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54|回复: 0

卡夫卡:地产的拐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8 10: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年初的时候,写过一篇《地产2019》,很可惜,被404了,那时候公众号刚开张,读者也不多,所以作者我神奇又准确的预测也就没多少人知道了。

  2019年年初,我说未来地产企业都要难熬了,最后也劝大家别太灰心,最后国资会入场的。

  今天救市政策一出,朋友圈的地产人好多都酸溜溜的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笑死了,所以我说做地产的,最好也要炒炒股,大盘从3000点到3000点,能一样吗?

  去年3200点时是个什么光景,现在又是个什么光景?

  指数回来了,为什么你的钱没有回来?

  记住,金融不产生财富,但确能高效的搬运财富,你的钱如果不在你的口袋里,那么一定是到了别的谁的口袋里了。

  涨跌对于有些人来说,其实都无所谓,单方向的涨跌,其实搬运财富的效率都很低,只有波动,才能做到多空双杀。

  逮住多头或者空头的老羊毛往死里薅,有意义吗?

  当你弄清楚这里的哲理,你就明白了地产,乃至一切资产涨跌兴衰背后的局了。

  再回过去十几年,12年开始的煤炭行业大洗牌,有谁还记得?

  翻翻花边新闻,当年某煤老板一掷千金给自己的闺女操持婚礼,明星大腕请了无数,不过一两年时间,煤炭价格跌到全行业亏损,那位阔绰的首富变成了首负,进去踩缝纫机了。

  某个行业变成了阔佬集中营,而这些人又做了什么?无非是垄断了资源,所以凭什么?

  谁也说不出来凭啥他得富贵到底,那么整个行业就要开始大洗牌了,那些自以为胆子大,本事大,搞债务扩张的都得出事。

  到20年永煤暴雷,当时我还特别写文章说,搞不好后面煤炭价格要大涨,结果到21年煤价开始起飞。

  这里真没有自吹自擂,想想看,当永煤这样偏谨慎的大型国有企业都扛不住暴雷了,一波差点直接带走地方债,这就是快到极致了,必须反转。

  所以很容易判断出,接下来宏观调控会让煤炭价格动一下,给行业纾困。

  煤炭如此,地产也是如此。

  想想看,地产最红火的那几年,好多人陡然暴富,贫富差距加大,城乡对立立刻严重起来了。

  在房价大涨以前,我很少在网上看到那么多关于凤凰男,凤凰女之类,城市人对农村出来的新城市人的各种恶毒议论。

  动不动就是我几辈子的努力面前,你个人奋斗屁都不是的言论。

  所以真的有努力吗?

  就像你在电梯里努力的蹦跶,然后告诉别人我努力因此在升高,这不是扯淡吗?难道你在电梯里蹲着,躺着,你就不能上升?

  把电梯的功劳强加在自己身上,又害怕真相被戳穿,掉了所谓的优越感,为了挽尊,于是搞出了那么割裂的对立。

  说白了,都是占了大便宜的人,上了车以后,不想后面的人上车,还要想办法把成本转嫁到人家身上去。

  城市最大的成本是什么?除了房子还有什么?

  说白了,高昂的住房费用就是一种入城税,谁负担又是谁在收费?屁股决定脑袋,收费的人目光灼灼,生怕没有下一个接盘侠,那么他会怎么做?

  这几年房价跌下来,或者说没办法涨了,好多人的戾气都少了。

  记住,任何一样东西,不管牵扯到了多少人的利益,只要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那么必然会被深层调控。

  当然了,有句话叫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调控肯定不是一把把行业给整死。

  所以前段时间,万科被传出出事以后,我写了一篇《万科暴雷,房地产真的见底了!》,当时我跟大家说过,有些城市差不多也到底了,接下来一段时间是很好的买房时机。

  当然我说的这些地方肯定不包括一线和前几天被炒太火的二线城市。

  道理很简单,就像炒股一样,获利盘还有那么多,接盘侠的资金量有限。

  我一直都问一个问题,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工资收入在前10%的一批人,能靠工资买得起喜欢的房子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房价没啥问题,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房价泡沫还得挤下。

  别忘了,这几年,因为利益分配调整,传统那些高收入行业,比如金融,互联网等等,薪酬收入都是在下滑的。

  最近这些救市政策一出来,一线城市的房屋成交价降了吗?

  就像去年疫情刚放开的时候,深圳楼市迎来一波小阳春,我劝朋友赶紧卖房,她认为行情会好起来,毕竟各种政策都来了。

  呵呵,结果呢?

  根本原因不在于政策支持与否。

  接盘侠们要有足够的消费力,才能扛得起市场。

  我之前说三四线城市,房价会扛住,很简单,已经到了全员皆亏的地步,这时候割肉也割不出成交量了,一线城市压力太大,也会让一些企业往下面走,慢慢小城市底层消费力也就上来了,人家还真的就买得起房子了,需求有了,基本盘就稳住了。

  就好像今年年初股市大跌,开始最抗跌的是大票,等到行情逆转,小票反弹,大票却开始补跌了,你说这是为什么?

  天底下的道理是通的。

  别以为地产能让你才出ICU就进KTV,今天一切政策,无非就是拖住底。

  地产去金融化这是必走之路。

  包括政府出面,买房用来当社会保障用房。

  看看前几天发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也对得上。

  只有房子才需要那么多年消化。

  终究房地产还是要用时间换空间,需要靠着慢慢经济增长,收入增长,CPI增长,把房价涨太猛的账给做平了,

  也别说地方政府离不开土地财政,终究卖地才是王道这么幼稚的话。

  钱在谁手上由谁掌控,难道非得是地方政府?

  我之前写过《聊聊土地财政和地方债》,话早就说过,我们货币发行的锚都在转往国债。

  地方债迟早会被置换出来的,未来地方政府再想像以前那样,随意的敞开了花钱是不可能的,一个县城搞出几百亿的债务这种荒唐事,归根到底还是土地财政闹出来的。

  这么多年的土地财政,房地产大涨,地方债为什么越来越多?

  终究,房地产的历史使命已经改变了,这是不可逆转的。

  要是你认为政策一出,房价立刻暴涨,我以为是有点想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8 05:59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