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96|回复: 0

徐吉军:莫言逐臭之夫,写下中国文学史最脏的一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5 01: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奖的中国籍作家。

  于是,中国掀起了莫言热,仿佛得到外国奖项就奠定了莫言的历史地位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

  外国评选者的认可是中国杰出人才的唯一标准吗?

  答案显然不是。

  无论是文学还是价值观,甚至是最简单直接的审美观,中国和外国都有不同的标准。

  有一个最简单的类比:中国人眼中的美,未必符合外国人的观感。请注意,外国人并不只是欧洲,包括东南亚、非洲在内,都是外国。总体而言,不同洲际之间的审美肯定不一样。

  既然连视觉之美都存在巨大差异,文学和价值观的差别更是犹如鸿沟。

  中国人的汉字韵律之美,与西方文字有可比性吗?没有,完全没有。

  那么,莫言所谓的获奖,除了说明他的作品适合外国人的标准和喜好,其他什么也说明不了。

  莫言在中国国内一直存在巨大争议,最近有人要起诉莫言,引起舆论热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不一而论。

  看到这一幕,本人想起莫言曾经讲过的谬论:“文学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讲真话是作家宝贵的素质!”

  这句话,这个观点,在中国一部分热衷于批判现实的人眼里奉为真理,然而这是真理吗?

  如果文学的作用从来不是唱赞歌,那汉唐盛世的文学作品是如何照耀千古的?

  泛文学批判论,可以说是一小撮文人狭隘心胸的直接体现。

  寻根溯源,从中国古代文学梳理到今天,就可以发现,文学从来不只是批判,更有许多赞歌流传至今。

  通常而言,我们熟悉的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诗经。

  诗经从各国民间采风,加上宫廷诗篇汇集而成。

  有的篇章描述民间生活,有的描述男女相会,有的描述战争场景,有的是政治讽喻,批判性内容比例并不高。

  楚辞,屈原主导楚国变法失败,隐居于外,抒发情怀,写了多篇诗篇汇集成楚辞。

  楚辞整体风格带着悲伤、无奈、悲壮、愤慨,有对国家的期望,有对祖先的缅怀,有对神话世界的想象,有对楚王的劝谏,但批判性内容不是主流,而是浓浓的爱国情怀。

  汉代流行汉赋骈体文,司马相如、贾谊、东方朔等人是杰出代表。这些人的作品,文学成就极高,文字水平绝世,思想恣意放纵,有多政治的劝谏,批判非常少。

  史记,太史公司马迁的千古名作,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通过“述往事、思来者”来“舒其愤”。毕竟太史公凭空受了宫刑,不可能没有愤怒和屈辱。即使如此,史记依然持正叙事,何来批判一说?

  唐诗宋词,以及唐宋散文,流传至今的名篇,普遍都带有积极向上的力量。李白的恣意纵情、苏轼的洒脱不羁,辛弃疾的慷慨激昂,令人读来都能找到积极向上的力量。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即便如此,依然是心忧国事,并没有沉迷于批判和反思!

  古代伟大的作家,能够流传至今的作品,很少有抱怨和批判,绝大部分都是讴歌鞭策,精神强大,文字有力,使人奋发!

  明朝开始,小说类名著纷纷诞生,普遍带有政治色彩。即便是儒林外史这样的嘲讽之作,也是以诙谐调控为主基调。即便是金瓶梅这样看似淫靡的作品,作者兰陵笑笑生的文笔也是十分优雅,读起来比莫言的文字要让人舒适一百倍。

  清朝蒲松龄撰写聊斋志异,几百篇短篇小说,多是奇闻异志,部分批判现实的作品,读起来也是简洁明了,从未有肮脏之感。

  翻遍中国古代文学史,没有找到任何一个终其一生以批判现实,描述丑恶作为使命的文学家。

  从古到今,各种文学作品汗牛充栋数不胜数,能够流传至今的,都是使人类更坚强生存下去。

  那些愤世嫉俗,宣泄垃圾,狂喷赃物的作品,都没有传世,因为人类需要的是健康的活下去而不是肮脏的死去。

  1980年代,文学创作开始百花齐放,诞生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所谓的伤痕文学,在对特殊时期历史进行描述的时候,往往也带有积极的力量。阿城的棋王,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基本看不到刻意的否定,反而充满了积极地阳光。

  路遥创作了《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在极其困难的状态中不断拼搏,求学,务工,挖煤,经历了失去恋人,失去工友的种种悲剧,在贫瘠的土地上一直奋斗不息。这部作品激励了一代人生生不息。

