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31|回复: 0

血饮:重磅丨可萨犹太梦断中亚!中国全面挺进巴尔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0 20: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观察者网5月7日报道,哈萨克斯坦驻俄罗斯大使阿巴耶夫表示,俄罗斯计划建设一条经哈萨克斯坦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管线。目前双方已经划定了路线图,这条每年向中国供应350亿立方米天然气管线的建设时间以及价格等细节尚未确定,双方正在谈判中。

  在此之前,俄罗斯已经建成东线的西伯利亚1号管线并通汽,这条能源管线从俄罗斯直接抵达中国东北、华北以及东南地区。那么,这次的规划为什么却破天荒地没有直达中国,反而绕道哈萨克斯坦再进入中国呢?背后有何深刻的地缘和政治因素呢?

  【取道哈国】

  01

  抵消北约能源制裁

  美英两国合伙炸毁北溪二号线以后,俄罗斯对欧洲能源出口下滑,同时,近日乌克兰在英国军情六处支持下,疯狂攻击俄罗斯高加索以及伏尔加附近炼油厂设施。这些都导致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和成品油出口下降。

  受制于西方制裁,俄天然气出口遭受重创。从发布的财务报告来看,去年能源巨头俄气公司的净亏损额达到了70亿美元,这是其在近25年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必须找到新的能源出口市场来抵消北约的制裁影响,目前俄罗斯最可靠的能源合作伙伴无疑是中国,也只有中国能够吃掉欧洲损失的天然气出口。

  对中国这边来说,贸易顺差是对内修复地方债等债务杠杆的最有力工具。能源大宗进口是中国最大的进口项目,俄罗斯接受人民币购买其油气资源,这样,中国用人民币就可以直接购买本国所需产品,这样就能极大地节省外汇储备。节省下来的外汇储备可以对内修复债务杠杆,防止金融系统风险外溢,这对中国金融安全至关重要。

  从以上角度而言,中俄合作空间巨大,而且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出口还存在很大缺口。2019年开通的西伯利亚一号管线,年输送量目前只有220亿立方米,中国每年的需求则是4000亿立方米,俄方供应远不足以满足中国需求。中国市场欠缺,俄罗斯急于扩大出口,于是双方合作共赢,这才有了直达中国的俄哈中天然气管线。

  上图系技术生成,来自国家地理信息平台。上图管线既中哈俄管线大致路线

  02

  拉拢哈萨克斯坦

  中俄陆地接壤,俄罗斯完全可以将其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通过中国、蒙古、哈萨克三国交界地区的50公里走廊铺设管线,直接抵达中国境内。为什么非要经过哈萨克斯坦呢?

  因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因为俄乌战争曾经发生了很不愉快的外交摩擦。

  2022年3月,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中断了哈萨克斯坦里海原油途经俄罗斯黑海沿岸新罗斯斯克出口欧洲的管线,于是双方摩擦开始。在这场摩擦中,俄罗斯自知理亏,于是出现了索契峰会的时候,普京在会场门外静候迎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的“奇景”。

  那么,俄罗斯为什么自觉理亏呢?因为俄罗斯某种程度背弃了承诺。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为了稳住整个独联体国家,执行去核化政策,分别承诺向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提供核保护伞,相应的则是两国分别销毁了本国的核武器和战略核导弹。在这方面,可以说哈萨克斯坦与乌克兰是利益共同体,他们也是冷战后俄罗斯树立的地区中立安全标兵。

  托卡耶夫明白乌克兰泽连斯基政权是西方的傀儡,也自然明白2022年1月的哈萨克斯坦颜色政变是美国与泽连斯基政权合谋颠覆的阴谋,所以,允许俄罗斯入境武装平叛符合哈萨克斯坦国家利益,也践行了俄罗斯对哈萨克斯坦提供核保护伞在内的安全保证承诺。这就是哈萨克斯坦政变平息后,哈官方感谢俄罗斯出兵的原因。

