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20|回复: 0

陶然纪:被美国勒令退市,贾跃亭终究只是个骗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8 19: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2024年的元旦,远在大洋彼岸的贾跃亭过得不会舒心,因为他的最后一张王牌法拉第未来在12月28日收到了退市警告。

  这家公司的股票长期低于一美元,跌幅达99.99%,已经不符合纳斯达克上市标准,如果在今年6月25号之前再没有改变,将被勒令退市。

  虽然还有半年的期限,但是这家公司之所以苟这么久就是为了上市,上市以后就跌得跟一坨翔似的,指望拿它的股票还债不说希望渺茫吧,基本上也是绝无可能了。

  自从2017年甩开乐视的一地鸡毛,奇迹般地现身美利坚之后,贾跃亭就开始在异国他乡“专心”造车。然而但凡贾跃亭露脸的消息,“骗子”“大忽悠”“下周回国贾会计”的叫骂就会刷屏。

  如今,造车梦碎,这顶“骗子”的帽子,贾老板是不是得端端正正戴好了呢?

  02

  别急着下结论,先完整了解一下贾跃亭这个人。

  从他的发家史,可以发现他有三大特点。

  第一,爱折腾。

  1973年,贾跃亭出生在山西省襄汾县北膏腴村,小时候很淘气,但为人讲义气,头脑灵活。1995年,从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大专毕业后,贾跃亭没有回老家襄汾县,而是去了70公里外的垣曲县,进了县税务局当了一名网络技术管理员。

  他为什么会去垣曲呢?

  或许可以从他工作之后就结婚的举动找到答案,那时他的妻子姓李,是财税学校的同班同学,而女同学的父亲后来的老丈人,则是垣曲的常务副县长。

  那个时候,本科生已经开始增多,作为大专生能拿到铁饭碗,一般也就心满意足了。但贾跃亭却不想当一般人,他跟人合伙开起了公司,投身山西人最熟悉的煤炭产业,做洗精煤业务。

  甚至就在入编一年之后,贾跃亭辞职全身心投入商海。他这种任性的做法,估计引发了老丈人的怒火。最后的结果是到2000年,贾跃亭结束了第一段婚姻。

  没了牵绊,贾跃亭把生意重心从小小的垣曲,转移到省会太原,在2002年成立山西西贝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转型做起了当时正在快速冒头的电信基站配套设备。

  不到一年,这家新公司就拿下了联通在山西大半的业务份额。

  在山西折腾出了大名堂,贾跃亭仍不满足,再接再厉把西贝尔扩张到北京,踏上了国内最大的舞台。

  为什么贾跃亭能这么快地崛起?

  靠的是第二个特点,路子野。

  从山西的经历可以看出,老贾路子野得很,搞关系厉害,搞新业务胆子大。

  凭这两样本事,到了北京之后贾跃亭就如龙归大海,很快就混得风生水起。

  在搞关系上,贾跃亭傍上了一个能通天的人物:王诚。

  王诚跟贾跃亭是山西老乡,本来不姓王,而是姓令,名完成,他的亲哥名字更响亮,叫计划,官至副国级排得上号的大老虎。

  后来在贾跃亭商业帝国每一次扩张的关键时刻,总是会若有若无地出现那位“诚哥”的身影。

  在搞新业务上,贾跃亭更是六得飞起。

  2004年,他把西贝尔的流媒体业务独立成单独的公司,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乐视网”。

  就在这一年,没有任何名气的乐视网,与新浪等5家企业,最早一批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虽然拿到了稀缺的牌照,但是乐视的业务发展却并不顺利,一度到了不得不裁员的境地。

  危急之中,经高人指点,老贾在2007年把老底子西伯尔公司的业务一通包装,挂到新成立的“Sinotel Technologies”公司名下,到新加坡主板上市,一举融资两亿元人民币。

  这笔钱不仅解决了乐视的资金难题,更是让贾老板领悟了一项新技能——财务美容术,也就是俗称的造假。

  经过一番美容,从成立起就一直亏损的乐视,神奇地在2007年盈利了,并且到2009年的营收分别为为3691万元、7360万元、14573万元,连续三年翻番,净利润则分别为1469万元、3025万元、4447万元,轻松跨越门槛于2010年8月在创业板上市。

  经常造假的朋友们都知道,造假容易过审难。那时的中国股市还是审批制,光靠造假就能闯关成功吗?那你造一个试试。

  显然没那么简单。真正的秘密,在2014年随着一名官员的落马被揭开,此人就是乐视上市时担任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副主任的李量。

  骗术高明只是一方面,里应外合才是关键。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上市之后的乐视,很快就领衔主演了一出震撼人心的股市神话。

  根据乐视自己公布的”财报“,其营业总收入从2011年的5.99亿元,一路增长到2016年的219.5亿元,翻了37倍。

  闪瞎眼的收入,引发投资者的疯狂追逐,乐视网股价不断飙升,成为一代“妖股”,上市5年涨幅高达1505.97%,一度成为创业板第一权重股,市值最高的时候达到了1700亿元。

  如此逆天的成绩,当然靠的是贾老板的绝世财务美容术。而在吹起了前所未有的大泡沫之后,为了不让它破裂,贾跃亭大干快上新业务的速度,让人目不暇接:

  乐视手机、乐视电视、乐视体育,直到宣布造车,也就后来大家熟知的法拉第未来新能源汽车。

  短时间之内,贾老板是怎么把五花八门的业务搞起来的呢?

