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25|回复: 0

智先生:中美的GDP差距,是比三年前拉大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 19: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年初,各国GDP数据相继出炉,在五花八门的统计表中,大部分人其实看不懂那么多复杂数据,最关心的一点是,中美的差距缩小了吗?

  如果按照国家统计部的数据,2023年我国GDP是126万亿人民币,按照当期市场汇率折算后是17.8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2%。

  美国这边的增长率虽然只有2.2%,但GDP达到历史新高的27.37万亿美元,所以中美的差距达到9.48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两国的差距又拉大了,都快赶得上2021年的两倍,非常夸张。

  光看数据的话,2021年中美GDP的差距是5.3万亿美元,是近三年来最小的。

  当时我国GDP等于美国的77%,接着在2022年下降到70%,2023年更是跌到65%。

  所以粗略一看还挺吓人,网上的一些唱衰论和悲观论也冒了出来。

  但实际情况,可能不是这样。

  很多人都留意到了一个问题,明明去年我国GDP比2022年要多6万亿人民币,为什么兑换成美元后,会比22年要少1000亿美元?

  如果要用来论证中美的差距,从逻辑上怎么也说不通。

  主要原因还是,汇率波动。

  过去两年里,美联储加息的势头有多凶猛,大家已经有目共睹。稍微弱一点的经济体,例如尼日利亚、埃及等直接就被美元潮汐冲垮,本国纸币几乎沦为废纸。

  哪怕是相当稳固的欧盟经济圈,也被美国的激进加息埋下好几道大雷,金融市场压力非常大。

  为了稳住汇率,欧洲央行持续跟进加息,但老实说,效果很一般,欧元对美元的汇率跌势根本止不住。

  如今欧洲各国的通胀不断飙升,还出现了大量资本外流,许多欧洲企业都把生产线搬到美国吃红利去了。

  这也是美联储加息的其中一个目的。

  诸多因素叠加下,人民币汇率同样受到了影响,从2022年3月的6.3,持续降到如今7.3左右,有一部分数值受汇率影响蒸发了,所以才会出现在美元汇率下,2023年GDP不如2022年的情况。

  在西方国家普遍加息的大环境下,我国能以降息的逆周期姿态,勉强稳住外流货币,已经说明了中国的经济韧性,没有像外面传得那么糟糕。

  另外,要分析中美之间的经济差距,不能光拿GDP数字说事。

  要知道各国在进行GDP总量核算时,会把实际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加在一起测算,然后再根据本国货币,得出一个名义GDP。

  无论是我国的5.2%,还是美国的2.2%,虽然都是实际增长率,但最终出来的GDP数字里,可都包含着通胀数值。

  比如从2022年起,美国的通胀就十分严重了,全年通胀率高达8%,原因是房屋价格和汽油价格涨幅惊人。

  以去年8月份为例,美国房屋价格涨幅为7.3%,汽油价格环比上涨10.6%,两者占据CPI上涨幅度的一大半。

  石油价格居高不下,通胀就很难降下来。

  2023年,美国好不容易通过激进加息,把失控的通胀率给打了下来,但全年平均通胀仍然在3%以上,而且实际通胀比这个数字还要高。

  对美国而言,可能高通胀的唯一好处,就是让GDP数据凭空多出一大截,这也是2022年和2023年美国GDP飙升的主要因素。

  反观国内,在过去两年里,物价整体保持稳定,因此算扣掉通胀百分比,以2020的基准年来计算的话,实际GDP也不会相差太远。

  不过在排除汇率和通胀因素后,中国和美国在实际GDP上,确实存在着不少差距。

  可能有人会问,在2023年,我国无论是工业产出、发电量还是粮食产出都胜于美国,就算是手机、汽车等实物消费的数据,也远远比美国的表现要好。

  最终出来的GDP不能说持平,两者也不至于差那么远吧?