  但是,俄罗斯在2022年2月底的俄乌战争中,公开占领乌克兰领土,这就上升到了国家主权利益层面。因为,俄罗斯当年同时给予了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一样的安全保障,2022年1月荡平哈国颜色中俄罗斯也实践了这一保证,但两个月后俄罗斯就公然占领乌克兰领土。在哈萨克斯坦看来,这种保护承诺是脆弱的,间隔两个月俄罗斯就突然从哈乌两国的保护神,一夜之间变脸开始公开撕毁安全保证。

  作为乌克兰利益共同体的哈国看来,虽然泽连斯基是西方傀儡,但反对泽连斯基和进攻乌克兰领土完全是两个概念。俄军事行动已经公开违背了俄对哈乌两国的安全保证。由于俄罗斯也曾出兵过哈萨克斯坦,如果撕毁安全保证的俄罗斯未来同样以其他理由进占哈国领土,那么,哈萨克斯坦随时面临被吞并的危险。

  2022年1月俄罗斯出兵哈萨克斯坦和2024年2月底进攻乌克兰,前者是实践保护承诺,后者则是公然撕毁保护协议。俄军事行动极大摧毁了哈萨克斯坦对俄罗斯所作“同时保护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承诺的信任。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冲突不是2022年1月爆发,而是2022年3月俄乌战争爆发以后才出现的原因。

  根据当年的协议,俄罗斯保护的主体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而并非某一政权。托卡耶夫并不关心泽连斯基政权,他更关心都是乌克兰国家主权利益,关心哈萨克斯坦会不会步乌克兰后尘。

  其实,普京在出兵乌克兰之前已经预测到了此举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这也是俄军出兵以后千方百计想把本次军事行动定义为独联体国家内部行动的原因。毕竟俄出兵哈萨克斯坦采用独联体的名义,就是为了防止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对此产生严重担忧。

  普京知道,一旦出兵乌克兰,独联体成员都会质疑,是不是一旦俄罗斯与各国利益不一致时就会立马被军事解决?独联体国家并不在意泽连斯基政权的存废,他们更看重俄罗斯会否在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对这些国家疆域本身发动惩罚性军事行动。

  在哈萨克斯坦之外,俄乌战争产生的副作用同样体现在了亚美尼亚身上。在失去纳卡以后,亚美尼亚一直威胁退出独联体,他们认为俄罗斯维和部队已经介入了亚美尼亚“领土”,认为这是俄在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公开军事干预制造对其有利态势。当然,西方支持的帕西尼扬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准确拿捏了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安全抱有疑虑的心态,从而在独联体内部制造更大的分裂。

  在2022年2月底才以特别军事行动名义出兵乌克兰,这是普京自己都承认的战略失误。俄罗斯出兵乌克兰最恰当的时间应该是2013年12月底,也就是乌克兰广场颜色愈演愈烈开始发展成打砸抢的时候。如果当时普京像2022年1月哈萨克斯坦那样,在独联体内部合作机制下果断出兵扫平颜色,那么,当时仍在独联体内部的乌克兰,完全符合俄罗斯出兵哈萨克斯坦的条件。彼时俄罗斯只要派遣数千名空降兵空降基辅,快速干掉波罗申科、季莫申科以及尤先科等西方支持的颜色暴徒,就不会在2024年付出超过5万军人生命的代价来收拾残局,更不会承受长达十年的更严重的经济制裁。当时那种情况下,即便全面制裁,俄罗斯和乌克兰联手反击,都还有能力共同捏住欧洲的经济命脉,更不可能出现欧美紧密合作全力扼杀俄罗斯的局面。

  普京知道托卡耶夫担心俄罗斯背弃曾经的诺言,而托卡耶夫在上合峰会等场合公开质疑和反对俄进攻乌克兰都是对其违背诺言的声讨,同时也是俄罗斯自己犯下战略错误的恶果,所以,普京才会主动放低姿态,在门口等候迎接托卡耶夫,也是给足哈萨克斯坦的国家颜面。这次俄罗斯修建通过哈萨克斯坦直达中国管线,就是要实质性弥补哈萨克斯坦的利益损失,安抚整个托卡耶夫在内的哈国政府。

