工人阶级强烈、持续的反抗(主要是罢工形式)。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最主要的矛盾。同时,国内大部分群体的持续低收入与高效率的工业化是矛盾的。国内需求不足,生产过剩是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常态。

  19世纪中叶后,全球殖民地被瓜分完了,争夺国际市场是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矛盾(利润最大化)的主要出路。以争夺殖民地为目的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接连不断。从19世纪中叶一直打到上世纪中叶,并打了几乎毁灭人类的两次世界大战。这种现象被列宁用“帝国主义阶段”进行了准确的概括。

  但是,资本主义是否从产生那一天起,就是通过生产、产品交换的活动,通过攫取剩余价值获得财富的呢?或者到了现在,还是通过生产、交换和攫取本国劳动者剩余价值获取财富的呢?如果观察一下16到19世纪的西方史,研究一下今天的资本主义,会发现马列主义的逻辑并不能概括19世纪前和今天的事实。

  马克思有一段描绘西方国家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的名言。他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这段话显然不是在描述1860年前后的世界。因为这个时期全世界早就被“卷到文明中来了”,“摧毁”和“征服”是16到19世纪初期,西方工业化开始前的事情。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资本主义主要是依靠生产出价格低廉的商品,形成了对世界的统治。是依靠先进生产力创造的优势对世界进行了“经济征服”。配合资本论的论述,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主要是依靠剥夺本国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获取的。

  其实事情不完全是这样。

  无论西班牙的哥伦布还是葡萄牙的达-伽马都没有做过正经的“商业贸易”。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从美洲抢劫了印地安人的黄金白银,然后用它们与东方人交换胡椒和肉桂,再将这些香料在欧洲卖掉,形成巨额利润。而荷兰、法国、英国同他们的先驱者一样,是通过捕获、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进行奴隶劳动获取财富的。大约有3000万印第安人被屠杀,约5000万非洲黑人被捕获,其中1500万在美洲成为黑奴。

  现在很难证明早期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究竟有多少是来自对本国工人的剥削,多少是依靠这种海盗式贸易的掠夺。但是18世纪末的300年中,仅西班牙人就从美洲掠取黄金2500吨,白银10万吨。从17到18世纪,每个非洲黑奴在美洲可卖到300到400美元(最高达到1000美元),欧洲人从捕获到贩卖黑人得到的销售总值就有45到60亿美元。西方工业化前从对世界的奴役和抢劫中获得的资本就有不少于50亿英镑。而直到18世纪中叶,大不列颠工商业资本总计仅5亿英镑,到工业化已经开始了的1800年,才达到15亿英镑。这些黑奴以及其他种族奴隶在美洲种植园为欧洲轻工业提供棉花、甘蔗、烟草、咖啡过程中被无偿剥夺的劳动价值,不会比欧洲工人阶级被剥夺的“剩余价值”少。“资本每个毛孔都流出”的“血”,究竟是本国工人的多还是被奴役民族的多?恐怕是后者。

  尤其对中国。都说1840年西方列强是因为清王朝害怕西方人“低廉的商品价格”才与他们打仗的,真正原因是他们无法用正经商品从中国赚到钱,用贩卖减轻贸易逆差。南京条约可是允许他们买鸦片了,但到1860年列强对华贸易还是逆差。“价格低廉的商品+鸦片”也没有摧毁中国的“万里长城”。列强是靠接着打了一连串仗,从老佛爷手里抢走数万亿两白银才赚到钱的。

  因此,马克思描绘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起码对早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准确的。根本不存在什么“商品的低廉价格”开创了资本主义。一直到马克思写出共产党宣言的前二十年,大英帝国还无法用商品实现与中国的贸易平衡,只能用鸦片来平衡贸易。

  贫道比较纳闷的是,这么伟大的马克思,怎么会忽略这样的事实。贫道做一个冒昧的猜测,大概是由两点造成的。

  首先,马克思将他看到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是19世纪中叶开始产生的。这个时期,西方已经停止了大规模的殖民化运动——因为世界已经被瓜分殆尽。同时,早期依靠劫掠的发家活动已经停止。最主要的是,这个时期从殖民地获取的财富数量,已经远低于工业化大生产创造的财富。