  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点,那就是和美国上演的统计魔法有关。

  国际通用的GDP统计方法主要有三种: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

  中国主要采用生产法加收入法,通过相互验证进行核算,而美国主要是支出法,所以在算法侧重点上会有不同。

  我国主要着重于各行业、经济部门的产出总额,是多少就多少。

  甚至有些数据是没算进去的,比如摆摊经济,农村自耕农等等,这些小经济庞大且零散,统计起来难度很大,能不算就不算。

  美国是单一地计算社会购买产品的总支出,GDP主要依靠居民消费和投资来拉动。

  美国各大零售商公布的财报,都显示23年度表现不佳。结合全美盛行的零元购风潮,倒也很正常。

  可是在官方统计报告中,消费数据这一项完全不受影响,依然是那么抢眼。

  这就有些奇怪了。

  有个数据值得大家留意,在美国GDP构成中,医疗支出所占的比例达到20%,为历年最高。

  因为特殊时期的缘故。

  美国的医疗费用是出了名昂贵,尤其针对这种病毒的治疗,平均费用一般在7到8万美元左右。

  美国虽然推行免费医疗,但国家顶多承担一半,剩下的老百姓自行搞定,所以大部分人会买好一点的商业医疗保险。

  牛马不分国度,不少美国老百姓辛苦攒下来的积蓄,大部分都用在医疗上了。

  不管老百姓是怎么想的,反正对美国政府来说,这就是GDP。

  除了特殊的医疗GDP,美国还自创一些「虚拟经济」。

  比如赫赫有名的「虚拟租金」,就算是自有房产,也要按市价计算租金,相当于自己租房给自己。

  这种统计算法,已经可以和印度的窝棚经济旗鼓相当了。

  这还不算完。

  美国专家认为,房子既然住了人,必然会有消费行为发生,由此诞生了虚拟租金的衍生物,「家庭生产」。

  在家做饭、搞卫生、洗衣服,就等于给自己提供家政服务,所以也要按市价算作GDP。

  虚拟经济确实能让美国的表面GDP好看很多。

  问题是,这种空转GDP是可以让账面数据好看,却没法产生多少税收,所以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也越来越严重了。

  赤字见红倒也不怕,多发点美债就搞定了。

  据美国财政部统计,截止今年1月,美国的债务规模已经突破34万亿,目测今年5月突破35万亿毫无压力。

  美联储碰到真正的两难境地了。

  目前美国GDP的水分很大,美联储只能通过不断加息拉长时间差,好让通胀慢慢回落,让美国经济软着陆,所以不能轻易降息,我对今年降息的预期已经无限接近于零了。

  另一方面,长期加息又会导致美债收益率降低,引起各国的抛售浪潮,谁也不想为美国的信用作担保。

  保美债,还是保美元,是个大难题。

  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制造地缘冲突,把危机甩出去,或许是个办法。

  但前提是,在甩出去之前,高压锅别先炸在自己手里了。

  美国存在的问题不小,只是知己知彼,对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我们也要保持清醒。

  2023年,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该年度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美入围500强的企业数量不相伯仲。

  但有一点,美国上榜公司的利润总和超过1万亿美元,几乎是我国上榜企业的两倍。

  以互联网企业为例,虽然中美各有4家入榜,可在盈利方面,阿里巴巴、京东和腾讯等国内大厂,与微软、亚马逊、谷歌等御四家的差距非常夸张。

  差距之所以如此巨大,简单点来说,是因为美国的互联网巨头们联手垄断了全球市场。

  也不用说什么市场占有率、用户支持度,光从这些企业的海量科研支出就可见一斑了。

  在研发支出占比这一块,目前国内只有华为能和他们相媲美,这也是华为利润占比不高的原因,毕竟大头都拿出搞研发了。

  在和西方半导体联盟的全方位封锁下,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是华为的唯一出路了,不然以国内落后2-3代工艺的半导体制造技术,是没办法手搓高精度芯片的。

  正如中国的工业之路一样,从一开始的举步维艰,到后来熬过了巴统委员会,可没等松一口气,就迎来了更严苛的「瓦森纳协定」。

  整整70年时间,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始终对我国保持封锁常态,几乎纹丝不动。

  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二十多年来,国内总是盛行造不如买的风气,因为在当时最前沿的科技端确实看不到希望,西方壁垒堵死了我们工业强国的道路。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援助起到了关键作用。

  不仅通过156工程帮助我国建立了初级的工业体系,更树立了一种崇尚实用主义的科研体系。

  既然懂的人不多,那就不管什么基础教学了,组织团队先干起来再说,边干边学,勤下苦功总是会有成绩的。

  两弹一星就是这样来的。

  到现在,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条全球最完整的全产业链,并在14亿人口市场的反哺下,创新捣鼓,拿下不少西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比如电池领域,这项原本属于欧洲人的骄傲,现在却成为中国领先欧洲的巨大的优势。

  欧洲车企想要提升电池产能,就必须要和我国合作。

  美国有马斯克坐镇,按道理来说,在新能源板块一般不会存在什么劣势,但高昂的人力和生产成本,恰好是他们的致命弱点。

  如今,美国虽然在科研创新方面仍然有很深的护城河,只是要像过去一样,快速把想法变成产品,然后铺上货架,就不是那么容易办到了。

  已经持续了四五十年的去工业化进程,不可能说出一些限制法案、补贴政策就能逆转。

  有些事,还是要遵循物理定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7 12:29 , Processed in 0.0781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