  03

  打击颜色

  另一方面,哈萨克斯坦作为上合除中俄之外的最大国家,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哈萨克斯坦一直奉行第三邻国战略,积极发展与欧洲和美国关系。美国之所以能够在阿拉木图建造专门针对中国人基因研制病毒武器的阿拉木图国家中心实验室,就是得益于哈国与美国的这层联系。同时,哈国之前还是美军补给从里海进入阿富汗的重要中转站。这些都是哈国第三邻国战略的具体体现。

  经济上,哈萨克斯坦经济依赖油气资源出口,其80%油气出口欧洲。这次哈中俄管线能够顺利达成,中国也出力不少。正是由于中国的居中协调,才让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没有公开决裂。这次的管线铺设,中国同样出力不少。中俄的目标就是将哈国对欧能源出口逐步转变为对中俄的出口。

  哈国奉行的第三邻国战略,本意是与西方发展友好互惠关系,但这种互惠最后换来的却是2022年1月爆发的颜色政变。事实一再证明,哈国的第三邻国战略只能建立在上合组织保证其绝对安全的基础之上。西方为了遏制中俄,给予哈国的优惠不过是颠覆中俄的“投资”,而防止颜色是哈国在内上合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中俄现在以能源经济为切口拉拢哈萨克斯坦,逐步提高中俄在其能源出口中占比,符合哈国长远国家利益,也是防止北约在哈国打进楔子肢解中俄的重要举措。

  04

  推进里海联合开发

  这次的出口源头是哈萨克斯坦西部天然气田。长期以来,哈萨克斯坦始终无法开采里海能源。该国出口长期只依赖西部油田,而哈国未来发展经济开发基建也需要更多的能源出口。2018年俄、哈、阿、伊、土五国签署里海能源合作开发协议,但直到今天这个协议还因为纳卡冲突等没有完全施行,俄哈里海出口摩擦爆发后,更让这个协议前景蒙上阴影。

  这次管线合作有望改善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关系。两国关系缓和后,开启各国合作开发里海天然气,那么,哈萨克斯坦将收入暴增。虽然这条管线目前设计容量仅为330亿立方米每年,但哈国还可以修建复线,届时对华出口将倍数增加。

  哈国开采以后,伊朗、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都会参与进来,如果这些国家都将自己的管线并入俄哈中这条路线上,那么,完全可以解决中国未来300年的能源需求,再加上伊朗帕尔斯、俄罗斯北极、西伯利亚以及萨哈林岛的天然气出口,完全够中国安全无虞地使用1000年。

  05

  改善环境和贫穷

  哈萨克斯坦之所以同意这条管线建设,周边经济环境是重要因素。哈萨克斯坦农业是其本国最大用水大户,农业又是该国东部和东北部牧民燃料取暖的最大来源,农业用水已经占其总用水量的89%。为了解决能源不足,哈国准备在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提高到30%,这样就只能在巴尔喀什湖兴建水电站,水电站会截流,这样用水量将会更加捉襟见肘。因为水源不足问题,虽然哈国一直与中国协调径流使用量,中国也愿意给予优惠,但毕竟大部分径流都在中国境内,我方也爱莫能助。

  于是,工业能源和农业燃料成了制约哈萨克斯坦的重要瓶颈。现在,铺设这条管线以后,哈萨克斯坦就解决了农业燃料问题,这样进一步降低了农业对水的消耗。同时,工业生产可以用清洁天然气发电,这样就不需要在巴尔喀什湖上截流,其能源和水的问题就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哈萨克斯坦东部和东北部是对接中国一带一路且最有可能率先富起来的地区。这里的水资源和能源改善也便利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基建和投资。等到里海能源全部开发出来,哈国就可用这部分能源出口中国的钱,为中国帮助哈国建立的基建项目买单,最后里海油气开发出来的钱最终又回到了中国境内,这就构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区域环流。

  为了便利哈国居民对华消费与投资,5月8日,哈国支付巨头Kaspi银行宣布可以通过其移动应用程序Kaspi.kz在中国境内支付。这是上合组织和亚洲经济一体化重磅举措,该APP也成为中亚地区独角兽般的存在。这也是破冰人民币亚洲区域内部环流的重要举措。

