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9|回复: 0

环球科学:美国“游隼”着陆器正在坠落,或将在地球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5 19: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航空航天 ·

  美国“游隼”月球着陆器正在坠落,或将在地球大气层烧毁

  据美国太空机器人公司Astrobotic于当地时间1月13日在X(原推特)上发布的消息,“游隼”月球着陆器正在前往地球的路上,可能会在地球大气层中燃烧殆尽。他们的最新消息显示,该着陆器已经在太空中运行了6天16小时,现在距离地球约376 586千米。当地时间1月8日,“游隼”月球着陆器乘着火神半人马座运载火箭(Vulcan Centaur,简称火神火箭)发射升空,但不久,Astrobotic就宣布着陆器的推进系统出现问题,并且遭遇了严重的推进剂泄漏,可能会影响着陆器在月球上软着陆的能力。Astrobotic原本希望“游隼”可以硬着陆在月球表面上,但目前来看,这个目标似乎也很难实现了。(phys.org)

  · 动物保护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放弃“2035年停止使用动物实验测试化学品安全性”的计划

  为评估各类化学物质的安全性,监管机构常需要使用动物做实验。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报道,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近日宣布,放弃2035年停止使用动物实验测试化学品安全性的计划。EPA表示,放弃该计划是出于科学原因,他们仍致力于探索动物实验的替代方案,但是需要更关注科学性。

  EPA每年使用上千只包括啮齿动物、兔子和鱼类在内的动物进行安全性和毒性研究。2016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有毒物质控制法案修正案》,要求EPA尽快停止动物实验。2019年,EPA前局长安德鲁·惠勒(Andrew Wheeler)承诺将于2025年前将针对哺乳动物的研究减少30%,并在2035年前停止进行或资助这类研究。然而,学术界对此意见不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动物仍然是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对人和野生动物安全性的金标准。据悉,早在EPA于2021年12月发布的工作计划中,2025和2035这两个截止日期就已经被删除。(Science News)

  · 生物学 ·

  全球最大的古人类基因库创建

  据英国剑桥大学消息,近日,研究人员通过分析34 000年前生活在西欧和亚洲的近5000名人类的骨骼和牙齿,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古人类基因库,从中发现了包括多发性硬化症在内的多种疾病起源,以及迁徙对人群遗传多样性和文化的影响。相关的4篇论文于1月10日发表于《自然》(Nature)。

  在第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发现,大约5000年前,从东欧大草原迁徙到欧洲的牧民同时也将与多发性硬化风险升高相关的基因带到了西北欧,这些基因为他们提供了生存优势,很可能是保护他们免受羊和牛身上的传染病。在第二篇论文中,研究人员确定了对不同基因出现自然选择的时期,还发现北欧与南欧人的身高差异与自然选择无关,而与他们的草原祖先不同相关,以及确定了情绪相关疾病、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风险基因集中出现的不同古人类祖先,说明了自然选择与迁徙对当代欧洲人表型多样性分布产生的影响。在第三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发现丹麦地区曾经历过多次人口更替,催生了特殊的文化。第四篇论文则揭示了史前时代的迁徙对欧亚人群遗传多样性产生的深远影响。研究人员目前计划利用该基因库研究与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相关的遗传标记。(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医学 ·

  中国科学家研发新款铷原子钟稳定度刷新国际记录

  近期,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梅刚华研究团队研制出了新款铷原子钟,并测得它的短期频率稳定度达到9.0×10-14τ-1/2(1s~100s)。这是铷原子钟频率稳定度指标首次进入10-14τ-1/2量级。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铷原子钟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原子钟,广泛用于卫星导航、通信、电力、金融等国防和经济领域。商用小型化铷钟频率稳定度多在10-11τ-1/2到10-12τ-1/2水平。梅刚华团队的此项结果创造了铷钟频率稳定度新的国际纪录,而此前的国际纪录也是由该团队保持,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的第三代星载铷原子钟,频率稳定度为7.0×10-13τ-1/2,是国际首款稳定度为10-13τ-1/2量级的铷原子钟。此次技术突破,进一步扩大了我国铷原子钟技术的领先优势,对于发展高品质微波振荡器技术、研制新一代北斗系统星载原子钟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日报)

  · 动物学 ·

  一些甲壳类动物已经演化出吐丝的方法

  自古以来,人们对蜘蛛丝的强韧和蚕丝的柔软十分熟悉,但很少有人知道一些甲壳类动物也可以产生有蛋白质纤维。最近,在综合与比较生物学学会(SICB)的年会上,一组科学家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指出某些片脚类动物演化出了产丝的能力。

  片脚类,或者叫端足目(Amphipoda),属于甲壳类动物。研究者收集并分析了数十种片脚类动物的遗传物质,发现其中一些物种携带着与产丝相关的基因。研究者从中整理出一棵演化树,认为在这类生物中,曾经至少六次独立演化出产丝的能力,并指出这是趋同进化的体现。研究者还发现,至少有一个片脚类物种利用与蚕相同的一些基因来产丝。科学家表示,这些片脚类动物制造的丝有不同的用途。有些动物是用丝来粘合沙粒与粪便,在泥浆中制作出柔软的保护管,或制造用来收集食物的硬质管;还有的动物利用丝来制造一副能帮助自己在水中快速移动的外壳等等。科学家希望,对甲壳类动物的丝的深入分析,能在未来产生实际用途。

  撰写:黄雨佳、栗子、王怡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6 18:1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