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47|回复: 0

花猫哥哥:重庆,未来已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 19: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23日,在中国西部重镇重庆,召开了一次可能影响中国西部地区未来的会议——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说实话,关于这类关系地区发展的座谈会,开得不少,但这次规格完全不同,新闻联播更是用了10分钟报道此事。

  我们都知道,能让新闻联播拿出这么长时段播出的,显然代表了国家意志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

  更让人关注的是,这次的会议,居然是在重庆召开。

  这其中有什么深意?又蕴藏着什么机会?猫哥今天给大家一一道来。

  1  重庆的新定位

  提起重庆,大部分人的认知就是一个网红城市,比如灯火辉煌的洪崖洞,比如李子坝穿屋火车等等。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重庆在中国西部扮演的角色,远远不止一个网红城市那么简单。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重庆就是第一个改革试点的内陆城市。

  西部大开发开始后,重庆又有了四个定位:

  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驱动器、中西部衔接的结合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经济能量辐射源。

  到了2007年,中央又提出了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

  其中3,就是重庆的三大定位:

  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那么现在,选择在重庆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传递出的信号,显然是重庆的定位又有了新的变化: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说实话,这两个定位是第一次出现。

  在去年的时候,提法还是“助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以及“内陆开放高地”。

  这次直接变成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有了全方位的升级。

  如何理解这两个词呢?

  我们先来看看“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

  翻开中国地图就会发现,从北到南,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核心,用全国2.8%的土地聚集了约18%的人口,贡献了约38%的GDP,已经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支点。

  但是,在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西部地区,71%的国土面积,GDP却仅占全国的20%左右。

  为啥会如此?

  因为前三个经济带,都有一个绝对核心,起一个火车头作用。

  西部呢?并没有。

  显然,广袤的西部地区需要一台动力强劲的增长引擎来拉动前行。

  那么让谁来当这个引擎呢?

  放眼西部,能担当这个重任的,只有关中平原城市圈和成渝城市圈。

  不过无论从人口来说,还是从产业规模来说,或是从GDP来说,成渝城市圈都明显优于关中平原城市圈。

  不过因为成都还要承担带动四川省的重任,所以当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这个任务,显然重庆更为合适。

  重庆也自然有这个实力。

  2023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45.79亿元,比2022年增长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在全国排第十一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在全国排第十三位。

  这两大指标在全国的排位均领先于其GDP的排位。

  这让重庆不仅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GDP3万亿俱乐部”城市,也是全国五个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的城市之一,其他四个为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

  所以,给重庆这个“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定位,显然是想把重庆打造为继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之后的第四增长极的重要支撑点(说明:成渝双城经济圈是中国第四增长极)。

  另一个词是“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说实话,内陆开放这个词提了很多年了,但成效一直不明显,原因就是西部缺乏一个像郑州、武汉那样的枢纽型城市。

  为啥?因为交通不便。

  交通不便的话,没人愿意去,你就算开放又有啥意义呢?

  现在不一样了,这些年,重庆一直没闲着,在着力地搞各种基建,就是想把困扰西部的交通梗阻打掉。

  比如,重庆在直辖后就马上开工建设渝怀铁路,这条铁路通过接入怀化枢纽,可以经沪昆线到上海,也可以南下到广州,增加了重庆东出南下的通道。

  然后重庆又在2008年9月开工的兰渝铁路,成为第三条纵贯中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对提升重庆铁路枢纽的地位作用更明显。

