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70|回复: 0

黄远秋:潍坊对中国城市的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30 19: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疫后第一年,各个地方都在奋力疾驰,追赶失去的岁月。浮沉之间,悲喜各异。

  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厚重稳健,抗风险能力非常强,这就是山东潍坊。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的增长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2021年,增长9.7%,更是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居山东第一。在中美脱钩的情况下,外贸更是猛增30.6%,令人震惊。旗下寿光、青州、诸城均成为中国百强县。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以“风筝之都”闻名于世。

  这是一座普通的地级市,但是却在不张扬中,有不少非常之举。

  潍坊GDP为7306.45亿元,全省第四位,但是工业却是第二。工业收入超过万亿,潍坊制造业底蕴深厚,是著名的动力城、电子城、纺织城、农机城。隐形冠军企业数量占全省1/5。

  潍坊不仅工业发达,农业也全国驰名,农民普遍富裕,潍坊是中国最早开始大棚蔬菜种植的地方,也是中国的乡村改革最彻底的地方,创造了诸城模式,寿光模式,潍坊模式,获得了国家领袖多次公开表扬。

  潍坊还是一座典型的共富城市,发展均衡,不仅城乡均衡,而且区域之间也相对均衡。

  潍坊的城乡收入比为1.91,大大低于全国(2.48)的城乡差距。尤其是农民收入,高出全国平均的25%以上。 同时,潍坊的寿光、诸城、青州等县市,都非常发达,一度超过市区。均衡的城市,无高房价之忧。

  潍坊也是一座富有锐气的城市,多次领改革之先风。九十年代开中国企业改制的先河,得号“卖光之城”。农村产权改革最前沿,创造了三大模式,是中国农业产权改革和现代化最彻底的城市。在全国创造了一批很有影响的经验和成就。

  雄厚的制造业,发达的农业,共富的城市,锐气的改革,一座新二线城市,创造出很多一线城市都难以企及的改革传奇。

  三条高铁过境,更为未来的潍坊崛起加持巨大的愿力。

  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城市该如何转型?

  管窥潍坊,或可获得广泛的启示。

  (1)坚韧厚重

  ——内生式崛起的实体经济

  山东是中国的工业大省。潍坊是山东工业的最典型代表。虽然总体经济实力在济青烟之后,但对于制造业的推崇高度,产业结构的完善程度,潍坊独步山东。

  2022年,潍坊的工业收入11351.4亿,跻身工业万亿城市。连续三年居山东第二位。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2%,增速是整体经济增长的两倍。采矿投资增长183.7%,山东矿机狂飙突进。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商贸交通发达,制造业底蕴深厚,明清时期就以“二百座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闻名全国,素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手工业发达。1898年近现代工业兴起,更成为鲁中工业重镇,烟草,铸铁产业发达。1920年,滕虎忱创办潍县华丰机械厂,成为江北的第一台柴油机厂。从此潍坊与机械结下不解之缘,众多今日的重要产业,也由此发轫。

  当下潍坊工业基础雄厚,已形成机械、化工、纺织、食品、造纸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等快速发展。十大产业基本成型。

  重型发动机、微型麦克风,气门芯等28种产品产销量全球第一,诞生了潍柴、歌尔、同创、晨鸣、雷沃、豪迈等一批全球冠军企业。

  潍坊现有1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7家;省级单项冠军123家,占全省比重14.4%,隐形冠军企业数量占全省1/5。“瞪羚”企业148家。

  在综合实力上,潍坊企业群也很强势,其中,潍柴动力入选世界五百强,潍柴,晨鸣,歌尔,鲁丽,鲁清等五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五百强。巨能,联盟石化、潍坊特钢,潍焦集团等九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五百强。

  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潍坊拥有37个行业大类。行业巨头,单项冠军,专精特性三个层次的产业都有,立体丰富。

  2022年,潍坊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2个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试点城市。