  中俄携手铺设的这条石油管线是上合组织内部以经济合作为突破口,修复组织内部裂痕,推进进一步建立安全、经济命运共同体的里程碑。

  在哈萨克斯坦之外,中俄正在积极拉拢另一个奉行第三邻国战略的国家,那就是蒙古。

  【经略蒙古】

  据环球网5月7日报道,首批解放军启程前往蒙古国东戈壁省,参加中蒙"草原伙伴-2024”的陆军联合训练,这是两国陆军首次联合训练。

  中蒙联合军演是对美国印台战略拉拢蒙古围堵中国的直接回击。在中蒙联合军演前一个月的3月25日,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访问蒙古,正式向蒙古提出在其境内建立美军基地要求。

  一个月后的4月25日,蒙古驻俄罗斯大使公开表示,蒙古拒绝在其领土上建立美国军事基地。

  蒙古拒绝美国挑拨离间是中蒙举行陆军联合军演的信任基础。军事上,蒙古作为内陆国最大的威胁来自陆地,蒙古同意与中国举行陆军联合军演体现了蒙古对中国的高度信任。

  中蒙友好不断攀升是中国长期经营对蒙外交的结果,除了军事互信外,中国拉拢蒙古同样采用了中俄拉拢哈萨克斯坦的经济手段。

  目前,中俄联合铺设的西伯利亚2号管线正在紧张磋商之中,建成后,其输送能力为500亿立方,比现在从东北进入中国境内的西伯利亚1号管线的220亿立方高280亿。在管线磋商中,俄罗斯一直主张直接从俄罗斯输送到中国境内,中国则主张铺设支线穿越蒙古东部进入中国华北地区。

  俄方之所以主张管线直接进入中国,不绕道第三国,显然是吸取了乌克兰危机的教训。当初北约策动乌克兰颜色革命的经济目标,就是切断俄罗斯通过乌克兰进入欧洲的能源管线,所以俄罗斯规划的北溪二号线就绕开了乌克兰直达德国,但结果管线被炸。近期,乌克兰军队更是疯狂攻击俄罗斯能源设施,也就印证了这一点。有鉴于此,俄罗斯不愿途径第三国,是为了防止后续蒙古从中作梗。毕竟蒙古之前一直与美国打得火热,这是俄方担心的根本原因。

  那么,中国为何坚持主张这条管线途经蒙古呢?

  01

  争夺欧洲能源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原因,就是争夺世界能源。从这里可以看出,能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民族崛起的根本保障。中国铺设中蒙俄管线以后,就能够极大地提高中国能源安全。

  英美炸毁北溪二号线以后,俄罗斯对欧洲能源出口最大的管线就是从亚马尔半岛直达欧洲的亚马尔1号和2号管线,这条管线的源头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产地——亚马尔半岛。

  亚马尔半岛所在地区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储藏区,探明天然气储量40万亿立方米、凝析油储量200多亿吨。这里每年生产俄罗斯81%的天然气、77%的凝析油和6%的石油。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西伯利亚2号管线的气源同样位于亚马尔半岛。这样,等于是中国在俄罗斯天然气输送欧洲最大的基地上插上了一根管子。这条管线输送能力是500亿立方米,正好取代了被炸毁的北溪二号线的550亿立方米流量。未来修建复线以后,运输量还会倍增。

  上图系技术生成,其中1为亚马尔半岛,左侧管线为直达欧洲的亚马尔1-2号线,右侧管线为中俄蒙管线,源头都是亚马尔半岛。

  也就是说,中国正式将手伸进了本来应该欧洲独享的俄罗斯最大天然气基地。当年德国发动一战和二战分别是为了抢夺中东和俄高加索地区原油。现在,中国通过和平方法就直接拿到了德国人梦寐以求的能源宝库。

  战略上,中国在与欧洲争夺俄罗斯这个最大能源库的较量中,中国后来居上,这不仅阻止了欧俄靠拢,而且进一步将俄罗斯绑定在中国战车之上,也近乎一刀切断了欧俄抱团的可能,阻断了俄罗斯政治精英希望重新融入欧洲的希望。

  资源方面,中国可以说什么都不缺,只缺能源!有了俄罗斯这个能源宝库和宝库背后的石油人民币结算,再加上占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工业产能,就是无法避免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最后的赢家也必然是我们!

