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63|回复: 0

风声君:受贿十亿的银行巨贪的背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1 03: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判处被告人孙德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2022年2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信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受贿一案。

  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孙德顺是“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数额特别巨大的典型”。

  确实很“巨大”:孙德顺在金融系统工作了17年,贪污人民币高达9.795亿元。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审判现场上,身穿白衬衫和行政夹克的孙德顺听到最后宣判时,嘴角却泛起了诡异的微笑。

  看到这个画面的观众既愤怒又不解:他笑什么呢?

  是笑自己贪了近10亿,却判了死缓?还是笑自己这一生已经享尽了荣华富贵,没有遗憾了?

  再或是为他那句被大众熟知的“收现金太低端”,自鸣得意呢?

  2022年1月18日晚,专题片《零容忍》第四集《系统施治》中,曝光了孙德顺一案诸多细节。

  镜头前,已经落马的孙德顺表情木然地进行着忏悔。

  观众对这类贪官的表演早已无感,却被片中提到孙德顺“受贿不收现金,因为觉得太低端”而震惊。

  当天,这句体现孙德顺腐败细节的解说,迅速登上了网络热搜。

  也是因为专题片,人们终于知道这位偏爱房地产贷款的行长,正是恒大等房地产公司背后金主之一。

  2008年到2016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房地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经济高速增长,包括恒大在内的开发商凭借“拿地、盖房、再拿地、再盖房”的滚雪球模式迅速积累了各自的“商业帝国”。

  在这个过程中,银行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而孙德顺领导下的中信银行更是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房地产贷款增长幅度达到40%以上,而制造业贷款却大幅压缩到30%左右。

  这不仅给中信银行带来巨大信贷风险,更给国内制造业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影响。

  孙德顺的贪婪最终为中信银行“送”上一张巨额罚单:

  因中信银行严重信贷违规,2023年12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处罚局自设立以来第一笔巨额罚单,开给了中信银行。

  面对超2.2亿的罚单,中信银行回应称,此次处罚所涉问题“均发生在2019年及以前年度”。

  意思就是,这些都是原中信银行行长孙德顺犯下的错,和如今的中信银行无关。

  可银行贷款不仅有着极为严格管理制度,更有一整套监管体系,为何最终全凭孙德顺说了算呢?中信银行的内控机制又究竟起了什么作用?

  即便是孙德顺,熟悉他的人也觉得有些惋惜。

  因为他是中国金融界唯一一名从银行网点最基层的柜面出纳员,一步步做到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干部。

  2

  1958年11月,孙德顺出生在辽宁一户农民家庭。

  和很多人生开挂的普通家庭孩子一样,孙德顺自幼就读书刻苦,成绩优秀。

  不仅学习成绩好,他还很有主见。

  小学时,老师问班里学生的未来志向,别人都想当军人、医生、科学家,他却很干脆地回答“想去银行上班”。

  不难想象,孙德顺从小就有这样的认识,无非是家里太过贫困,经常吃不饱饭,做梦都想变成有钱人。

  他才会觉得,每天都能和钱打交道的人一定最不缺钱。

  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幼年的贫困与匮乏,让孙德顺这一生都对金钱有着异乎寻常的渴望。

  1977年,孙德顺考上名校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

  1981年,大学毕业的孙德顺被分配到北京,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如愿以偿进了银行,端上了那个年代人人艳羡的“铁饭碗”。

  当时,中国工商银行海淀区办事处成立,他从中国人民银行调往基层锻炼,当了一名柜员。

  智商情商均在线的孙德顺仅在基层轮岗4年,便开始在北京几家重要金融机构轮转。

  在海淀区支行、北京分行、数据中心(北京)等单位工作多年,几乎将国内主要金融机构的运作全部摸透。

  工作期间,孙德顺又回母校东北财经大学深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5年,既有工作经验又有过硬文凭的孙德顺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行长助理职位升任副行长,开始独当一面。

  彼时,作为中信公司子公司的中信银行成立才8年。

  说起来,中信银行成立只比中国工商银行晚了3年,可“出生”就自带光环。

  上世纪70年代末,荣毅仁先生应中央高层邀请,创办了中国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现中信集团),任董事长。