  潍坊动力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山东省唯一入选的集群。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累计6家,居全省第一位。

  目前,动力装备产业链产值已超过4000亿元,约占全国动力装备产业总产值的35%左右,汇聚了潍柴,天瑞等8个国家级单项冠军。

  同时,机械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也带动了无数产业。比如安丘信川机械,产生一种叫手护神的产品,还有一家叫穆柯传感器的企业,也生产一种保护工人的产品。

  临朐铝型材市场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步发展出自己的产业, 2000年后华建等企业逐步崛起,去年营业额达到83亿,而整个行业20多家企业,年产值达到360亿,相关的配套企业有260多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之华管业等配套企业,也逐步发展壮大,营收也能达到3亿左右。临朐崛起为中国铝型材产业基地。

  更难能可贵的是,潍坊强大的制造业,主要是靠内生式发展而来。

  潍坊只是一座普通地级市,没有直辖市的万般宠爱,也没有经济热区的特许政策,没有省会和计划单列市的雄厚资源,没有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但却能够崛起为繁荣富庶城市。

  潍坊与佛山非常象,本土经济繁荣,内生式增长模式明显。

  潍坊企业巨头,多数都是本土崛起。

  潍柴脱胎于百年名企华丰,经过1999年改制,崛起为全球五百强。而创立华丰的滕虎忱和再造潍柴的谭旭光,均是潍坊人。

  歌尔股份的创始人姜滨, 198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时,被潍坊经委用8000块钱“买”来,后创立歌尔,成长为中国麦克风大王。

  豪迈创始人张恭运是高密人,早年在新疆轴承厂工作,后来回到老家潍坊创办豪迈。

  美晨虽然现在已经易主,但其创始人张磊,也是潍坊诸城人。

  得利斯创始人郑和平是诸城人,从屠宰场起步,到后来的低温肉制品,成为食品大王。

  在潍坊这片土地上,盛产企业家。

  山东为齐鲁文化发祥地,齐国,以工商业立国,鲁国,以农为本,重义轻利。

  潍坊地处山东半岛西部,齐鲁兼备。既有开放灵活之风,又能刚毅朴实。

  此外,潍坊职业教育发达,全国第一,中职学校35所,在校生近10万人,还有幸福路教育等诸多职业类教育机构,为制造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这些行业巨头,创立都有二三十年,甚至更久。数十年专注于一个行业。深耕到底。潍坊的口号之一就是“心无旁骛攻主业”。

  同时,潍坊人也富有创新精神,潍坊早在三十年前,就推动了企业所有制改革,与佛山和惠州推动的MBO相抗衡。市场化彻底,体制灵活。注重研发和技术创新。

  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全国虚拟经济、金融地产泛滥的时候,山东的实体企业尤其珍贵,踏实的山东人无意中为中国实体经济保留了火种。

  (图片来往网络,李俊海摄)

  (2)三大模式,造就繁荣农村

  潍坊不仅工业发达,农业也很发达,农村普遍富裕。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农业总产值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山东农业看潍坊,2022年潍坊市农业总产值1236.8亿元,。蔬菜产量、畜禽产量均达到山东的1/5左右;每个县市都有特色产品。

  2022年,潍坊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39元,高于全国水平27%,多出5000元。普遍富裕。

  2018年,国家领袖两次对“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给予肯定。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提供了典型理论和实践样本。

  数十年来,潍坊的农业与农村改革,一直走在全国最前沿。

  “寿光模式”,蔬菜产业的生产、销售、技术、会展和标准输出等创新经验。

  1984年,九巷村蔬菜批发市场开业,成为中国最早的蔬菜批发市场。

  寿光也是中国大棚蔬菜的发源地。1989年寿光三元朱村带头建大棚,当年就造就了17个万元户,从此大棚蔬菜开始风靡全国。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寿光市场逐渐扩大,形成了全国性的聚散流通中心。并且有了定价权。全国唯一一家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也在寿光。

