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64|回复: 0

纯科学:董宇辉事件意味着什么——人民力量崛起的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0 21: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网络的力量

  董宇辉事件已经大致告一段落,虽然后续可能还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但已经可以从中得出很多重要的结论了。这并非是一个普通的网络热点事件,而是意味着一个非常重大的社会革命已经到来:人民力量崛起的技术通道被打开了,同时引发人们对分配制度本质的重新认识。毛泽东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赋予了人民崛起的普遍政治地位,并且他组织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今天,宽带互联网为人民力量的崛起又创造了一个更好的技术平台。

  董宇辉在过去原则上说只是一个普通员工,最多只是算一个王牌销售人员。当他与公司的CEO发生工作冲突后,结局是CEO被撤职,大老板俞敏洪马上在自己的个人平台上与董宇辉一起直播为他站台,公司也迅速提拔董宇辉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文化助理,兼任新东方文旅集团副总裁,头衔变成“东方甄选高级合伙人”。

  从所有报道中看,原来的CEO也不能说在工作中有多大的问题,也没人指责他在CEO的岗位上不称职,所以他还是被保留了非执行董事的职位。问题仅仅是他们之间在工作上发生了摩擦,或许在人们看到的工作摩擦之外还有更多一些摩擦,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级别的工作摩擦,如果放在过去技术时代的职场上,大概率的结果是保CEO,而作为王牌销售员工的董宇辉要接受一下批评教育或作一下工作调整转到其他单位部门,或者他离职。

  要谈清楚这个问题,必然要涉及到对分配制度的深入理解。什么样的分配制度才是合理的?就是应当按贡献分配,这才是多劳多得的准确含义。除了直接以贡献为基础以外,职位、权力、名气等等都不应当成为分配的主要依据。无论一个人能力多么强大,其直接作用都是很小的。问题只是:如果其作用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被放大,他的贡献就会被成倍地放大,从而就可以获得成倍增加的收获。

  并不是说宽带网络给了网红更大的权力,而是因为网络给了个人充分展示才能、放大其作用和贡献的技术机会。对做直播的岗位如何理解?其实本质上也就是对应于过去商场的柜台的营业员。但是,过去的营业员每天所能接触到的客户量是非常有限的,并且一次只能应对一个客户的交流。所以,无论其多么努力,其产生的销售额就是有限的。而通过网络,一个主播在介绍产品时,可能同时有成千上万的客户在观看,当然其产生的商业价值就大得多。

  CEO在过去是通过管理过程对工作产生影响,其贡献是通过其管理的全体员工来体现的,从而其作用被其管理的组织体系放大了。懂得管理的人,就是懂得如何通过管理来放大其贡献。但是,并不是只要在CEO的职位上就一定能作出更大的贡献。如果其德不配位,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其产生的不利作用也会被同等倍数甚至更大倍数地被放大。

  所以,过去以股份的方式体现管理者的价值的确有其合理性存在,因为他们的工作会通过放大体现在公司一个部门甚至全公司的业绩上。但现在以网络方式作直播带货的普通员工,甚至也包括一些研发的核心骨干,他们的工作也会显著地具有全域性:全公司的整体业绩。所以,通过股份甚至并不比CEO等级别的管理者低的股份来体现这些骨干员工的价值是需要充分认识到的。包括新东方在内的中国企业可能在这一点上都普遍认识不足。过去就有罗永浩感觉自己的价值未得到应有体现而离开新东方。离开新东方后的罗永浩个人发展的事实证明,他并不善于管理,也不善于做企业,但的确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主播。如果当初这个工作价值能得到合理的体现,他现在可能还在新东方发挥巨大的价值。

  伟大的企业需要伟大的员工来实现。如果不能包容伟大的员工,就无法成就伟大的企业。

  二、网络的强大力量自己是否能匹配?