  中信集团香港分公司中国国际信托(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也随即成立,荣毅仁之子荣智健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中信集团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利用外资从事生产、金融、贸易和经济技术服务的国有企业集团,直属国务院。

  从此,中信集团具有了浓厚的国有资产性质。

  改革开放后,为方便中信集团更好开展业务,中信集团提出申请办一家属于自己公司的银行。

  1987年,经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信银行正式成立,成为一家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国营综合性银行。

  不过,孙德顺和中信银行交集尚早,他随后十年时间依然在工行内打转。

  3

  就任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期间,孙德顺还兼任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北京)总经理。

  这个职位可能听着不起眼,可在当时金融系统内却是个极为重要的岗位。

  在90年代,随着电脑的普及,所有金融机构正逐渐从“手工台账”走向“电算化”,并在互联网大潮的推动下,又升级为数据处理系统。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储户手里的纸质存折,逐渐被各类银行卡取代。手持一张薄薄的带有 “银联”标识的银行卡,就能走遍天下。

  在此期间,孙德顺主要负责的就是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的数据与信息化建设工作,俗称“9991工程”。

  当时,为适应业务交易全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快捷化要求,中国工商银行将分布在全国的36个数据处理中心集中到上海、北京两个大型数据中心,实现了全行数据大集中和集约化运营,成为中国金融业信息科技发展史中重要的里程碑。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支行是这个项目的主要实施者,孙德顺自然责任重大。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将“银行科技发展奖”设立以来的首个特等奖授予了工商银行的数据集中工程。

  虽然这个奖是面对全体工商银行数据项目工作者,但孙德顺也功不可没。

  也正是中国工商银行率先在全国金融系统实现了数据集约建设,提升了效率和安全,才为日后“宇宙第一大行”的美誉奠定了基础。

  2005年,孙德顺官升一级,被调任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4

  孙德顺就任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一把手”期间,国内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房地产热,对于资金的需求也十分迫切。

  身为银行“一把手”,孙德顺自然不会放掉这样既能赚钱又能获得政绩的机会,为多个房地产项目贷款放绿灯。

  银行本身是靠放贷来赚钱,谁的项目收益大,就愿意借钱给谁。

  在房地产飞速发展时期,银行最青睐就是开发商,因为从中能收取的利率比银行支付给储户的利率要高出几个百分点,意味着可以赚成百上千万的利润。

  而且在房价一路飙升年代,房地产领域的贷款对商业银行来说一直都是丰厚的利润,几乎“稳赚不赔”。

  也是从那时起,孙德顺身边围拢了大批目的很“单纯”的房地产商,却意外发现这位行长不像其他银行行长,人家“不太贪”。

  为了贷款,房地产商请负责银行审批的领导吃吃喝喝,顺便再送点“红包”早已是行内惯例,可接触过孙德顺的商人们却很意外,送钱给他,直接就被其退回,甚至当面训斥。

  被骂的老板们也很委屈,现金都不收,难道是要我直接转账么?

  直到后来才知道,孙德顺不是不要钱,而是要的“巧妙”。

  谈到贷款时,孙德顺总会有意无意提到自己有朋友正在经营的公司正缺投资。

  明明自己就是负责贷款的银行行长,却说“朋友公司缺资金”,其中的奥秘,一听就心知肚明。

  于是,那位孙德顺的“朋友”很快就接到某房地产商电话,表示看好其公司发展,愿意掏钱投资。

  既然是投资,“亏”了也没话说,钱究竟去了哪里,也不需要多问。

  不过,拿钱投资的房地产商肯定不“亏”,按照心照不宣的比例,他们最终都能按“投资”额,从孙德顺手中顺利拿到几十倍的贷款合同。

  随着孙德顺“廉洁”工作做得扎实出色,他在金融系统的口碑越来越好,多次获得各种表彰和荣誉。

  2011年10月,54岁的孙德顺从交通银行空降至中信银行任党委副书记、副行长。

  其实,孙德顺最初并不太愿意去中信。

  倒不仅是从银行“一把手”变成“二把手”,而是因为那里“水太深”。

  更重要的是,2008年的金融海啸,导致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泰富巨亏155亿港元,令中信银行也背负了巨大压力。

  从某种角度来说,孙德顺被调往中信银行,就是中央希望他带领中信银行走出困境,发挥金融机构应有的作用。

  而在中信银行看来,这位经验丰富的金融系统“干将”来,是帮咱赚钱的。

  确实,根据中信银行发布的业绩公报显示,孙德顺来了两年后,中信银行的净利润为391.75亿, 较之2012年的310.32亿元的净利润,增幅达26.24%。

  好看的数据背后,其实是中信银行听从孙德顺的建议,将钱都借给了房地产商。

  用孙德顺的话来说:“银行放贷就该给那些来钱快,效益好的企业。”

  那么,谁才是孙行长口中“效益好”的企业呢?