  其次,可能是因为马老太穷,只能坐在大英博物馆里查资料,或者到曼彻斯特工人区找点感觉。没有条件跑到东方,站在“野蛮人”的位置上感受一下。贫道认为,资本主义从来就是一种世界性现象,从来没有在一个国家内部形成完整的经济循环。因为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强劲力量,不是国界能够约束的。只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交换活动,涉及的对象只有抽象的资本家、本国工人、消费者,根本无法完整描述资本主义现象。

  因此,《共产党宣言》在这方面的论述并不完整。如果不是列宁论述的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阶段理论,是有缺失的。因为生产过剩的出路在于帝国主义战争。

  如果坚持用“资本”主义,那么“资本”获取利润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有时主要依靠海外掠夺,有时主要依靠压榨本国工人,到了今天,资本主要寄生在整个世界的肌体上。

  右派们经常嘲笑贫道论述资本主义时总是将他们的对外事务相联系。说那是“对外事务”,不要混同了。其实他们根本不研究问题,根本不注意所谓西方资本主义从诞生那天起就一分一秒,一点一滴都脱离不了“全球化”,生存方式从来没有脱离过奴役其他民族。贫道认为,他们真正反对贫道的,是贫道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态度和倾向性的语言。其实贫道将这些倾向性的语言词汇去掉,事实和事实间的逻辑也还是这样。

  贫道就用这种看法描绘一下今天的资本主义。

  第三阶段资本主义的特征

  贫道在以前的帖子中将资本主义划分为三个阶段:1500~1800的“掠夺阶段”,1800~1950的“压榨阶段”,1950至今的“寄生阶段”。贫道觉得自己对两个阶段的的认识现在已经基本“感觉良好”,没什么解释不通的地方。关键是第三个阶段是否能建立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

  我们研究一下今天资本主义的表象特征。以下是今天资本主义的基本或倾向性的特点:

  首先,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形态逐步从传统的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转向金融产品的生产、交换。货币活动与物质生产的关系越来越远,各种衍生货币和通过钱钱交易获利的手段令人眼花缭乱。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世界每年世界物质产品贸易总额与换汇总额之比为1比3左右。上市公司总产值与股票交易总额,期货交割量与期货交易额也大致为这个比例。仅仅十几年,到了新世纪初,世界贸易总额为6万亿美元,而世界外汇交易量为600多万亿美元。也就是99%的换汇活动是从炒汇中获利而与货物、服务交易无关。股票的交易量与上市公司的产值,期货交易量与最后交割量都是这种比例。金融产品交易总量达到2000万亿!世界的物质贸易活动量与金融活动量之比为1:100,而且越来越明显,应该在2010年前后达到1:200,并迅速向1:300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各国货币发行量激增,但一点也不显现出上世纪80年代的通货膨胀,因为大量资金都在金融赌博活动中周转——没有在买东西。

  其次,发达国家开始从生产过剩走向“生产不足”。即物质生产能力与本国需求相比,逐步出现“不能满足需求”的“空洞化”趋势。美国已经连续20年是贸易逆差,英国和西班牙也连续20多年出现贸易逆差。本世纪初,美、西、英三国的国内物质生产缺口(原理是贸易逆差等于国内物质生产的不足部分),已经分别占国内物质产品需求的20%、17%和13%(这里还包括军火,如果单纯说生活用品,美国满足不了国内需求的一半)。同时,与90年代最高峰相比,贸易顺差国家中意大利缩小了96%,法国缩小了92%,日本缩小了55%。整个欧盟对外的贸易顺差一直在缩小。去年又缩小27%。与此相对应的是,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以中国为例,虽然中国2003年GDP只有美国的14%,按汇率计算大约7500亿美元。但中国制造业占GDP的50%,美国只占GDP的15%,中国制造业已经是美国制造业的50%。如果扣除军火因素,已经接近美国制造业。就制造业来讲,中国很快会成为世界第一。随着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有可能在本世纪20年代某个时间超过发达国家。

  与此配套的是: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开始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1991~1996年,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平均每年增加32%。中国在2002年第一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引资国家,而且2003年墨西哥也排到第八位。这个趋势还在明显扩大。几年内,资本输入国的前10名国家还会有俄罗斯、巴西、印度等。虽然目前世界直接投资主要还是在发达国家间进行并购活动,但是这个比例从上世纪70年代的80%以上已经下降到64%。仅中国就获得14%。发达国家产业资本向发展中国家流动是自身制造业空洞化和发展中国家成为制造业中心的根本原因。但是,整个转移过程是: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再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但技术密集产业,也就是所谓“知识经济”是不转移的。

