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47|回复: 0

徐吉军:错失大航海时代,放弃开拓生存空间,大明迎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9 05: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往今来,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阶段,中国一直处于天朝上国的优势地位。

  这种地位,使中国人形成了不愿离开故土,更不愿离开本国的习惯。

  我们是农耕文明,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土地无法随身带走,离开自己的土地之后,到其他地方谋生的话,连土地这个最重要的资源也得不到。

  古代交通不便,人均寿命四十岁左右,如果出远门,很可能回不来。贺知章的诗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正因如此,古人把远离家乡看成一件大事,称之为“背井离乡”。

  众所周知,明朝最强盛的时期,中国有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起始于1405年,终止于1433年,比西方大航海时代早了七十多年。

  西方16世纪初才开启的大航海时代!

  但令人遗憾的是,郑和下西洋就是扬我国威,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以大明为核心的朝贡体系,而不是以大明为中心的经济体系,更没有今天的移民意识!

  如果明朝陆续能够输送一千万人口到东南亚,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完全可以建立起华人国家。

  有这些地方的农业作为基础,大明朝到了后期就不会因为小冰河期引发大饥荒导致流民四起。

  风雨江山,巍巍大明,就不会那么悲壮的倒下。

  大明朝为何完美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明朝初期,日本处于南北朝时期,一些日本武士和破产农民开始武装侵袭中国沿海。

  为此,明朝建立军屯作为沿海防线,并出台海禁政策。

  东南亚各国只能通过朝贡的方式与明朝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1381年,明朝开始禁止百姓私人出海,1386年将舟山居民迁入内地。

  1433年,郑和下西洋结束的这一年。明宣宗朱瞻基放弃了下一次航海的计划。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第一次发现美洲大陆。

  葡萄牙人来到中国沿海的双屿岛开展贸易,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自由贸易港,但大明朝廷不希望海贸自由发展。

  《大明律》规定:

  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已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1548年,双屿岛遭到强拆,徽商王直去了日本平户,开始带动平户贸易。从此,日本平户成为了另一个世界自由港。

  随着倭寇越来越强大,大明朝彻底实行了海上封锁政策,开始闭关锁国。

  1567年,财政危机越来越严重,海禁政策也执行不下去了,大明在福建漳州试点开海禁,贸易逐渐繁荣起来。

  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出兵侵略朝鲜,大明再次下令禁海。1598年,日本自朝鲜退兵,大明才复开市舶。

  1600年前后,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先后东来,横行海上,为了海防安全,大明宣布第三次禁海。

  就在大明反反复复连海上贸易都不敢做的时候,欧洲各国的海盗在忙着从南北美洲劫掠财富运回欧洲。

  笔者确信,中国人很少关注南北美洲的面积!

  那我们一起看一下美洲有多大!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整个美洲总共约4200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有四个中国大。

  中国今天有14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9%。有人预计,如果是中国率先实现了大航海,那么华人将会占世界人口比重的40%左右(这是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的历史峰值)。

  欧洲本来是最内卷的地区,除去俄罗斯占领的欧洲部分,其他四十多个国家分享着不到6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欧洲传统强国法国才6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在占领了美洲之后,欧洲白人世界凭空获得了十倍于原来领土的生存空间。

  这是西方世界硬实力超越东方的历史性转折。

  从此,欧洲列强不断利用美洲新大陆的财富发展壮大。

  同时期的大明,却经历着全世界最惨烈的内卷。

  明朝末年自然灾害频发,可谓旷古未有。据统计,整个明代共发生水、旱、虫、震、雪等十二类自然灾害3952次,其中水旱灾和震灾占到了自然灾害的四分之三。

  从万历年间至崇祯年间,每年都有一种或几种自然灾害。从崇祯元年到崇祯十七年,就发生了多次水灾、旱灾、雪灾、蝗灾,还发生地震,鼠疫。

  每一次的灾害都造成流民,李洵的《试论明代流民问题》认为明中叶的流民至少600万人。

  1620年冬到1621年春,大明出现了极为罕见的严冬,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的大范围冰雪天气持续长达40余日。汉水及淮河下游与洞庭湖等大江大湖也出现严重封冻,长江以南的大量河流和湖泊出现结冰。

  这种极端天气导致南方农业极大受损,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民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障,赋税也无法正常征收。

