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95|回复: 0

任庄主:财政部定调202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5 18: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12月21-22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对2024年财政工作进行部署,这次会议可以被视为全国财政系统的年会。总体而言,本次财政年会更加强调执行的重要性,一是财政系统执行中央及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二是下级财政部门执行上级的部署。具体看,

  一、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进一步阐述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财政系统提出“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很多人对这里的“适度加力”理解为2024年赤字率要大幅提升,目前看有一定偏差。

  (一)“适度加力”主要体现在结构层面(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而非总量

  1、本次财政年会明确“适度加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保持适当支出强度(释放积极信号)、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带动放大效应)、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以及优化调整税费政策。可以看出,这里的“适度加力”更多是结构性质的,而非总量层面,即“加力”主要体现在政府投资和转移支付两个维度。

  2、显然,财政政策加力的资金来源主要靠“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来实现,即今年推出的特别国债和特殊再融资债等工具在2024年有可能会重现;政府投资方面除政府债券规模会保持适度的量外,扩大地方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的范围也是举措之一;同时,这里的“优化调整税费政策”应主要指针对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领域给予减税降费支持。

  3、与此同时,和2019-2020年连续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及“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相比,2021-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没有提及“杠杆”一词,本次财政年会亦未提及。基于此,我们判断2023年的目标应该是政府层面继续加杠杆。

  总之,2024年的赤字率应会保持和2023年相当的水平(即3%左右),不会太高,至少不会低于2023年。当然如果考虑到今年增发的1万亿特别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和1.4万亿左右的特殊再融资债等将会在2024年发挥作用,则实际赤字率会比较高。也即,2024年财政政策对精准与直达的要求更高更突出,且会继续聚焦地方政府债务化解与“三保”,各地未用完的财政政策空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减税降费、转移支付等工具将会继续发挥效用,而政府支出的限制也会更高。

  (二)“提质增效”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核心是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提升使用效能

  本次财政年会明确“提质增效”主要包括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政策协同等六个方面。可以看出,上述六个方面的核心要义是一样的,即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提升使用效能,也即同样的钱要花出更大的成效。这意味着,后续财政资金的支出要求会比较严,“紧紧盯住宝贵的财政资金”已经成为决策层对财政系统的明确要求,审计的作用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二、“过紧日子”已成为常态且将制度化,预算管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本次财政年会则提出“要厉行节约树牢过紧日子理念,健全过紧日子制度,严格过紧日子执行,强化过紧日子监督”,这意味着“过紧日子”不仅已经成为常态,还将逐步制度化,即预算管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二)实际上,今年12月初某计划单列市政府便发布《关于加强预算管理坚持过紧日子的通知》,便明确提出“切实做到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加力统筹资金、资产、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着力保障重点支出:优先保障“三保”支出以及重大产业项目、省市重点项目;

  2、合理安排发展性支出:杜绝脱离实际的过高承诺,对超出国家、省统一标准的民生政策不再提标,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等。

  3、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强预算执行约束,严控预算调剂,严禁年底突击花钱等。

  4、禁止过度超前和浪费等。

  (三)显然,在财政支出方面,重点比较突出,即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通过结构性减税费来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三、把基层“三保”摆在财政工作的最优先位置

  (一)当前财政收支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基层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此提出“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本次财政年会进一步明确“要始终将基层‘三保’摆在财政工作的最优先位置,健全和落实分级责任体系,研究建立范围清晰、标准明确、动态调整的‘三保’清单制度,完善基层财政运行监控,筑牢兜实基层‘三保’”。

  (二)可见,基层财政收支不出问题已经成为后续一段时期财政系统的工作底线,这也说明基层“三保”压力目前比较大,已经引起决策层的关注。这里的“三保”具体指“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当然在“三保”的基础上,其投融资行为自然会受到更多约束。

  (三)对基层“三保”的支持主要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来实现,这也是“适度加力”的要点。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同样也很重要,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可以预期,“转移支付”将更强调直达性与精准性,也会通过审计等方式强化对使用层面的监督。

  四、化债年延续: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加大存量隐债化解力度、坚决防止新增隐债

  (一)针对地方债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本次财政年会则进一步提出“要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健全化债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二)这意味着2024年依然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化债之年,且决策层的化债态度很坚决。当然,由于推动化债的35号目前正处于落实阶段,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化债的重点是落实既定化债举措,且力度上会加大、警示效应也会加强。

  (三)总体上看,“保公开市场债券”“贷款与非标债务需不同程度进行重组”“高息债务要让利”以及“2024年底以后到期的债务均需重组”是本次化债方案的基本原则,但也划定了相应红线(如累计展期、重组的期限,明确“保本微利”原则,要有本息计划)。

  五、其它两个值得关注的表述

  (一)加强会计和国有资产管理,强化政府投资基金管理。这意味着针对政府投资基金的管理会加强,毕竟政府投资基金也是财政资金,需要紧紧盯住、牢牢守住。

  (二)要积极稳妥谋划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这里需要注意两个表述,“谋划推进”意味着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还未真正开始;“体制改革”意味着这是全局性的财税体制改革,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再分配,原则上应该是使地方财政收支更加匹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01:12 , Processed in 0.5001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