  02

  争夺蒙古

  中石油在对俄谈判中始终坚持经过蒙古,一个重要的政治原因就是拉拢蒙古。在规划路线中,这条管线经过蒙古乌兰巴托后,将从靠近蒙古的内蒙古二连浩特入境,然后穿过河北进入华北平原地区。

  这个二连浩特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在坎贝尔离开蒙古以后,其国家领导人在3月25日出席了由中国援建的扎门乌德口岸的启动仪式。扎门乌德口岸对中蒙贸易意义重大,它是蒙古面向中国的最大陆路口岸,也它是蒙中扎门乌德—二连浩特经济合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经济合作区要腾飞必然需要大量的能源,只要大量能源注入这个经济合作区,显然能够带动当地经济腾飞。

  我们知道,天然气同时还是化工基础原料电石、乙烯以及发电的原料,内蒙古的工业电价本来就是全国最便宜的,现在又引来了最便宜的天然气, 这完全可以带动内蒙古中部化工崛起,引领经济腾飞。二连浩特距离北京很近,这里还可以进一步接受首钢等重污染企业转移,如此不仅可以降低碳排放,还能够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升级,惠及雄安特区。

  中俄对比来看,中国拥有全套工业体系。就援助角度而言,中国是蒙古农牧产品、矿产品最大买家,双方经济互补性极强。中国能给予蒙古的援助要远超俄罗斯能给予蒙古的,这点从苏联时代就已经被证明,那个时代蒙古就沦为苏联矿场,但并未获得多少利益。以前苏联给不了蒙古多少利益,现在俄罗斯更给不了多少。未来,一旦蒙古经济与内蒙古和中国内地无缝衔接,那么,蒙古政治未来将跟哈萨克斯坦一样会都开始亲华,并必然与俄罗斯保持一定距离。这或许就是俄罗斯不愿意这条管线通过蒙古的小九九。

  战略上,俄罗斯政治精英从沙俄到苏联再到现在,一直对蒙古有着一个特殊的地缘诉求,那就是他们绝不允许蒙古高原被其他国家控制,必须保持蒙古始终在他们掌握之中。为什么呢?

  这无关国家情感,是由地缘因素决定的。

  俄罗斯欧洲部分与远东区域最强大的联系就是西伯利亚大铁路,蒙古高原则居高临下向北俯瞰西伯利亚铁路。中国如果控制蒙古高原,依托强大的陆军就可以随时切断这条铁路。一旦这条铁路被切断,俄罗斯向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补给和交通就会全部断绝,届时俄罗斯民族将失去对亚洲部分的控制权。

  当年,斯大林与一代伟人斗法,就是围绕西伯利亚大铁路背后的流星锤战略展开的。苏联控制西伯利亚铁路,就能够将红军送到远东,水陆结合就可以南下控制亚洲东部地区,将美国霸权挤出亚洲。

  对俄罗斯来说,即便目前与中国肩并肩,也还是不愿意别人染指能够威胁其要害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而对中国而言,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拉拢蒙古则会强化中国国家安全,取得竞争优势。

  03

  改善环境

  这里说的环保,对双方都有很大好处。蒙古与哈萨克斯坦一样,都是以畜牧业为主,但蒙古同样受制于水源不足,这就导致蒙古更加依赖煤炭取暖发电,这样就破坏了草原生态。蒙古急需外部清洁能源输入,改变本国破坏环境的能源结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草原的破坏,还能够获得发展工业制造业所需的能源。只有制造业发展起来了,蒙古的采矿和轻工业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出口换汇强项。

  对中国来说,蒙古破坏草原已经危害我国生态安全。我国西北、北方和东北等靠近蒙古的省份在今年三月份迎来了大规模沙尘天气,这已经是二十年没有出现的现象了,其根源就是蒙古采矿和草场被破坏导致风沙骤起,这些风沙飘进中国就成了沙尘雾霾天气,这让中国30年来防护林和京津冀地区环保建设承受巨大压力。当危害天气的根源位于境外,这就需要与邻国环保合作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解决蒙古风沙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入相对清洁的能源天然气来取代煤炭,而且,天然气发电以后,更能带动当地工业制造业崛起,这样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更能解决这些年蒙古国内恶劣的就业市场以及由经济恶化导致的女性坠落问题。对中蒙两国来说,合作才能双赢。

