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364|回复: 0

司马平邦:我们中国人也懂“洗脑”:王毅式中国外交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9 10: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7号上午10点,外交部长王毅召开了全国人大的记者会,时长90分钟,两会一年一度,外交部长的记者会也是一年一度,令人意外的是,此次记者会召开过后没几个小时,美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都对王毅记者会进行了大篇幅详细报道,当然,西方媒体关注中国外长记者会的角度和用心肯定与我们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我相信越是详细全面的报道,往往越是接近于客观真实,那就越是容易替中国外长当传声筒,所以,这场90分钟的记者会能被数家西方主流媒体大篇幅报道,至少是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王毅在西方媒体记者眼里是非常有魅力的,第二,王毅在记者会上发表的观点无形中就给西方记者们洗了脑。

  说实话,也不能老是西方领导人给中国记者洗脑,我们中国的领导人一样有本事给西方记者洗脑,我觉得,事到如今了,有王毅这样外交大师在,我们中国人都要有这个自信。

  国家外交本质是什么呢?我看说白了,它一部分的任务就是要给外国人洗脑。下面我们就浏览一下,看看王外长是怎么样给西方媒体和记者洗脑的?看看为什么他是世界顶级的外交大师?

  比如,今年2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说过一句赤裸裸的,是兽性而非人性的话,他说:“在当前的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会在菜单上”。但在3月7号的记者会上,轮到彭博社记者关于中美关系提问时,王毅就抓住这个机会,对布林肯的言论进行了有力的回击。

  他先是表示,中美关系的改善“确实取得一些进展”,但随后毫不客气地指责华盛顿并未“真正兑现”对北京的承诺,他还指责美国打压中国的“手段不断花样翻新,单边制裁的清单不断延长,欲加之罪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然后语气轻轻一转,“美国如果执意垄断价值链高端,只让中国停留在低端……如果一门心思打压中国,最终必将害了自己。”

  而在回答另一个与世界多极化有关的问题时,王毅接下的这段话真可以说是震聋发聩,不但震聋发聩,而且句式整齐,文辞优美,脱口而出就是4个“不能再允许”的大排比句,他说:“不能再允许个别或少数大国垄断国际事务,不能再允许以所谓实力地位把国家分成三六九等”,“不能再允许谁的拳头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允许有的国家必须在餐桌上、有的国家只能在菜单上。”

  中国第一外交家骂人的方式,是用一根钢针直接扎到骨头里,每一句“不能再允许”都是一层递进,啪啪啪三层,最后一个“不能再允许”,一针就扎在了布林肯的骨头里,他不说在当前的国际体系中,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单上吗?我们中国人要做的就是来给你美国人掀桌子的。

  我在第1352期(布林肯说“要么上餐桌要么上菜单”,这一套早被西楚霸王玩剩下了)里就说过,布林肯这套说辞其实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的楚汉争霸时代就被西楚霸王项羽玩剩下了,那叫“不为刀俎,即为鱼肉”,

  法国广播电台在报道王毅的记者会时,看来也是被王毅外长的这段强有力的4个“不能再允许”给洗脑了,特别提出来作为报道重点,法广比BBC的报道更忠实,不但详细解读了王毅的4个“不能再允许”,还把他说的另外3个“如果-何在”大排比反问句也提炼了出来,我不知道用法语翻译下面3句“如果-何在”是不是也会像中文表达的这么有力量,用中文表达,你读着读着,从文字中就能产生一种力量,你听听:

  如果美国一听“中国”两个字就紧张焦虑,大国的自信何在?美国如果只让自己保持繁荣,不允许别国正当发展,国际公理何在?美国如果执意垄断价值链的高端,只让中国停留在低端,公平竞争何在?

  为什么说王外长的外交语言表达对外国媒体有一种洗脑的力量,因为不只是要震聋发聩,而且还能做到句式整齐,文理优美,就像王毅在记者会上敦促美方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发展所说的,积极务实地开展对华外交,言行一致地把承诺落到实处,与中方一道推动中美关系走向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他还强调,当今世界----然后就是两句工整的对仗句:第一句,霸权不得人心,分裂没有前途;第二句,大国不应对抗,冷战不能重来。尤其是这句“大国不应对抗,冷战不能重来”,学过古汉语的人一听就听出来了,”大国“对”冷战“,”对抗“对”重来“,尾字一个“抗”一个“来”,平仄都是很工整的。

  王毅在回答西班牙埃菲社(EFE)记者关于中欧关系提问时,他说有欧盟政策文件给中国同时贴上了“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3种标签,但这种3种定位“不符合事实,也不可行,反而给中欧关系发展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和阻碍”然后他又用了一个比喻:“就好比汽车开到十字路口,红灯、黄灯、绿灯3种信号灯同时亮起,这车还怎么开?”这种比喻既带着道理,其实也带着嘲笑,但依我的经验,这种表达才是高明的外交表达,也是最容易被传播的。

  而在关于巴以冲突问题上,注意,英国BBC那是一定要说成是以哈战争的,但是该媒体对王毅的主张还是进行了准确的复述,即王毅再次强调全面落实“两国方案”,才能彻底走出巴以冲突的恶性循环。王毅还称,加沙战争“是人类的悲剧,更是文明的耻辱”,应该将立即停火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任何理由都不能再为冲突延续辩解,任何借口都不能再为平民被杀戮开脱”,你听听,王外长第一句的结尾是“辩解”,仄声,第二句的结束是“开脱”,平声,几乎是信手拈来的工整对仗,说起来朗朗上口,这样的句式不洗脑就怪了。

  还有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关于赖清德今年1月的大选胜选是否使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变得暗淡的问题时,王外长就显得没那么多兴致遣词造句了,上来就给了一个铁帽子定性,说台湾的选举“只是中国的一个地方选举”。然后他说,选举结果“丝毫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基本事实,也改变不了台湾必将回归祖国的历史大势”,还称,支持“台独”者“必将遭到历史的清算”,而国际上的“台独”支持者“必将引火烧身、自食苦果”。之后王毅又用了一句非常意味深长的话,“我相信,大家迟早会看到一张国际社会遵守一中原则的全家福照片,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用BBC的评论,这可能是意味着将有更多台湾当局所谓的邦交国将转向与北京建交。

  另外,关于中俄关系,王毅说,中俄两国“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重申中国支持多边主义,并称中俄关系顺应世界多极化的潮流。还说,中俄不只政治互信深化,贸易额也达到创纪录的2400亿美元,我觉得王外长下面这两句话说得特别好,就是“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入中国千家万户,中国汽车行驶在俄罗斯大街小巷”,仅仅两句,两幅交互的形象的的图画就出来了,而且又是互相对照的,表示中俄两国人民在生活方式上正在深度交融,用“千家万户”对“大街小巷”,说实话,如果国外的记者不懂中文,真是听不出王外长讲话的魅力来,但一旦他懂了那么一点儿中文,那他一定很容易被王外长的语言表达给洗脑了,当然这既是中国语言文字的力量,也是中国外交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6 21:48 , Processed in 0.0781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