  读遍古今中外文学史,莫言的作品,真的是绝无仅有肮脏至极,堪称逐臭集丑文学之代表。

  莫言的文字功底让人钦佩,凝练,传神,穿透力强,对环境对事物对人物的描述极其细腻,擅长精神感染,容易动人心魄。但是,他用最擅长的文字,传递出最阴暗的信息流。

  莫言的作品,具体到每个句子,都是非常正常的表达,通篇汇集到一起,却呈现出一个令人作呕的世界。

  文字风格扭曲变态,描述事物极度夸张,除了让变态的人更加变态,绝不会使正常的人变得更加正常。

  1986年莫言在《红高梁》中写道:“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这段话,彻底将他的家乡高密市挂在了世界文坛批判丑化的耻辱柱上。本人(汉唐智库,徐吉军)曾经和高密市文联的朋友交流,他们对莫言还是非常的尊敬。不知道莫言有没有向生他养他的土地有过忏悔之意?

  在莫言获奖时,各个专家对莫言作品的评价几乎都是夸他写出了“20世纪最阴暗的中国”、“他描述了一个没有真理、没有常识、没有同情的世界”。

  关于诺贝尔奖的颁奖词,莫言的回应是:“历史和现实的结合,这两部分缺一不可,如果没有虚幻,仅仅写实,这部小说没有生命,反之,全是虚幻,和现实中国没有联系,也没有意义。作者的责任,本事就是写出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东西,既是现实生活但同时又高于现实生活,有变形夸张有想象有虚构。”

  莫言所有的虚幻都是刻意的丑化,将自己生长的家乡描绘成人间地狱。莫言似乎从没意识到养大自己的不仅只有母亲的乳汁,还有脚下的土地。

  如此一个只会索取并且不懂感恩的人,怎么可能写出富有正能量的作品?

  在莫言的小说中,“丑”的描写几乎贯穿于他的小说的始终,对于“丑态”的描写,有具体写实的,也有抽象荒诞的,更有俗不可耐的。

  莫言极其擅长描写刻画丑陋和丑态,所以作品普遍带有浓重的压抑感。

  韩愈主张文以载道,莫言的作品载着他的道,莫言道就是丑道。

  透过莫言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莫言痛恨周围的世界,他生长的乡土,他的父老乡亲,他的乡土风俗。

  在他的作品中,在莫言的作品中,除了母亲的形象之外,几乎把所有人都塑造成了恶人。

  莫言笔下只有一个形象值得爱戴,那就他的母亲。

  这样的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实在令人费解。

  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才能产生出如此之多的扭曲和压抑?

  莫言的作品,汇集八方人性之恶于一体来集中表达,这种令人窒息的创作风格,在本人(汉唐智库,徐吉军)看来就是逐臭集丑!

  所谓逐臭,就是像苍蝇追逐粪便一样,绕开美好的事物,只专注于肮脏的角落,以脏臭之物为美味,甘之若饴。

  所谓集丑,就是道听途说绞尽脑汁放飞思想,搜集中华大地一百多年以来每个角落里发生的丑闻轶事,汇集到作者笔下的高密东北乡最大的村庄大栏镇。

  逐臭是作者自身的主观意识,思维习惯,行为模式。集丑是创作风格,写作模式,文字技巧。

  通过这种“丑”的集聚,再加上作者的凭空想象,创造出令人震撼的丑恶、丑陋、丑态百出等丑到极致的效果。

  莫言最大的问题是通过他的个人想象构建出一个并不存在于现实中的丑陋中国。他夸张地描写,不仅误导了外国人认为中国就是如此丑陋,甚至连一些思想浅薄的中国人也认为就是真实的中国。

  莫言自己鼓吹“讲真话是作家宝贵的素质”,但他的作品就是向全世界说谎。

  莫言的作品,当然适合一部分有特定的精神需求的人去阅读。

  有些人在阅读莫言作品时能够找到共鸣,当然就会高度认可。

  一边阅读,一边舔舐着内心的伤痕,一边诅咒着现实,诅咒着环境和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甚至诅咒传统文化和现实。

  在莫言开始文学创作的那个时代,丑化中国形象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这段时期集中涌现的以否定和批判为主基调的作品风格,完全迎合了西方对中华文化战争的政治目的。

  在东西方对立的大背景下,在西方一直歧视中国的政治氛围中,诺贝尔奖项的评选在涉及到中国人的时候,都带有极强的政治色彩。

  莫言获奖,与作品的文学水平无关,只是对中国人一系列丑化抹黑,迎合了西方踩踏中国人的政治需求。

  莫言为代表的逐臭集丑文学,正是美欧文化战争的绝佳工具!

  越读莫言,跪的越坚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20 02:0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