  04

  阻止北约东扩

  2014年蒙古领导人恩赫巴雅尔下台之前,蒙古一直与美国、韩国和日本打得火热。日韩是亚洲北约,美国作为盟主,长期操控日韩这个亚洲北约全方位拉拢蒙古,其目的就是要将蒙古拉入围堵中国的北约包围圈之中。

  2022年6月28日的马德里北约峰会上,美国正式将爪子伸进了东亚。这个会议是北约战略的图穷匕见,也是美国这么多年拉拢蒙古参与围堵的最后一步。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美国操控下蒙古与韩国勾结的历史基础。血饮在之前文章说过,北约东扩本质是犹太复国主义东扩,其目标就是要在东扩的道路上建立四大犹太汗国,他们分别是以色列,以乌克兰为中心的可萨汗国,以中亚和新姜西部为中心的突厥汗国,最后一个就是以紧挨蒙古和内蒙古的大兴安岭为中心的古鲜卑国。北约东扩就是以四大汗国为钉子,不断东扩,最终肢解中俄,建立强大的犹太国家,其中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在中国东北建立古鲜卑国,实现可萨犹太的最终复兴。

  上图系以国家地理信息平台生成,图中1-4分别代表以色列、可萨汗国、突厥汗国以及古鲜卑国

  前三个大家能理解,这里重点说下最后一个——古鲜卑国。

  目前的可萨犹太,其祖先就是古中国鲜卑族的一支-可萨人。他们的祖先就发源于大兴安岭地区,该地区同时也是中国战国时代另一个少数民族东胡,也就是后来蒙古族的祖先起源地。同时,大兴安岭紧挨长白山,他们都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俄罗斯联邦旗下加盟共和国犹太自治州就位于东北黑龙江对岸地区,这说明该地区一直存在犹太势力。

  既然犹太复古主义要在这里建立古鲜卑国,那么,其建立的历史依据正好与蒙古和韩国的历史诉求重叠。蒙古祖先发源于大兴安岭,韩国则曲解历史恬不知耻地声称长白山属于朝藓民族。在2014年之前,他们都是亲美的,他们勾结起来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北约肢解中国的目标。

  当年亲美蒙古与亲美韩国的相互勾结在历史上实现了对接,其中韩国一个劲鼓吹白头山是他们的,显然是为了建立在中国被北约肢解以后吞下长白山在内东北地区的历史依据。相比之下,蒙古则不需要像韩国一样编造历史依据,因为蒙古起源于大兴安岭是历史事实。

  在2022年6月28日马德里峰会举行后,美国国务卿和副国务卿依旧在坚持拉拢蒙古,同时,韩国已经上台了亲北约的尹锡悦政权。2024年3月美国副国务卿访问拉拢蒙古,之后犹太人布林肯也加入拉拢行列,他们就是要实现犹太复国主义下在中国东北建立古鲜卑国的最后一个目标。

  犹太复国主义在乌克兰建立可萨汗国被普京当头一棒打蒙圈,现在还贼心不死继续拉拢蒙古和韩国对付中国,但中国也不是吃素的。

  2014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纪念日和2014年9月3日日本正式投降纪念日,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和俄罗斯联邦最高领导人普京分别访问蒙古首都,就在在他们访问后不久的2014年10月6日,亲美蒙古领导人恩赫巴雅尔逃亡韩国首都汉城。

  中俄联手摆平了蒙古,从那以后,蒙古就开始重新回归中俄阵营。目前虽然双方偶然会有摩擦,但蒙古却一直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划清界限,在美国在其境内设置生化实验室和驻军等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与中俄保持一致。

