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44|回复: 0

时晨晨:人民币换锚 国债“跌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5 19: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文章又被删了,但是这事儿太重要了,还得再讲一下。

  4月23日,央行和财政部释放重磅信号,金融的底层逻辑即将发生重大变化。

  4月24日,21国债14(019662)大跌10%,交易所宣布暂停交易。

  这个敏感节点,这个市场异动,就是搞事情啊。

  到底发生了什么?

  4月23日早上,财政部发文: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4月23日深夜,央行又表态: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

  当然,央行又特别强调:这不叫量化宽松,当然也不叫财政赤字货币化。

  由于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每年才公布一次,市场无法及时观察动态变化,不确定啥时候买。

  但是,央行买国债,让金融的底层逻辑发生质的变化。

  央行买国债,为何如此重要?

  国债融资,一直是一个国家面对的首要问题。

  财政想搞点基建,想给员工某点福利,但是财政又没钱,咋弄?借钱呗。

  你为老百姓着想,经济发展成果都让老百姓享受到了,老百姓信任你,那么老百姓就会去认购你发的国债,你就能从民间融到钱。

  这个游戏规则,其实就是约束财政,要遵守财政纪律,想着老百姓,不要胡搞。

  但是大家想一下,财政需要发国债,央行又是印钱的,那么央行直接印钱买国债,不行吗?

  可以的,这就是量化宽松(QE)。

  央行为财政融资,属于什么呢?左手倒右手的游戏。

  有了央行兜底,国债根本不愁发不出去,想发多少国债,就能发多少国债,老百姓对自己的看法就不重要了。

  再具体看一下对金融的影响:

  1、货币之锚变化。

  以前,人民币发行多少,主要看什么?外汇储备。

  而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就是美元。

  也就是说,我们挣得美元越多,发行的人民币就越多。

  其实,不只是人民币发行锚定美元,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货币都锚定美元。

  甚至有的国家,连汇率都锚定美元,美元涨,他们就得收紧货币,让自己的货币跟着美元涨。

  有时候还不得不在市场上卖出美元,回收自己的货币,让自己的货币升值。

  阿根廷更激进,甚至想要废除阿根廷比索,直接用美元代替。

  为什么全球(主要是新兴经济体)都锚定美元?

  一方面是,新兴经济体自身信誉不高,你发行的货币只能自己玩,在其他国家的人看了这只是废纸。

  另一方面,美元是全球货币,信誉度极高,全球流通,谁都认。

  但一个国家的主权象征就是,得有自己的货币,直接用美元也不好看,所以锚定美元是最好的方式。

  这样既显示自己的主权,又增强了自身货币的信誉。

  很明显,这个机制很容易受到美元和美国的影响。

  以后呢?货币发行多少,主要看国债融资需要。

  国债需要融资10万亿,那么央行就会从市场上购买10万亿。

  市场上有了10万亿的缺口,他们就会主动去一级市场购买新发行的10万亿国债。

  这样一来,国债发行了10万亿,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大了10万亿,社会上就多出了10万亿的货币。

  这种机制,受美国的影响就小很多,就独立很多。

  但是有一个关键是,你这种机制能不能赢得其他国家的信任。

  2、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松紧观察角度的变化。

  以前我们的货币发行主要就是锚定美元,所以2015年以前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就是:外汇占款。

  机制是什么呢?

  我国的企业往外出口商品,获得了很多美元,但是企业是不能自己拿美元的,必须得换成人民币,你企业赚多少美元,我就按汇率给你多少人民币,这就是强制结售汇制度。

  所以国内企业美元赚的越多,企业在能够使用的人民币就越多,这就是货币投放。

  问题是什么呢?我国加入WTO后,企业赚外汇的能力一直急剧飙升,就没停过。

  这意味着,国内企业能够使用的人民币一直急剧飙升,一直大规模的向社会投放货币。

  即便通胀起来了,我们想收紧政策,也比较困难。

  因为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赚了美元,你就得给他们相应的人民币,而且你给了他们人民币之后,还不能限制他们使用。

  因此,我们又发明了央行票据、开展正回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等,从市场上回收基础货币。

  所以,我们的基础货币投放,由单纯的“外汇占款”转变为“外汇占款+央行各种货币”政策工具。

  以后呢?就得看央行买卖国债了。

  按照现有信息,目前央行是要把中长期国债,纳入二级市场直接买卖的范畴,当作货币政策工具。

  继SLF、MLF、SLO、PSL后,又会诞生一个新的工具。

  以前大家看货币政策松紧,看什么?

  是否降息、降准,SLF和MLF是否净投放,以及SLF和MLF的利率是否变化等等。

  以后呢?

  观察货币政策松紧,还得重点关注央行买卖国债规模,当前是净买入,还是净卖出,以及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变化。

  现在央行资产负债表每年公布一次,这显然无法有效提供观察角度,以后希望每个月公布一次国债买卖规模状况。

  但是趋势是什么?我们看一下欧美日的经验。

  欧美国家自从实施量化宽松后,央行资产负债表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一飞冲天。

  美联储从9千亿美元直接飙升至9万亿美元,欧央行从1.3万亿欧元飙升至8.8万亿欧元,日本央行从110万亿日元飙升至760万亿日元。

  短短十来年,欧美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飙升了7倍-10倍。

  一句话,央行买国债之后,扩表容易缩表难啊。

  最后再看一下国债跌至临停。

  4月23日,两部门刚放出信号,央行要买国债了。

  4月24日,21国债14(019662)就大跌10%,逼得交易所宣布暂停交易。

  这个异动,就是搞事情啊。

  因为按理说,央行买国债的信号放出来,大家“合理”的反应是什么?

  赶紧抢国债啊。

  你买了国债,央行再去买,肯定要把国债价格提高啊,这样你先买的国债不就赚大了?

  所以,大家都在瞄准长债。

  因为看到了这种市场状况,监管就提前警示了,不要过度交易30年期国债。

  但是你21国债14突然跌10%啥意思?

  这明显是掀桌子的交易逻辑啊。

  我们再看一下人民币汇率,当天离岸人民币汇率从7.26贬值至7.27,也属于正常范围,并未引起恐慌。

  另外,其他国债价格也都正常变动,并未出现恐慌迹象。

  这就说明,21国债14跌至临停,只是个例。

  其实,跟银行间的国债市场不一样,交易所国债市场是一个零售市场,进入门槛较低,个人投资者也能参与。

  而且,交易所国债的交易量小,价格也不连续,所以就很容易受到个别投资者的影响,价格也会异常变动。

  像21国债14的价格,从100打到90,只用了2.97万,注意单位是万,不是亿。

  这个品种的国债,其实是个“惯犯”,经常涨跌停。

  4月8日,21国债14就跌停了,从100跌到90,然后被交易所暂停交易。

  4月9日,21国债14又跌停了,又被交易所暂停交易。

  但是4月10日,21国债14又涨停了,涨了14%,被交易所暂停交易。

  交易这个国债的人,完全把它当股票来炒,而且还是事件驱动的逻辑。

  所以,很明显,4月24日,21国债14国债跌至临停只是个例,不用恐慌,市场上没有出现掀桌子的交易逻辑。

  央行买国债不是难事,关键是,能不能经得住市场的“考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6 02:51 , Processed in 0.0781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