  自然是形势一片大红的房地产企业。

  5

  2013年,正是国内房地产市场高歌猛进的一年。

  在政策趋向宽松、经济平稳回升等宏观环境持续向好的情况下,一、二线城市市场迅速回暖,并维持成交高位态势,各线城市、各类“地王”纪录被屡屡刷新。

  随着市场成交的持续上行,7家房企奋力冲刺“千亿俱乐部”,并争相借壳上市或谋划海外投资。

  那年11月,沸腾的广州天河体育场内,4万多球迷高唱《歌颂祖国》,庆祝恒大足球获得亚洲俱乐部杯冠军。

  连续多年登顶国内富豪榜的恒大老板许家印,也是那时唯一一位入选全国政协常委的民营企业家。

  看着风光无限的恒大,国内多家银行向其抛去了“橄榄枝”,希望能一起携手愉快地赚钱。

  中信银行就是其中一家,孙德顺已任中信银行常务副行长、执行董事,他看好恒大。

  虽然还是副行长,可有了“常务”头衔就不一样了。

  因为行长业务上不如孙德顺更精通,他这个“常务”行长其实就是中信银行实际的运营者。

  所以他才会在行长办公会时下命令:“全行一定要立刻给我把制造业贷款停下来,即便你有100%的抵押,那也不行。”

  为啥不支持制造业?

  因为制造型企业需要资金量不仅庞大,而且回报周期太久,短期内很难看到投资效益。

  相比之下,每年都利润翻倍的房地产,看起来就“可爱”多了。

  在孙德顺眼中,最可爱的自然是“金光闪闪”的恒大。

  2015年3月,中信银行、中信信托与恒大集团签订6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中信银行给恒大集团400亿元授信。

  2016年2月,中信银行重庆分行为恒大人寿并购重庆市中新大东方人寿50%的股权,提供19.69亿元的贷款。

  2016年12月,中信银行广州分行又向恒大集团投放312亿元的房地产基金,也是中信银行历史上投放金额最大的房地产基金业务。

  2017年初,中信银行再次与恒大集团达成一个“千亿+”的合作协议,即合作双方实行“总对总”合作,中信银行给予恒大集团400亿元综合授信、500亿元地产基金、200亿元多元化并购基金、900亿元内保外贷的额度,总计超过1000亿元的授信额度合作。

  此外,孙德顺还对佳兆业、华夏幸福等房地产集团通过表内外多种渠道大量放款,争当对方“白衣骑士”。

  中信银行如此大手笔借钱给恒大等房地产企业,是因那时的孙德顺已升任中信银行执行董事、行长,中信银行(国际)董事长,正式成为中信银行的“一把手”。

  也是从那时起,恒大许家印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首富”,闭着眼到处投资项目。

  有人可能好奇,拿到中信银行这么多笔贷款,许家印最终返给了孙德顺多少钱?

  外界不得而知,但从孙德顺贷40亿就抽1亿的比例来看,许老板送给孙德顺的钱,绝对是笔巨款。

  6

  不过,大家都是聪明人,钱以另一种方式送到他名下的“影子公司”。

  熟悉金融运作,同时也深知反腐力度的孙德顺可谓既胆大,又谨慎。

  因为知晓被抓的都是因为巨额财产来历不明,或者家中藏有大量现金无法自圆其说,他便设计了结构极为复杂的“影子公司”,借助金融手段来完成利益输送。

  其中,他把控的两家投资平台公司是核心经营团队,也是排在最前面的第一层“影子”;平台公司之下,他又设立了十多家项目公司作为第二层“影子”;同时,项目公司和行贿企业并不直接交易,而是双方各自再成立空壳公司作为第三层“影子”。