  第三,世界开始走进所谓“眼球经济”时代,媒体业和广告随着信息技术和媒体多样化越来越重要。随着信息量越来越大,人们已经无法辨别自己究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甚至可以说,是广告在引导消费者需要什么。消费者的品牌观念、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同时知识产权越来越被重视,甚至成为比贸易制度还被西方关注的内容。品牌与广告的密切关系被知识产权体系所强化。

  以上是现代资本主义重要的变化,这个变化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新世纪加速,所有特点越来越显著。

  从世界经济运行结果看:财富分配上来越两极化。世界在两个层次上被分为二元结构:

  一个层次的二元结构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即所谓北方和南方。前者占世界人口不足20%,拥有世界90%的财富,创造世界80%的GDP。后者超过世界人口的80%,拥有10%的财富,只创造20%GDP。

  第二层次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发展中国家内部的二元结构。即国内20%人口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80%,80%的人口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20%。另一个是发达国家之间的二元结构:财富越来越向美国集中,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西方国家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国家(或者可以看作世界是一元,美国是一元)。

  这个双重二元结构中,发展中国家高收入的一元依存的生产方式接近发达国家,其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靠近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用转移支付和高福利手段建立了很高标准的福利社会,实现了中产阶级化,除美国外,吉尼系数都远比发展中国家小。

  当代资本主义的这些新特点与世界继续发展的两极化有什么关系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否“改掉”了依赖非经济手段从其他国家攫取财富的习惯,并且丧失了这些能力了吗?发展中国家能够从西方国家产业资本转移中获取比例更大的财富吗?这些问题必须回答,因为这首先与能否建立一个对当代世界更清晰、准确的看法有关,也与中国能否走一条“先为西方资本家打工,逐步在技术、资本领域里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国家”的道路有关。

  这些问题虽然无法从资本论的论述里找到答案,但可以从资本论的精神中找到答案。

  概括起来,世界经济正处于这样一个趋势中:第一,经济活动的主流越来越偏离物质生产。其次,发达国家集中和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知识产业,发展中国家从事制造业。第三,品牌与广告业在知识产权的强化下越来越重要。那么,这三个特点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西方国家开始干脆寄生在发展中国家身上了。道理很简单:

  首先,世界90%多的金融财富在西方国家手中,世界金融产品交易的地点主要在西方国家,美元、欧元、日元和其他被世界贸易愿意接受的本币基本是西方国家的。有了这三个条件,西方国家的最优选择就是把金融活动拼命拉高,并越来越脱离物质生产。如果与物质活动脱离的金融产品交易量达到物质产品活动量的200倍,意味着即使物质生产的销售利润率达到10%,而金融产品交易利润率为千分之一,也是物质产品活动利润的2倍。其实,仅仅金融产品交易的印花税就不小于这个数字。目前每年2000万亿金融产品交易的印花税如果按千分之一算,就已经是低收入国家的GDP的2倍,或者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中、低收入国家GDP的60%。如果你从前世界造船业中心,泰坦尼克号出发的英国南安普敦港出发,经过曾经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大曼彻斯特,再向东浏览一下世界曾经的钢铁和机械中心谢菲尔德,最后到达爱丁堡,会发现这个国家好像什么也不生产,没有工厂,没有烟囱,到处是绿地花园,一望无际的草场,美不胜收——这个国家GDP的50%左右与金融活动有关!从事金融相关的人比全部蓝领还多。

  金融产品活动量越大,需要货币就越多,西方国家印钞机就可以开得越快(美国近10年印制的美元等于前40年的总和),而且根本不用考虑是否会引起通货膨胀。发行大量货币而不引起通货膨胀,本身就意味着从事金融活动的获利高于物质产品生产者。比较辛苦生产几亿条牛仔裤的温州老板,日本人只用开动印钞机就比他们挣得多(由于日本前几年接近负利率,国际倒爷从日本贷款存到高利率的美国获利,日本人大量发行日元还不担心通货膨胀)。不要看这些钱似乎只在金融“赌场”里转,似乎只是个赌具。其实这些“赌具”照样是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拿出来买下你的“徐工”、“双汇”照样管用。

