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05|回复: 0

风留痕:中美关系企稳的标志,以及能否建立新的战略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7 20: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眼下,随着中美密集的互动,外界普遍的认为中美关系正在走向缓和或企稳。那么,中美关系企稳的标志是什么?中美目前紧锣密鼓的磋商谈判,显然是意在建立一个新型的国家关系。那么,这个新的战略平衡能否建立?

  中国关系不断紧张恶化,源自于奥巴马时期。当时奥巴马政府推出的就是亚太再平衡战略。为了控制亚太事务,也就是平衡掉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还自封为首位太平洋总统。

  当时,是以鼓动菲律宾在南海搅动闹事,企图拉拢东盟孤立或排挤中国,更希望建立亚太版的小北约。

  然而,这一亚太再平衡战略,却以菲律宾放弃所谓的南海仲裁结果,以及最终的东盟不选边站队而告失败。

  到了特朗普时期,又发起了对华贸易战,同时也提出了印太战略的概念,把围堵孤立中国的战略扩大到了整个印度太平洋地区,中美关系是一路下滑。

  再到拜登,不但强推印太战略,同时在贸易战的基础上对华展开了激烈的科技封杀战。同时也强化了对台独势力的支持,以及在南海挑衅的力度。

  尽管拜登一再强调只是竞争而无意冲突对抗,尽管一再强调要建防冲突护栏和负责任的管理双边关系,可实际上对华种打压手段还是在不断升级。

  都说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可脱钩也好,去风险也罢,又或者说是科技封杀,对华打压是一路升级,显然这个压舱石的作用正在弱化。

  即使到了现在,芯片封杀还在升级,拜登又扬言要对中国电动汽车采取一切手段。不仅如此,与台独势力的往来更加频繁,还叫嚣着要为台湾而战。日前又明确表态要用“共同防御条约”来保护与中国闹主权争端的日本和菲律宾。

  如此说来,所谓的中美关系缓和,只不过是一种停留在口头上的意向,或者说是美方对中国的战略打压强度没有更升级到直接到冷热战的程度而已。

  可见,目前摆在中美之间的矛盾就是,贸易战,科技封杀,脱钩去风险。美台互动,美菲互动,美日互动,以及在中国周边以自由航行的名义。

  秀肌肉搞威慑,在日韩增强针对中国的军事部署等等,任何一项有缓和都可能成为中美关系缓和或企稳的标志。

  可以上这些项目,哪一项美国能够放弃或搁置?恐怕一项都不能。因为这些打压政策被视为是与中国的大国竞争手段,更被美国方视为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对美国人来说,这是原则不能放弃。

  人家美国人也从来没有与中国关系缓和关系或企稳这样的表态或表述,拜登在最新通话中说的是:“旧金山会晤以来美中关系取得的进展表明,双方可以积极推进合作,同时负责地管理分歧。”

  中美关系只有“进展”没有稳定之说。这实际上就是美国在推动与中国建立一种新的动态平衡关系,那就是边打压遏制,边与中国合作,自然就是在符合美国人的利益领域里与中国合作了。

  其实,我方的态度也非常有明确,领导人最新的表态就是:“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但却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过去的中美关系是一个不对称不平衡的关系。这是因为中国融入的是基于美国霸权的世界体系,中国的整体实力落后美国太多,或者说没有反制美国的手段。

  既然目前世界正处于大变革之中,既然美国要与中国竞争重构世界秩序体系的战略优势,那这个未来的新秩序体系的建立,如果不想通过冷热战来斗个你死我活,那就必须是建立一个新的中美利益的再平衡。

  那么,接下来中美相处实际上就是在中美各自的再平衡战略之间搞平衡了。

  这一次的耶伦访华,可以说是有些不同寻常。因为几乎同时进行的就是中美副部长级经贸磋商在华盛顿进行,以及中美军方在夏威夷的会谈。再加上拜登前一天的越洋电话。

  这表明美方目前非常的着急,当然我方也愿意与之沟通交流,毕竟谈总比打强。

  尽管耶伦早就表明要在产能过剩问题上对中国施压,可实际上从这两天的报道来看,最主要的议题是“双方同意讨论中美及全球经济平衡增长、可持续金融等议题。”

