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光伏,一地鸡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9 19: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仔细想想,光伏板块已经调整3年了。

  2022年,光伏ETF从高位回落,当年跌幅近20%。2023年,基于对产能过度扩张、产品不断降价的担心,光伏板块遭到市场用脚投票,全年跌幅高达35%。今年以来,光伏ETF又跌了10%以上,在各类成长板块中表现依旧靠后。

  同样是价格脚踝斩的新能源“难兄难弟”,宁德时代年内已经反弹了28%。为什么光伏还不反弹呢?后续有反弹的前景吗?现在可以埋伏吗?

  下面,院长就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光伏,为何还不反弹?

  首先,我们还是来看业绩。

  4月29日,光伏板块权重股通威股份披露2024年一季报。公司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5.7亿元,同比下降41.13%;净利润为亏损7.87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86.01亿元。(数据基于公司公告和财务报表,下同,不再声明来源)

  随后隆基绿能发布了一份类似的亏损报告:一季度营收176.7亿元,同比下降37.59%;一季度净亏损则为23.5亿元。

  其他几家行业龙头的情况也差不多。TCL中环一季度净利润下降139%;大全能源一季度净利润下降88.64%。相对表现较好的晶科能源,一季度净利润下降幅度也有30%左右。

  相比之下,今年上涨28%的宁德时代,尽管一季报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41%,但净利润反而增长7%。即使电池价格下降导致收入下降,可原材料价格降得更多,成本控制也更好,所以公司变得更赚钱了。

  我们之前说过,第二季度市场对一季报业绩是非常敏感的。业绩上的差异,特别是净利润增长和下降,存在质的区别,是光伏和锂电池走势形成差异的根本原因。

  同样是产品价格下降,光伏在成本端却没有见到下降的迹象,业绩远不如锂电池,让人感觉困难重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光伏的短期困难在哪里?

  这里面,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是整个行业疯狂扩产、疯狂打价格战。

  第二,是整个行业的研发和投资成本下不来。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原因:价格战。

  很多朋友可能对光伏的产能扩张有多疯狂没有概念。

  我们给大家列两组数字。

  第一组,是2022年拟或已跨界投资光伏产业的上市公司名单,至少有20家。

  其中,包括上峰水泥(水泥)、景兴纸业(造纸)、蓝光发展(地产)、沐邦高科(玩具)、皇氏集团(牛奶)、正邦科技(养猪)等一大批几乎不可能跟光伏打过任何交道、对光伏很可能丝毫没有了解的上市公司。

  这里面,蓝光发展已经把自己给玩没了,正邦科技则刚刚重整。

  第二组,是光伏的扩产量。2023年,行业内主要公司的Topcon技术落地产能395GW左右,而2022年总产能也不过80GW左右,1年扩产近4倍。

  大家对GW这个单位可能没什么概念。其实它非常大的,1后面有9个0,念作十亿瓦。

  我们来换算一下:

  假设这395GW产能全部卖到美国,每天按保守估计有2小时可以用于发电,则可产生3950x2x365=2883.5亿度电。(注:光伏一般每天可以发电4-5小时)

  经查,2023年,漂亮国全国光伏发电量为1650亿度。

  当然,国内的光伏产业是全球出口的。很多像沙特这样的国家不缺阳光,又急需建设清洁能源,最终大概率还是能吃下这么多产能。

  但是否能在1年内吃下这么多产能?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的。

  短期内过度非理性投资,导致受迫性的价格战。不仅要内卷,还要把外来户打趴下,阻止他们进来。新增的巨量设备又需要计算成本。这是目前光伏行业整体性困难的主因之一。

  光伏的风险,不止于此

  第二个核心问题在于:光伏不是单纯的制造业,它需要积极研发,并且承担很大的路线风险。

  举个例子,就光伏电池而言,技术路线有BSF、PERC、Topcon、HJT、IBC等等等等各种你听不懂的名词,而且迭代非常快。

  每一次技术升级,都需要对产线进行升级。如果还在产出老的、成本更高的、发电效率更低的、维护更困难的太阳能产品,那光伏电站是不会买单的。

  问题来了:从PERC到Topcon,单条产线花四千万进行改建就行了。但如果原来使用的是HJT技术,这条旧产线就得彻底淘汰。

  之前隆基就在技术路线的问题上吃了个大亏。

  当行业都在赌Topcon技术的时候,隆基判断这种技术投资成本高、收益有限,所以放弃了。结果,同行做的Topcon居然成本大幅下降并且效率更高了。

  于是,隆基被迫承担了技术路线判断错误(也可能是技术研发能力不如对手)的损失,而且在当前主流的Topcon技术上明显落后于对手。

  那么下一个问题又来了:

  如果明年,主流技术变成了一个叫“Contop”的,而且需要把原有产线推倒重建,今年刚建的Topcon产线要怎么办呢?

  技术快速迭代且产能可能不兼容,导致了两个大的风险点:其一是旧有产线可能会突然加快折旧甚至计提减值损失;其二是龙头企业当前的优势能否保持,具有重大不确定性。

  如果用巴菲特的判断标准来看,“这可能不是一个好的生意”。

  制造业的确普遍存在着技术迭代风险,但很少有像光伏这样一旦出现新技术,就会迅速实现彻底替代的。

  所以说,光伏不仅仅是短期困难,它实际上也存在着具有行业特色的长期困难。

  光伏的底部何时到来?

  从过去光伏行业的运行情况来看,它其实是典型的周期股。

  2013年,彼时的光伏龙头无锡尚德破产重整。2019年,海润光伏退市。这之后,光伏行业都经历了一段较好的日子。

  2024年,隆基绿能、通威股份、TCL中环、晶澳科技一季报分别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8.14亿元、2.68亿元、5.03亿元、2.58亿元。同时,随着产品价格不断下降,3月份国内光伏装机量(可以近似看成国内光伏行业总销量)也有所下降,下游普遍期待着进一步的降价。

  必须承认,现在的确是困难的日子。

  但相比于破产重整和退市,仅仅是资产减值损失,可能还不够。接下来,多半还会有更困难的日子,以及最困难的日子。

  离下一段较好的日子,光伏恐怕还差一个彻底倒下的龙头。

  这次被献祭的,到底是刚被ST的爱康科技,还是搞错技术路线的隆基绿能,还是去年高喊“僧多粥少”的晶科呢?

  什么时候有光伏巨头退市或破产,差不多就可以买光伏ETF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 22:3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