  这还没有说金融大鳄都是西方人,随便刮个什么金融风暴,就会让搞生产的人几十年的辛苦泡汤。东南亚的资本家在上世纪80~90年代拼了命建立起加工业,没明没黑地干,可他们总计赚到的钱,还没有世界金融大鳄们在1997年夏秋两季收获的多。

  不要以为中国能靠现在每年接近两位数的GDP增长就一定会最终与美国平分秋色。上实际60年代后到现在,亚洲、尤其美洲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实现过远超过西方的GDP增长。从道理上说发展中国家应该在财富占有上越来越接近西方国家。但一直到现在,西方国家拥有的财富占世界比例还是越来越大。虚拟经济里很多收入没有统计口径,不进入GDP!

  这个游戏在财富分配上使本来金融资本就多的西方资本家的钱更多,赚钱的能力更强,而从事物质生产的发展中国家所得就更少。完全一个正反馈系统——损不足以奉有余。

  其次,市场经济中,竞争优势最主要的是由劳动生产率增长空间或者增长潜力所决定的。你从事农业,劳动生产率自然没有从事工业增长空间大。而你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没有资本密集型产业空间大。而空间最大,潜力无限的就是所谓知识密集型或者技术密集型产业。全球化倡导自由贸易,自由贸易的基本理论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静态看双方利益都“最大化”,但动态看一定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空间大的一方“利益最大化”了。比如今天你种植香蕉的劳动生产率是1人1年生产5吨,生产汽车的劳动生产率是5人1年生产1辆。而他生产香蕉1人1年生产1吨,生产汽车1人1年生产1辆。这时候恰好是1辆汽车换5吨香蕉。这时候你只生产香蕉他只生产汽车大家双赢。可由于香蕉技术进步空间小,汽车技术进步空间大,于是3年后你1人1年顶多能生产6吨香蕉,他1人1年可能能生产2辆汽车。于是他的利益最大化了,你就没有。

  MPEG LA(美国专利技术管理公司)一直与中国谈判向中国DVD生产企业收取专利费问题。有人做过测算,如果开始收,中国每台DVD要交纳的各种专利费将超20美元——而目前每台零售价还不到100美元。人家坐在家里,每台比你赚得都多得多。

  西方国家本来科学技术就发达,生活条件就好,科研条件也好,集中的“智力”就多。在这个规则下,财富分到西方国家的比例就一定比发展中国家大。钱多了生活条件就更好,科研条件也更好,吸纳全世界智力的能力就更强,“知识经济”的特点就越突出。这又是一个正反馈系统——损不足以奉有余。

  第三,名牌产品本来就比非名牌毛利高。一双阿迪达斯旅游鞋的成本在温州鞋厂里并不比一双质量接近的非名牌旅游鞋生产成本高多少,但柜台上的价格能差几倍。而名牌香水、名牌女士提包的价格差距能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倍。名牌不名牌无非是“眼球规则”决定的,也就是广告投入越大越吸引眼球,名牌地位越高,发展中国家富裕阶层追逐名牌的“瘾君子”就越多。有人认为名牌确实比非名牌设计中包含的脑力劳动多,看起来就是漂亮。贫道也承认名牌投入的脑力劳动多。这些“劳动”之所以值那么多钱,表面看与你看着“美”有关。但实际上这个“美”与客观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是钱闹的。牛仔裤上开一个三角型口子还是开四方型口子,并不需要多大的“智慧”。某种口子卖得贵不贵,取决于广告投放量。著名的“可乐红”是80%的大红加20%的黑。现在大家看着“可乐红”舒服,那是数以亿计美元的广告闹的。如果初期设计的是90%的大红加10%的黑,还这么大广告投放,现在看着也舒服。或者可口可乐没做起来半途死翘了,另一个95%的大红5%的黑的什么饮料现在世界第一,也会让你看着舒服。

  为什么现在体育明星、影视明星拿钱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机构用那么多钱去“包装”他们?奥秘就是这属于“相关产业”。

