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84|回复: 0

环球科学:私营公司首次成功登月,美国自1972年后再次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5 09: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月球探索 ·

  私营公司首次成功登月,美国自1972年后再次重返月球

  Odysseus于2月21日(登陆月球的前一天)从月球轨道上拍摄了这张照片。图片来源:Intuitive Machines

  据美国月球探索初创公司Intuitive Machines官网消息,2月15日,该公司制造的月球着陆器“奥德修斯”(Odysseus)已搭乘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成功升空,这项任务被称为IM-1。据卫报(The Guardian)报道,2月22日,Odysseus月球着陆器经过73分钟的紧张下降,已从月球轨道登陆月表,成功在月球南极附近着陆。目前,该公司正尝试与Odysseus着陆器恢复通信,预计在未来几天,将收到它拍摄的照片。Odysseus是第一艘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的私人航天器,也是美国自1972年以来的第一次着陆。(Intuitive Machines,The Guardian)

  · 医学 ·

  科学家揭示“脑雾”和极易疲劳等症状出现的原因

  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消息,在一篇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为了解一种复杂的疾病——感染后肌痛性脑脊髓炎/慢性疲劳综合症(PI-ME/CFS)提供了全新的视角。PI-ME/CFS会导致患者即便只是轻微的劳累也会极其疲惫,这也是新冠后遗症的症状之一。研究人员通过分析17名PI-ME/CFS患者和21名健康的成人(作为对照)在大脑活动以及免疫活动上的差异。研究显示,PI-ME/CFS患者心率升高后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显示出自主神经系统异常,这可能和多个脑区中儿茶酚通路失调有关。对免疫活动的分析显示,患者体内存在慢性抗原刺激,表现为存在异常的免疫反应,并存在性别差异。

  而在另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的论文中,研究人员分析了2020年3月或4月因新冠感染而住院的76名患者,以及25份新冠大流行前的血浆样本。他们在14名自我报告存在脑雾的新冠患者中,发现一种名为 S100β的蛋白质的含量高于没有这种症状或未感染病毒的人。这种蛋白质是由大脑内的细胞产生的,通常不会在血液中发现,这表明这些患者的血脑屏障已被破坏。随后,研究人员给11人报告患有脑雾的患者静脉注射了无毒染料,并进行核磁共振扫描,证实了血脑屏障渗漏的迹象。这种持续的局部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和全身性炎症与新冠后遗症患者出现的“脑雾”症状密切有关。(Science news)

  · 天文学 ·

  JWST终于发现“索伦之眼”超新星中心的中子星痕迹

  这张SN 1987A的图像由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与韦布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结合而成,韦布检测到了其核心的中子星(蓝色)迹象。图片来源:J. Larsson

  一颗超新星爆发的光于1987年2月抵达了地球,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它的亮度达到峰值。这颗II型超新星被命名为SN 1987A,位于大麦哲伦星云,距离地球约168 000光年,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超新星,也是现代天文学家能详细研究的第一颗超新星。但近40年来,天文学家一直无法透过尘埃探测到SN 1987A的残骸究竟是黑洞还是中子星。

  最近,在一项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研究中,天文学家终于观测到了SN 1987A中心的中子星,解开了数十年来的谜团。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报道,研究团队借助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检测到来自电离氩和硫原子的光谱特征,这些特征一直被长期用于寻找中子星。科学家表示,这项发现或许是迄今最有力的观测证据,证明SN 1987A坍缩为中子星。研究人员将JWST的观测数据与此前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SN 1987A的图像相结合,合成了一张看上去像“索伦之眼”的图片。未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研究SN 1987A中心的中子星,以了解它更多特征,以及它如何随时间演化。(Nature news)

  · 光学 ·

  我国科学家在超大容量超分辨三维光存储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光盘实物照片。(图片来源:原论文)

  光存储技术具有绿色节能、安全可靠、寿命长达50~100年的独特优势,非常适合长期低成本存储海量数据,然而受到衍射极限的限制,传统商用光盘的最大容量仅在百GB量级。在信息量日益增长的大数据时代,突破衍射极限、缩小信息点尺寸、提高单盘存储容量长久以来一直都是光存储领域的不懈追求。

  据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报道,近日,上海光机所与上海理工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在超大容量超分辨三维光存储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2024年2月22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研究团队利用国际首创的双光束调控聚集诱导发光超分辨光存储技术,实验上首次在信息写入和读出均突破了衍射极限的限制,实现了点尺寸为54nm、道间距为70nm的超分辨数据存储,并完成了100层的多层记录,单盘等效容量达Pb量级。这项研究对于我国在信息存储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上海光机所官网)

  · 神经科学 ·

  脑刺激图谱或有助于改进神经功能疗法

  对丘脑底核(丘脑下方的一个小型结构)的脑深部电刺激(DBS)常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目前也被研究用来治疗肌张力障碍、强迫症(OCD)和图雷特综合征。脑深部电刺激(DBS)需要通过手术在脑内植入电极,并让功能失常的脑网络减弱。不过,刺激哪些脑环路才能使每种疾病的症状得到最大改善一直不清楚。最新在一篇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的研究显示,使用DBS绘制功能失调的脑环路或有助于改进特定神经疾病的疗法。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导致这类疾病的脑环路,或推动发现进一步治疗的潜在靶点。

  研究人员收集了261名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OCD或图雷特综合征患者的数据,这些患者此前接受过在丘脑底核植入DBS电极的手术。研究人员通过这些数据了解到受DBS调控的脑环路,以及它们与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丘脑底核与感觉运动皮质的互连和治疗肌张力障碍的相关性最大,与主要运动皮层的互连与治疗Tourette综合征的相关性最大,与辅助运动皮质的互连与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性最大,与腹内侧前额叶和前扣带回皮质的互连和治疗OCD的相关性最大。此外,他们在对一名帕金森患者和两名OCD患者进行指导治疗后,他们的症状均明显减退。这项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背后的脑环路变化,并有望改进治疗这些疾病的策略。不过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并用患者特异性数据进行验证。

  撰写:不周、clef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9 20:1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