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1|回复: 0

司马平邦:这是病!外面一带一路横扫世界,家里A股股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8 20: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纽约时报》网站用一种特别的调调,用一种令美国人看不懂,中国人有点蒙的调调,发了一篇关于中国经济的报道,标题是《中国出口激增,引发欧美国家警惕与担忧》,为什么说纽时的这种调调是美国人看不懂中国有点蒙呢?因为“中国出口激增”与“欧美国家警惕与担忧”之间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正因为欧美国家缺少中国质优价廉的出口商品,这才能让中国的出口激增嘛,中国的生产商不会白白地把自己的辛辛苦苦生产出来商品免费送给欧美国家,欧美国家的消费者也不会有钱没处花,哭着喊着一定要高价购买中国的商品,这里面最正常、最合理的市场杠杆在起作用,但到了纽时的嘴里,好像中国的出口激增变成了一种市场恐怖活动。

  所以,这篇文章最没有价值,也最扯淡的地方,就是这个标题和标题所代表的结论,只能说现在的美西方媒体已经被中国强劲的出口势头打得找不到北了----甚至人性都扭曲了。

  不过,纽时的这篇文章除了标题和结论,它的主干部分还是非常有营养的,非常可取的,我就把其中的干货提炼出来,大家听一听一定会甘之如饴。

  文章说了,现在,从钢铁和汽车,到消费电子产品和太阳能电池板,中国的工厂正在为商品找到更多的海外买家。中国欢迎世界对上了自己出口商品的胃口,因为曾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推动力的房地产业正在经历严重衰退,欧洲领导人曾在去年12月警告,中国正在通过建设远超过本国需求的工厂,来弥补房地产的危机。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报告,中国已经生产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制成品,比美国、德国、日本和南朝鲜的总和还多。中国今年1月和2月以美元计算的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但由于价格下降,意味着出口的实际数量,及所占的全球市场份额的增速还要高得多。

  中国已经找到绕过一些关税的办法。中国销往越南、马来西亚和墨西哥等国的零部件数量不断增长。这些国家再把零部件加工成产品,然后将其视为本国制造,而非中国制造。这些国家然后将产品销往对它们征收低关税甚至零关税的美国和欧盟。

  欧洲和美国与发展中国家的长期经济关系也面临着中国的威胁,发展中国家已越来越多地选择更便宜的中国商品。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现在从中国购买的商品比从美国和欧洲这些所谓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购买的多,而美国和欧洲对此几乎是束手无策。

  外贸官员和经济学家们通常提到中国产业政策支持出口的3个要素:第一,国有银行以低利率向工厂提供贷款;第二,城市以极低成本或无成本转让公共土地用于工厂建设;第三,国家电网为工厂提供低价电。据中国央行的数据,工业贷款2023年增加了4.82万亿元,而2019年只增加了5912亿元。相比之下,房地产贷款2019年全年就增加了5.71万亿元,去年却减少了5263亿元。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就完全走在了经济学家和媒体们认知的前头

  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上周重申中国的产业政策,要“让用地、用能等要素跟着好项目走”。中国的出口激增也可能从其制成品贸易顺差中可见一斑,这已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对这句话,我不得不插上一句,纽时不愧是西方头号媒体,到处都是春秋笔法,什么叫“这是二战以来世界上最大的”?纽时明明是对中国的贸易顺差心有不甘,因这这明明就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

  还有,纽时还说了,中国顺差的扩大不仅与出口增长有关。作为过去20年来采取的一系列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措施的一部分,中国已经减少或停止从西方购买许多制成品。据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经济学家布拉德·塞策和迈克尔·魏兰特计算,相对于全球经济总量,中国目前的制成品贸易顺差大约是日本在1980年代或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德国所达到的最大顺差的两倍左右。

  但是,《纽经时报》又说了,中国正在成为俄罗斯、朝鲜和伊朗越来越密切的盟友。中国外长王毅在记者会上热情地提到了这3个国家,尤其是俄罗斯,他说:“维护好、发展好中俄关系,是双方基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俄罗斯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之一,尤其是汽车出口,因为美西方国家在俄乌冲突后作为制裁手段,停止了对俄的汽车出口。

  《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也可以说是对中国出口激增进行的“血泪控诉”的报道,但却与刚刚开过的中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所呈现的中国经济乐观状况非常一致,我们《司马平邦说》节目和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罗思义从去年夏天开始,就一直在研究和评论美西方媒体对中国发动的“中国经济失能论”,我们都坚信,所谓的“中国经济失能”是西方媒体的一种催眠话术,而到《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为止,是象征着西媒的“中国经济失能论”已经失能了,只能换一种新的玩法了,反正中国强劲的出口和顺差数据都在那儿摆着呢,谁也否认不了,于是现在由纽时带头,又跟中国玩起全新的“中国经济威胁论”,说中国出口能力太强,强大到威胁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安全了,而正因为现在中国出口贸易的强大,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在选择抛弃西方国家,转而购买中国生产的商品。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听到来自西媒的这种报道,是会跟着它们一起为“中国经济威胁”愤怒呢?还是会直抒胸臆开怀大笑呢?

  其实,这里头,纽时的记者掩盖了另一个事实,就是自从中国领导人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1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在全世界得到全面落实,而这种全面落实,其实也是发生在从2018年开始到现在,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科技战长达6年的大背景下,就是说,在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被提出时,这些对中国经济全面扩张极为不利的状况还根本没有发生,也根本无法预料,然而即使如此,到今天,中国仍然生产着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制成品,比美国、德国、日本和南朝鲜的总和还多,中国的贸易出口顺差仍然在不断创造着人类历史的新纪录。

  所以说,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在选择抛弃西方,转而购买中国生产的商品,说白了,《纽约时报》的这篇对中国出口激增的“血泪控诉”,其实正是帮助中国展示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10年的光辉业绩。

  我以前在节目中就说过,一带一路必然会写进史册的。

  其实,由这篇文章中可见,发生在今2月初的那场A股股灾,是一场由内外话语权共同控制和酿造出来的极为严重的人为经济灾难,而不是中国经济糟糕的形势制造出来的灾难,或者也可以说,美西方媒体从去年夏天就开始不断发动“中国经济失能论”,到今年2月初,就在中国原本强劲的进出口数据没有被完全统计和公布出来之时提前爆发了。

  到3月12号,港股出现大市回暖,恒生指数一下子收复17000点大关,抹去年初至今的跌幅,国际资本回流中国的迹像非常明显,从2月初到3月初,这一个月里,国内媒体和专家,附和着美西方媒体,也把唱衰中国经济的效应放大到了最大,让多少投资者血本无归,可谓教训极为惨痛。

  归其一点,还是中国的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缺少自信,他们甚至都不如《纽约时报》的记者编辑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更足。

  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叫“新质生产力”,对何谓新质生产力我们还需要在中国经济的现实发展中一点点学习,但是,有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反过来也让我们明白,现在什么是中国的“旧质生产力”?第一种“旧质生产力”我看就是中国的金融市场,第二种“旧质生产力”就是中国的媒体话语权,是第一第二这两种“旧质生产力”的共同作用,才导致中国经济即使背靠着像《纽约时报》所“血泪控诉”的那种令西方国家都心生恐惧的强大生产和贸易能力,却仍然造成了“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的一场A股股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0 18:0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