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71|回复: 0

任庄主:五部委一把手齐发声,释放重磅信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9 09: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3月6日15:00,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人行行长潘功胜、证监会主席吴清等五位相关部委一把手参加记者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合计共回答17个问题(郑栅洁和蓝佛安各回答4个问题,王文涛、潘功胜与吴清分别回答3个问题)。具体解读如下,

  一、整体分析

  (略,见星球)

  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

  记者会的前一天潘行长因被记者堵在洗手间而受到关注。在本次记者会上,潘功胜行长共回答记者三次提问,大致释放以下几个信号。

  (一)货币政策空间还很大,未来几年降准降息可能会持续多次

  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的提问时,潘行长指出“目前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是7%,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将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这意味着后续货币政策空间很大,年内再次降准降息依然可期,且后续几年可能会持续降准降息,即货币政策将更加以我为主。

  现在金融的定位主要是服务实体经济,其从属性特征更为明显,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实施将需要配合经济基本面和其它政策的实施,只要有需要,货币政策就应配合。至于现在市场所担心的货币政策可能会通过收紧来扭转预期走太快的问题,可能不需要过于担心。虽然市场会自我调整,但货币政策应不会主动收缩,且在市场大幅调整时应还会出手。

  从近期的表现来看,市场利率下行速度明显快于政策利率,这既有市场对经济基本面过于悲观的预期,也有资产荒的因素在,意味着市场利率已经在预期未来政策利率会持续下行,提前走完了预期,即市场比政策本身走的更快。换言之,政策层面总是希望利率逐步往下降,而市场利率基本沿着一步到位,或者一步并几步的路径在走。不过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无风险利率的持续大幅下行,一定会传导至资产端,推动包括贷款利率在内的广谱利率下行。

  (二)调整资金供给结构,约束对产能过剩行业和非政策鼓励领域的资金供给

  目前整个金融行业都处于过剩状态,资金供给过剩与融资需求不足并存,优质资产供给大幅减少,导致利率趋于下行,这种情况下资金供给结构也需要进行调整。先前人行提出盘活存量金融资源、优化增量结构,目前看应是鼓励金融资源向政策鼓励领域集中,约束对产能过剩行业和非政策鼓励领域的融资供给。

  从政策鼓励领域来看,未来金融资源将进一步向“5+3”的方向集中,即五篇大文章和三大工程,央行将会通过存量并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给予支持。

  (三)对外开放聚焦四大方向,未来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性更加规范和便利

  现在金融业对外开放更加强调高水平、制度型,本次记者会上潘行长明确未来金融业对外开放将聚焦四大方向,分别为,

  1、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吸引更多投资者投资中国金融市场,支持优质中资企业到境外上市、发债融资,鼓励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金融机构及其他经营主体对外投资。

  2、统筹推进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即,把人民币国际化、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跨境贸易投融资三者是结合在一起的。

  3、打造更加友好、包容的营商环境,目前人行正在会同其他部门优化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管理,编制金融领域重要数据目录,统一监管合规口径,预计未来金融数据的跨境流动性会更加规范和便利。

  4、统筹好金融开放和安全,夯实全球和区域金融安全网,为中国与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搭建“金融之桥”。

  三、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思路

  蓝部长在本次记者会合计共回答四次提问,第一个问题是阐释2024年财政政策、第二个问题与“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有关、第三个问题与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有关,第四个则聚焦地方政府债务。前面三个不再赘述,其核心结论是目前财政支出和收支平衡压力很大。

  (一)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整体缓解:保障法定债务、压降隐性债务以及减少平台数量

  目前国常会与财政部均明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得到整体缓解,其衡量标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法定债务本息兑付得到保障、隐性债务规模逐步、政府拖欠企业债务得到清偿以及融资平台公司数量有所减少。因此,这四个方面也可以作为市场评估地方政府债务的标准。

  回顾过去,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得到缓释主要得益于前期1.5万亿左右的特殊再融资债以及各地基于“省负总责、市县尽全力化债”精神制定的化债方案。

  可以看出,各地要立足中央的“一揽子化债方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拟定化债方案,即各地在债务化解过程中要承担主体责任,金融则给予一定配合。

