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82|回复: 0

环球科学:比羽绒服更薄更保暖,浙大科学家开发“北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2 18: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材料学 ·

  以北极熊毛发为灵感的毛衣

  研究人员利用新型的气溶胶纤维材料编织的毛衣 图片来源:M. Wu et al./Science

  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消息,12月21日,在一项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研究中,浙江大学的科学家模仿北极熊毛发,制成了和羽绒服一样保暖的毛衣,但厚度只有羽绒服的五分之一。这种纤维由一种含有气凝胶的轻质合成材料制成,即使在拉伸、洗涤和染色后,也能保持良好的保温性能。

  除了抑制热传导和热对流来阻止热量流失,在新研究中,科学家以北极熊的毛发为灵感——毛发核心都有数十个微小的空气袋,且外部有防水、柔韧且坚韧的致密外壳包围,采用了一种冷冻纺丝的方法,制造了模仿北极熊毛发内部多孔结构的气凝胶纤维串。他们通过调整气凝胶纤维串的方向和尺寸等,减少人体热辐射(有40%~60%的热量会通过热辐射释放)传导出去的热量。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气凝胶外层涂上了一层薄薄的弹性材料热塑性聚氨酯。随后,他们用这种复合纤维材料编织了一件毛衣,并将其与羽绒服、羊毛衫和长袖棉上衣的隔热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小组招募了一名志愿者在一个冷却至-20°C的房间里穿着每件衣服,并测量了四件衣服的表面温度,以评估它们的保热能力。研究显示,毛衣的保热能力比羽绒服更强。此外,这种复合纤维被拉伸1000%后,会弹回原来的长度,且在被拉伸至其2倍长度10000次后,其性能也保持不变,并且在浸入水中、干燥或染色时,其结构或形状也没有改变。(Nature news)

  · 室温超导 ·

  华南理工团队称发现LK-99超导相证据

  今年7月22日,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Sukbae Lee与合作者宣布,发现全球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改性铅-磷灰石晶体(LK-99),两篇相关论文发表在arXiv预印本网站,此后仅两周内就有几十篇后续研究发布在预印本网站上。到了8月,多个团队的证据基本能够确定LK-99不是超导体。到了8月,多个团队的证据基本能够确定LK-99不是超导体。然后在12月,韩国相关验证委员最终认定完全没有证据证明LK-99是室温常压超导体。不过,据澎湃新闻报道,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教授姚尧等人最近在arXiv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表示在LK-99样品中观测到非常明确的超导相证据。

  该论文称,研究人员在铜代铅磷灰石样品中观察到了相当大的低场微波吸收(LFMA)磁滞效应。在外加磁场下持续旋转样品,这种效应会减弱,两天后会自发恢复。这表明它具有玻璃特征,排除了任何铁磁性的可能性。这种效应可能归因于超导迈斯纳相与涡旋玻璃之间的转变。姚尧表示,其实验团队目前烧制获得的“铜掺杂磷酸铅”LK-99样品中,超导成分的含量相对低,尺寸大概在纳米级,尚未实现室温超导。相关样品目前的转变温度大约是250K(-23.15℃)。这已经比目前发现的高温超导体大约140K的转变温度高了很多。研究团队将继续改进合成工艺,预计当前述样品的尺寸增加微米级时,其转变温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 天文学 ·

  JWST在遥远星系中发现了第二颗多重成像的超新星

  NASA的JWST在遥远星系MRG-M0138中发现了一颗多重成像的超新星。上图是JWST近红外相机拍摄的图像,其中两个圆圈中是此次发现的超新星,预计在2035年左右可以看到另一张超新星图像。图片来源:NASA, ESA, CSA, STScI, Justin Pierel (STScI), Drew Newman (CIS)

  2019 年,天文学家发现遥远星系MRG-M0138的内部发生了恒星爆炸,也就是超新星。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消息,今年11月,研究人员用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观测MRG-M0138时,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个星系在七年后出现了第二颗超新星。

  借助巨大的前景星系团MACS J0138.0-2155 的引力透镜效应,研究人员能够捕获遥远星系MRG-M0138中超新星爆发释放的光。由于这些光会以不同的路径绕过前景星系团抵达地球,天文学家在几天、几周甚至几年内都能捕获引力透镜下的超新星图像。而通过测量超新星图像出现时间的差异,科学家得以测量宇宙的膨胀速率,即哈勃常数,但这类多重超新星图像极为罕见。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正在紧急计划追踪这颗超新星,一旦确认它是一颗Ia型超新星(可作为测量宇宙距离的标准蜡烛),或许能让科学家在未来更精确地测量哈勃常数。

  · 细胞生物学 ·

  创造造血干细胞的关键步骤

  干细胞是身体制造细胞的原材料,可以分裂并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其中,造血干细胞能分化出所有血细胞。人一生所用的造血干细胞都是出生前在胚胎中生成的。最近,在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胚胎时期身体生产造血干细胞的关键步骤。

  研究者分析了人类胚胎的公共数据库,并从中锁定一种名叫Nod1的蛋白质。然后,他们使用与人类基因组约有70%相同的模式动物斑马鱼进行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的生成与Nod1的水平密切相关。为了证实这种蛋白质的功能在物种中十分保守,科学家利用人源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进行实验,并发现在缺乏Nod1的情况下,造血干细胞的生产会受阻。研究表明,激活Nod1可以促使血管内皮细胞转化为造血干细胞,并揭示了其背后的信号通路。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有助于利用患者的自身血液,来制造造血干细胞的技术。

  · 医学 ·

  无法打嗝对身体的影响

  一直无法打嗝和一种罕见的疾病——逆行环咽部功能障碍(R-CPD)有关,是由喉部环咽部肌肉无法放松,进而气体无法从内部向上通过引起的。该疾病于1987年首次被详细描述,并于2019年正式命名,相关研究较少。近日,一项发表于《神经胃肠病学与运动学》(Neurogastroenterology & Motility)的访谈研究阐释了R-CPD的基本表征,及其对患者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在网站上发布调查问卷,招募到了199名有R-CPD症状的成年人(18-89岁),并让他们根据李克特四级量表,来评估R-CPD症状对他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受访者平均年龄30.9岁,男女比例约为1:3。在研究中,99%的人表示自己不能打嗝,大多数人表示存在腹胀(98%)、令人尴尬的咯咯声(93%)、过度胀气(89%)和呕吐困难(55%)等症状,会导致尴尬、焦虑/抑郁,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以及干扰工作继续进行。而只有一半的人与医护人员讨论过他们的症状,90%的人不认为他们得到了足够的帮助。这一研究或有助于医患加强对这一疾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和治疗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撰写:王馨仪、不周、clef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6 15:4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