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98|回复: 0

酷玩:爆出来的学术不端,其实只是一角冰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8 19: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知网是什么东西啊?”五年前,“翟博士”的天真一问拉开了教育部加严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的大旗。

  自那之后,每当毕业季来临,无数学子们就会感受到被“翟博士再临”所支配的恐惧。

  更严格的查重标准、更高比例的论文抽检等要求,在防范假博(硕)士再生的同时,也加大了普通学子的毕业难度。

  大家唾弃它、批判他,调侃他是不知知网翟博士,大家隐隐感到,这件事背有巨大的猫腻: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经过科研训练且顺利毕业的艺术专业博士,怎么可能对中国最大的文献搜索引擎一无所知?

  而由此引发的公众疑问是:他到底读过论文没有?发过论文没有?硕士、博士学位又是怎么拿到的?

  很快,中国学历最高的一批网友——各大高校、院所的研究生们——开始深挖他的论文情况。这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

  翟博士于2018年8月发表在《广电时评》上的一篇不足三千字的论文《谈电视剧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里出现了大段抄袭,比例超过40%。

  他的硕士学位论文——《“英雄”本是“普通人”——试论表演创作中的英雄形象与人性》中有大量文字抄袭陈坤的毕业论文《性格化表演之我见》。

  而查重出现的重复部分总字数更是过万,重复比高达36.2%。

  随着事件的发酵,原本还在狡辩的翟博士意识到自己逃不掉了。他发表致歉声明,称是虚荣心和侥幸心让自己迷失,希望获得公众的谅解——但那是不可能的。

  紧随而来的是北电撤销了他的博士学位,参演电视剧的戏份被删,北大将其博士后退站……连带着他的导师陈浥也被取消了博导资格。

  从此,演艺圈再无学霸翟博士,因为他成了反面典型,被牢牢钉在了另一个圈子里的耻辱柱上。

  那个圈子叫学术圈,那根柱子叫学术不端。

  02

  2024年农历春节前,华中农业大学宣布了对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师黄某某的处理决定:撤销其一切职务,解除聘用合同,对涉及学术不端的论文、项目报请撤稿、撤项。

  这场为期三周的“徒弟造反”事件,最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回到1月16号,华中农业大学11名在读硕士、博士生,联名举报自己的导师黄某某及其指导过的毕业生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并附上了一份长达125页的情况说明文档。

  在该文档中,各种骚操作让人不禁扼腕:堂堂一个双一流大学的教授、博导、系主任以及多项荣誉傍身的学术大佬,表面看起来尽是光鲜,谁知道背后满是卑劣不堪!

  在科研工作中,他将“无中生有”之法融会贯通,发表了大量与山竹醇有关的学术论文——但是打下手的学生却从未见到过山竹醇的实物,也不知道论文中所述的实验是如何进行的。

  他指导过的博士深谙“移花接木”之法,将从小鼠身上得出的实验结果原封不动地写进了以猪为实验对象的毕业论文里。

  除此之外,数据捏造、图片造假、论文署名不当、编制教材抄袭等行为更是屡见不鲜。

  可以说,黄某某及其指导出师的硕士、博士们几乎将学术不端的所有类型都走了个遍,足可谓是集学术不端手段之大成!

  11名学生在举报材料中义愤填膺地写道:“从抄袭和篡改论文,到伪造和删除实验数据,种种造假行径令人无法容忍。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挑衅了学术道德,更对学术界和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值得庆幸的是,黄某某所在的华中农业大学在第一时间发布调查通知后,又以极高的效率完成了调查——黄某某被处理得很干脆,那11名赌上自己前途也要和学术恶瘤斗争的学生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可是,这毕竟只是进入舆论监督的个例。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类“恶龙被屠”的热血故事,但更多时候,大小恶龙藏在温暖舒适的洞穴里安之如饴,倘若没有一定的“机缘巧合”,人们根本不知道它们在哪里。

  03

  黄某某事件发生的两个月前,2023年11月20日,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下发了一份关于“撤稿论文自查”的通知。