  网络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在网络上时常冒出一些爆炸性的现象级头部主播或视频作品。远的视频作品有韩国鸟叔的“江南Style”,筷子兄弟的“小苹果”,近的有刀郎的“罗刹海市”,最近的“科目三”。但大多数视频瞬间超级爆火之后就很快沉寂了。一些网红也可能会仅仅因很多莫明其妙的形象或原因爆火,又很快沉寂。例如较早前的“芙蓉姐姐”“凤姐”,以搞怪等形象来获得没有任何美誉度支撑甚至负面美誉度的知名度。

  一些头部主播因其产生的商业价值巨大,其个人收入也很大,由此稍不注意就会带来社会心理的反弹。但为什么董宇辉事件中暴露他的个人收入后,网友不仅没有仇富心理,反而普遍为他鸣不平?因为他个人主播的风格是比较有内涵的,他并不是单纯地在讲产品,而是有很多文化内容。从产品营销到文化营销就会带来层次上的差异。

  所以,不要简单认为社会就仇富,而是需要“德能配位,才以致远”。

  前段时间,明星的高收入也遭到社会的批评。明星是否应当有高收入呢?单纯从市场角度说,如果的确因明星的加入,能让一部本来赚不了钱的电影作品赚很多钱,那么这个体现出其贡献的部分,其分得更多是有合理性的。但是,如果仅仅因其名气更高,就不管作品本身是否赚钱,明星只管个人拿极大数额的参演费,其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贡献,却获得了不应有的收入,这从市场本身角度看就存在不合理。

  其次,明气越大的明星,会必然地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不要说自己只是一个艺人,一旦其影响更大了,社会责任是必然随之成比例增大的。如果德不配位,必然带来问题。因为放大能力会平等地放大贡献和危害。这就是为什么影响力越大、权力越大,责任就必然越大、越重的理论原因所在。

  三、深刻理解清楚网络时代的权力结构

  网络时代的贡献和权力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和本质的变化,但我们很多人却可能没有适应过来,没有及时给予认真的对待,甚至包括一些著名的企业家。

  例如,董明珠与孟羽童的案例就是一个因为双方都没想明白导致的双输结局。当董明珠亲自作主播推广格力的产品时,我以为她是在积极地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所以,当她推出孟羽童作秘书,说要把她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时,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董明珠就是要培养一个格力自己的明星主播。说要把她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不过是说说而已,只是为尽快提升她的知名度。因为董明珠自己不可能天天在主播间去推广自己公司的产品,必须培养一个有影响力的主播来承担这个职能。

  即使真的要把孟羽童在管理岗位上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正确的做法也是应当把孟羽童放在主播的位置上,让她在新的市场时代创造出极大的市场业绩。因为董明珠自己当年就是因为市场业绩出色而获得在格力地位的。

  可是,事情后来的发展实在是让我感到极为费解,董明珠真的就是把孟羽童定位成写文案、端茶倒水、为领导提公文包的秘书。如果是这样,干嘛要给予她那么大的名气?有谁培养端茶倒水写文案的秘书是一上来就让她名满天下的?这样来培养,怎么可能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在政府机构是有可能。可是在企业有几个CEO是从秘书岗位,而不是从市场或研发这两个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岗位上成长起来的?你没有过硬的市场业绩和产品研发成果,在企业里谁会服你?即使在政府里,领导真有心把秘书培养成接班人,谁会在其一开始当上秘书时就这么宣布的?这不是要人命吗?

  如果照着主播来培养,她产生对应的市场业绩,即使我们不考虑是不是网络渠道,即使按照一般的企业市场人员分配方式,也需要以市场业绩为基础,至少按市场人员的分配制度来给予相应的奖励,而不是还拿刚入职秘书的固定工资。如果这样,短时间可以,稍长一些时间任谁都受不了的。我们评价一个事件时不要自己站在无限拔高的道德制高点上去评说别人,你要把自己设身处地放在这个实际位置上认真思考一下,如果是你处于这种状态,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别要求别人去做到。

  从孟羽童角度来说,她也没有想清楚自己的职业生涯。面对突然降临的机会,她可以有多个选择,无论走哪个选择都不是不可以的。问题是不同选择之间有可能是互相排斥的。你自己得想清楚做出哪个选择,就必需要按对应的选择来进行合适的处理。