  多层“影子公司”层层嵌套,资金往来又伪装成各种貌似合法的金融产品、股权投资协议,各类眼花缭乱的“影子交易”成功帮孙德顺打了掩护。

  一方面,孙德顺在中信银行利用公权力为企业老板批贷款;另一方面,这些老板又以投资名义,将巨资注入他实际控制的平台公司,有的则送上优质投资项目或投资机会。

  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公司确实会以这些老板提供的资金进行投资和项目开展,以钱生钱,获利后再共同分红,形成极为稳定又复杂的利益共同体。

  简单来说,孙德顺就是通过复杂的股权结构,利用看似合法的金融交易编织了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而他才是幕后真正的大BOSS。

  这样,不仅很难查到他有什么收受贿赂的行为,即便查到关联官司,也能包装成看似合法合规的交易行为。

  这也正是他觉得那些收现金的贪官“太低端”的原因。

  比如2014年,一家出现债务危机的能源公司向中信银行申请贷款。

  一般情况下,一个高负债的企业,银行不会发放贷款。

  可在孙德顺的干预下,中信银行发放了40亿元的贷款给该企业,对方则通过“影子公司”,以注资名义,将1000万好处费辗转多次,汇入孙德顺的账户。

  最终,这么一笔巨款成了不良资产,无法追回。

  令人不解的是,中信银行内,行长对信贷审批只有一票否决权,没有审批权;审批必须经信贷审批会议集体表决通过,主要领导必须末位发言。

  可孙德顺根本无视这些制度,直接干预信贷审批,银行的内控机制成了摆设,让一家国营银行彻底成为孙德顺的“私人银行”。

  没办法,作为贷审会主任,孙德胜从不遵守末位发言的规定,一旦听到别人有不同意见,立即气势汹汹地说:“怎么不行了?你说不行,怎么不行了?”

  看到大领导咄咄逼人地质问,谁敢再去违背他呢?

  “我说的,就一定要听我的!”这句话也很快成为他的口头禅。

  好笑的是,中信银行2017年年报中,孙德顺发表致辞时还表示:

  “2017年,本行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正式上线,成为营销智能化、风控智能化、运营智能化的重要保障。该系统项目群涉及5个新建系统,5个在建系统配合实施,以及53个现有系统配套改造,技术标准高、创新功能多。”

  这听上去如此高标准智能化的风控系统,最后也未能发挥风险防范作用。

  7

  孙德顺的贪婪和任性,也给中信银行带来灾难性后果。

  2019年6月末,中信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只有0.96%,但随着近几年房企暴雷的越来越多,2023年6月末该指标已高达5.29%。

  更麻烦的是,由于深陷恒大的债务危机,债权人中信银行于2022年接管了坐落于香港的“中国恒大中心”这个“烫手的山芋”。

  但是,包括恒大中心在内的多处香港物业,始终有价无市,无人问津。

  更麻烦的是,孙德顺留给中信银行的还有一连串腐败窝案。

  2019年,中信银行肇庆分行前行长李先文、肇庆分行营业部前总经理梁庆华,中信银行厦门分行前党委委员、副行长、风险总监陈鹰,中信银行哈尔滨分行前党委书记、行长于成信等先后被查。

  2020年9月,中信银行前副行长兼深圳分行行长陈许英被判刑15年。

  不仅如此,中信银行乌鲁木齐分行、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行、中信银行南阳分行、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宁分行、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行等多地分行都因贷款管理不到位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处以不同金额的罚款。

  可以说,正是孙德顺为首的大蛀虫,带着无数小蛀虫将中信银行啃噬得千疮百孔,元气大伤。

  再从另一个角度看,金融领域出现孙德顺这样的贪官,早已不是“警醒”,更似一记重锤敲在金融监管层面,令人不安。

  究竟还有多少孙德顺这样善于伪装的“金融蛀虫”,又有多少通过各种专业手段隐蔽地以贷谋私行为,是不是该好好在金融系统抖一抖,晒一晒?

  否则,孙德顺在法庭上那不经意的笑容,将会成为对法律和金融监管领域的无情嘲弄,更是对老百姓最深的伤害和侮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1-23 01:08 , Processed in 0.1719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