  明朝末年,为筹集抵御后金入侵和镇压农民起义军费,在田赋之上另加三饷,称三饷加派或额外提编,包括辽饷、剿饷和练饷合称三饷。

  此时的大明,天灾流行,饥殍遍野,赋税繁重,流民四起,后金崛起。可以说是天绝大明。

  明朝中叶,1500年后,气温骤然下降,降温过程十分明显,气温最低的阶段就是明朝末期1600年至1644年。

  这段时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最寒冷的时期。气温下降到千年以来的最低点,万年以来的次低点。

  大灾变从1556年嘉靖关中大地震开始到1600年前后开始骤然加剧。

  北方的酷寒,降雨区域南移,全国各地连年遭灾,还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

  崇祯年间,先后发生了八次大的灾荒。旱灾之后,波及华北数省的鼠疫起先在山西出现,一直蔓延到了整个华北平原。

  气温回暖是在明朝灭亡以后的1650年左右。

  明朝末年,真的是一段最惨烈的内卷时期。

  假如,大明能够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下定决心在东南亚或者南亚建立海外领地,比如今天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或者斯里兰卡等地,明朝末期面对的困难会减少很多。

  据记载,郑和船队还到达过澳洲,曾经带着袋鼠回到国内。

  上面这些领土,都意味着生存空间和无尽的财富。

  更不用说郑和之后,中国人也有机会找到美洲新大陆了!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

  大明完美错过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空间拓展,也埋下了灭亡的种子。

  大明错过大航海时代,保守而且没有进取心是一个因素,对领土空间缺乏占有欲和敏感性是另一个因素。

  历史已经证明,随着人口越来越多资源压力会越来越大,人们就要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直至今天,一些中国人依然将出国工作或者移民与忠君爱国这些概念联系起来,唯独不考虑中国人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间。

  这是非常令人无语的一个现象。

  今天的中国,同样面临人口和环境资源的矛盾问题。

  不妨以俄罗斯和美国这两个大国与中国作对比:

  美国陆地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人口是中国的四分之一;

  俄罗斯陆地面积是中国的两倍,人口是中国的十分之一。

  俄罗斯至今还有大片的领土没有开发,美国立国二百多年国内资源开发率很低。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已经达到极致。

  因此,我们几乎需要进口所有的大宗自然资源,粮食、石油、铁矿、木材等重要资源都需要进口。

  尽管我们的土地能够解决主粮安全问题,但是如果算上经济类作物的需求,土地根本不够用。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人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国谋生,是缓解资源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近几年,中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上千万人,而工作机会远远跟不上毕业生的增量,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工作机会还在缩减。越来越多的人将考公务员当成了最好的选择。这实际上是现实状况的折射。

  如此内卷的状态,还有相当多的一批人竟然反对中国人出国工作,甚至将中国人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工作生活充满敌意,将这些人称为叛徒。

  只能说,或许这些人是感觉内卷的还不够激烈吧。

  除了一部分真正具有核心科研能力的科研人员,他们能够为中国带来宝贵的技术和经验。那些普通人回中国工作有什么特殊意义呢?反而加剧工作竞争,消耗宝贵的水资源和空间资源。当然,回不回中国工作是这些人的自由选择,但中国在海外几千万人如果全部回来,必然加剧内卷状态。这是一个可以预见的事实。

  一方面对激烈的内部竞争充满焦虑,一方面对出国工作让出了竞争机会的人充满敌意,这实在是一种非常荒谬的思维状态。

  在汉唐智库徐吉军看来,本人非常感谢那些高智商精英在国外工作,让我这种普通人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如果这些高智商留学人员,掌握了中国建设国家需要的科研能力或者技术专利,以中国高速发展的状态,吸引这些人回国创业或者工作也不是难事。

  显然,我们应该反对那些在国内赚了钱带着财富移民到国外的现象,而不是凭借个人能力出国工作的普通人。中国人没有必要对出国留学乃至在外国工作持太多的敌意。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在逐渐改变。这种改变,来的太晚了些!

  在汉唐智库徐吉军看来,中国人出去的越多越好,在国外发展的越好对中国越有利!

  动辄对出国者喊打喊杀骂东骂西的习惯性思维,该改变了!

  我们必须改变国人的观念,支持中国人勇敢的走出去,去享用或者开拓更大的生存空间,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7 13:48 , Processed in 0.45314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