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07|回复: 0

张敬伟:乐见小学语文教材去伪存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6 08: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的语文教材,早就不是全国统编,而是“一纲多本”,这本是就是教材多元化的有益尝试。现在,语文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材又有新变化。据6月1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有了很多有趣的变化。一年级语文第一页是导学部分,《我爱学语文》取代了原来的《我爱上学》。

  《我爱学语文》里有3幅图片:第一幅图是两个小朋友在写字,一个对另一个说,我会写自己的名字;第二幅图画的是两个小朋友在图书馆里读书,一个说:“我爱看故事书”,另一个捧着科普书说:“我要上火星玩儿”;第三幅图画的是两个学生在交流识字,一个说:“耳朵的耳字像耳朵一样,真有趣!”另外一个小朋友说:“我爱背诵故事。”

  不要小看这种变化。从《我爱上学》到《我爱学语文》的变化,既体现了观念上的更新---从宣教主旋到教育本体的升华,这本身亦是去伪存真的质变。中国教育,尤其是小学启蒙和中学知识的灌输,基本上没有考虑学生的特点,而是以成人式功利思维的灌输,去强制学生去学习,去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或成人观念框架的人才。因而,从小学开始,一些思品类和爱国类课文的选撷,往往是经过成人净化乃至造假的内容。

  众人都晓得,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诸多历史和现代名人和伟人的事迹,其实是经过修改、抑制甚至是作伪的,以期给予孩子伟光正的道德化影响,或爱国主义的启蒙。原教育部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语文版课本修订版主编王旭明一阵见血,现在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假”。

  去伪存真,让小学语文教材贴近生活,尤其是贴近孩子的生活,而非以政治家、道德家的高标准,去让孩子承受和其年龄不相称的语文教育。

  语文出版社的这套小学一二年级教材,缩减了10%的篇目,减轻了学生负担;更新了25%的课文,强调了贴近性和趣味性。譬如,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在二年级语文课本中。周杰伦歌曲《蜗牛》则出现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的延伸阅读中。

  这在以往,是很难想象的。须知,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典作家(鲁郭茅巴老曹)一篇文章的取舍,都会激起舆论场的激荡涟漪。小学语文教材的去伪存真,则更难矣。因为传统中国教育,从过去的私塾蒙学到如今的教育,大抵都是传道为主,授业、解惑为次。让语文教育,契合孩子心理,回归语文本身,让孩子在喜闻乐见中学好祖国语言,而非附加太多道德外挂,确属用心良苦。

  值得一提的是,成人以矫饰高蹈的思维编辑虚假的小学语文教材,从教育实践的结果看,也效果不彰。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语文篇目,不仅未能达到宣教目的,反而成为新媒体时代被网民们冷嘲热讽的对象。可见,对于孩子,不管语文教材,还是其他课本,都不可以拔苗助长,更不能想当然地按照理想主义的道德宣教,去定制所谓合乎主流意识形态的人才。否则,这样的人才定制,就成了龚自珍笔下的“病梅”,呈现的是畸形病态的“德美”而非全面发展。

  信息时代的来临,全球化真正变成了地球村。在这个小小的村落里,中国人要想成为有竞争力的“村民”,教育至关重要,而且要从娃娃抓起。创新,不是虚妄的修辞,而应体现在实践上。语文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材,就彰显了去伪存真的创新特色。语文出版社开了创新的头,其他10余种小学语文教材,也应有所作为。

  一个女童因上国学班遭虐待的事件,固然是个体事件,但也凸显小学教育功利化的教训。不管是来自教育主管部门抑或学校家庭,按照自己的功利诉求,去要求孩子,就不再是理性的教育,而变成社会悲剧。

  小学语文教育,教材要去伪存正贴近实际,也要担承其教育改革的正本清源重任。只有让中国学生从孩子起就喜欢语文课,也可能冲淡所谓国学对现代语文的干扰,亦可改变英语的喧宾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11:35 , Processed in 0.2539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