  2015年,重庆启动渝西高铁规划建设进程,从重庆万州到陕西安康再到西安,还增加一条经广安、达州北上通道。

  所以重庆现在才可以有底气地提出,要构建成都、兰州、西安、郑州、武汉、长沙、贵阳、昆明8个方向的“米”字型高铁网。

  实现1小时到达成都、贵阳,3小时到达西安、武汉、长沙、昆明、兰州,6小时到达北京、上海、广州。

  打造了以重庆为中心,覆盖多城市的一日生活圈。

  交通方便了,你想去哪里谈生意,一趟高铁就搞定,这对扩大西部地区的开放有巨大作用。

  更为难得的是,重庆还有两条其他城市所没有的两条新出海通道。

  以往,内陆省份的商品出海,要万里迢迢运到上海或者广州出海,但是现在,如果是运往欧洲的,直接可以走中欧班列运走。

  如果是运往非洲、中东、东南亚的,也可以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

  这条陆海新通道不用绕到广州或上海,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钦州港等)。

  从这里出海再过马六甲海峡,比沿长江、经东部沿海再南下,节约了十多天。

  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时间成本?

  这样一来,这条新通道就成为了覆盖整个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不仅密切了贵阳、南宁、昆明、遵义、柳州等西南地区重要节点城市的联系,而且与中欧班列对接后,还能联通了兰州、西宁、乌鲁木齐、西安、银川等西北重要城市。

  大大提升通道对西北地区的辐射联动作用,可以有力促进西部地区开发开放。

  根据2016年7月印发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重庆位于“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的“三纵二横”交汇处,被定位为全国综合性铁路枢纽。

  所以这次把重庆定位为“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显然是想要推动建设“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

  这次重庆的两个新定位,说明国家层面对重庆是寄予厚望的,想让重庆来当西部经济的核心城市。

  如果我们把重庆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连成线,就会成为一个覆盖全国经济总量七成以上的巨大菱形空间。

  最大限度覆盖及拉动西部地区的发展,进一步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  重庆成为西部重心的底气

  说实话,让重庆来当西部重心,既是荣耀,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很多时候不仅仅是有决心就能搞定的,还需要你自身具备相应的实力。

  那么重庆有这个实力吗?显然是有的。

  第一是重庆的制造业基础。

  别看重庆是个网红城市,但人家的底色其实是一个工业城市。

  在过去,人们的认知是,制造业必须在沿海,因为这里海运便宜。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概念?

  因为早些年中国制造业集中在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所以必须在运输成本上严抓细抠。

  但现在随着中国产业升级,附加值升高,关于运输的要求并不那么高了。

  所以这些年,中国的大批制造业开始向西部转移。

  在这一过程中,重庆拥有巨大优势。

  重庆本身底子很厚,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的行业,目前初步形成了汽车、电子、装备、材料、消费品等领域的现代化产业集群,被称为“制造业大市”。

  2022年,重庆工业总产值达2.8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7743家、约占西部地区的12%。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任何工业企业来到重庆,都可能找到上下游的配套,轻松落地。

  更关键的是,重庆的制造业和那种东北式的传统制造业不同,是轻重兼备,既有工业基础又有新兴产业的那种现代制造业中心。

  比如,2009年,重庆引入惠普,建设4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外销基地之后,宏碁、华硕、联想等品牌也先后落户重庆。

  这让重庆成为了笔记本之都,全球接近一半的笔记本,都是重庆制造。

  与此同时,重庆的汽车产业也赶上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的大潮,在重庆的长安,是最早进入新能源赛道的车企之一。

  如今长安的汽车不仅在国内火爆,而且在俄罗斯、中亚市场正在攻城略地,长安汽车正成为俄罗斯人最喜爱的汽车品牌之一。

  不要低估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个赛道,汽车的产业链非常长,能带动的产业不计其数,。

  可以说,重庆的汽车产业发达了,设计、电子、钢铁、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产业都能拉动起来。

  这样一来,重庆不就能起到一个拉动西部产业的作用了么?

  所以制造业是重庆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更是重庆完成拉动西部重任的重要抓手。

  正因为如此,在这次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后,国家层面对重庆的规划特别提出: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制造重镇加速走向“智造重镇”。

  所以,只要在制造业这一点上立住脚,重庆就完全有能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重心,并成为整个西部的制造业中心。

  第二是重庆的枢纽作用。

  前面讲了重庆的高铁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但其实重庆的枢纽作用远不止这些。

  你以为枢纽只是枢纽么?