  从创维创始人黄宏生的亲身经历中,可以推测个大概。

  这位黄总很有意思,现在差不多处于退休状态,到处给人上课,他最喜欢讲的就是贾跃亭设局要收购创维的故事。他曾经在不同场合讲过好多个版本,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索,非常有意思。

  他说贾跃亭谈生意排场很大,第一次见面吃饭就请喝82年的拉菲,一下就把人给镇住了,再趁着对方处在懵逼之中,马上给出很高的价钱,劝说套现享清福。

  好在黄总经受住了诱惑,回去后到处打听,才知道贾老板的套路:他只会给百分之十的定金,把企业收走就拿去讲故事。如果玩不转就毁约,很多他收购的企业被祸害得半死不活。

  靠着翻云覆雨的本事,贾跃亭在资本市场快马加鞭驰骋了6年,直到传出资金链断裂,最终在2017年金蝉脱壳。

  曾经风光无限,为什么会落得要跑路呢?

  因为贾跃亭有第三个特点,毛病大。

  实际上,贾跃亭的商业眼光一直很准。他在世纪初就放弃煤炭转投通信产业,算是小试牛刀,后来乐视搞自制剧、手机、互联网电视,包括新能源汽车、生态化反概念、开发布会为梦想窒息等,被很多后来者效仿,个个玩得飞起。

  但是作为众多领域的开创者,贾跃亭却栽了大跟头,应该说是性格决定命运,他有三大毛病。

  第一个毛病,图快,爱走捷径。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以前关权力的笼子还没建好,因此贾跃亭很早就尝到了搞定几个关键人物的甜头,后来搭上一条大船,更是顺风顺水。

  但是,上了人家的船,很多事就由不得自己,只能听任摆布了。

  那些灰色、黑色、违法的手段,就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必须去做,并且出了事还得去扛雷。

  快,当然好,靠什么快起来,就得有讲究。

  第二个毛病,贪多,不愿放手。

  乐视暴雷不久,同为山西老乡的融创老板孙宏斌当上接盘侠。在给了150亿之后,孙宏斌终于看到了乐视的全部账目,感慨地说了一段话:

  “老贾承诺没有做到,这是信用受到了损害。老贾不坚决,就应该坚决该卖的卖,该合作的合作。老贾手上拿了一把好牌打的这么烂,这就是因为没吃过亏,吃了亏下次就知道了。”

  作为资本大佬,孙宏斌直指贾跃亭的病根,就是善于抓牌,却不会打牌,把好牌憋在手里,最后全成了废牌、死牌。

  但是贾跃亭就算吃了大亏,把乐视玩死了,也没有认识到自己不会打牌,因为他性格中还有第三个毛病,固执,钻牛角尖。

  到了美国之后,贾跃亭把所有希望都押在法拉第未来上,要继续融资,把车量产,他还想着翻身。

  他也确实有过重大机会,其中就包括恒大许家印的收购,甚至在2018年底前还收到了对方给的8亿美元。

  但是当发现许首富有完全控盘的意向后,贾跃亭不干了,两人撕破了脸。许家印转头搞了自家的恒驰汽车,最后跟恒大楼盘一起烂尾;贾跃亭则跟纳斯达克的壳公司合作上市,现在面临摘牌。妥妥的双输。

  别看许家印现在成了老赖,进了局子,2018年还是风头正健,为了造车真愿意给钱。如果那时老贾把法拉第脱手,算是体面退场,可以时不时出来露个脸看场球什么的。

  但他显然憋着一口气想要翻身,结果却是越陷越深,再也爬不上来。

  03

  说到这里,其实可以对贾跃亭做一个总结了。

  两句话吧。

  第一句话,拥有与时代匹配的才华,要走代表时代方向的道路。

  不可否认,贾跃亭确实有才,对新事物敏锐,学习能力很强,善于把握各种人的心理,特别是会讲故事吸引资本,这些都是让他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的优势。

  市场中其实非常需要这类人才,能从各种可能性中准确地找出最有可能的一个,集中资源引领发展。

  这样的人,国外有马斯克,横跨多个行业,却总能不断拓展前沿的边界。

  其实,贾跃亭本来是最接近成为中国马斯克的那个人,但是他为了求快走错了路,最终被时代所淘汰。

  喜欢忽悠爱讲故事,都不是要命的毛病,资本其实是非常喜爱泡沫的,只要企业的发展能逐步消化泡沫,就不会出事。

  但是,通过造假去欺骗市场,就是犯了大忌。因为这说明本身的商业逻辑存在硬伤,无视问题强行用钱去填,只会把窟窿越填越大。

  战略层面的错误,无论多少次战役胜利都弥补不了,最终败给时间全面崩溃。

  第二句话,人贵有自知之明,一定要摆正位置,用对长处。

  任正非经常说自己现在已经不懂业务了,说的话下面的人愿意听就听,不愿意听就随他们去搞。

  这说明华为的各个业务板块,不再需要老板亲力亲为,已经由专业人才全面接手,形成了自治的局面。

  而乐视曾经一段时间也有过这种局面,招到了非常多的专业人才,做出了不错的产品与决策。

  称得上经典案例的,就是2012年花2000万巨资买下《甄嬛传》的网络独播版权,开启了国内高价买版权的时代。谁也没想到,十多年后的今天,乐视网已经衰落不堪,这部剧却还在贡献收入,给企业续命,投资回报简直好到不能再好。

  而到了法拉第未来,贾跃亭把它当成救命稻草抓在手里,却根本不擅长管具体业务,只会把企业搞死搞废,再也激不起什么浪花。

  贾跃亭应该是特别在意“骗子”的名号,总想向世人证明,自己不是骗子。

  但是,骗子说自己不是骗子,还有多少人愿意相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11:35 , Processed in 0.2063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