  很多地方的菜,价格和销量起不来,就先运到寿光,再分销各地。甚至远在海南的瓜果蔬菜,都要运来寿光,再分销出去。

  寿光逐步推行家庭农场,以及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种植。在不同乡镇,搞了很多农业产业园。上世纪90年代后期,寿光在外地传播蔬菜种植技术的有上千人,很多成为当地科技副县长。

  寿光还特别注重种子资源。此前,很多种子都被国外垄断,寿光蔬菜种业集团公司2012年在欧洲购买了自己的农场,建立了离岸试验室。引进番茄和甜辣椒的种子资源。至今,国内品种已经达到70%,黄瓜,白菜等品种,更是达到90%以上。郭牌农业,更是中国西瓜大王。

  当下,农业部蔬菜重点实验室也设在寿光。并与一些科研院所和大学合作,进行种子研发与技术推广。国际种博会也设在寿光。

  潍坊已经有数百个知名农产品牌,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3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6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67家。

  集中国蔬菜种子研发中心,市场中心,服务中心于一体,独步全国。

  历时三十年,寿光大棚蔬菜已经更新到了第七代。进入智能化时代。

  手机在手,农庄我有。

  很多二三十岁的棚二代进入城市读完大学,然后选择回乡务农。一年可收入二三十万。当地房价也不高,生活品质与人生成就感,胜过很多在一线的青年。

  (2022年夏,天下城市智库考察诸城农村)

  “诸城模式”核心是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潍坊农业发达,农机和配件生产也生机勃勃,有650家企业,产量约占全国的35%。力创已经成为全球优秀的农机巨头。近年来,鸿盛智能科技,也借助小麦产业崛起。

  潍坊市已经形成了粮食、蔬菜、畜禽、花卉、苗木、果品、种子、农机等八大优势产业集群,蔬菜、畜禽、农机三个主导产业。

  部分企业已实现了跨界。潍坊诸城的得利斯,创业之初以面粉厂和屠宰场起家,再到低温肉制品、生猪养殖。最近五年,得利斯重点方向是速冻产品和预制菜肴,定位国民餐桌美食家。

  在花卉行业,青州成为江北最大盆花基地,市场覆盖东北、北京、西北、河南等地,产量千亿。亚秦农业董氏家族两代人深耕数十年,成为全国单品冠军。

  “潍坊模式”主要是创新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潍坊的农村产权改革彻底,很多村庄都实行了土地流转。

  屯西村有963户3500多位居民,

  2012年,屯西村启动城中村改造,将全村3000多亩土地调整完成。

  除2亿元现金外,还建成24栋商住两用楼。村里将9万平方米的沿街商铺沿街商铺出租,村里投资3.5亿元建了两处学校,一处租赁给寿光现代中学,一处租赁给街道办事处,年租金收入2000多万元。

  2020年,屯田西村集体收入为3100万元,人均年收入已达2.7万元。

  寿光崔西村226户,880口人,2014年的时候流转了土地,建设合作社,同时创办了崔西一品蔬菜品牌。2021年的时候村集体收入430万,农民人均收入接近5万。

  朱元村 256户,1090口人。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250万元,人均收入50500元。蔬菜种植面积850亩,被评为中国特色经济村。

  2018年8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探索农村产权改革。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也设在潍坊,农民的宅基地、承包地、闲散用地都可以交易。实现了土地资源的资本化。盘活农村资产超百亿。

  在潍坊,农民获得了农村改革的现实利益,兑现了财富。成为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3)中国共富城市的“潍坊模式”

  潍坊是中国典型的共富城市。

  在天下城市智库2019年评选的十大共富城市中,潍坊赫然入选。其中,潍坊的区域极差和城乡极差,都远远小于全国平均水平。表现优秀。

  中国十大共富城市

  潍坊作为共富模式,两个特色,城乡均衡,区域均衡。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潍坊为39365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7%。富裕之城。

