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69|回复: 0

周小平:《大明王朝1566,不止是党争》拍案叫绝!胡宗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8 20: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论史,是为了让历史回归历史本身,没有借喻,也没有私货,唯有让事件回归事件本身,才能更好地让人们读懂历史事件,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网上关于《大明王朝1566》的分析有很多,但一些解读只是流于表面。譬如很多人对《大明王朝1566》的解读都只呈现了三方势力的博弈:1、以嘉靖为代表的朝廷皇家、2、以严阁老为代表的严派。3、以徐阶为代表的清流。认为:嘉靖推“改稻为桑”是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财政危机,而严派则是想要借助“改稻为桑”中饱私囊,徐阶等清流则是希望搅黄此事从而扳倒严派,以便自己上位代之。

  但这场博弈其实并不只这三方势力存在,一共是有四方势力参与,且这个第四方力量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首先说嘉靖的态度。财政空虚当然是要命的,必须去解决。但改稻为桑的前提是海运必须保持通畅,这样才能正常通商搞对外贸易变现换钱。而现状是:海运并不通畅,戚继光还在东南剿倭呢。这时候首先要解决的是剿倭,否则就算桑树生丝搞出来了,卖给谁呢?不能及时变现的话就等于还是没钱,又哪来钱继续剿倭呢?因此,要办成这事,必须是先剿后桑,不可能是先桑后剿。

  再次说严派的态度也很蹊跷。在电视剧里严嵩是很想完成此事的,虽然严世蕃很想借机捞钱,但捞钱的前提则是也必须先办成此事,否则改稻为桑这事如果办不成,其结果就是钱捞不到、脑袋也保不住。——但这里最大的问题就出现了:严派,为什么要推动改稻为桑呢?为了捞钱?看似有理,其实毫无道理。要知道:权力不仅是自上而下的,更是自下而上的。严派之所以大而不倒,不仅是严嵩为朝中阁老,更是因为其徒子徒孙更是自成一体派紧密抱团,尤其是事关权力重心的东南一域,严嵩更是派出了自己施恩深重的胡宗宪坐镇东南。主政东南期间,胡宗宪确实干得不错,是公认的“东南一柱”!也就是说,朝廷非常依赖这位有能力的一方大员,否则东南的天保不齐啥时候就得塌下来。

  那么严派的权利来源就很清楚了:既有把持朝廷中枢的内阁,又有朝廷倚重的地方大员,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一路畅通。所以,最大的问题是:“严派,怎么可能自掘坟墓?” 诸位要思考一个问题,要想实现以“改稻为桑”解决财政收入的问题,就必须先搞定东南长期倭患问题,保障海运畅通对吧?但要真的搞定了东南长期倭患的问题,东南还需要什么国之柱子存在吗?

  假设东南富庶之地今后不再需要什么柱子,轻松就能发展得很好,朝廷随便派个其他大员也能稳住局面,那他胡宗宪就不再是必须被朝廷倚重的地方大吏,而是飞鸟尽良弓藏的弃子。到时候,严派这条自下而上的权利来源就会被彻底抽空,他严嵩把控中枢的权力就会变成空中楼阁,轻轻一推就倒。

  因此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严派都不可能也没有动力去推动完善“改稻为桑”这件事,反而是清流恐怕更愿意促成此事。只要徐阶不是傻子就不难看出这一点,只要解决了东南倭患积弊,那么顺势推倒早已被嘉靖猜忌的严嵩父子简直是易如反掌。随便查一查,严家多年来积累的各种问题多了去了,根本经不起查,绝对一查就死,根本不需要再多一个推行“改稻为桑”不力的罪名。

  所以在真实的博弈中,我们需要重新划分一下势力支脉。在平局看来,实际在“改稻为桑”这场大戏当中,一共有四方势力在推动,除嘉靖外还有三方。一方是把持内阁的严派,一方是以徐阶为代表的清流,还有一方是以张居正、胡宗宪、戚继光组成的,君子和而不同、君子群而不党的,真正有治理天下、匡扶社稷之心的柱石之臣。

  嘉靖作为皇帝,当然是希望天下长治久安。可是皇帝也不是三头六臂,其想法必须依靠官僚体系去推动。严阁老代表的是传统官僚体系既得利益集团,徐阶代表的是清流。作为皇帝,嘉靖需要握住清流这支鞭子不断地去抽打严派,迫使其去执行自己的指令。我们可以把清流视为“党鞭”,当然,清流之所以可以作为鞭子,主要是因为其是“在野”,一旦让清流掌握中枢变成新的既得利益者,那么他们转身会比任何人都快,一点也不清流。

  可是,帝王除了采取利用清流来钳制严派这种权术之外,还需要其他力量的支撑,否则整个天下就只有党争,根本没人办实事,空斗内耗的结果,只能是全盘皆输,船翻了谁也跑不了。所以,朝廷还是需要实干派的。

  纵观整个事件的演变,真正想要东南稳定发展的只有三个重臣,那就是张居正、胡宗宪以及戚继光。戚继光是武将,胡宗宪是严嵩提拔,张居正在内阁,虽然三人交集甚多,但这三人怎么说都不是一派,但就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他们坚定地团结在了一起。在中国历史舞台上,除了尔虞我诈的名利斗争,还有一种翻遍西方史书都找不到的特殊存在,那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正传统士大夫精神。这种精神追求一旦树立就很难被打破,它可以让人超越世俗的利益暗夺明争、站队党争、派系之争,而是变成一种超越利益的现实理想主义。

