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02|回复: 0

北风:没必要蹭“飞行汽车”热度,飞行器公交化已经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9 21: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有一条热搜非常的唬人:“我国飞行汽车首飞成功”!

  飞行汽车呀,那可是革命性的交通工具,难道不知不觉间,我们跨越了一个科技时代?

  结果点开新闻,先看图片,发现首飞成功的“飞行汽车”长这样。

  只要是看了图片的网友,对这新闻的兴趣立刻下降八成,甚至增添了许多“反感”。

  首先,这玩意没有“轮子”,没有车轮能叫汽车么?

  其次,这玩意虽然造型上添加了几个“垂直旋翼”,很有《阿凡达》的科技感,不过落地到现实,感觉更接近大疆的无人机,只是变成体格更大,载重变大的“有人机”了。

  不过我显然不是因为一张照片就否定一个新闻事件的人,于是从多方搜集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资料,以及这次“航线首飞”的前前后后。

  我发现这是一个被媒体“标题噱头”毁掉的大事件。完全没必要蹭“飞行汽车”的热度,这种“低空飞行”迈向商业化本身,就足够牛逼了!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英文名是。这玩意的创意诞生于15年前,当时美国NASA发布了一个eVTOL的概念视频,说美国下一步想发展“电动垂直飞行器”。

  这些年美国一些科技巨头也在该领域不断研发和公布试验成果,但很显然,他们的“产业化”进程,却被我们给弯道超车了。

  因为把美国人的PPT和“科技幻想”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和产业,就是我们的强项。

  这次试飞的eVTOL,被命名为“盛世龙”,在龙年正月腾空,这名字确实应景。

  这次试飞的一大意义,是他不是“工厂试验”性质的起飞,而是“珠海~深圳”航线的模拟试飞。

  额就是说这次不仅验证产品本身,也验证“这条航线有没有商业价值”。

  现阶段,我国珠江口的两个明星城市,各有繁华,隔海相望却无法直接互联互通。

  从深圳到珠海,必须走一个大半圆的C型高速,理论上一个半小时到达,可是各自从港口出发,穿越市区上高速的话,一次行程至少2.5~3小时。

  这次试验,盛世龙飞行器,从珠海到深圳,跨海低空飞行,只用了20分钟,考虑到除此实验不可能跑出最高速,实际运营时,这种低空直达航线能够将原本陆地高速的时间,缩短到十分之一。

  能够比高速公路快十倍的交通方式,就已经具备了革命性意义。

  这次试飞的“盛世龙”号,整体重量达到2吨,可载荷400公斤,按照单次承载五人设计。

  也就是说,除了驾驶飞行员,每次飞行可以运载四人。

  这种固定短途航线,周边环境与景物固定的线路,实际上是最适合开发“无人驾驶”的,只是大家初期心理安全观过不去,如果未来开发无人驾驶成功,那么运力还能提升20%。

  “盛世龙”试飞,是两架飞行器“伴飞”的模式,也就是说,未来航线真的运营起来,可以做到多机同时起飞,同时到达,互不干涉。

  还记得当年港珠澳大桥从确定设计方案,到建成通车,深圳人是最受伤也最憋屈的。

  因为原本香港深圳在一侧,珠海澳门在另一侧,中间一座跨海大桥,到接近两端时,各自引出两条岔道,就能做到“四座城市的一桥互通”。

  这种设计被称为“双Y模式”,是最经济也惠及最多人口的方案,可惜出资最多的“金主”,香港一方明确“拒绝双Y方案”。

  最终港珠澳大桥采用的就是一侧香港,另一侧珠海和澳门的三城“单Y方案”。

  没有搭上港珠澳大桥这趟车,深圳人一直在默默努力,希望打造属于自己的连接珠海的交通通道。

  如今“垂直低空飞行器”在珠海~深圳航线起航,而且未来可以做到“飞的”式,甚至“公交”化运行。

  这显然是比新建陆路通道更便捷也更快落地的方案。

  这次电动垂直飞行器跨海航线的试飞成功,也有很多“唱衰”的声音。

  他们认为以我们国家人多地少,而且高端精英出行需求有限的背景下,低空飞行会是个“好噱头”,但是复杂的城市环境注定让它做不大。

  我的观点却完全相反,我们先不说垂直飞行器在人口密集城市复杂低空环境的优势,仅仅谈“跨海航线”成功,就已经打开了商业化的无限想象力。

  比如仅仅跨海,我国除了大湾区周边城市,未来至少还有四大通道都给低空飞行创造巨大经济空间。

  大家不用冥思苦想,只需要搜索过去几年热议“跨海大桥/跨海隧道”的城市群就能看到了。

  最现实,也能最快落地的就是“琼州海峡”航线。

  今年春节之后,离开海南的航班,被炒到票价过万,一家人返乡需要十几万的程度。

  同时海南到广东的跨海轮渡通道,满负荷运营也难以为继,彻底堵塞。

  这样的大背景下,民间舆论和地方人大政协的代表们,又将“海南跨海大桥”的建议,顶上了热搜。

  实际上,海南跨海通道,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判了,世纪初甚至做出了2000多亿人民币的建造预算。