  起因是国外学术出版机构Wiley旗下的Hindawi出版社撤回了大量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

  Hindawi又是何方神圣呢?实际上,它名声在外,但是臭的。

  作为学术界知名的“水刊”集中地,像什么文不对题、捏造数据等粗制滥造的文章在它出版的200多份刊物里经常可见。

  早在2020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就将它出版的4本学术期刊列入了预警名单,表明其有一定的质量问题。

  2023年3月,世界著名的数据分析服务公司、SCI数据库的建立者——英国科睿唯安公司将50本学术期刊从SCI/SSCI数据库中剔除,其中有19本都是Hindawi旗下的期刊。

  为了挽救自家声誉,其母公司Wiley对Hindawi出版的期刊展开了调查,将大量涉嫌或可能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撤下。虽然这项工作前两年也在做,却从未像2023年那样严苛。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但谁能想到,失了国外出版物的火,殃得最多的竟是中国高校的鱼(科研工作者)。

  9600篇撤稿文章中,竟然有8200篇出现了中国学者的身影,占比高达85%以上!

  数据不可靠、同行评议造假(例如自己审自己,自己同意自己发表)、论文工厂伪造或抄袭等是这些论文被撤稿的主要原因。而正是考虑到此事对我国的学术声誉和学术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教育部才决定在各高校开展撤稿论文自查工作。

  后者要做的,是提交过去三年从中英文期刊撤回的所有学术文章清单、解释被撤回的原因,并对涉及不当行为的案件进行调查。

  在这份通知定下的截止日期(2024.2.15)的三天前,《自然》杂志发了一篇题为《中国首次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撤稿和科研不端行为审查》的文章来报道这次行动。

  文中提到,自2021年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中国学者参与的论文已被撤回了17000多篇,而仅2023年一年就撤回了约10000篇!占该年被撤回的所有文章的四分之三。

  你说,如果真要深入彻查的话,能从中揪出多少人的学术不端?

  另一方面,倘若没有Wiley公司迫于压力的自我审查,以及其他学术出版商、学术同行的质量排查,这些暗含猫腻的学术论文,又能安稳存在多少年?

  04

  教育部会如何处理各高校提交的撤稿论文背后的责任人呢?对于其中涉嫌学术不端的学者,又会有怎样的惩戒措施呢?

  截止到目前,还没有更多的信息流出,而即便是在那份“撤稿论文自查通知”中,也没有明确后续的处理方案。

  是铁面无私?还是高举轻放?抑或是让各高校自行处置?

  这就像是个“薛定谔的棍棒”,到底有没有,能不能打下来,只要落不到头上,那就只是存在于想象。

  在那份举报黄某某的文档中,学生们写道:“在虚假数据和成果的掩护下,黄教授和相关受益人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惩戒,还获得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和项目资助,同时也获得了学术声誉和地位。”

  试想一下,如果不端行为能获得的收益远高于想象中的风险,再加上些侥幸心理,就算有黄某某等人的前车之鉴,还会有多少人继续选择铤而走险呢?

  国外有个统计论文撤稿数据的网站——Retraction Watch,它和基于同行评审,对已发表论文进行公开审查的网站Pubpeer并称为学术界的“打假双雄”。

  在Retraction Watch的统计榜单中,日本学者常年占据统治席位:前五名占三名,前十名占五名。

  这看似与日本强大的科研实力不符,其实是与日本对学术不端的“漠视”密不可分。

  在Retraction Watch上霸榜(撤稿论文数)超10年,去年才被德国学者Joachim Boldt取代的藤井善隆(Yoshitaka Fujii)曾是日本东邦大学的麻醉学副教授。

  早在2000年,就有学者质疑过他的论文数据存在异常,而且还向日本麻醉学会和藤井当时工作的筑波大学做了举报。但是,没有一家单位对此作出回应。

  在之后的十年里,他旁若无人地继续着自己的学术造假。直到2012年,英国学者从藤井的论文中发现了大量异常数据,并专门发表了篇论文指出这些情况,再加上前两年全球麻醉学界爆出的数起造假事件的舆论影响,才迫使日本学界对藤井展开调查。

  这一查,就查出了172篇问题论文——全部造假!