  2022年,潍坊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39元,高于全国水平27%,多出5000元。富裕之城。

  潍坊城乡收入比1.91,大大低于全国(2.48)的城乡差距。 可谓共富之城。

  潍坊的富裕程度,在全国属于中上水平。但是潍坊的共富程度,却在全国属于一流。

  潍坊首当其冲的,是城乡平衡,体现在产业方面,就是工农业平衡。

  非常合理产业结构,制造业依然强势,服务业有质的提升,农业也领先于全国,三大产业均衡且强势。

  潍坊的实体经济强盛,农业发达,县域经济发达,三合一。

  潍坊的三大模式,塑造了繁华的农村,农业产业化,农村土地流转,都给农民带来了切实的财富。造就了普遍的乡村繁荣。

  城乡均衡,也为中国城市的未来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最近几十年,中国的资源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农村荒芜,在很多城市内部,也是城区繁荣,乡村坍塌,而潍坊的共富模式,将农村变为乐园。

  在潍坊,很多青年一代农民,读完大学后,部分仍选择回到农村,既能获得良好收入,还有自由时间,美好环境,同时,新一代青年把知识带回农村,也促进了乡村产业革命,传统的山东大棚蔬菜,也进化到了第七代的智能大棚,青年能够回乡,而且改变乡村。

  亚秦农业的姐弟两人,接过父亲的产业,并且自己培养出了新一代凤梨,成为新时代的单品冠军。

  得利斯的郑思敏,接过父辈郑和平的产业后,进行产业转型,进入预制菜行业,成为新的行业开创者。

  工业繁荣,农业也繁荣。

  城市繁荣,乡村也繁荣。

  两个繁荣,最终造就了城乡相对均衡。最终体现,就是城乡收入比,差距很小。

  潍坊的另外一个均衡,是区域均衡。

  2022年,潍坊经济总量7306.45亿元,山东第四位,全国第36位,但是却诞生了寿光、诸城、青州三个百强县。

  寿光是潍坊第一个千亿县(市),2022年生产总值达到1002.08亿。回去十年,寿光的GDP,几乎等同于当时潍坊所有城区的总和。直到近年潍坊市区逐步崛起。

  诸城和青州,分别突破800亿和700亿量级。高密和寒亭,突破600亿量级。昌邑、安丘、昌乐,临朐在400亿以上量级。

  而就人均GDP而言,最高的区是,最低的区是临朐,区域极差为3倍左右,远低于全国的4.5.

  在潍坊,寿光、诸城、青州等县市,都非常发达,房价一度超过市区。均衡的城市,无高房价之忧。

  地产独大,国之凶兆。潍坊的制造业和农业发达且均衡,区域也均衡,分散了地产风险。也给了全国其他城市巨大的启发。

  此外,因为房价相对合理,潍坊也是全国宜居宜业城市,不仅很多棚二代扎根当地,而且,制造业所赖以生存壮大的成本优势,一直保持。歌尔创始人姜滨就曾说,一线城市成本太高,三四线对人才吸引力不够,潍坊是新二线城市,适合一般人工作和创业。

  宜居宜业,可工可农,富裕开放,潍坊的崛起之路,为中国城市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4)潍坊改革——

  中国“三哥”何以敢狂飙突进?

  改革永远在进行时。

  但是,改革需要先锋,需要血性,也需要有节奏和时机。

  中国的特异之处在于,改革的开创者,往往不在大哥直辖市,二哥省会和计划单列市,而在三哥普通地级市。

  大哥式改革,多数是国家先给帽子,再搞改革。典型的是上海的浦东新区,天津的滨海新区和重庆的两江新区,国家先给特殊的国家级新区,再由上而下搞改革,缺乏主动性。而改革却需要试错,需要担负巨大的责任,且直辖市级别太高,主政者顾虑重重。