  只是从当时海南岛的出入客流,经济规模以及造桥成本之间进行通盘考虑,当年不是建设跨海通道的时机。

  今年海南跨海通道的建议再起,而且随着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到海南养老和旅游将在未来十年越来越火爆,因此许多人认为当年不符合的条件,如今符合了。

  可是这些人算的账依旧不全面。第一,到海南岛养老的人群一般冬季一住就是几个月,所以这些老人都是“几个月一次往返”,平均分摊到每天,进出海南人数依旧不多。

  另外,海南养老和过冬有明显的季节性需求,除了冬季养老和暑期旅游,春秋两淡季,海南机票甚至降到500以下。

  未来北方老年人到海南养老的需求增加,可是让老年人从北方一路自驾,然后还要穿越漫长的跨海大桥与隧道,真的符合“养老人群的实际需求”么?

  所以海南省急需增加的是“跨海运力”服务,就是在目前轮渡运私家车,运列车和飞机航班之外,需要开做新的“运送旅客方式”。

  这时候,能够“飞的”化和公交化运营的“低空飞行器”,在海南岛和广东湛江沿线多建对接点,多开辟航线,至少每架飞行器,相当于一辆出租车,平行穿行在海峡两岸,不受桥梁和隧道的限制。

  根据淡旺季和高峰旅客需求,只需要调整航线的数量以及飞行器的起飞密度即可。

  同时,低空飞行器将培养从飞行员,到维护人员,到训练机构等大量高薪,受尊重,消费能力强的新兴就业岗位。

  一旦海南低空跨海通道成熟运营了,到时候杭州与苏州跨越长三角的航线,青岛烟台到大连旅顺的跨渤海航线,都能取代曾经的“跨海大桥或隧道”方案,成为更经济也最容易落地的方案。

  许多人担心研发垂直飞行器,最后产业规模没起来,钱会打水漂、可是海峡距离最短的海南跨海大桥,如今的建造成本预计就超过4000亿人民币。

  距离更远,海况更复杂的跨渤海桥隧方案,造价更是无法估量。

  这些累计过万亿的造桥成本,如果转移到低空经济领域,相当于从最传统的铁公基生产力,跨越到“新质生产力”。

  我这里只梳理了三大跨海通道,相信第四个许多朋友都呼之欲出了,那就是未来从福建到台湾岛的跨海刚需。

  等到两岸同属一家,到时候去台湾岛的方式,除了高铁之外,也多了“低空飞行”这种更时尚也更具科技感的新方式。

  去年年底,对今年经济工作起指导意义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当时许多人无法理解,我国即便有无人机在航拍或者物流领域的运用,但依旧不够资格与“生物、航天”一起,并称“战略新兴产业”呀。

  如今看到“电动垂直飞行器”市场大幕的徐徐展开,我们才发现低空经济领域,除了直升机,无人机,旅游观光、物流配送等领域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不过许多人会疑惑,“垂直飞行器”虽然造型很有噱头,但是从承载和运送人数来看,和“直升机”也没啥差别呀。

  直升机都发展了几十年了,在我国也还有很大的市场空白,有必要这时候换赛道发展“电动垂直飞行器”么?

  这种低空飞行新方式,它的优势就体现在它的名字里。

  传统直升机虽然能够垂直起降,但是在飞行前后依旧需要一个长距离缓降的过程,所以直升机依旧需要大机场,以及周边广阔无遮挡的环境才能运营。

  “垂直飞行器”,是利用旋翼垂直升降,几乎原地升高到飞行高度,一路执行,然后直接飞到降落点正上方,再垂直降落到地面,没有缓慢爬升与缓慢降低高度的过渡,几乎一个高楼环绕的停车场大小,也能运营几十架垂直飞行器的起降。

  另外,现在研发的垂直起降飞行器,都是电动的,机舱高度静音,不会出现直升机里大声喊还听不见的环境噪音,对老年人和小孩更友好。

  同时,纯电驱动,意味着运营场地周边也不用像直升机那样,配备大型加油站,运营的空气排放环保优势,也让它更具备在密集城区广泛运营的基础。

  最重要的一点,美国等西方国家直升机低空经济的开拓,已经一百多年了,我们从零起步追赶是很吃力的。

  电动垂直飞行器,美国NASA提出才十五年,何况我国在电池领域的优势可以从新能源车移植到电动飞行器上,如今完成跨海航线飞行,等于我们在商业运营上,可能像抖音快手一样超越美国。

  在电动垂直飞行器领域,我们对美国的追赶势头,甚至超过新能源车,所以从这个角度,在飞机,游轮,火车,汽车之后的下一代交通工具上,我们真的很有机会率先起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9 07:45 , Processed in 0.5627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