  藤井最终被东邦大学解雇了,但日本学界所表现出的敷衍态度无法让那些已经有,或打算有学术不端的人感到足够的震慑。

  前日本昭和大学的麻醉学讲师,在撤稿榜排行第三的上嶋浩顺(Hironobu Ueshima),就是在藤井被处理后(2014—2020)开始大肆进行学术造假的。

  类似的还有2014年宣称发现万能细胞,很快被确认造假后,其导师羞愤自杀的“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

  身为圈内人的她,能不知道藤井吗?没有想过后果吗?她不过是在巨大的名利诱惑与不确定的惩戒之间,屈向了前者。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处理学术不端的态度不坚决、举措不到位,像藤井、小保方晴子这样,沽名钓誉、毫无学术底线的学者,过去有,现在有,未来还会有很多。

  这不仅是对日本,同样也是对中国来说。

  尾声

  2009年5月,江西井冈山大学对两名教师——钟华、刘涛做出了开除公职和党籍的严肃处理。原因是二人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在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上发表了70多篇造假论文。

  他们不仅伪造数据、还存在“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和“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等恶劣的学术不端行为。

  在Retraction Watch网站上,钟华一直都是中国大陆撤稿数量最多的不端学者。没想到的是,前有德国学者取代藤井成为总榜第一,后有女

  学者差点取代钟华成为大陆榜第一。

  2022年5月,国家自然基金委发布了《2022年查处的科研不端案件处理决定(第一批次)》,对江苏师范大学的吴冬梅、郑元林、陆军等人发表的35篇论文做了通报。

  涉事论文全部存在图片不当使用或数据造假的问题,而且那些图片或数据均由第三方公司提供。部分论文存在未经同意使用他人署名,编造研究过程等问题。

  基金委对以上三人做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我没搜到江苏师大的官方通告以及对涉事人员的处理结果,但在他们官网已经搜不到这个人了。

  从钟华到吴冬梅,这两起典型、突出案例相隔了13年。而自钟华“登顶”的十多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在持续不断地爆出学术不端事件。

  它就像是打不尽的蟑螂,在荣誉、职称、奖金、帽子等激素的作用下,偷偷摸摸、邪恶生长。

  但另一方面,去年9月份,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2023》显示:2022年,中国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16349篇,占世界总量的30.3%,世界排名第一。

  2022年共有371种国际科技期刊入选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上面共发表高水平论文34.86万篇。

  按第一作者第一单位统计分析,其中中国发表论文9.36万篇,占世界总量的26.9%,世界排名第一;被引用次数为64.96万次,也是世界第一。

  这就是当下的中国学术圈,竟然同时在学术的光明面和黑暗面,登峰造极。

  中国是世界上科技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没有之一,在光伏、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特高压、高铁、5G、家电、稀土精炼等等领域,拥有相对全世界(减去中国)的断档式领先。并且凭借着巨大的市场、完善的基建、高效的产业链配套、沉着冷静的地缘政治运营、恰如其分的产业政策以及极度内卷的劳动力市场,中国的科技产业在迭代速度上更是冠绝全球。曾经我以为像汽车这样的产品每5年迭代出新才是正常的,直到我看到了中国汽车的崛起,才知道不是汽车不行,而是欧美不行。

  但是,另一方面来说,最近美国连续出现的ChatGPT、SORA、人型机器人、卫星互联网和星舰等等划时代的技术突破,呈现出从底层逻辑上颠覆现有产业格局的潜力,让很多(没有买英伟达股票的)朋友感到焦虑,哀叹声此起彼伏。虽然从事实层面上来说,中国的相关产业也并没有落后那么多,但我想这反映出一种来自社会各界的、强烈的期待,就是中国人能不能统治从0到1的创新,从科技产业的源头领先世界?中国人未来能不能不靠卷,而是靠创新在世界上立足?

  这就离不开一个风清气正、创新导向的中国学术圈了。

  希望在这一战里,光明面能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3 22:49 , Processed in 0.0781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