  如果认为董明珠真的是想把她往管理岗位上培养,并且也接受这个机会,那就不应考虑短期的得失,从长计议,努力在现有岗位上做出成绩再说别的。在这里也需要如上述我的分析那样,认真想清楚董明珠是真的要把她往管理岗位上培养,还是出于自己不明白的原因仅仅是这么说说而已。如果真的想往管理岗位上发展,那就了解清楚董明珠个人和其他领导的成长经历,以此做出自己的判断。例如,假设她认真思考了的话,就可以在努力做出一番成绩后,向董明珠提出她当年是因为做出市场业绩才获得公司认可的,自己要真正向她学习就得到市场一线去锻炼做出类似的业绩,从而名正言顺地做公司的主播,以市场人员身份获得对应的收益。而不要以秘书身份去做公司产品的主播,名不正言不顺。

  如果认为自己不太可能在格力获得管理岗位上的发展,利用已经获得的名气,通过网络赚钱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如果想明白这条路的话,那就要处理好相应的关系。无论如何,毕竟她的名气显然是人家董明珠和格力给的,这里存在一个是否知恩图报的道德形象问题。如果她马上离开公司,可能会被认为是赚了形象和名气不知报恩,只为自己赚钱。但这个不是不可以合适地处理。这个是必须要公开澄清的,她可以公开地说自己只是一个刚入职的新员工,突然之间得到董总如此地厚爱,无论自己如何努力也无法承担。公司里有那么多长期辛勤做出贡献的功臣,自己实在是太惶恐了。自从自己突然间得到如此厚爱,每天无论多么努力工作加班加点也无法去匹配这份厚爱,天天都睡不着觉。所以自己想离开格力一段时间,以自己的努力奋斗去磨练自己的能力。等自己在社会上磨练得能匹配上格力的这份厚爱,如果有缘渴望能再回到格力作出自己的贡献,以报答董总和格力的知遇之恩。

  具体的表达处理当然可以有所不同,总之原则就是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恩,坦率地说出自己离开是实在承受不了这份厚爱就可以了。必须还要面对的是无论自己如何表达,网上肯定还是有人会指责,但这个并不重要。在网上就是要面对你自己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肯定会有人无限拔高自己的道德站位、同时无限压低自己的世俗品味来挑理的。但你做出符合主流道德、法律、基本社会情理和常识性社会观念的表达后,就不用在意其他更多的挑理了。孟羽童刚开始是偶然从格力得到的意外名气,自己能得到这个厚爱也不完全说纯属董明珠开恩,也是自己有一定努力的结果。但如果在离开格力后自己还能长久立足,那就主要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了。

  如果做得更完美的话,自己出来赚了钱以后,也要去感谢一下董明珠,毕竟是人家董总给了她这么大名气,让她有这样的机会。尽管这可能不是董明珠的初衷,无论怎么感谢她心里可能都还是很不高兴,甚至不接受你的感谢。但这个一点都不重要,是不是接受你的感谢是她的事情,孟羽童自己是不是去做出感谢表示是你的事情。同时做出感谢的表示,也表明自己是在董总的支持下成功了,这也是董总力量的成功。至于董认不认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表现出自己是认这个情和理的。自己做到位了,无论谁再说什么都不重要。况且,如果自己真的发展成功,还有理论上的可能性董明珠一高兴把格力的主播带货业务交给她做。

  想明白了,无论事情怎么发展都可能是双赢。想不明白,无论怎么做结果可能都是双输。遗憾的是,实际的结果是双方都没想明白,孟羽童没有在一开始就去勇敢地面对自己必须要面对的艰难选择,不愿去直面和承担这个重负,又不想失去赚钱的机会,最终结果是双方都很不愉快,导致一个双输的结果。

