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93|回复: 0

徐吉军:宋朝以文制武,是内核腐朽的无奈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16 06: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对于地球46亿年的历史,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史短暂的不值一提。

  对于地球而言,人类注定也只能是过客,不可能永恒存在。

  这是天道。

  或许人类可以通过不断发展科技逃离地球,到达另一个星球或者星系,但地球不可能永远为人类存在。

  对于人类的每个个体而言,时间是最公平的东西,而时间其实也是天道的规律之一。

  任何人顺应天道则昌盛,逆天行事则衰亡。

  这是天道永恒不变的至理。

  那么,站在唯物主义的客观视角来看,人类历史上每个强盛一时的国家民族都有其内因,每个长盛不衰的国家民族一定有其特殊的核心竞争力。

  回顾历史,隋唐兴盛之后,中华大地进入五代十国的混战时期。

  公元904年,朱温篡唐,建立梁朝,史称后梁。五代十国正式开启,直到960年北宋建立,华夏大地才逐渐恢复秩序。

  875年,山东盐商黄巢煽动数万饥民在山东菏泽起义,几乎打遍全国。

  875年,23岁的朱温加入黄巢队伍,作战英勇,提拔很快。

  880年12月,黄巢军攻下京城长安。

  882年9月,朱温见黄巢大势已去,率军归降朝廷。

  唐僖宗赐其名为朱全忠,任命他为河中行营招讨副使。

  881年,李克用出兵镇压黄巢起义。882年,李克用第二次勤王,黄巢兵败。李克用在长安收复战功劳最大,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

  李克用,本姓朱邪,是沙陀族,神武川新城人,后来被唐僖宗赐姓李。

  李克用骁勇善战,十五岁开始从军随父出征,经常冲锋陷阵,冲在最前面,在军中被称之为“飞虎子”。

  883年4月,黄巢被沙陀人李克用为首的各路勤王军队赶出关中,逃到河南。

  两军在河南厮杀,史载黄巢围住陈州兵粮不足以人肉为食,不过此事存在很多疑点。

  河南的唐军被黄巢连续击败,朝廷就派李克用率军进入河南。

  李克用到了河南很快击败黄巢。884年6月,黄巢被杀于泰山狼虎谷。

  在击败黄巢后,李克用态度嚣张,羞辱朱温作战无能。两人发生矛盾,唐僖宗派密使命令朱温除掉李克用,没想到李克用逃脱。

  两人从此成为死敌。

  885年,关中静难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联手朱温,试图灭掉李克用。李克用进军关中,三方战败。唐僖宗再次逃离长安。

  895年,李茂贞、王行瑜及韩建三帅进长安挟持唐昭宗。

  李克用再度勤王,救出了唐昭宗,被封为晋王。

  从此,李克用以忠于唐朝皇室的名义,与朱温连年争战,互为一生之敌。李克占据山西,朱温占据开封一带。

  901年,朱温率军占领长安,控制了整个唐朝朝廷,效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唐昭宗成了傀儡。

  904年,朱温派兵杀了唐朝一批大臣,胁迫唐昭宗迁都到洛阳,拆掉长安宫室,在洛阳营建皇宫。

  唐昭宗到了洛阳后,所有的卫士和太监侍从,都是朱温派来的人。

  唐昭宗身边原来还有二百多人,朱温暗中下令把这些人全部杀死,换上年龄、身高差不多的人代替。唐昭宗后来才发现自己已经落入魔掌。

  不久,朱温杀死唐昭宗,扶立十三岁的唐哀帝。

  907年,朱温强迫唐哀帝禅让帝位。唐朝灭亡。

  在汉唐智库此前的文章中,我们曾经写过一个历史上超级变态智障的短命王朝北齐高氏。朱温的无耻并不逊色于高氏。

  朱温荒淫无度,行同禽兽,对儿媳妇也不放过。朱温的儿子们不仅毫无羞耻,反而利用妻子争宠,争夺储位。

  912年,朱温出征住在节度使张全义家里,十多天将张家妻女欺辱一个遍。

  朱温病重时,亲儿子朱友珪的媳妇伺候在身边。听说朱温想传位给义子,亲儿子朱友珪直接发动宫廷政变,一刀刺穿了朱温的肚子。

  朱温言而无信厚颜无耻,在唐末群雄中堪称无人可比。

  晋王李克用是沙陀人,却一生多次勤王救驾,称之为忠于唐朝皇室并不为过!

  然而,史书指责李克用割据。

  在唐末乱世,如果不割据,选择入朝为官,无疑等于伸长脖子任人宰杀。

  朱温杀光了唐朝满朝文武就是明证!

  在五代十国这段尔虞我诈波诡云谲的历史中,有个名臣说了一句话,打破了中华民族从唐虞夏商周以来的忠君意识,堪称是石破天惊的创举!

  这句话是这么说的: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意思很简单:天子哪有天生的,不过是谁兵马强谁当罢了!

  这句话可以上溯到秦末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喊的表面上看起来和安重荣一样,但安重荣喊出了天子之位的本质:兵强马壮当天子!