  没有了蒙古这个外援,韩国想联合吞并长白山还隔着中国盟友朝藓,这就彻底扑灭了犹太复国主义想在中东东北制造事端的火种。

  在对外关系中,中国一直秉持互惠共赢,解决问题时也依旧坚持互惠互利原则。这种政策和手法虽然不像俄罗斯军事解决那么快意恩仇,但实则绵软有力,长期效果明显,而且这种政策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会出现各种副作用。这就是中国外交高明之处。正是靠着这种区别于西方二极管思维的战略,才能够最终将蒙古、土耳其等对手不断转化为朋友。这种阴阳结合的水性法则美国永远学不会,这也造就了美国的战略焦虑。

  【管线背后的利益分配】

  血饮文章地缘问题一直有个独特的切入点,那就是油气管线。油气管线看着似乎与地缘政治无关,但管线背后是能源,能源背后是工业,工业背后是国家核心利益,所以,管线的走向往往决定了最终利益分配。这同样适用于“一带一路”的物流线路。

  在中国分别拉拢哈萨克斯坦和蒙古的时候,中国将目标放在了更遥远的欧洲。

  目前,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正在访问欧洲三国,这三国分别是法国、塞尔维亚以及匈牙利。为什么选择亲自访问这三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国家呢?

  实际上,这三个国家看着毫无联系,但都是是中国主导的从伊朗穿越叙利亚、土耳其直达欧洲的能源管线和一带一路物流线终端,它们背后就是地区利益的分配。

  三国中,法国是一带一路的南线终点,塞尔维亚则是中东能源进入欧洲的最后一关,匈牙利则是欧洲对接能源管线的进口。目前,从伊朗直达欧洲的能源管线,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已经将天然气泵站修建完成,亲华的匈牙利已经准备运行这条管线,同时,一带一路进入欧洲的巴尔干铁路支线塞匈铁路正在热火朝天地推进。

  图中红色线就是中国主导的什叶派管线/铁路进入欧洲的水陆两条线,上方的红线在巴尔干部分就是巴尔干溪和巴尔干铁路路线图。下面的水路线则对接法国。

  上图是俄罗斯向欧洲出口能源的北中南三线,其中南线与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和巴尔干铁路/管线重叠,这是中俄战略协作利益汇合线。

  在中国领导人访问塞尔维亚前两周,也就是2024年4月25日,匈塞铁路塞尔维亚至匈塞两国边境的巴奇卡托波拉站施工现场,随着最后一组钢轨顺利铺设,匈塞铁路诺苏段实现铺轨贯通。也就是说,中国领导人抵达塞尔维亚的时候,中国修建的塞匈铁路正式铺进匈牙利境内,这个边境施工现场正好是中俄主导的伊朗到欧洲能源管线,从巴尔干进入匈牙利的巴尔干溪管线的泵站所在地。

  中国领导人访问这里,就代表中国打通了巴尔干铁路干线。这则信息看似毫不起眼,但要知道,过去西方列强300年来一直都在争夺巴尔干,却谁都未能修成贯通巴尔干铁路。当年德国没有打通巴尔干铁路,夺取中东能源,反而最后分别在一战和二战被击垮,现在中国做到了,避免重蹈德国两次世界大战崛起失败的悲剧。这也代表,中国无需使用武力,就用极小代价创造了三百年来列强都无法做到的目标!

  在访问塞尔维亚期间,中国答应开通上海及广州直飞贝尔格莱德航线,这是俄罗斯目前做不到的。因为欧盟对俄制裁,导致周围国家对其关闭领空,只有同时与周围国家关系友好的我们,才得以派遣运-20和航班支援塞尔维亚。中国为塞尔维亚开通了空中丝绸之路,这是中国外交的伟大胜利,更是东方哲学下中国文化的胜利。

  胜利背后我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2024年5月7号,是北约轰炸塞尔维亚境内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25周年纪念日。塞匈铁路和巴尔干溪管线贯通的现实胜利与历史耻辱交融,映射出新中国正在越来越强大!

  文章的末尾,血饮要说的是,2022年的文章中血饮说过,全国范围内必将大规模取消限购,只有上海等一线城市放开限购才可以购买房产,2024年下半年和2025年将迎来购房时机。这一判断是超前的,2024年5月9日这天,杭州、西安等城市纷纷宣布全面放开限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6 07:01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