  不,它更是一条物流通道,以及经济走廊。

  比如,这次国家领导人考察重庆的第一站,是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

  为啥选择这里?

  因为这里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重要承载地。

  向西开放,中欧班列串联大通道;

  向南出海,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新动脉;

  再加上渝满俄、渝甬,四个方向的国际班列开行线路62条,能辐射112个国家的503个港口。

  从功能设计上看,园区设有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重庆铁路口岸及铁路保税物流中心、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是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如果一条通道只是起一个交通物流的作用,那对本地起不了太大带动作用。

  但如果你在这里建设一个物流枢纽,那么它的作用就会数倍放大,把重庆这个内陆城市,变成一个类似沿海地区的港口经济城市。

  从形式上,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可以作为沟通内地的物流运作节点。

  当地公司可以利用物流枢纽中心仓完成对全国的市场服务覆盖,这个结果对当地公司无疑是优化供应链的最佳路径。

  当地公司完全可以建立起依托物流枢纽进行供应链物流成本最低、时效最快的供应链管理机制。

  这意味着可以极大提升重庆公司供应链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更关键的是,重庆还拥有长江航道为“一干”,还有嘉陵江、乌江、渠江、涪江为“四支”高等级航道,以及铁路、机场等等铁公水空多式联运、江海联运体系。

  这意味着重庆的国际物流枢纽,不仅仅可以服务于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还可以利用水运、铁运、空运优势成为西部的商品集散中心。

  目前,对依托海运出口欧美市场的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基地基本是增长乏力。

  但是对于依托中欧班列向俄罗斯、中亚、东欧辐射,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可以向东盟辐射的重庆制造业却是超级利好。

  海运海权衰落,陆运陆权崛起这个外部变化趋势,是重庆作为新一代的陆港枢纽迎来的第一个超级机遇。

  第三是政府层面的规划前瞻性。

  如果你回顾一下重庆直辖以来的发展就会发现,重庆的发展脉络一直很清晰。

  从1997年到2007年,重庆主要是在搞基建。

  原国家交通部长黄镇东来重庆当书记,建设了大量铁路、公路通道,推进完善了重庆与周边区域的交通设施建设。

  从2007年到2022年,重庆在搞产业规划升级,从摩托车向汽车、电子产业迈进。

  比如惠普,就是那个时候由时任市长黄奇帆拉过来的,一同拉过来的还有配套产业,结果吸引更多的笔记本厂商进来,这才使得重庆眨眼间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产业制造中心。

  2023年以来,重庆搞的是“2+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提升培育行动。

  “2+6+X”是啥呢?

  “2”是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6”是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

  “X”则是卫星互联网等若干未来产业。

  显然,重庆要在未来这段时间里,打造一个先进制造业之城,向着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

  这就是规划的可怕之处,曾经有外国专家评论说,中国最厉害的就是几十年前就对很多事情早已经规划了。

  不过别急,这是重庆给自己的规划,随着国家层面对重庆的新定位和新任务,“2+6+X”又有了新的升级,变成了“33618”。

  第一个3,就是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

  第二个3,就是升级打造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3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

  6,就是创新打造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轻合金材料、轻纺、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18,就是聚焦未来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培育壮大18个“新星”产业集群。

  显然,“33618”就是重庆未来五年的行动指南和政策导向。

  为啥?

  因为重庆过去是制造业“大市”不假,但“大市”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强市”。

  相比浙江、广东等省份,重庆全市尚无规模上万亿的产业集群,规模上千亿的产业集群仅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6个,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上榜重庆企业仅10家、且排名均在100名以后……

  “33618”设置的这些方向,从万亿、千亿到百亿,从电子信息制造业到先进材料,从生物医药到卫星互联网,基本把未来的产业都囊括了,也必将成为重庆下一步政策倾斜的重点。

  那么问题来了,重庆规划这么多项目,真的有人会去搞这些项目吗?

