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11|回复: 0

风清语:这一场高级别座谈会,吹响改革战略集结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4 18: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23日,一场高级别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据新华社报道,座谈会的主题“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通读通稿,这次座谈会更像是一场“怎么把中国变得更现代化”的策略研讨会。

  这一场座谈会,通过集中讨论如何进一步深化各领域的改革,不仅是为了筹备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制定更加具体和实际的政策方案,更是为了确保中国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保持发展的战略定力,稳步朝着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

  会上,总书记明确:改革的每一步,都要围着“中国式现代化”大目标转,得跟国家的长期规划步调一致,确保改出来的都是现代化建设真正需要的。这就像是给全国人民发了一个信号弹:要想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深化改革这条路不仅要走得坚定,还得走得巧妙,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超级加速器。

  自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主持的企业家座谈会共计三次。2018年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是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举行的,旨在针对性地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确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和肯定。

  2020年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则是在全球疫情肆虐导致世界经济衰退的特殊时期召开,重点讨论了如何在疫情冲击下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强调了以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4年5月23日召开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会议背景转向了中国发展的焦点转变为如何深化改革、推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及讲述中国现代化的新故事。这一点我在《三中全会,3大背景》中有过部分阐述。

  三次座谈会的背景脉络非常清晰,都是问题导向。从应对危机挑战,到现在深化改革再出发,面对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和变化,高层认为要紧盯问题去改革。不管是产业怎么升级、科技创新咋搞、环境资源怎么平衡这些问题,都得一一解决,特别是那些拖后腿的地方,得下猛药,打通堵点,让现代化的道路顺畅无阻。

  一、这次座谈会定了改革的战略思路。

  勇于直面并解决存在于思想观念和体制机构中的问题。坚决破除妨碍现代化的壁垒,体现了改革的决心与深度,旨在从根本上消除制约发展的因素。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表明了改革不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要触及问题的核心,通过深层次的变革来优化治理体系,使之更加适应现代化的需求。

  制约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当下而言,外部因素是美国的打压。与安全相关领域脱钩断链,与安全部相关领域产业外迁,第三方市场,如“一带一路”动用国际机构、盟国体系、公私投资等资源展开打压或竞争。内部因素是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如躺平,这些都要一一破解。

  2000年之前改革重点是商品市场,2000年后改革重点是要素市场,但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攻坚一直没有打下来,像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和管理的市场化改革没有完成。这些方面都是下一步要着力的地方。

  过去,央地财权事权分配问题未解,地方依赖土地财政。房价高意味地方财力强,易促基建和政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需制度、设施、市场、监管统一,纠正不当竞争干预,目前进展欠顺,直接阻碍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的形成。

  要素市场和资源改革不彻底,加上财权和事权改革未到位,统一大市场的现代化治理不足,房地产就会有一段时间的动荡。改革是一个系统的生态,房地产已经成年了,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现在需要遵循市场公平法则。但很多基本制度还没跟上,比如住房是基本人权,保障性住房谁来负责?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解决。

  二、这次座谈会定了改革5项基本原则

  第一,聚焦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意味着改革要有针对性,优先解决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这体现了务实性和高效性的改革策略。

  第二,坚持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等,表明改革旨在通过制度创新和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和高效的框架。

  第三,强调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体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整体活力。

  第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显示了改革不仅注重实践效果,也重视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的互动,确保改革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能有效解决现实问题。

  第五,提出“其他领域改革也要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强调了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领域改革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即“纲举目张”。

  总体上看,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经济体制和上层建筑,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预见,未来40年的现代化新征程核心是推动制度的现代化,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的现代化过程。

  改革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通过精准施策解决民生问题,走群众路线,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治国理政的人民立场和价值追求,预计“共同富裕”会成为制度革新的重要政策导向。

  三、这次座谈会释放的几大改革信号

  这次座谈会汇聚了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精英,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国际知名企业、学术界以及研究机构的代表,他们是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对经济、科技、企业管理等方面有着深刻见解和丰富经验。

  刘明胜:国电投资董事长、党组书记。国电投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专注于清洁能源发展,刘明胜在推动电力行业改革和清洁能源转型方面扮演关键角色。

  左丁:深创投董事长、党委书记。深创投作为中国领先的创业投资机构,左丁在风险投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经验。

  丁世忠: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带领安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体育用品行业的知名品牌,对传统产业的科技改造和国际化发展有着独到见解。

  徐冠巨:传化集团董事长。传化集团是一家多元化企业,徐冠巨在物流、化工、农业等领域均有建树,对于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有着实践经验,预计计民营经济立法会得到推进与落实。

  徐大全:德国博世(中国)总裁。博世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和技术供应商,徐大全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规划和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方面具有权威发言权。预计在营造营商环境方面,会有显著的措施。

  冯国经:香港冯氏集团主席。冯氏集团是亚洲领先的贸易和零售集团,冯国经在推动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国际商贸合作方面有深远影响。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是知名经济学家,市场派学者,对中国经济改革、市场机制建设有深入研究,预计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会有较大程度上的推进。

  黄汉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家智囊。黄汉权在宏观经济政策、经济趋势分析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张斌: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在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有深入研究,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经济战略有独到见解。

  这些代表的发言和建议,不仅反映了各自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挑战,也体现了对国家经济政策、企业创新、市场开放、社会治理等多方面的深度思考。

  总体来看,这次高规格的座谈会,不仅是对内的一次战略集结号,旧的故事结束了,新的故事马上要开始了。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深化改革、矢志现代化的坚强决心与意志,形成完全有别于西方的“中国style”的现代化。和平发展,不搞霸权那一套,告诉世界,强大的中国是大家的朋友,不是威胁,而是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6 22:55 , Processed in 0.17192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