  四、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处理方式

  仅仅评说别人有可能是很容易的,但遇到自己的问题如何处理才是真正的考验和挑战。我自己在网络上长期写文章,是充分体会过网络可以说是“令人恐惧”的强大力量。有些文章写出来后的阅读量和影响力连我自己都惊诧不已。我自己并不是一个“新手”,而是有太多出名历史的人。即使如此,依然对网络的力量时常感到有些“害怕”。有些文章阅读量之多,影响面之大常常使我感到头晕目眩。我最初写微信公众号文章时只有几千粉丝,每篇文章阅读量只是几百,最多数千。但第一篇爆款文章“让印度通告诉您中印对峙背后的惊天秘密”一文发出后,整整三天多时间里几乎每分钟的阅读量都会增加500到1千,最后自己公众号和所有其他公众号转载的阅读量,网页上转载的阅读量加起来,曾做了一个简单统计居然高达4千多万。我自己微信公众号纯科学上的阅读量都是399.2535万(3天内就超过了3百万),那几天的确把我惊呆了。写文章时间长了,我很清楚地知道如何写文章可以阅读量更大,涨粉更快,但我一开始就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我一般写的文章都是近万字左右,这个对增加阅读量和涨粉其实是很不利的,但我过去一直坚持这么做。为什么刻意地不符合一般传播学规律?因为我是要在一开始刻意地尽可能多选择相对较为理性、愿意通过认真阅读去增加知识和理解能力的读者群。所以,不是说我一定要写上万字的文章并且永远这么写,而是必须要先获得一个非常庞大的、理解了我思想的理性读者群以后,再去追求更快扩大粉丝量才可能“罩得住”,否则我自己根本无法去解释社会上肯定会存在的巨大误解。现在,如果有网友对我存在不理解之处,已经有其他大量网友能按我的思想和理论去帮我解释了。

  既然要不断地利用网络,评论一些时事尤其企业行为,必然涉及到对企业影响的问题。我是长期在企业里做的,深刻理解做企业的困难甚至可以说是艰难、苦难。我写的所有文章都是真心希望所有中国企业能有更好的发展,但稍不留神某些文章可能还是会产生一些不好的效果。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抱持如果的确需要道歉的话就立刻公开道歉。这个一般学者可能很难适应,但我是做了一辈子市场营销的人员,为了企业的利益在客户使用产品遇到问题时必须由市场人员去道歉,所以,道歉是市场人员的基本功。道歉不是简单地说对不起,能通过道歉既表达出充分的诚意,同时利用真诚地道歉,最后效果是把自己所在的企业暗中夸奖一番那才叫艺术。

  在企业里需要学会向客户道歉,在家里需要学会向太太道歉。在企业里善于向客户道歉是为了客户满意,为研发和售后部门解决问题争取时间和机会。在家里善于向太太道歉是为了家庭和谐。虽然我经常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向太太道歉的具体原因,但那一点都不重要。我太太也经常指责说你知道错在哪里吗?我说不知道。她说不知道错在哪里你道歉什么?简直是一点原则都没有。我说在家里最大的原则不就是要让太太开心嘛。道歉能让太太开心、不再生气,在家里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原则吗?花钱买首饰、包包,不也是要讨太太开心嘛,如果道个歉就能让太太开心,这投入产出比很划算啦。实在找不出理由了,就可以说因为我实在是太爱你了,难道爱还会有错吗?

  所以,在外要坚持真理,在家里要难得糊涂。

  只要评论得客观,目的为企业发展得好,即使提到相关企业讨论的是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可能也是其知名度的有益提升,对企业也是有好处的。所以,如果需要对文章做出修改,我也会迅速配合修改到相关企业满意,同时也不失去基本道理为止。

  有些钱可以拿,通过市场获得正常收益理所应当,但有些钱却可能是原则底线,无论如何也不能拿的。有一次我发过一篇评论中国企业在印度遭遇的文章,这家企业公关部门来联系觉得可能表达得不是最恰当,希望交个朋友,可以给我他们公司产品试用一下。我表示会马上修改文章重发,并在重发前发给他们审核是否可以。交朋友当然很乐意,但礼物是绝对不能收的,这个是原则问题,因为这种事情一旦透露出去,可能会被人歪曲成性质发生变化了,为了这点蝇头小利完全不值得去冒这样重大的风险。我的初心是客观分析问题,利用难得透露出来的实际案例,告诉广大的中国企业包括分析对象的中国企业深刻理解印度商业文化,不要继续在印度吃大亏,不是仅仅为写一般谈资性质的网文。

  要想在网络上持续地成功,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坑,各种各样的雷,甚至就是有看你不顺眼的人存心故意来找茬。这些问题想回避是回避不了的,必须要客观面对,时刻小心谨慎注意提前避开一些雷区。即使时刻小心都未必样样做得完美,如果都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就只是想在网上大红大紫,结果就肯定是灾难性的。