  毕竟重庆深居内陆啊!

  不用担心,我们看重庆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的另一句话:

  着力建设国家重要产业备份基地,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出新贡献。

  啥叫国家重要产业备份基地?

  顾名思义,备份备份,可以不以此为主,但不能没有。

  为啥?

  看看重庆的历史就知道了。

  抗战时期,东部的工业西迁重庆,在外援断绝的初期,重庆兵工厂产支撑了小半个中国防线的武器弹药供应。

  在备战备荒的年代,重庆也成为三线地区的重点,一大批国防工业迁到重庆。

  那么现在呢?

  中美博弈日渐激烈,双方陷入黑暗森林陷阱,政治互信荡然无存,那么谁知道哪天会不会爆发战争?

  如果真的爆发战争,东南沿海难免受到战火波及,那可是中国制造业的精华地带。

  战争总有一天是会结束的,但如果制造业基础受损了,再想恢复,我们就要花几十年的功夫。

  重庆呢?

  山高路远,就算美国发起打击,重庆依靠天然的山地地理屏障,再加上国家层面的导弹防御系统,可以保住制造业基础。

  这就是国家层面的底线思维与极限思维的表现——

  即便与美国爆发战争,我们长三角、珠三角遭受重创,依靠重庆的产业链备份基地,我们也能东山再起,取得最后的胜利。

  所以今年国家层面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有一个表述——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其实在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前,就有重庆的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把重庆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地。

  既然要备份,那肯定要把东部的一些资源往战略腹地迁移,也就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注意,这可不仅仅是一个厂迁移那么简单,还包括央企资源、高校资源、重大项目、重要机构等布局的倾斜。

  同时,这个备份,也不是放在那里不动了,而是要发挥作用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人民日报《“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微观察)》中的一些权威性表述:

  “新时期、新时代还是有一个大后方的概念的”,“我们的主要家当都摆在沿海一带”,“你们这里也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增长极,一个新的动力源。这个后方的意义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了。”

  这一表述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国家层面的资源对重庆的倾斜,将会加速。

  显然,这种产业转移不仅是储备,还是个行政指令下的拉动西部的大礼包!

  在这一过程中,谁能承接到这个转移,谁就能吃到发展的红利,套用国运的说法,这是一个城市千载难逢的“城运”。

  目前,已经有央企开始动作了。

  3月份,仅在短短8天时间内,中国中车、中国商飞、中国物流及国药集团四大央企巨头相继宣布加码投资重庆,共签下495亿大单,推动千亿项目落地。

  紧接着,国资委与重庆市签署了《国务院国资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深化央地合作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兵器装备集团、国家电网、中国大唐、中国星网、中粮集团、华润集团、中国旅游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国铁建、中国物流等企业,表示要与重庆深入合作。

  你看,有这种行政指令性的倾斜,“33618”还是问题么?重庆建设先进制造业之城还是问题么?

  所以,只有把重庆建设成为实力雄厚的大后方,中国在面临与美国博弈时,才会更有底气。

  3  重庆的机会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无论在哪里,政策,都是影响市场的第一要素。

  在新的定位之下,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重庆层面,未来都会对重庆提供海量政策。

  包括资本、人才、新质生产力、构建稳固的战略腹地,重庆或将迎来爆发式成长期。

  我们如何抓住城市价值跃升的红利呢?我们只需要看到重庆的几个重点机会就好了。

  第一就是成渝双城战略。

  今年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旗帜鲜明提出:

  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有人很奇怪,无论是重庆还是成都,都是四川盆地的重镇。

  为啥不选一个做中心,而要构建成渝双雄并立的格局?