  二哥改革,主动性和政策推动性各有一半。几个计划单列市,都是副省级城市,其中,深圳和厦门还是中国经济特区,被赋予了很多先发政策优势,同时,不少城市在初期也有主观改革动力,特别是深圳,部分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先列。

  三哥与大哥二哥不同,没有什么先发性的政策优势。

  潍坊就是中国典型的三哥,三哥改革,基本靠自我驱动,主动性更强。

  大哥和二哥,给了帽子,再搞改革。作为潍坊这样的三哥,是先杀出一条血路,看到成果,国家再给帽子。

  潍坊寿光是中国大棚蔬菜的开创者,寿光杀出一条血路,国家才追认国家蔬菜技术中心,设在寿光。

  得利斯成为中国屠宰巨头,才为诸城争来了国家屠宰标准中心。

  潍坊各地放胆搞农村产权改革,流转土地,国家才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牌子挂在潍坊。

  同时,因为没有特别高的行政地位,顾忌相对少改革力度大,更为彻底。

  潍坊作为中国三哥,其改革模式有两大时代性价值。

  一是,锐气和勇气。

  1984年,寿光建蔬菜市场的时候,不少人担心要担责任,时任寿光县委副书记王柏祥说,百姓富起来最重要,如果有责任,我一人承担。

  1988年,寿光三元村建蔬菜批发市场时,因为建大棚在当时属于破坏农田,有坐牢的可能,时任书记王乐义冒风险,发动骨干建大棚。

  1992年,时任诸城市长陈光将90%以上国企都搞成了股份制企业,幅度惊人,被媒体称做“陈卖光”,引起巨大争议,直到朱镕基亲临诸城,才平息争议。

  (图为陈光,俗称“陈卖光”)

  1999年,潍柴濒临破产的时候,谭旭光从自己父亲开始,取消福利,打破终身制,

  大刀阔斧改革,潍柴起死回生,并崛起为行业龙头。

  2021年,潍坊实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书记成为潍柴集团、歌尔电子、潍百集团、山东海化、星泰克5家企业服务员,市长成为得利斯、迈赫机器人、山东大业、北汽福田、青州耐威5家企业的服务专员。

  2023年,淄博烧烤红火之后,潍坊即刻去淄博考察学习,并推介潍坊。

  改革的关键节点时刻,潍坊顾忌少,敢闯敢冲,富有血性。

  潍坊的第二个价值,是制度创新,形成可以推广的新模式。

  潍坊的三大模式,最为典型,可谓是农业现代化的齐鲁样本。

  寿光蔬菜市场,成为中国最大蔬菜市场,为全国各地仿效。并制定蔬菜技术标准。

  寿光大棚种植模式,也在全国遍地开花。

  潍坊诸城的股份制改革,成为全国国企改革的典范,是“卖光”模式的巅峰。

  而潍坊的城乡均衡,区域均衡模式,则为中国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开辟了新思路。

  坚持实体经济,一样有出路,而且更长久,不一定非要搞地产经济。

  二线城市,也可以有好的就业,好的生活,有高质量的美好人生。不一样非要脱离农村。不一定非要去大城市,。

  (5)成为中国制造业之城,是潍坊未来最大挑战

  潍坊制造业发达,独步山东,秀于全国。

  数十年来,出现了 30个行业的冠军,诞生了潍柴,歌尔,雷沃、豪迈等一系列行业巨头,同时也培育了无数的小巨人,产业结构立体丰富,涵盖了几乎所有主要的产业。2022年,潍坊市动力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但是,目前,潍坊的制造业虽庞大多元,总体技术水平比起沿海重点城市,却仍显不足。