  在一千年后,一位伟人在遭受到重挫之后,总结出另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

  安重荣说出这番话,但并不是坏人。

  安重荣,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时期将领。

  935年,李克用建立的后唐已经摇摇欲坠。

  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称帝后没几年就贪图享乐信任伶人花天酒地。

  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发动兵变,推翻了李存勖,自己称帝。

  李嗣源去世后,儿子李从厚继位。

  李从厚当了皇帝,又猜忌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因为李从珂掌握兵权。

  李从厚派兵围攻李从珂。

  李从珂反攻到洛阳,自己当了皇帝。

  李从珂当了皇帝后,又猜忌他的姐夫,手握重兵的石敬瑭。

  石敬瑭被逼无奈,向契丹借兵击败了李从珂。

  936年,契丹主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皇帝。后晋建立。

  石敬瑭最无耻的就是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并且给耶律德光当儿皇帝。

  石敬瑭当时身兼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三要职,举兵反叛势大无比。

  安重荣见大势已去,就投靠到石敬瑭麾下。

  安重荣精明干练,处市决断,勤于政务,明辩曲直,为官名声非常好。

  后来,安重荣对石敬瑭投靠契丹非常愤怒,就起兵造反,最终战败被俘。

  942年,石敬瑭下令将安重荣头颅砍下,装在匣子里,向父皇耶律德光报功。

  杀了安重荣不久,石敬瑭死了。

  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继位。

  石重贵不愿当契丹的儿皇帝,就要求两国平等,不再向契丹称臣,但是他个人可以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称孙。

  耶律德光恼羞成怒,连年派兵进攻后晋,契丹几乎毫无胜绩。

  令人愤慨的是,晋军最高统帅杜重威暗中与耶律德光勾结,要帮助契丹人灭了石重贵,要求耶律德光扶持他当新的皇帝。

  杜重威耍尽心机,把后晋禁军的指挥权骗到手,带着晋军主力投降。

  947年,石重贵迫于形势,开城投降。

  契丹人押着石重贵返回北方草原。

  在后晋与契丹作战的几年里,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多次击败契丹,声望最高。

  公元947年,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攻下开封,定为都城。

  郭威一直是刘知远的部下,作战勇猛,成为统帅大军的将领,位至宰相。

  刘知远病逝,郭威和苏逢吉受命,立其子刘承祐继位。

  郭威担任枢密使,掌管全国兵权。

  公元948年,郭威出征平定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的叛乱。随后大败契丹。

  950年,刘承祐与亲信密谋,诛杀枢密使郭威、宣徽使王峻、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等将领。

  这些将领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清君侧。

  随后,郭威登上皇位,建立后周。

  郭威十分节俭仁爱,要尊崇圣人,以儒教治天下,重用有才德的文臣,改变了后梁朱温以来军人当政的惯性。

  具体的治理措施包括:提倡节约俭朴,降低赋税;整顿吏治纲纪;招抚流民,组织生产;治理河患,灌溉良田;开展统一战争。

  令人遗憾的是,郭威这样的雄主,竟然也是天不假年。

  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重。郭威选择养子柴荣继承皇位。

  柴荣有胆有识,有远大抱负,一心为天下百姓,具备了一切帝王应该具有的素质。

  柴荣继位后,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求贤若渴,励志击败契丹,许下壮志豪言,要收回燕云十六州,立志重现汉唐雄风。

  柴荣登基第一年,北汉和契丹联合南侵。柴荣御驾亲征,击败强敌。

  柴荣制定的大国战略,主要依据大臣王朴写的《平边策》,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向西击败西蜀,收复了秦、凤、成、阶四州。连续三次攻打南唐,获得十四州、六十县,逐步平定割据势力,从此可以专注于北伐。

  周世宗柴荣制定的计划非常清晰,要十年完成国家统一,十年修养生息,十年实现天下太平。

  在做好准备后,柴荣御驾亲征,北伐辽国。一路势如破竹,四十多天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县。

  更加令人痛惜的是,周世宗在行军途中突发急症,只能撤军。

  公元959年,周世宗驾崩。

  柴荣在位只有六年,却赢得“五代第一明君”的美誉。

  柴荣的儿子只有七岁,继位后政局不稳。

  公元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率军回师开封,迫使恭帝禅位,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王朝。

  柴荣是赵匡胤的结拜义兄。赵匡胤叔夺侄业颇为惭愧,又念及结拜柴荣的仁政名声,就封恭帝为郑王,赐下誓书铁券,要求后世子孙“柴不反宋,宋不杀柴”,相当于免死金牌。

  建立大宋后,赵匡胤制定了以文制武的施政方针,后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军权,要求他们安享富贵。

  以文制武,是两宋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直接原因。因此,这一方针一直备受后世诟病。

  不过,客观来看,宋朝选择以文制武实属无奈,因为中华文明发展到五代时期,已经纲常沦丧,文明的内核早已深度腐朽,很难建立稳定的政治秩序。

  正是凭借以文制武的策略,北宋才有效改变了唐末“兵强马壮当天子”的乱世。

  如果没有宋朝的矫枉过正,君臣猜忌轮番夺权的剧情将不断上演,中原王朝将逐渐丧失所有的天朝上国的威严,沦为不折不扣的军政权。

  这种局面与今天非洲某些国家不断发生军事政变上位的情景非常相似。

  如果政权更替毫无规矩可言,对于黎民百姓来说一定是一场灾难。

  文明发展的轨迹绝非一条直线不断向前。

  人类总是在不断重复前人走过的道路。

  无论一个文明如何发达,如果没有形成有效的传承,一百年之后,后人就会变的愚昧,人类又将面对文明的荒漠。

  不断继承与发展,是人类得以不断前进的秘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7:37 , Processed in 0.0937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