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捕获光能,并将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吸收至体内;到了夜晚,它们则关闭叶片气孔,放缓生长速度。近日,一项发表在《流体物理学》(Physics Of Fluids)上的研究介绍了,植物内的生物过程如何产生电压,会产生多大的电压,以及电压如何受植物昼夜节律的影响。
研究人员将电极接到水葫芦的茎中,并将带有电极的蓄水池连接到富贵竹的切片上,以探究植物产生的电压如何随流经植物的液体的离子类型、离子浓度和pH值的变化而变化。结果显示,电压会随液体中离子浓度的降低或pH值的增加而增加。重要的是,植物可以主动调节液体的流动,且与昼夜节律同步。植物产生的电能有望作为能源,供人类开发利用。这项研究有助于人类实现植物发电的可持续利用,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贡献力量。(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