  原因也很简单,成渝两座城市各有特色,谁也无法独立实现一个经济增长极的条件。

  成都土地富饶,搞农业种植养活2亿人没有问题,但是成都却不适合大力发展制造业。

  因为成都没有一条大型河流。

  内陆地区搞制造业没有河流是不行的,光靠铁路与公路运输物流成本就足以让大部分中低端产业活不下去。

  重庆本来就是码头城市,顺长江而下可以直达上海,虽然是内陆地区,但是天生就具有搞制造业的基础。

  但是重庆最大的短板是经济腹地太窄,向南是贵州,向北是四川——

  因为行政区划的分隔,很难直接向大西北辐射。

  成渝双雄并立,一个负责搞生产,一个负责搞消费,恰好是天作之合,自身就可以构建一个从生产到消费的小循环。

  但是呢?

  中国第四极喊了这么多年,国家也对成渝经济区给了大量政策,但是成渝经济圈发展却低于预期,为何?

  原因很简单,成渝之间融合度还不够。

  说起来成渝经济结构互补性很强,但是实际上,由于历史原因,川渝之间在合作发展上的确需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这其实可以理解,毕竟两地行政区划的不同,各自有自己的发展思路和规划路径,二者在规划上也很难协调。

  但是,成渝双城不融合,重庆制造业基地的产品连大西北都很难辐射,更别说抓住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机遇,辐射到中亚、俄罗斯乃至中东欧洲了。

  那么这个中国经济第四级就很难形成合力,就是徒有虚名。

  这些问题国家层面知道么?当然知道。

  所以去年发在8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的题为《“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微观察)》的文章中,提到了一些关键语句:

  “四川和重庆文化略有差异,但差异没有海派、京派那么大。川渝互补,彼此融合、相互促进,美美与共。

  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当初行政区划的‘分’、现在区域协同的‘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发展。”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

  培育合作文化,鼓励两省市地方建立合作协同机制。

  看到没?

  中央对于成渝的合作要求,已经不是某一个项目的合作了,而是文化层面的合作,让合作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

  重庆搞规划的时候,要想着成都,成都搞规划的时候,要想着重庆。

  不论是两地产业的互补,还是基础设施的互通,都要统筹在一起考虑。

  相信有了中央层面的要求以及国家级定下的KPI,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融合会大大加快,让成渝这个中国第四极实至名归,进而辐射大西北、中亚、俄罗斯以及贵州、云南、东盟。

  这个辐射区域,可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

  在交通枢纽优势和区域优势之下,从重庆制造业基地出发,往西和往南,反而比长三角、珠三角运输距离更短,交通成本更有优势。

  这就是当下全球化退潮,经济圈向区域化发展的大变局下重庆的绝佳机遇。

  第二就是重庆科学城。

  从近些年的国家政策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发展方向有了两点变化。

  第一,我们未来的对外开放,在维持现有方向的情况下,还要通过“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走出去发展,比如向东南亚、中东阿拉伯国家方向寻求机遇。

  第二,我们的发展重心,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到科创产业来。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科创?

  目前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等城市,都想从科创产业红利中抢到机遇。

  那么西部地区的科创谁来牵头?

  毫无疑问,就是重庆。

  虽然《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刚刚才批复,但其实重庆早就开始谋划了,其中重点就是重庆科学城。

  重庆以科学城引领科创有两点原因。

  第一,科学城历来都是科技创新的孵化器,你看美国硅谷、上海张江都是如此,科技人才多了,一些创新的路子自然会出来。

  这个路子有点像华为的松山湖,但显然比松山湖要宏大得多。

  第二,因为重庆的产业基础,科学城的产业链上下游都可以直接衔接,从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比较容易,这是很多地方做不到的。

  别的地方就算抄作业也搞个科学城,但人和产业都很难拉过来。

  这就是重庆科学城的护城河。

  而且从无到有建造一座新城,需要多少钢铁?多少水泥?多少绿化?多少设施设备?创造多少就业岗位?