  中美及全球经济平衡增长,这显然涉及到了中国的贸易顺着扩大和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美国这是要把打压中国“新三样”问题国际化,如果只是按着这条线与美国去磋商,那显然就落入了美国为中国挖的“产能陷阱”。

  好在后面还有一个“可持续金融”问题。可持续金融,与中国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有关。中国最早提出的是“绿色金融”的概念,之后在G20扩展为“可持续金融”。2021年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决定成立“可持续金融工作组”,由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任联合主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任秘书处。

  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这其中包含了绿色金融、气候金融、碳金融以及社会环境金融等概念。

  所谓的经济平衡增长,显然有要平衡掉中国“新三样”的产能之意。而中国的新三样,恰恰涉及到的是应对气候危机和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自然是绿色金融或可持续金融的重要课题。

  近来中国电动汽车成为了世界第一,这与其说是中国汽车领域的成就,还不如说中国在清洁能源或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

  美国要打压的不是中国电动汽车,而是要打压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优势地位。

  发展清洁能源是“减排”的关键。而目前气候问题似乎已经成为了威胁全人类的最大公共安全危机之一。

  在推动减排不力的情况之下,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研发、制造和利用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这是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既然减排是迫在眉睫之事,那么中国光伏产品和中国电池,以及风能水能等技术产品,理应是世界最急需的。从应对气候危机来说,中国目前的产能不是过剩,而是远远不足。

  如果世界要可持续发展,这个可持续金融就应当是与中国的新三样产能挂钩才是,而不是要求中国去产能。

  在应对气候危机问题上,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支持承诺一直没有兑现。却要求发展中国家停止工业化或去工业化以减排,而美国提出的口号却是要振兴制造业,这是天理不容之事。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甚至可以说是领军者,提到可持续金融,自然就要提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暖是人类头号任务。

  另外,制约世界经济发展和促进经济平衡发展的不是中国,正是美国。美国利用自己的金融霸权任意的割世界韭菜,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任意打压中国科技。总想着的是美国优先或美国独大。

  要说产能过剩,近来美国的先进半导体芯片的产能由于限制中国而真的过剩了。美国过剩的武器弹药可都拿去发动战争和代理人战争了。

  耶伦来中国施压中国去产能,中国则对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和歧视政策表达严重的关切。要中国去产能,美国自己也应当去产能,更应当停止贸易战和科技战。

  在这个问题上或许双方都有妥协的余地。只有这样,中美经贸关系才有可能实现缓和或企稳。

  但是,美国希望的是在所谓的常规贸易也就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保持正常贸易,而在高科技和核心科技领域则对华实行严格的封锁,这就是所谓的中美经济再平衡。

  也就是保持美国控制高端制造,中国维持中低端制造优势。美国赚大钱,中国得小利。美国永远是强国,中国永远是大国。这就是美国的小九九。

  或许耶伦提到的金融合作或稳定金融是有要中国帮助美国走出金融困境一说。美元是世界“通用货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的金融危机必然要引爆世界危机,就像08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危机一样。

  美国正是想以此来要挟中国助其走出金融危机困境。美国迟迟不防息,恐怕是与中国的金融政策有一定的关系。而美债危机能否避免,似乎也应当与中国有关。

  美国要求中国去产能,中国则要求美国停止贸易战和科技封杀。美国要求与中国共同稳定世界金融,中国要求美国放弃对华贸易投资限制或歧视政策。美国会要求中国在乌克兰战争和以哈战争中起到协调作用,中国自然会要求美国停止在南海、东海、台海的挑衅动作。美国要安全,中国也要安全。不能牺牲中国的安全来成就美国的安全。

  总的来说,新的动态平衡短时间内是很难建立的,竞争的过程会时不时出现激烈的场面,但只要不引爆冷热战或发生意外的冲突,就已经算是战略再平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7 08:54 , Processed in 0.1094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