  它会使得人在看尽世间阴暗和残酷之后,依然不对人性失望,依然不对未来灰心,依然保持赤子之心,依然不黑化、不堕落也不逃避,而是化身为直面和抵御黑暗的一束光。

  大明王朝1566,还有张居正、胡宗宪、戚继光这样的人作为第四方势力存在,还有他们在认认真真地在其位谋其政,是一件幸事。以他们几人的手腕、智商和地位,要真的玩起严阁老或徐阶那一套,恐怕只会玩得更狠更厉,但他们却真的想要把任期内的事做好。

  在平局看来,张居正、胡宗宪和戚继光的友谊的确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世俗利益。比如戚继光一心想要真的灭掉倭寇,还东南一片安宁。但戚继光的想法,实际上是触动了胡宗宪的个人利益,为什么?因为你戚继光要是平定了倭寇,那我这个“东南一柱”的牌子还怎么立得稳?你这不是在剿倭,而是在刨我胡宗宪安身立命的根啊。而当时胡宗宪实际给出的态度又是什么呢?实际态度是,胡宗宪大力支持戚继光。胡宗宪不是没有考虑过自己,只是他对天下人共同利益的得失关心程度,远远超越了他对自己个人的利益关注。

  胡宗宪希望保住粮农的稳定生活,因为只有粮食稳定,把粮食安全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给东南剿倭的戚继光提供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至于胡宗宪自己的前程,就不在考虑清单当中了。而戚继光那么聪明的人,岂能不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典故?对戚家军而言,最好的状态就是倭寇永远剿不灭,但也不至于真的翻了天,最好是长期保持对东南的威胁,成为朝廷的心腹之患,这样戚家军永远都有立足之地,朝廷各个派系的人,就永远不得不对戚继光有求必应,笑脸相迎。养寇自重,说的就是这种做法。

  但戚继光从没想过这样做,不是做不到,是真不想或不屑。

  张居正也可以和徐阶合流,用清流手法推倒严派,然后摇身一变成为新的阁老一派,继续欺上瞒下中饱私囊,直到被下一个清流头子掀翻为止。但张居正偏不,他表面乖顺实则洞悉,在几方权力利益斗争的倾轧当中独善其身,直至手握中枢内阁权柄。但即便张居正手握中枢内阁,但却没有选择严嵩或徐阶的玩法,而是将大量的资源向戚继光倾斜,使之可以继续顺利剿倭、然后北上御敌,给大明王朝换来了一段宝贵的平安岁月。

  使部利利之天下,而非尽利其党羽,这是在当时很高尚的政治理想主义实践,但最终结局却也是不尽人意。胡宗宪自尽身亡、戚继光惨淡收场、张居正被挫骨扬灰,这就是黑暗力量的反噬和反扑。但幸而,历史最终给与了他们公正的评价。至今为止,各地都还有民众修建的戚继光庙、张居正和胡宗宪纪念祠。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综上所述,严派搞好“改稻为桑”的心思是没有的,但借改稻为桑捞钱的心思不仅有,而且很大。

  清流阻拦“改稻为桑”的是不可能的,主动促成此事也是没必要的,四处派人抓把柄斗严派才是他们出力的方向。

  如此一来局面将会变得不可收拾,幸亏还有另外一派力量既想剿灭倭寇,又想对得起社稷,还不想辜负朝廷。

  所以你才会看到,当有人纵马踏苗时,戚继光会率兵阻拦,而胡宗宪居然支持力挺戚继光。所以你才会看到,当马宁远放任毁堤后,被胡宗宪直接怒斩首级,而戚继光则带兵抗洪赈灾,不仅率兵手挽手下河组成人墙阻拦洪水进一步扩大,而且还将兵粮分出一部分给灾民,最终稳住了局面。

  如果大明1566年间只有严阁老一派和清流一方斗法的话,以上这些都不会发生。

  至于“改稻为桑”的想法本身,其实也不是嘉靖一拍脑袋就想出来或听信的昏招,而是在借鉴老祖宗的做法。因为同样的“改稻为桑”,在真实的明朝历史上早就发生过,而且改得比较成功。根据《明史》记载上一次“改稻为桑”发生洪武皇帝在位期间,当时在洪武皇帝的旨意下,朝廷制定了一系列扎实细致的改革措施,比如规定不得触及小农户利益,低于5亩地的农户不参与“改稻为桑”,只有拥有5亩地以上土地的农户才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改稻为桑,且科学规划委“桑苗套种”。也就是说拥有土地越多的农户,所需要改的面积就越大,整体政策倾向是照顾贫下中农,同时科学释放刺激有地阶级的生产力。

  并且,洪武版改稻为桑不仅政策扎实细致,洪武年间的干部也更为淳朴务实(毕竟不淳朴务实的都拿去剥皮实草了),所以执行起来也没有打什么折扣。——你看,政策制定好了关键就看怎么选人用人。即便同样的事和法律,不同的人也能干出截然不同的结果来。人才是一切的关键,或者说人心。

  因此在1566年的西苑,面对现实局面的嘉靖到底想了什么,恐怕没有人能知道了。但平局认为,这位被后世人认为醉心权术的帝王可能其实并不那么擅长权术,因为那些真正擅长权术的帝王,都不会被人评价为擅长权术,而是或宗、或武、或文、或谓之十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3 03:55 , Processed in 0.0937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