  本来几乎所有消费品,包括文化产品的名牌都在西方。虽然这些东西现在基本都在发展中国家生产,但发展中国家无非拿了点加工费,绝大部分毛利在西方资本家手里。他们每个产品比同类产品多几倍毛利,就可以投入远比非名牌多数倍的广告强化名牌。于是名牌就更加“名牌”,毛利就更高。而只要有知识产权保护着这个规则,一个本来最难完成的正反馈系统也建立了——还是一个损不足以奉有余。

  以上说的是西方整体,而西方国家还有个怪物——美国。

  今天的美国干脆就是一条活生生的寄生在全世界其他国家身上的毒龙。美国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开始出现贸易逆差,从每年几十亿美元到几百亿美元,再到几千亿美元。目前美国贸易逆差已经达到5000千亿美元,很快向7000亿甚至1万亿美元迈进。5000亿美元,还都是民用品,意味着美国人三分之一强的生活用品是别的国家“供给”的(美国制造业中民品不足1万亿),而且到2010年会超过一半。美国连年这样做怎么得了?没事的,因为美国贸易项下虽然亏了5000亿,而金融项下的盈余要远多于这个数字。也就是外国人还把超出5000亿美元的钱拿到美国去投资,买国债,买房产、买股票或者干脆存在美国。外国人怎么这么傻?没办法,因为美国是国际货币,还不与黄金挂钩。各国都要外汇储备。而美元储备只能放在美国才能生息获利。美元都往美国投资市场跑。美国纳斯达克和道琼斯股票就往上涨。美国又是世界最强大国家,安全性最高,世界游资就更往美国进。又是一个正反馈——损不足以奉有余,而且是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损”。

  经济学家都这样分析:流入美国的钱都相当于美国的负债。美国很快会吃不消。其实他们忘了三点:首先,美国是个巨大的国家,有广袤的国土。当年小日本东京的房产就能膨胀的比美国高,美国房地产泡沫能吹多大就可以想象了,恐怕要以百万亿算。其次,美国可以在感觉负债太严重时,开动印钞机,增加美元供给。这样一方面会使美元暂时贬值,从而使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债权贬值(美国这2年的贬值,已经使世界各国债权贬值3万亿美元),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出口,控制贸易逆差。最主要的是,由于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商品极其低廉的价格,使通货膨胀不再成为威胁——这本身就构成了吃掉净剩余的条件。又是良性关系。第三,美国要不让这些游资乱跑,还可以用显示自己世界第一强大的方法进行引导或驱赶。美国打完海湾战争,控制整个世界石油命脉——海湾地区的几年中,世界流入美国的直接投资就净增2.3万亿美元;再打南斯拉夫,使欧洲显得不稳定而且软弱无力,又流入2万亿美元。整个90年代美国吸纳了世界直接投资6万亿美元。

  因此,美国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美国规定世界秩序的能力,都使美国对全世界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的财富吸纳系统。上世纪90年代后美国一家独大,要建立单极世界,很多人还觉得是美国什么保守主义造成的,或者美国人变得贪婪、不理智了。其实在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的正反馈系统中,美国又建立了一个对全世界的正反馈系统,你不想让它做单极世界恐怕还不容易。

  右派对贫道这些说法,还会嗤之以鼻:“美国能够保持常年贸易逆差,一定是美国的出口产品都是高科技产品,价值大。中国出口些烂鞋袜,价值低。中国出口大约1亿条牛仔裤才相当于一架波音飞机。是美国劳动生产率高,所以可以占这些便宜。”

  其实美国和西方国家真正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其比重并不大。军火是高科技产品、美国世界出口军火是第一,但一年大约180亿美元。占其出口额的2.5%。波音机等也算高科技,但还没有美国出口的玉米金额多。美国对外出口中,真正的高科技产品不足出口总额的40%、而且多数产品其他发达国家也能做。

  以上这些内容贫道早就说了。虽然没有数学说的直砭肺腑,但意思应该是一样的。不要以为中国GDP增长多少,没用的,只要你不说“强国”,怎么多可以。但是要说强国,不行!

  林网友说的是没用的话,不是数学不愿意,是中国人没办法。世界上90%的资产在人家手里,规则是资产越来越集中在人家手里。指责数学等于指责祖宗!要么你换个祖宗!!

  看数学的帖子舒服,贫道也写不出数学这么机敏的帖子,加上总被扣一帖子,就很长时间没有来的。看几个右派胡说八道,以后再来说点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5:01 , Processed in 0.0937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