  (二)地方债务风险化解过程是持久战:地方要承担主体责任、融资平台要压降

  虽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整体缓解,但并没有全部化解,从蓝部长在记者会上的表述来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过程应是持久战,即强化源头治理、远近结合、堵疏并举、标本兼治……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主要基于35号文和47号文,近期市场又流传出所谓的14号文,这意味着各地在具体执行35号文时,会有自己的方案,如一些地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1+7”方案、“1+9”方案、“1+10”方案等。从表述上看,无论哪种化债方案,大概率都不会超过35号文的要求,而只是执行范围上的差异。

  也即,35号文明确要做到债务的全口径管理化解,而14号文则将债务化解从原来聚焦的12个重点省份扩展至剩余19个省份的部分地级市。后续地方政府债务化解的思路也比较清晰,即地方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强化35号文的落地执行成效、加强监督问责力度以及建立长效机制。其中,融资平台数量以及融资平台融资体量可能均会有所压降。

  四、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首秀表现不错,意味着资本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来了

  吴清主席在本次记者问上共回答三个问题,整体上看首秀表现不错。具体看,

  (一)严监严管。对问题机构、问题企业强化早期纠正,对各类风险及早处置,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露头就打,对重点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要重点严打,特别是一些触碰底线的,比如造假欺诈、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都要严厉打击。

  (二)严把入口。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门外……成倍地大幅地提高覆盖面,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线索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坚持申报就要担责。

  (三)规范减持。对一些通过“技术性”离婚、融券卖出、转融通等绕道违规减持的,要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对于大股东、实控人等违规减持的,要依法严厉打击。

  (四)推动分红。对多年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将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硬措施(包括限制控股股东减持、实施ST风险警示等),同时将推动有条件的公司一年多次分红,特别是鼓励春节前分红,让大家欢欢喜喜过年。

  (五)畅通出口。对于加大退市力度的呼吁将付诸行动,通过设置更加严格的强制退市标准,做到应退尽退;鼓励推动一些公司主动退市;加强强制和主动退市力度等。

  以上意味着,资本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来了,即入口更严、出口更顺以及强化对存量上市公司的监管。不过这一思路的成效还有待观察,相较于严把入口,存量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以及监管方向是否妥当可能更值得关注。

  例如,严把入口是否意味着注册制已经名存实亡?加大退市力度是否能够做到一视同仁?(是否可以不受地方政府的干扰勇于推动质量较差的部分国企退市?)以及严监管是否意味着权力寻租空间的增大等等。

  五、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2024年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在消费与投资两端均有支撑

  郑主任在本次记者会上共回答四个问题。相关要点如下,

  (一)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符合“十四五”规划的年度要求,与经济增长的潜力基本匹配,是一个积极向上、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这里的“奋力一跳”受到市场热议。

  (二)宏观政策层面会支持经济增速目标的完成。相关政策包括但不限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增量政策,加上前期实施的增发国债、降息降准、减税降费等。这里的大规模以旧换新政策值得关注,其不仅有助于促进消费,还有助于通过以旧换新帮助部分行业实现去产能。

  这里的设备更新将重点聚焦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7个领域,围绕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等方向以及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分类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等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

  (三)投资方面,受益于2023年增发国债大部分在今年使用以及今年7000亿元的中央预算内投资、3.9万亿的地方专项债规模和万亿元的超长期限特别国债等因素,预计2024年政府投资也会明显增加,并带动投资端好于2023年。同时这里需要关注一个提法,即以更大的市场空间、更低的投资成本支撑更有效益的投资,意味着资金成本还会继续下行。

  (四)除消费与投资外,郑主任在城镇化的一些表述也值得关注,如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一部分预计也将在住房、家居、教育、医疗等领域产生需求。

  六、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今年前两个月外贸形势表现不错,后续将从四个方向发力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本次记者会上共回答3个问题,主要聚焦在促消费、外贸形势以及世贸组织第13届部长级会议等三个方面。这里仅就外贸形势方面进行梳理。

  (一)今年1-2月外贸形势总体表现不错,延续了2023年10月以来的增长趋势。具体看,家电、汽车等重点产品出口订单好于预期,手机、玩具、鞋靴等需求偏软。

  例如,按美元计价,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9308.6亿美元,增长5.5%。其中,出口5280.1亿美元,增长7.1%;进口4028.5亿美元,增长3.5%;贸易顺差1251.6亿美元,扩大20.5%,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二)针对目前外贸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后续将从四个方面发力,即拓展中间品贸易、促进跨境电商出口、提高贸易数字化水平以及支持绿色低碳产品贸易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9 14:20 , Processed in 0.4063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