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98|回复: 0

猛哥:今年日本最好的艺术片,没想到是关于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5 21: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拙牧请我看电影,说是今年日本评分最高的艺术片,导演是竹内亮,片名叫《再会长江》。

  这年头,电影水准直线下降,根本不值得走进影院,等热度过了,在视频平台上推拉快进,看个免费版即可嘛。何况还是小众的纪录片。

  再说,拙牧这个人吧,我认识很多年,艺术品位一直不咋的,我不大相信他的荐片。

  但他给了我两个理由:

  第一, 竹内亮贼有意思,酷爱杯中物,过阵子会来杭州,可以一起喝酒吹牛。

  第二, 我来自长江流域儿,得看这个片子。

  好吧,理由很充分,我就答应了。

  关于第一点,讲真,我确实对竹内亮蛮好奇的。一个日本人,2013年后却来到一个最仇视日本的国家定居,而且还是在南京,到底咋想的呢?他又是如何与周遭的人打交道,进而取得信任呢?其实几年前我们差点就谋面了,他来杭州拍云栖大会,牵线人也是我朋友,问我要不要见,可我有事没去,惜哉!

  关于第二点,我必须承认,我更好奇。我做记者那些年,基本上把长江流域都走遍了,采访了许多人和许多事,至今历历在目。我特想知道一个外来者的镜头会聚焦在那些人那些事上。事实上,长江流域的话题都蛮敏感,不外乎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小水电乱象、三峡生态、库区移民,当然还有武汉三年。一个日本导演居然分寸拿捏得刚刚好,片子公开上线,这当然值得推敲琢磨。

  我挺佩服竹内亮,2011年,他不懂中文,就敢应承日本NHK电视台,跑来中国拍一部关于长江的纪录片。

  2021年,他已经能熟练地读写说中文,又决定重新拍摄长江的纪录片,遂取名《再会长江》。

  《再会长江》有两个版本,分为剧版和影版。

  剧版共有9集,竹内亮挑选了几个城市,从长江的源头(唐古拉山脉)开始,依次经过云南(丽江、元谋、西双版纳)、四川(宜宾、泸州)、重庆、湖南(岳阳)、湖北(宜昌、武汉)、江西(九江)、江苏(南京)、上海。

  当然,他肯定不只去了这些地方,但最后剪辑时,综合各种考量,就保留了上述城市,即使如此,也非平均用力,像岳阳、宜昌、九江、上海等就一笔带过,云南和四川的篇幅最多。

  影版则是在剧版基础上二次剪辑,时间线反过来,直接从三峡开始,过重庆,经元谋、泸沽湖、西双版纳,再到唐古拉山脉。

  影版和剧版一样,把浓墨重彩部分留给了云南和四川。

  尽管片名《再会长江》,但它可不是一部自然风光纪录片或人文地理纪录片,竹内亮始终聚焦生活在长江边的普通人,关注他们这十年来的命运沉浮。人才是主角,背后夹杂长江的变迁(冰川退化、水质改良、航道密集),以及国家的变迁(经济极大发展、社会基础设施跃进、无远弗届的互联网磨平了各种鸿沟)。

  十年后再见面时,竹内亮镜头下人物的遭际各不相同。

  当然有遗憾。比如长江第一湾边的男孩,从一个活泼好奇的小学生变成了一个处处碰壁的打工仔。还有元谋搬迁村的女孩,从一个热爱学习想当女兵的中学生变成一个早婚早育的打工妹。

  但更多的是圆满。比如泸沽湖姑娘,她在没有违反“走婚”的习俗下和心爱的人结婚了,当她在碧绿澄净的泸沽湖上放歌,真是美如画。还有西双版纳姑娘,她的故事完全可以单独拍成一部电影,非常催泪。

  显而易见,影版把武汉三年给“技术处理”掉了。其实吧,这部分内容并不尖锐。竹内亮拍了三个人,护士、互联网公司员工以及教师,很巧,又都是女性,她们的谈吐充分体现了武汉妹纸的特质,热情干脆爱面子。没错,就跟热干面的特质一样。

  竹内亮说热干面是最好吃的面,我严重同意。

  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导演,影版中竹内亮还是保留了重庆“棒棒军”的内容,这部分让人很伤感。一群农民,为了生计,进城做“棒棒”,受尽世态炎凉(片中就有一个情节,大巴司机故意不把车开到码头,让71岁的“棒棒”多走路,争吵中还辱骂“棒棒”是“傻农民”)。当被岁月和城市化抛弃后,“棒棒”们不得不返回乡村。相比唏嘘他们是最后一代“棒棒”,更令人唏嘘的是,谁来给年老体衰的“棒棒军”以及更广大的农民们养老呢?

  从上世纪末以来,关于重庆的“棒棒军”的报道和影像很多,外界对这个群体并不陌生,可当看到现在的“棒棒”都是一群五六十岁的人,甚至还有七十多岁的人,还是挺让人吃惊和难受。

  “棒棒”并非个体现象,竹内亮没有乘坐货轮,但还是揭示了一个事实:长江上的物流越来越频密,货轮须排队许多天才能通过三峡,可货轮上也都是一群五六十岁的人在操劳。

  剧版中还有一段,关于岳阳农民,尽管竹内亮是想讲中国的农业生产有极大改观,农民们已在使用无人机等高科技器具,但是镜头下都是一群五六七十岁的老农民。

  老龄化问题扑面而来,谁都无法忽视,更不能回避。想必来自日本的竹内亮对此深有体会吧。

  再说说我自己。看完之后,我个人有几个特别强烈的感触。

  第一,影像的生命力。相比文字记录,影像的生命力更强。想想我和报社同事们当年做的那些报道,即使曾经轰动一时,可出于各种原因,如今在网上大都匿迹了,就像从来没存在过。真是悲哀。影像则不同,无论是传播还是存留,都能穿越周期。

  第二,时间的生命力。中国人习惯于以十年为节点来观察,对一些人而言,十年倏忽而过,带不来本质性改变,但对一些人而言,十年却让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得到跃升。

  过去四十年是中国史上罕见的四十年,数以亿计的人抓住了其中的一段,面貌就大不同。

  第三,真诚的生命力。看片子时,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竹内亮太厉害了,与每个采访对象都能推心置腹,大都保持数年乃至十年的友情。因为信任,才能问出真情实感,进而记录下最动人的瞬间,也才会有新的故事。

  比如竹内亮和藏族姑娘茨姆的故事,十年前后者因为一次偶然的拍摄认识前者,去到上海,从而打开了认识外界的窗户,十年后得偿夙愿,开起了一家规模颇大的民宿。这一个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互相成全的经典案例。

  观影中,我十分羞愧,曾经采访那么多人,许多一度还是非常好的朋友,可现在基本都失联了。我们总是在追求快跑,往往把最好的东西弄丢了。

  这是一个看抖音都要三倍速的浮躁时代,一个外国人却能花心思来拍摄关于中国的纪录片(据说拍摄延宕三年,预算严重超支,竹内亮不得不中途接了许多商单来补亏,此片得以顺利完成及上线),这比片子本身带来的思考更值得思考。

  对了,不看剧版,直接看影版,问题并不大。我很诚挚的推荐此片。

  感谢拙牧请我看电影。竹内亮我要跟你喝泸州老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23:42 , Processed in 0.14071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