  还有一些二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的投资者希望与我合作,但我的一个原则是坚决不做任何二级市场与金融产品的代言人。有证券公司请我去做过内部性质的行业分析,这个是可以的。未来或许我也不会排除为企业代言或代货,但为什么绝对不碰二级市场股票和金融产品?原因在于:

  无论给任何合格的产品做代言,只要认真研究和检查的话,是可以确定这是否为一个合格的企业产品。即使合格的企业产品也可能会有少数出问题的。但这种问题一般数量极少,对客户带来的损失非常有限,企业正常情况下都可以自己积极去承担损失。但股票和金融产品则绝对不同。我可以去分析大势,但具体的股票和其他金融产品投资是否会盈利影响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几乎可以肯定绝大多数人必然会赔钱。无论多么好的上市公司,去投资它的股票都可能赔钱。例如,我认为纯电动车会一统天下,并且就在很短时间内一统天下。事实证明我对纯电动车发展的大趋势分析是极少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高度准确的人。但在这几年新能源车总体高速发展过程中,相应板块的股票也因供需关系的极大改变,国家政策的短期性质的调整大起大落。这些变化因素任何个人都极难把握,甚至还有庄家人为炒作的因素在里面。这不是一般的消费,而是投资,投资的损失可不是购买产品的价值量。无论数量还是单个投资者的潜在损失量都可能是天量的数字,无论机构还是代言者都绝对不可能承担得起的。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是的确有很多实际可作为教训的案例,一些本来我也非常喜欢的知名网络大V,因为替一些期货或其他金融产品站台,投资者赔钱后在公开场合对其进行羞辱。这样的事件只要一次就足以对一个知名大V或学者在网络上的声誉造成毁灭的打击,非常令人遗憾。

  第三个是我的职业要求,我是在证监会备案的独立董事,不仅是我个人,包括我的所有直系亲属如果没搞清窗口期买卖了担任独立董事企业的股票,立刻就会被处罚。虽然错开窗口期也不是不能操作,但实在太麻烦了,一不小心就可能会中招,索性告知家人千万别做这个股票得了。我曾经工作过的上市公司员工的期权,有非常高的比例这些员工因没搞清楚窗口期,导致自己的期权全部被废除了,非常可惜。所以,这一类的问题绝对是高压线,万万碰不得的,碰上就得死。

  所以,任何人找我推荐股票或金融产品等,我都会坚决拒绝,并且给出理由。借此机会在这里也提醒一下所有网络大V们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并且提前知会想找我做类似业务的人不用在这方面费心。

  尤其是我研究的内容中有推崇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这更加要求我个人必须特别珍惜自己的网络资源,并且注重自己的言行。因为我一直特别注意,所以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有越来越多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请我讲“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数学原理”“中美关系发展趋势”“科学经济学原理”等,在电视上也越来越多人请我做节目,在学术研讨会上请我作演讲。

  近期在人民大学叶澄海全球战略论坛上作的主题演讲

  为深圳美国金门大学与荷兰商业大学国际EMBA学员作开班演讲

  在南昌陆军步兵学院对全院师生作“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数学原理”演讲

  与张维为老师一起在东方卫视上做《这就是中国》的电视节目

  12月31日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栏目,“思享2024”,有我作嘉宾与其他几位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一起展望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节目,并且有我的主题演讲。

  在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思享2024拍摄现场

  近期还有很多,2024年1月20号,在著名的观察者网年会上,下午3点45分到6点的C场,“科技与产业:轻舟已过。复盘破局”上作为嘉宾与大家见面。在上海的朋友如果方便,可以到时在C场上见。以下是其海报和观众票购票入口。以曾担任印度公司CEO的身份,是希望更多想了解印度的人来听一下。其中会有与印度相关的内容。我个人认为,未来很快中印关系会变得比中美关系更加重要,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并且在未来一百年甚至几百年内,中印关系都将是整个地球发展的主轴与核心。还有其他一些,到时会及时通知,敬请各位网友到时观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1-23 02:04 , Processed in 0.2969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