  潍坊的传统产业升级,高端技术研发,总体在沿海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

  潍坊的新兴产业,新的商业模式更新,在沿海城市中落后。

  高技术制造业,能体现制造业的技术发展水平。

  2022年深圳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0.6%,雄冠天下。

  苏州高技术制造业产值15735.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1%。

  潍坊的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还没有达到深圳的一半水平。

  先进制造业,体现了制造业的行业发展水平。

  2022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7.3%。潍坊是35.26%。

  深圳计算机与通信设备制造占比超过60%;华为一家就达数千亿。大疆无人机等新兴产业亦驰名国内外。

  一个城市制造业规模再大,没有高科技,也成不了一流城市。

  2022年苏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53.5%,潍坊约为苏州的三分之一,甚至不到山东省的平均水平。

  在沿海城市中,深圳,苏州,东莞,惠州等地,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已占据主导地位。而潍坊的传统产业占比过高,局部有突破,但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还未达到应有的高度。

  潍坊当年被郑板桥称为小苏州,但是,今天潍坊与苏州的差距很大。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引发产业分工重大调整,重塑地区竞争格局。潍坊未来需要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并布局新兴产业。

  潍坊在全省率先成立企业技改服务产业园。

  推动铸造行业转型升级,国家级绿色铸造企业总数达到21家、居全国首位;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化工园区入园率达到40.1%,潍坊焦化,海化,鲁清等,产业链向下延伸,或者向新材料,医药,新能源转型;加快装备工业向新能源化转型;加快得利斯等食品行业龙头向以预制菜为代表的生态快餐转型。

  2022年,潍坊的制造业技改投资510亿元;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4.2%。

  同时,潍坊的传统巨头,在高端技术方面,加大了研发,实现了系列突破。

  潍柴本体热效率突破52.28%,连续三次刷新世界纪录;热效率首次突破54.16%,成为全球热效率最高的热力机械。豪迈科技连续流精细化工全连续流工艺及装备打破国外垄断,潍柴雷沃重工成为国内产销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农机装备制造企业。推动动力装备集群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积极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潍坊实施工业母机六大突破行动,推动工业母机产业迅速崛起、形成集群。

  潍坊未来还需要在新兴产业领域,实现突破。

  2022年,潍坊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潍柴、歌尔等企业项目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潍坊将元宇宙作为未来第一产业,打造元宇宙技术创新与产业之都。

  原为凿岩机行业龙头的天瑞,进入磁悬浮行业,天瑞研发的节能30%-50%磁悬浮鼓风机等系列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潍坊为此制定了千亿磁悬浮产业,未来国家磁悬浮试点,有望落户潍坊。

  2022年,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319.3亿元,同比增长14.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围绕电声器件、半导体照明和激光器、集成电路封装等领域,汇集歌尔股份、共达电声等骨干企业100余家,微型麦克风市场占有率、蓝牙耳机业务均居全球首位,LD激光器产品产销量全国第一。潍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7.31%,高于全省9.05个百分点。

  潍坊是中国转型升级的12个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国家装备集群。在中国制造业领域有其独特的优势。

  罗天昊将国内制造业划为四大方阵,第一方阵是北上深这种一线城市。高端产业集中,主要从事基础研究,高精尖产业,但其重心已经不是制造业了。制造业占比不高。

  第二方阵就是沿海的工业城市。长三角地区的苏州和无锡,以及珠三角地区的佛山和东莞,山东的潍坊、青岛,福建的泉州漳州。这些城市在大众制造业领域里面,创造了无数的商品。潍坊是第二方阵的典型。

  第三方阵就是广大的中部腹地。工业产值大,但是技术含量不高,主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第四方阵,就是其它后发区域。

  潍坊产业在全国的定位,应该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次中心、中国大众产业领域高端制造的中心。

  (6)高铁时代,潍坊豹变

  京沪高铁,联通南北。

  今年,京沪高铁辅助通道的潍坊段,路线确定,潍坊设寿光东站、潍坊北站、安丘站、诸城西站4站,一条线路在一座地级市设立四个高铁站,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

  此前,潍坊可以直接到上海,也可以直达北京,但是,京沪之间不通过潍坊。

  京沪高铁辅助线贯通后,将潍坊纳入京沪体系,成为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南北通道的中轴之一。