  显然,仅仅建城这一件事,就能很大程度上拉动经济了。

  从目前来看,科学城的规划配套非常完善。

  设施方面,科学谷、科学会堂、金凤城市中心等重大产业和节点工程,已经初具规模。

  产业方面,华润微电子、福建三安光电等高新产业都已经入驻。

  教育方面,科学城在加速引进国际一流名校资源,此外还有谢家湾学校、科学城八中,北师大重庆科学城实验学校等等都已经开建了。

  再配套上商业商务、购物金融、医疗教育等资源,科技人才就近工作、就近居住就会非常惬意,聚人气方面自然不成问题。

  其实别说衍生出的科创产业了,科学城光一个房地产,就足以支撑了。

  你试想一下,科学城建成后,汇聚起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高校教授、医生老师等等高知高收入人群,这不就有了大量高端购买力支撑?

  这些人多了,“楼上科创精英,楼下大学老师”的精英社交生活,会不会吸引更多的高精尖人才聚拢?

  如果你胆子大一些,趁着科学城初创,投资几个有前景的科创产业,还怕没钱赚?

  就算你胆子小也没关系,投资一下科学城的房产,在这座“重庆未来之城”初具雏形之后,高端购买力必然越来越旺盛。

  科学城的房产价值势必会迎来一波升级,没准科学城还会成为重庆楼市优质硬通货的一个典型代表呢。

  第三是可能的西部金融中心。

  当然,重庆要发展,承担起辐射整个西部的重任,只靠大企业不行,还要靠千千万万像毛细血管一样的小企业。

  这方面,重庆曾经是个短板。

  我们看看前三极,京津冀有北交所,长三角有上交所,粤港澳更是有香港、深圳两大交易所,都为当地企业提供了很多金融支持。

  当下,重庆民营企业普遍的感受还是融资难融资贵,所以,成渝要想成为第四极,也需要一个金融交易所。

  其实这个提法很早就提出了,去年国家就开了一个“支持重庆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金融系统座谈会”。

  金融系统“一行、一局、一会”的大佬们都出席了,显然这是国家意志。

  流传出来的会议图片显示,会议大屏上有“探索组建西部证券交易所、西部开发银行等国家性金融机构”等字样。

  会后,重庆方面还与21家金融机构集中签署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战略合作协议。

  未来5年将为重庆提供9.8万亿元综合融资,支持重庆新增直接融资8400亿元。

  在2024年两会前,大河报也报道,民建中央今年准备向全国政协提交的《关于推动金融链产业链融合 促进东西协作发展的提案》当中提到:

  尽快推出在西部地区设立证券市场的政策,发挥金融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

  实质性推动在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大力发展西部证券交易市场,支持在重庆设立证券交易所或分所。

  看到没?这一系列吹风还不能说明问题么?

  不论未来是叫重庆证券交易所也好,还是叫西部证券交易所也好,以重庆金融西部第一的实力,西部的证券交易所只要设立,就没有哪个城市能和重庆竞争。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未来中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上市公司,都会转移到重庆证券交易所进行,而且交易所的股票,有可能会有税费优惠的支持。

  这必然可以解决重庆乃至西部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激发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内生发展动力。

  当重庆人乃至整个西部人拥有自己的证券交易所,这是多么大的红利?不用说了吧?

  我们再回顾一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双圈规划》中关于重庆建设的目标:

  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

  如今,制造业中心和门户枢纽已经初具规模。

  下一步,重庆有了金融中心这个牌子,这个目标才算完整,重庆才更有底气地去面对国家赋予的重任。

  4  加油重庆

  一个人的成就不仅要靠个人努力,更要看时代的进程。

  历史规律就是这样,时代造就了英雄,而不是英雄造就了时代。

  个人如此,城市同样是如此。

  今天的重庆就面临着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而聪明的人,也早已开始与重庆绑定,准备赶上这个机遇了。

  我相信,以重庆的基础,再加上国家层面的支持和重庆人的努力,重庆一定会扬帆起航。

  不仅开创一番新局面,而且也会成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新的一极。

  重庆,未来已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7 11:14 , Processed in 0.0937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