  同时,潍莱高铁,潍烟高铁,也借助潍坊,将内陆与胶东半岛链接起来。

  三条高铁,彻底改变潍坊的交通格局,使潍坊突然升格区域性高铁枢纽,沿海地区南北线和胶东半岛的十字架。时速500公里磁悬浮将出现在潍坊。潍坊跃升为为全国性交通重镇,

  高铁时代,潍坊的区域优势大爆发,对于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对外开放,借助外界资源,作用巨大。

  北京意味着政治资源,上海意味着经济资源。对于潍坊来说,北借资源,南接市场,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北向,借助北京的公共资源,特别是金融资源和大学。

  北京与河北多数城市的发展程度落差太大,部分资源转移效果不明显。北京最需要的伙伴,其实是发展程度略接近的。山东是是北方最发达的省略,承接北京资源转移的上佳之选。

  2022年,北京资金量高达20万亿,各种金融机构云集。未来,潍坊可大力借用北京的金融资源,应争取更多金融机构落户和投资山东。实现金融城市与实业城市的黄金组合。

  此外,潍坊科创实力还有待提升。技术升级和创新能力,建立在人才基础上。

  在天下城市智库多年推出的“中国最缺大学的发达城市”中,潍坊连年榜上有名。潍坊在校生不足20万,但总人口接近1000万,且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属于富裕地方,当下,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不足200人,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武汉拥百万大学生的规模,更是相差巨大。

  参见:有钱还得抢人——中国最缺大学的十大城市

  北京8所985大学,35所双一流,分流到雄安是第一步,第二步,潍坊是上佳之选。

  山东与长三角的联系一直密切,长三角产业集群发达,产业链完整,争取转移部分到潍坊。当下,长三角的医药等产业,已经北上潍坊。潍坊也需要多一些企业上市。

  同时,随着潍坊成为交通节点城市,电商等新型社会组织,也可借势兴起,争取潍坊成为电商之城,快递之城。革新潍坊的服务业发展模式。

  借助潍莱高铁和潍烟高铁,在山东的中西轴线上,潍坊将成为节点城市,连接广袤内陆和胶东半岛,成为胶东半岛的西大门,成为青岛之后的第二大中心。同时,也方便潍坊更深入融入环渤海战略,实现日韩合作方面的突破。

  借助三大高铁,以及强劲的工农业,潍坊现在已经是国内新二线城市。

  成为区域性交通中心后,潍坊将向综合性大城市迈进,产业更多元。

  此前,潍坊是分散式发展,未来,城区的首位度,将逐步提升。

  潍坊未来的中心城区,将逐步吸引更多县城人口,以及外地人口,甚至青岛人口都有可能来潍坊,因为潍坊此前的价格洼地,适宜高房价的青岛人迁移。潍坊的常住人口,增长势头会很凶猛。争取建成千万人口大市。

  潍坊的城市形态,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潍坊文化产业园仿效798,利用丰业园百年老建筑和老厂房,这里是潍坊工业的根,也是中国烟草的根,在这里建成新的城市地标。让人们记住乡愁,让城市留下记忆。变工业城市,为综合型城市。

  一家名为街景梦工厂的智能制造企业,成为城市美化的设计师。老蠢设计逐步声名鹊起。潍坊有省级工业设计中心80多家,可从工业城市,进化为中国工业设计之都。

  潍坊不仅是中国风筝之都,而且文旅资源丰富。青州是中国古州,两千年历史名城,诸城是东坡文化重地,舜帝故乡,恐龙之乡。潍坊的县乡旅游重点众多,以前交通优势不明显,步入高铁时代之后,旅游业也应该发生巨大飞跃。

  一个地方既打好基本功,老老实实发展产业,又有天赐之福,交通性突变,天赋爆棚,潍坊会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城市。二线城市,并非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06:34 , Processed in 0.1875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